>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上榜心法》金榜題名的背後,有一台動力源源不絕的情緒引擎

 

1525176022-3412782102.png

國考界有一個公車理論,那就是只要能堅持

,每一次公車都會載走一些排隊在你前面的

人,因此只要耐心的等候,認真的排隊,總

有一天上榜的公司會戴走你。


所以,這裡就有一個關鍵問題了,為什麼總

是有人無法堅持下去,或是一直堅持卻看不

到自己的進步,那我們就要問自己,首先是

不是自已的動機不夠強,或是動機很強至方

法不對,或是方法對但自己懶,不想執行,

或是自己誤解了書中的意思,於是認真的

走向了一個落榜之路。


不論是以上哪一個環節出錯,落榜的態樣

千奇百怪,不過就一個需要多年準備的難

度才能考上的國考而言,怎麼讓自己考上

的動機一直保持強烈,然後過程中又要耐

得住煩,那麼「情緒」這個指標就顯得很

重要了。


很多考生是透過「報復」這樣的情緒讓自

己自強不息的,通常這樣的考生背後都有

頗盪氣迴腸的故事,例如因為從小學歷差

被看不起,或是家中貧困很需要考生考上

公職可以有穩定的供輸,或是身份地位或

職業被看不起所以想一雪前恥,或是家人

或親人的期待等等,而通常背後故事愈戲

劇化的人,考生考上的動力與意志都會很

強,所謂千金難買少年貧,一個悲慘的童

年有時候會讓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有無限的

動力來源。


以上這種透過「報復」情緒來讓自己進步

的人,通常行動力都很強,而且不會覺得

準備考試很辛苦,因為可能更辛苦的事他

都被對待過,而「報復」這個字眼的背後

,也有「終於伸張正義」「你看不起我是

你看走眼」」等我強大了,我也要讓你看

的厲害」的這種心理。


而有人被欺侮會自暴自棄,有人被欺侮卻

莊敬自強,那代表了環境的遭遇不是真正

決定的關鍵,決定的關鍵則在於「認知」

,而為什麼同樣都是人,也受到同樣的環

境影響,認知卻不一樣呢?

這背後與「故事」往往有很大的相關,例

如我們如果看基度山恩仇記就會發現,為

了復仇一個人居然可以挖地牢十幾年終於

把地牢挖穿而逃獄,最後還血刃仇人的強

大意志力,而如果這個第一年還在挖地牢

的人心裡想的是「一切都放下吧,反正人

生就是這樣,被關在裡面也是很好啊,每

天都有人送食物,不用煩惱外界的紛擾」

那我想基度山伯爵恐怕永遠也無法逃出

監獄了。


因此這裡有一個有趣的轉折點,那就是「復

仇」的意志與建構強大復仇意志的這個故事

是怎麼建構起來的。


意思就是說,很可能對方沒那麼可惡,對方

雖然是壞人,也有需要同情的地方,但是如

果我們這麼想壞人,我們怎麼可能還有復仇

的意志與行動力呢?


因此為了實際我們生活行動與情緒的需要,

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故事,一個污名化敵人的

故事,否則如果對方不夠可惡,我們怎麼有

更強大的動機與情緒來推動我們想要完成的

目標。


有許多人為了賺錢,為自己編了很多其實不

怎麼想關的理由,例如有錢才能討老婆,但

是我們其實會看到,常常沒錢的八加九更會

討老婆,而且還能讓對方拿錢出來。

因此錢雖然重要,但顯然不是最關鍵的指標。


還有賺了錢別人就因此看得起的這個動機其

實說穿了也是一種故事,因為現實生活中我

自或許會欽羡有錢的人,但有錢無德或氣質

差的人,其實我們一樣是看不起的,因此所

謂的看不起還區分很多類別,例如是看不起

他的品德,還是看不起他的智商,其實都不

一樣,因此為了不讓人看不起而要努力賺錢

 ,理由其實不算非常充份,但這樣戲劇化的

故事思考,確實比較能夠讓一個人奮發圖強。


那這時我們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了,那就是

●為什麼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後,還會有動機

不夠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歡迎各位同學

好好的想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有時候想做這件事,但有時候又

很不想做這件事呢 ?

※這也是一個好問題,因為這是在探討心

的本質與表現架構。


我們從以上兩個提問,會得到一個有趣的

觀點,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做決定了卻

無法堅持,以及常常自相矛盾,進一步又

退一步,最後就是原地踏步,好在國考這

東西讀得愈久累積的實力就愈高,不像是

投資股票或基金,時間無法保證累積,而

且還會虧本欠債。


那為什麼有的人情緒動力可以這麼強,有

的人卻很無感,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動力,

處理好這個問題,形同保證了一個人的情

緒發動機可以源源不絕的展開,也就保證

了事業的成功了,因為這個人有源源不絕

的興趣、熱情與願景,才讓這個人堅持下

去且樂此不疲,在這種情況下,國考怎麼

可能考不上。


從人性與人格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我們做

決定了還是無法堅持,因為就如同我們的

記憶需要複習才能牢固一樣,動機也需要

不斷的強調與複習,我們的大腦才會覺得

這件事重要,也才會協調全身的資源去集

中火力做這件事。


而也因為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明確,或覺得

還有後路可走,那麼我們就沒辦法破釜沉

舟專心致志的把一件事徹底做好,因此就

這個角度而言,把所有與準備考試相關的

情緒與配套故事,就應該要認真建構與持

續跟進,就如同心靈雞湯一樣,要不斷的

激勵,而且激勵還要有周期,激勵的情節

還要不斷的變化與創新,這樣才能讓一個

人的動機始終保持高昂。


所以,怎麼編故事來騙自己的大腦來激發

強大的情緒力呢,其實以前的人提供許多

好方法。


一、信仰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信仰是讓一個考生容易考

上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信仰背後往往有一

個感人的故事或框架的設定,而信仰的故事

力場或神話因為含蓋了人生命中最神秘難解

的部份,因此激發情緒的原動力最強,例如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這種千古大哉問,就是很

多人一生中努力尋求解答的重大願景,而比

如說一個人的人生終極目標是明心見性開悟

,那麼這個人為了這件事做的心理準備與系

統調整就會比較全面,也就是說,當一個人

接受了一整套符合自已人生總體目標的故事

信仰框架後,這個人對這件事的動機就會更

強而且更有紀律與穩定。


這也是為什麼,目標是實現不管忠孝仁愛或

是信義和平的人,都有非常強大的情緒動機

來幫他們考上考試。


這種手法其實政治人物常常在用,今天大家

也要學習這套手法,但重點不是拿來對付政

敵,而是拿來改善自己。


比如說,美國總統川普,為了要連任總統

,但現在因為疫情在美國最嚴重而民調差

,因此他必需要轉移注意力,因此就要大

力的宣傳中國的威脅,這樣美國人才會投

票給他。


其實台灣藍綠兩邊的政治人物也是這樣,

他們知道仇恨背後有強大的情緒動力,因

此每次大選都會恐嚇選民,藍的說如果人

民選綠的,老共就會打過來,綠的則說如

果人民選藍的,日後就會被中國統一沒有

自由。


雙方都在編一套完整的故事來洗腦自己的選

民,然後洗腦久了,連自己也忘記了一開始

的故事是自己編的,而同溫層不斷加溫的結

果,看事情的角度永遠都以同一角度,因為

如果不這樣,這個組織就會沒有向心力,也

沒有復仇或競爭的情緒動力,於是政治走到

最後就是愈來愈極端,直到擦槍走火引起戰

爭再來檢討說為什麼大家都不愛和平呢?


其實要戰的也是你,要和的也是你,故事內心

戲都是自己在演的。


無奈的是,一開始是為了目標而編了一個故事

激勵大家去行動,但演久了大家都當真了,忘

記一開始編的故事是假的,於是組織會出現自

己的意志與想法,脫出了當初創立人原始的宗

旨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一個組織,因為

實際上我們身上住了超多人格,為什麼會有

這麼多不同種類的人格是因為一個完整的系

統必然會有生態多樣化的存在,因此我們身

上同時有戰鬥人格與和平人格,而這兩個人

格是對立的,戰鬥人格是在面對敵人時或危

險時要召喚出來,而和平人格則是面對親人

或家人時要召喚出來,不過戰鬥人格通常行

動力比較強,於是許多人為了成功就會召

喚戰鬥人格這個大魔王,然後再因為戰鬥

人格背後附帶的衝動,賭博,怒氣等屬性

而讓自己又身敗名裂。


所以為什麼說考生有時讀得下書有時又讀

不下書便是因為不同的人格會有輪流排班

的時間,相反對立的人格就會讓自己做的

事進進又退退,也是非常合理的。


而不同人格所信仰的故事其實也不一樣,

因此說一個人很難了解自己,因為每個

人身上都有不同且為數眾多自成一派的

自己。


比如說很多所謂自稱科學人說不相信鬼

神的存在,但叫他們去做一些會冒犯鬼

神的事卻又不敢,這背後就有雙重人格

的要素在影響,因為他內在確實是有一

個不相信鬼神的人格,也有支持這個人

格的理論基礎與數據。


但另一個人格比較保守,可能是不可知

論,因此還是相信鬼神存在是可能的,

於是這個人格就不會想去冒犯鬼神,而

當事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處於

同時相信也同時不相信的狀態。


所以說穿了,每個人都是千面人,在內在

的世界裡都準備好了各種對應的人格,其

實是很沒有忠誠度的。



那我們再深入這個問題的核心,那就是,

一個人要怎麼設計為了配合行動人格而

建構的故事與願景,決定了這個人情緒

動力的強度與持久度。


當然這不是說一個人要無視事實編故事

來騙自已,而是說我們其實一輩子被各

種大大小小的故事影響著且潛移默化,

內化到我們已經忘記我們一開始是怎麼

相信這個故事且到現在還不曾質疑的。


因此,怎麼解構我們這一生的故事還有

設計讓這個情緒動力學可以源源不絕的

劇情,就會是一個人很重要的人生工作。


好奇心,探索心是一個很好的情緒工具

,因為當一個人為了復仇而讀書,然後

搞得自己很苦逼的時候,轉換一個心念

,以完全好奇的心,把公職相關知識為

什麼會成為公職考試的原因化成一股想

探索好奇的力量,把每一個原因背後的

結構都當成一個故事,例如為什麼法條

會長成今天這個樣子,是什麼樣的文化

與歷史或群眾心理,導致這個法條會有

這樣的表現。


以上只是舉例,但一葉知秋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考生可以留意生活

與生命中所有的一舉一動與細節,背後

都有一個個無盡又耐人尋味的故事,而

自己曲折努力的過程,其實也是內在某

個人格故事力場的展開之後。


你就會發現,其實故事力場情緒製造機應該

是由自已內部大徹大悟後產生,然後化為正

面的影響力來影響世界,而為盲目的受外在

環境的各種組織與人為架構的洗腦與故事配

套,導致自己過了一個行屍走肉,身不由己

,無法去執行內心最深處所認同與肯定的人

生道途,那就很可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