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申論技巧》如何抓最新考題方向與申論寫法

67444484_1559989404138369_5357776761784369152_n.jpg
一個人要怎麼做事情事半功倍呢?
當然就是吸收經驗然後歸納原則,接著建構
公式然後按表操課,這樣的做事方針才會是
科學又有效且針對自身特性而因地制宜。

而今天口訣王筆者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關於抓
考題方向的心法與申論寫法,請注意聽來,而
大家在閱讀我寫的文章的過程中其實也應該俱
備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不要我寫什麼你都認
為是對的,而是將我的說法拿去與其他專家或
大師的說法比對,或是與你的經驗法則比對,
能夠相容或能彼此呼應的才是有說服力且能真
心相信的,否則讀者自己沒有經過一個思辯的
過程來聽某一種說法,其實自己的潛意識也不
相信,長久下來等於是沒有任何作用實際在心
裡發生。

口訣王作者群從歷屆考古題的分析與歸納發現
,題目的方向有以下趨勢,而這裡要特別提醒
大家的是,不同科目的題目背後有其特定歷史
演變的脈絡,不是每一科都有同樣的發展趨勢
,合先敘明。


①該科的題目會與最新的時事與議題結合
以刑法來說,這幾年出了很多正當防衛的考題
,而大家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題目的情境大
部份就是當年度發生的刑案,例如有海軍陸戰
隊出身的先生與有身孕的老婆回家遇到小偷,
先生怕小偷攻擊老婆,於是將小偷勒住,最後
不小心把小偷勒死了。這個新聞就成了當年度
最好也最適合發展爭點的刑法題目,而我們從
這個題目也可以分析出為什麼這樣的新聞容易
成為當年的題目
●因為從新聞出,大家會覺得出題老師跟得上
時代,而不是照本宣科老套重彈。
其實現在的出題老師都有一種困擾,那就是覺
得題目愈來愈難出,他們一方面害怕出考古題
會被說不用心,一方面也害怕題目出的太新太
偏會被訐譙,也讓改的人很難改,因為新的題
目通常沒有一個共同沒有爭議的答案與標準,
如果不是大老,恐怕出一些又新又冷的題目會
造成閱卷委員之間也產生內閧。(當然,有內
閧或見解歧異或亂改也不會跟考生承認的,
所以考生永遠只能查說分數有沒有加錯,沒
辦法查說到底自己的考卷是不是被亂改。)


②同樣的考古題重點,以不同的事件來考驗
  考生的精熟程度。
例如公共政策很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所謂的
治理、審議、民主行政、公私協力等等,而
怎麼測驗出考生對以上重點概念的理解與掌
握呢?就會從新聞中找出可以測驗出這些考
古題重點的事件上出,於是大家會發現,奇
怪怎麼關於核四或公投的題目怎麼常常出啊
,而且出的問法會針對重點的不同而跟著變
化,而核四與公投這種題目與各種公共政策
的執行困難與核心原則幾乎都涉及到,因此
可以說是一種萬用考古題,反過來看,如果
考生能掌握這種萬用考古題各種角度配合各
種重點的解釋,幾乎可以說只要懂得解這一
題,其他題目都同樣可以找出解題的脈絡,
例如核四議題可以拿來說明鄰避議題的處理
原則與方針,也可以拿來說明公投的目的與
宗旨,也可以拿來作為「治理」的試金石,
也可以作為「跨域治理」的對像,也可以從
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政策執行風格來一一檢驗
是否可以套用在這種高度見仁見智的議題上。


③有爭議,見仁見智的題目
民法、刑法等法科的題目最喜歡出爭點多且
見仁見智的題目,以先生勒死小偷的刑事案
件為例,就非常符合「見仁見智」這個標準
,因為從見仁的角度來看,先生勒死小偷似
乎是防衛過當,違反比例原則而不夠仁慈,
而從見智的角度則認為先生不能冒孕婦被
害的危險而預先防衛,就算是防衛過當也
應該減刑或免刑。而不管是見仁或見智,
考生都要援引法條與實務判例來為自己的
見解作出說明,而儘管如此,並不是說見
仁見智的題目就沒有標準答案,其實還是
有標準答案的,不是說因為見仁見智考生
就可以照自己認為的亂寫,這其實也是一
個陷阱,題目讓考生覺得有見仁見智的空
間,但其實還是想要看標準答案,這時候
考生就需要非常好的申論與語言學潤飾技
巧,讓委員覺得你有寫到標準答案,但其
實你並沒有定見。於是這裡又出現一個標
準的申論結構式寫法,那就是不管遇到什
麼題目,都要舉出兩種以上相反的立場來
做正反合的辨證,通常看起來會是各打五
十大板後整合出圓融方案的寫法,寫出甲
說乙說可以讓委員覺得你很了解各種見解
歧異的觀點,這樣不管你最後選擇哪一說
,考官都會認為你還是有點程度,而當然
最好的寫法是寫出標準答案,但一般考生
通常不具備寫出標準完整答案的能力,只
能透過修詞學還有大量舉例關鍵字來做關
鍵字量化的彌補加分。

這幾年從政治學,行政學或其他社會科學
都出現一種共同的趨勢與現像,也就是所謂
的「第三條路線」。

在政治學中,有左派與右派的見仁見智,因
此答案往往是非左也非右的新左派或新右派
論述,或者是新中間主義這種看起來好像很
新但其實換湯不換藥的論述。

在管理學中也一樣有見仁見智的x理論與
y理論,然後題目通常是用來套出考生寫
出x理論與Y理論都不行的新中間主義,而
這個新的理論在這幾年也都長得很像,例如
前些年講權變主義,後來講生態主義,最近
這幾年講民主管理、轉換式領導、都是一種
給人既不威權但也不給部屬過度自由的所
謂「民主」「溝通」「協商」風格。

在公共政策中則是有第一代的由上而下管理
到第二代的由下而上管理再到第三代的由中
而上下管理,跟其他科一樣,都在玩見仁見
智的老把戲,考生有時看到這種題目會有一
種事先就看到劇情結果的感覺,其實考的上
的考生看到題目就是這種感覺,因為題目看
到爛了就會發現怎麼考就是這樣,萬變不離
其宗,愈變愈相同。


④社會科學的題目往往會跟著最新研究方法
的方向走

考生必需有一個認知,那就是改你考卷的人主
要來自各大學的教授,而且通常是大老級的教
授,不過這幾年閱卷委員換成新教授比較多,
因為改考卷很累錢又賺不多,大老們也不再稀
罕透過出題目來建立自己的學術勢力,於是年
輕教授出題與閱卷的機率變高了,大家也就發
現這幾年的題目愈來愈活而且很跟得上時代,
而也因此,研究方法論的題目非常容易成為新
的考題,例如政治學有好幾年都出民意調查的
題目,因為那幾年量化研究與民意調查的新方
法不斷推陳出新,例如滾動式民調、出口民調
等等,於是題目也就會朝向可以問出考生研究
方法程度的題目來邁進了。

其實筆者也建議各位考生平常沒事多讀一些關
於研究方法的書或背一些關於研究方法的專有
名詞,因為這可以製造出好像自己很懂很專業
的表面效度,再搭配文言文模擬兩可的特性,
往往可以唬過閱卷委員,因為委員改題目的時
間很短,他其實沒有時間慢慢分析你的考卷的
行文邏輯與細節,很可能他根本看不懂你在寫
什麼碗羔,但因為你寫出了很有包容性與多重
解釋性的專有名詞,例如「依法行政」或「
多重變異數分析」他就很容易以為你懂,只是
你時間不夠寫不完整,此外多寫一些研究方法
論的專有名詞還有一種好處,那就是增加你
與教授之間的親密感,大家要知道,教授平
常在學校就是要指導研究生作研究,因此
對於研究方法論非常熟悉且重視,今天雖
然考生不是他的學生,但卻能寫出比他的
研究生看起來還厲害的研究方法論觀點,
那他不給你加分要給誰加分,而且研究方
法論通常是該考科學術基礎的前提,有了
研究方法論背書的理論,當然很有說服力


而近年來,研究方法論有從量化研究轉
向質化研究的趨勢,所以大家也會發現
,行政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
,都開始走向後實證主義路線,簡單來
說就是量化研究往質化研究的轉向,因
此社會學科的題目會開始大量出現田
野調查、民意調查、問卷調查,電話
訪談、德懷術、質性研究、審議式民
調等等質性研究方向的專有名詞,因
為量化的題目出到厭了,而且沒辦法
製造出新的話題與關注度,自然就將
焦點轉向質化研究或質化與量化的綜
合研究了。

此外有些大學教授不只會在高普考
出題目,也會在研究所考試出題目,
許多考生就會去研究各大學的研究
所題目來猜當年度的高普考題目,
往往也有不錯的命中率,因為當
你知道研究所的題目後你可以猜
的方向變得很集中,要嘛是猜跟
研究所考試一樣性質的題目,要
嘛就是剛好相反的題目,有的教
授害怕自己出在研究所的題目被
考生拿來猜題而刻意反向操作,
這時考生也反向操作的話就有機
會剛好負負得正猜到這個教授的
考古題題目。


⑤真正把書讀通的考生,其實也不用猜題
其實要透過猜題才能考生的考生,通常實
力都不怎麼樣,因為真正有實力的考生遇
到什麼題目都能馬上寫出完整且舉一反三
的申論,而且還能保證關鍵字數量的飽滿
與充實,主要是因為如果透過猜題來準備
往往會見樹不見林,表示沒有把科目中各
種重點之間的協調關係搞清楚,申論題往
往出的題目有個特性叫做一葉知秋,出題
委員可以從一個題目測出不同實力考生的
程度就是因為不同程度的考生遇到同樣的
題目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與寫法,而能夠讓
不同程度考生寫出不同程度申論的題目就
是好的題目,也因此申論題目的背後有
種後設的架構,大部份都是一種開放性強
且需要許多關鍵專有名詞才能解釋得完整
清楚且充實的題目,而考生有了這樣的先
備認知之後,就要懂得一看到題目就有能
唬爛的綱舉目張的結構心理準備,反過來
的解釋就是說,一個只能問出一種重點的
題目通常不會是好題目,而能問出多重原
理原則精神重點的題目往往答案也跟著呼
之欲出,就口訣王筆者多年的經驗發現,
往往題目背後都有建立從簡答到深答的
層次架構,也因此答案的預設框架也往
往有著從原理原則到具體實務解決法條
與方法工具的佈置公式。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準備了很多種武器
與子彈,而你不曉得會碰上什麼樣的戰
爭型態,但往往閱卷委員就是要你把你
身上所有的武器在這場戰役中都使用出
來,於是也就預設了戰役的格局與架構
了,話說回來,有時還真的有白目的出
題委員出一些根本沒人看得懂的題目,
這時候最安全的作法就是先找出該科
的原理原則,然後再從字面上去推敲
出可能的猜題方向,就算沒有寫到精
準,也能矇到邊,因為,原理原則就
是一種散彈槍,亂槍打鳥的命中率比
手槍高太多了,而反正這種題目其他
人也不會寫,你就大膽的從原理原則
的方向來綱舉目張唬爛,往往可以拿
到不錯的筆墨分數。

⑥沒怎麼準備也要有上場賭注猜題的自信

對了,還有一點考生很容易犯的錯誤
要特別注意,那就是看到題目不管是
難的題目與簡單的題目,都要把自己
知道的所有的從簡單到難的關鍵字都
寫出來,有的考生只寫難的關鍵字,
以為委員會看得懂,然後以為這樣高
來高去的可以得到委員的青睞而拿高
分,但這種寫法會造成基本分沒拿到
而只拿高等分,考生千萬不能以為自
己沒寫的委員會舉重以明輕,以為寫
出難的就代表委員一定知道你簡單的
也會,沒有這種事,你簡單的到難的
都要寫,委員才好改,因為他們也有
一個改題目的公式與標準,而只看高
深題目卻不重視簡單考古題的考生,
就會因此聰明反被聰明誤,然後被
一般程度的考生穩穩拿基本分而反
超,這就是得不償失。

而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如果有的
內容對你實在太難,你乾脆就把
時間完全花在簡單且分數分佈平
均的重點上,為了一兩個難度高
的重點而花多倍的時間在上面,
其實投資報酬率是非常低的。

而這其實也是告訴我們,不管
準備到什麼程度其實都可以去
參加考試,因為如果考試其實
很大成份要靠猜題還有閱卷委
員的主觀閱卷來決定最後結果
的話,那我們可以參加樂透來
賭這份幸運又有何不好呢?

沒怎麼準備卻靠猜題與唬爛技
巧而考上的考生,某種程度來
說,才是這場考試中,最大的
贏家,萬年考生最怕菜鳥考生
的強運猜題能力,而這種你怕
我也怕的技巧,當然是要賭大
家一起來賭啊。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筆記技巧好書介紹》一定做得到!超強藍筆記憶法

hhkjvzq_460x580.jpg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是這本針對國考
筆記技巧與考試特性而出的一本書:
一定做得到,超強藍筆記憶法。」

為什麼筆者會注意到這本書呢?因為這本
書是日本人為了幫助日本的國考生寫的一
本書,也是日本國考常勝軍補習班推薦的
方法,那為什麼筆者又特別會注意外國人考
試的工具書呢?

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更重要的是,
別國的考試方法與筆記技巧,對我國的考
生往往會有突破盲點的啟發。尤其針對萬
年考生往往自我反省也找不出自己還需要
特別加強的點在哪裡的時候,來自異國不
同觀點的切入角度,往往可以讓萬年考生
打通任督二脈。

而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香港
的考生特質,考題題型、重點取向都與我
國非常雷同,筆者曾經到中國大陸的大書
局研究他們的公務員國家考試到底都在考
些什麼內容,發現除了政治思想相關教材
與台灣不太一樣以外,其他行政類的考試
內容與重點幾乎一模一樣,例如他們也有
類似一般行政的考科,名字也叫做行政學
、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而他們的民法與
刑法很多內容還會援用台灣知名教授的觀
點,例如王澤鑑老師的民法在對岸就有很
多書藉都有提到,因此我們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一本書的內
容的重點會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考試重
點,其實在東亞國家都差不多,有了這個
認知就會發現,其實東亞國家的讀書與考
試方法都對我們有用,因為大家抓重點的
思維都是一樣的。

不夠如果是歐美國家的話,他們的考題
通常比較活,他們更重視思維邏輯的過
程而不重死背,因此歐美國家的重要國
考題目往往題目很活但答案較沒有限制
,但也因為不考八股文也不要求死背,
於是閱卷委員的改法更自由心證了,這
樣推論下來其實可能更不公平,因此東
亞國家的國考雖然被認為是填鴨式的教
育,考試也非常重視死背一些關鍵字與
專有名詞,但是老實說這樣才會是比較
公平的考試,嚴謹度與鑑別度也會高一
些,畢竟國家要找的公務員基礎特質就
是老實、耐操耐煩,思想太奔放太天馬
行空的人,恐怕也不太適合公務員平實
而枯燥的人生。

以下我們來說明這本書的重點並做書評,
期望給各位考生讀者有意義且重大的啟發。

藍筆記憶法背後是有關於考試特性的心理
學基礎的,作者是日本有名的早稻田補習
班負責人 相川秀希Hideki Aikawa

他在輔導很多同學考上東京大學與日本司法特
考的經驗後發現,寫,瘋狂的寫,才是考上重
要考試最重要的環節。

當然這個觀點還有待我們去審視,不過他也
確實點出許多國考生一直忽略的盲點,也是
口訣王筆者群一直不斷提醒考生要注意的地
方,那就是,在國家考試中,「輸出比輸入
至少同樣重要,而且可能還更加重要」

而藍筆記憶法背後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圍繞著
這一個核心重點所放射出來的整體邏輯。

首先作者提出做國考筆記時,不同顏色的原
子筆的使用方法。

紅色筆=針對重點
綠色筆=針對容易忘記的地方
藍色筆=針對所有認為該筆記的地方

而為什麼沒有黑色筆與黃色筆或其他顏色的筆
呢,因為作者認為,黑色筆與原來書中的文字
沒有區隔性,所以不採用,黃色字又太淡會看
不清楚,加上太多顏色的筆會讓考生為了換筆
寫字而浪費太多時間,最後就只留下紅藍綠這
三種顏色,而且還是以藍色為主。

而以藍色為主且瘋狂寫大量寫認為該寫就全部
都寫,不是很重要也寫,與一般國考輔考書藉
講的就不太一樣了,而為什麼同樣是準備國家
考試,準備的方法與核心精神卻不同,這裡有
必要為各位考生特別說明一下。

在口訣王筆者所出的「露西來了,超強國考記
憶法」一書中,非常強調就是選對書,讀重點
,記重點,寫重點與練習重點」因為這是針對
大部份考生最有用的準備方法,也是最符合八
十二十法則且最科學的準備方法,大部份的國
考生其實要在二年的時間內記下通常要準備三
到五年的考試資料才能考上的考試,最有效且
科學的方法當然是從考古題來推論考試重點方
向且針對重點來準備,不過這種方法比較接
近行政學中的「滿意決策理論」與「大部掃描
與細部精研的混合理論」

而想要保證百分百一定考上且萬無一失的方法
,則是「理性廣博決策」。但由於理性廣博決
策需要讀的書太多,要精熟的重點也太雜太密
,這其實不是一般智商的考生可以應付的,畢
竟我們一般國考生只是想要考上,並不想花十
年的時間準備然後考狀元或成為這個領域的大
師,因此採取理性廣博準備策略的考試是有限
定的,例如醫學院考試、甲等特考,司法官特
考等萬中選一且對手強大的考試,採取理性廣
博決策才會是比較明智的方法。

不過,人是一種很賤的動物,當我們跟考生說
只要讀重點且精熟重點,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機
率可以考上,而且不會落入見樹不見林,為了
超難重點分而放棄平實重點分這種中肯的建議
時,考生往往最後的行動就變成隨便讀就好,
只讀重點就好,能偷懶就偷懶,最後還真的
給我只讀重點,然後把凡是認為不是重點的就
完全放棄了,也不去思考可能還有什麼重點是
自己該注意沒注意、以前沒有出但這次考試會
出的方向。

於是本來可以考上的建議變成讓這個考生考不
上的建議。

藍筆記憶法其實就是針對這點來給大家做個警醒。

它的核心概念如下:

① 不針對各科區分筆記,而是不管什麼時
間讀什麼科,全部都使用藍筆在同一本筆
記上書寫,寫完一本就換下一本,各科混
雜在一起也沒有關係。

這個觀點與一般國考生筆記的方法其實是違
背的,通常我們準備國考會針對不同科各做
一本筆記,這樣才方便各科重點的整理且不
會搞混,此外也可以針對考試當天的考試順
序來做為複習的周期,但藍筆記憶法的作者
卻認為,不應該分科而是針對時間序來筆記,
例如早上十點看刑法,就在筆記上寫下日期與
時間,當然還有該科的標題,因為作者認為,
人類在考試時回想筆記內容時,是針對筆記時
當下的時間與環境而同步記憶的,而如果分科
來做筆記時,就沒有辨法依照時間的順序來分
別出詳細的時間流程,這種感覺很像是編年史
與斷代史的差別,編年史不管朝代也不管
各地政權是否分立,而斷代史則會針對某政權
與某王朝來特別記錄該政權的歷史事件,但就
會容易忽略在同一個時間點,其他政權或國家
同時在發生的歷史效應。

藍筆記憶法是更傾向於編年史的概念,並認為考生
在考場上比較容易回憶起來的方式,就是記起當初
自己做筆記時的時間與地點,還有特定的段落,這
其實也是一種五感記憶法的換句話說,認為透過回
歸原初情境的記憶會比透過分科邏輯的記憶更有效


②另一個核心重點就是,寫,拼命寫。

筆者記得我每次準備國家考試到最後階段,尤
其是沒考上的那些年,在離考試剩下一個月時
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太晚練習寫考古題了」。

也就是說,看到題目都有概念,也大概知道要
寫什麼,但一旦真的要詳細回答題目時,就發
現有一半的重點忘記了,此外忘記一半重點就
算了,剩下一半的重點還不太會組織。

考典的作者一直很強調練習每個章節的考題至
少一百題以上,便是他也發現這個考生的重大
盲點。

也就是書其實讀的都差不多,但卻在最後關頭
沒有能力把己經讀進去的重點,以合乎實力的
方式表現出來,對於閱卷委員而言,他永遠
只能看到考生「輸出」且「寫在」考卷上的
內容,他們看不到這名考生其實很有實力也
認真準備超久,但卻寫不出來的內心之聲


藍筆記憶法就是針對這個考生最後的關卡來
矯枉過正的方法,在《露西來了》一書中,筆
者認為考生花在輸出(練習怎麼寫)的時間比例
上,與輸入(閱讀與背誦)的比例,至少要有四
六比的比例,就是因為人類的大腦
「要在說完話的同時,才知道自己明白了什麼
。」

用比較具體的方式來說就是,讀進去的書根本就
不算是真正的理解與記憶,而是寫出來與說出來
的時候,考生才真正的「理解」與「記憶」了。

大部份的人其實都很不懂得大腦真正的特質
與使用方式,我們讀進大腦的東西,其實比
較像是一團泥巴,就是大致有一個形狀也有
一定邏輯的產物,而很多考生就把這團好像
隱約有點形狀的泥巴作為應付考試的準備,
當然最後會是慘敗收場。

輸入到大腦的東西為什麼平常會是這種模
糊不清的爛泥樣呢?因為大腦其實還是對輸
入的東西有保留的,比如說你聽了股市分析
師的說法說哪一個股票會漲,真正要下單時
其實你不敢買,因為你會懷疑股市分析師是
不是在騙你,或是他沒有騙你但你懷疑此時
非彼時,同樣的建議不是每次都有用,我們
大腦天生有一個多疑的機制,它要你這個使
用人,一定要確認多次且曾經付出行動驗
證之後,才會「真正」的「記憶」「定型」
且行動。

而一般考生就是單純的以為只要讀了背了
就叫做記住,考試自然就寫得出來,其實
是太小看了大腦多疑的務實特性了。

為什麼艾賓豪斯的記憶周期理論不斷強調複習
的重要,且複習還要在一定的周期內,就是因
大腦會針對人類的各種記憶做排序與優先權
的設定,愈常複習的資料,大腦才會認為這是
重要的資料,才會幫你記住,而你自已認為重
要但卻不去複習的資料,其實大腦才不鳥你
,你自己認為重要是你自己認為的,你要讓
你的大腦認為重要它才記得住,這就是為什
麼複習是記憶的不二法門,當然如果你的邏
輯很明確且整個融貫到生命的思想脈絡中就
不需要太過刻意的複習,但在還沒真正精熟
一門學問之前,複習這種基本功一定要按表
施工才能成功,此外複習最好是進一退二,
例如看第三章前就要同時複習第一章與第
二章的內容,藍筆記憶法的精神其實也是
一樣,在書寫新的筆記時,就要先複習之
前寫下的筆記至少二個章節,而因為沒有
分科做筆記,進一退二的複習保証複習到
的就是最近二個時序的內容。

③書寫時的大腦與閱讀背誦的大腦,其實是
不一樣的大腦。

為什麼藍筆記憶法鼓勵考生拼命寫瘋狂寫,
除了重點部份要書寫筆記外,不是重點的部
份也要寫呢,因為有以下的原因。

①在書寫的同時,也模仿了作者的筆觸與行文
規則,否則只寫重點,考試的時候不知道要怎
麼將文章組織成看起來與聖經本教科書一樣的
內容,而不斷寫瘋狂寫背後也是在訓練身體的
記憶,要讓身體整個都記住怎麼申論怎麼把重
點詳實明確有邏輯書寫出來的感覺,而不是只
靠認知系統,人的認知系統會受到人格與時空
環境影響而產生很大的浮動,考試的時候不允
許考生受到認知浮動的影響而失常,因此最保
險的方法就是讓身體可以對題目產生直覺式的
膝反射反應,輸出申論時更是如此。

②真正不透過抄寫而能書寫完整且正確,才算
是真的有將考試內容吸收,才算是真正有練習
到,簡單來說就是,最後能靠自己憑空回憶且
寫出來的東西,才算是真正對考試的分數有幫
助的東西,自以為懂,自以為在大腦跑過一次
就算懂,都不過是個人太過自信的臆測與妄想
罷了,而要確保自己最後真的可以輸出大腦中
辛苦讀進去的東西,唯有不斷的寫才能真正練
習並驗證自己「了解」的程度。

而腦袋中的那坨爛泥,才可以因為「寫」的
「輸出」行動,來得到驗證、過濾與考驗,
最後通過這個流程所遺留下來還沒有忘記的
東西,才是真正有進入到腦袋且「成型」的
東西。


萬年考生往往就是差在這最後的一哩路,
尤其該特別注意。

而其實我們如果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就會明
白,金榜題名的考生都一定是經過萬全準備且
練習充份的,而且還是練習到「熟到不行
」的「直覺反射」程度,此外,準備的關
鍵字重點量會是一般考生的二倍至三倍,
因為考場的變數太多,要有實際上考場看
到考題時有忘掉大半或發現記的東西沒辦
法直接使用的心理準備,因此忘了一半還
有一半可用才是一種正確的考試保險心態。

而要知道自己這
一次考試能不能考上,通常在看到考卷的
二分鐘內,審視自己是否可以直覺反射式
的輸出整個邏輯架構與申論細節,就立即
心知肚明了。

各國的考生都是這樣的,這種準備到可以
金榜題目的練習程度與感覺,也都是可以
互相默契且意會的。

希望各位同學也能趕快抓到這種感覺。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關於考生如何自我反省與自我澄清的技巧。

51637204_1431551196982191_814754333978525696_n.jpg
筆者在《打造國考超級記憶腦-露西來了》一
書中,不斷強調靜心反省與考後檢討的重要性
,何以故,因為人自己的盲點自己最看不清楚
,必需要非常徹底的自我檢討且反省方法正確
,才能找出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對症下藥。


靜心靜坐一直被古今中外的大師們所推祟,尤
其是靈修的派系,一神教與多神教或無神教,
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通靈派系,尤其在馬丁路
德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後,更是肯定每個人都
有獨自與神溝通的能力與管道。



那身為一個考生,到底要怎麼自我反省與檢討
對於金榜題名會有幫助呢?


筆者以下為大家一一說明:
① 首先針對分數最差的考科開始檢討
一般來說,國考競爭激烈,對手都不是省油的
燈,通常總分差一分就代表差了將近八十名,
而也因為競爭激烈,當所有的參賽選手都無所
不用其極之下,考試就不太允許各科之間有太
大的高低分落差,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會的
你必需要會,大家不會的,你也要會,尤其是
大家不會的,你更是分數要拿的高,才是考取
的保證。



有的考生會認為英文與國文這種科目因為佔分
比例不高,因此就覺得放棄也沒有關係,但是
考取與否的一分差野,往往就決定在於這科可
能被放棄的科目中,因此我們會建議一句話,
「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放棄共同
科目的前提是專業科目沒有讀完,最能拿分的
科目沒有先把保險分拿下來,那麼才能說先救
專業科目而放棄共同科目,而如果大家的專業
科目水準都準備的差不多,反而共同科目就變
成決定上榜與否的關鍵了,身為考生,自己就
要拿捏與取捨,而不是人云亦云,採取因他人
條件而設定的他人標準與他人策略。


②寫錯的題目要特別加強

筆者發現,不同的考生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罩
門,有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學生很不會背書
的,也有理工科畢業的考生很不會計算的,而
這些某方面是弱項卻去聽一般人的意見,然後
去加強自己根本不需加強而忽略自己的弱項所
在,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不管是申論題或選擇題,同一個人總是會在
同一性質的題目下不斷犯錯,因此錯題筆記是
對重考生而言非常重要的策略,因為從錯題筆
記中才能歸納出自己的弱項以及最需要補強同
時也是自己最不想補強或最難以理解的地方。



③重複死讀書而造成的麻木與厭倦

重考生很容易陷入所謂的死亡螺旋,也就是說
因為認真準備卻一直考不好而對自己沒有信心
,沒有信心就容易討厭這門科目,而愈討厭這
門科目就愈不想準備,最後又回頭証明了自己
能力不夠與沒有信心是應該的。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考生就要重新買一本不同作
者寫的參考書,重新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原先
的科目,才比較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發現
以往自己沒看到的盲點,而新書因為是新觀點
,且是不同的作者,讀起來也比較不會厭倦而
愈讀愈麻木,同時也因為不同作者取向的重點
有出入,可以補強舊作者沒講到或沒有補充到
的重點。


④更換更有把握的考科或多投考不同的投考
組合

在現在這個全民公務員時代,先考上比較重
要,不要特別想說要選什麼自己喜歡的職系
與職組,因為首先對於一個沒有公職經驗的
考生,現在所認為的喜歡往往與到時考上時
的喜歡有非常重大的落差,有的考生以為做
行政工作很簡單,實際做的時候就會發現不
管任何性質的工作,都有它的優勢與劣勢,
因此不如先考上進單位,再從自己實際工作
後的經驗中來決定是要內昇還是外考。

而先進單位有個好處,那就是對於佔所謂的
好缺有捷足先登的機會,公務員的工作是一
個頻繁變動職位與工作場所的工作,除非當
事人想定下來不想走。而會開缺讓考生來考
的工作首先大部份都不會是太好的缺,否則
早就被老鳥佔走了,而就算是好缺通常也不
是自己可以選擇的,而且做一年的公務員與
做好幾年的公務員常常想要的還不一樣,筆
者就發現有人喜歡周休二日有人就剛好相反
,有人喜歡文書工作有人反而覺得技術類的
工作才有特定專業而可以不被上司干涉與詰
難,例如台灣一審到三審的法官總數約1500
位,卻要負責一年250萬件左右的訴訟量,
大部份的法官其實都操到不成人形,但很少
補習班會跟考生說,這行不是人幹的,想清
楚你再來,法官待遇雖然不錯,但賺的錢真
的有命花或有時間享受嗎?恐怕要好好的想
一想。而也因為司法界像血汗工廠,考法警
的人比考書記官的人還多,因為法警看起來
與嫌犯坐在下面很小咖,書記官看起來坐在
上面很威風,但業務量與下班後的業務壓力
可是差得多了,很多公職都有這種昇得愈高
做得愈累且暴累加三級的現像,但不是內行
人不會知道。



⑤每天都要做反省自我讀書效能的簡短日記

時間管理的第一原則是「把自己當作第三者
不要做任何事,好好觀察自己一天到底都把
時間浪費在哪裡,久而久之,自然就掌握了
時間管理的奧義。」


其實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是這樣,不要
去特別思考要怎麼解決問題,而只是冷靜下
來,靜下心來,觀察自己身上到底都發生了
些什麼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的
出爾反爾與前後矛盾,就會自然發現自己的
問題出在哪裡,也就自然的去解決了,而且
這種解決的途徑還不是有壓力或刻意的,而
是在冷靜下來之後發現有些地方就是怪怪的
,怪到不處理渾身不對勁,於是問題自然就
去解決了。


但一般人其實很難客觀的觀察自己,尤其考
生也很少針對自己的讀書效能與習慣作檢討
,在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 ZERO, 
的程式設定中,自我深度學習是它橫掃千軍
所向無敵的絕技,而自我深度學習背後,就
是一個不斷與自己賽跑,不斷比對自己的走
法且不斷更新精進走棋策略與棋譜的大師。

人其實是一種多重次人格的建構而成的合成
意識,因此在深度靜心的層次下,尤其是腦
波在阿法波以下的貝達波或咖瑪波情況下,
自我多人格比對與宏觀全局的思辨檢討能力
會變得超強,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或冏
境,會在大疑必有大悟的情境下「啊哈!!
」就得到了原來早知道這樣做超有效能的洞
見與領悟。


說起來人腦本身就是整個宇宙的投射,因為
人類只能透過神經元來了解世界,而神經元
之間的堆疊組合與變化可以創造出比現實世
界還多元且奧妙的「幻境」,而所謂的幻境
其實也沒有比較不「真實」,因為這個所謂
被認知為「真實」的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
來也是由神經元所建構出來的「騙局。」

正如同量子力學看起來跟怪力亂神的玄學
根本一模一樣,但卻証明了較傳統直觀上
認為沒有問題的牛頓力學更能解釋世界上
更多的現像。



每個人都有一顆地球上最強的生物電腦,
但大部份的人都不曉得它的正確用法,靜
心反省與內在多人格自我比對,將是激發
這顆最強生物電腦的關鍵開關,一個人只
要持之以衡每天在睡前至少靜坐二個小時
,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的大腦有脫胎換
骨的感覺,同時會開始看到內在那個有熱
情有行動力,善良且充滿生命意義感的自
己,而這樣的自己做任何事都會成功,因
為就算一開始很困難,正確的人格特質也
會克服這個困難,然後去達到自己認知下
健康且俱備永續性質的成功。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讀書方法》讓考生的讀書進度可以一日千里的「複腦讀書法」

4.png
會讀書的人,懂得使用更高明的讀書方法
,而複腦式讀書法就是聰明人會使用且善
用的讀書法。

為什麼叫做複腦呢?我們如果有跟蒼蠅打
交道的經驗就知道,打蚊子很容易,但打
蒼蠅卻很難,因為蒼蠅有所謂的複眼,所
以牠們可以多重角度且有高廣度的視野,
讓牠們隨時可以察覺威脅的來源而靈活躲
避。
Cg-4jlLFWnuIbK_zAAMAou0Ve5EAABRsgMtjBcAAwC6083.jpg

而複腦其實也是同樣的意思,我們人類一
樣可以同時使用多顆腦袋,只是因為沒有
特別意識到要去使用,於是這種同步多工
多執行緒的大腦演算功能,一直沒有得到
訓練與發揮,現在做為一個要挑戰國考龐
大且艱深資料的考生,當然要做複腦的訓
練與實作練習,把本來沒有實力金榜題名
的人格特質與思維模式,做一個革命性的
進化。

●多工多執行緒的運作
為什麼我們明明可以多工來做事,卻總是
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呢,在以前知識貧乏
的時代,專心做一件事對於人類而言會是
比較有競爭力的行為,但在這個知識爆炸
的時候,將自己的大腦格式化且重新配置
作業系統與記憶體,才能確保一個人在現
代社會有競爭力,因此人類其實要反過來
學習電腦配置記憶體資源與使用處理器的
特質,來讓自己的大腦昇級,電腦的多工
背後,是多核心多執行緒的程式運作與邏
輯處理,因此同一個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我們讀書也要像現在的電腦與手機一樣,
一次讀書就要有多個面向的收獲。

●盈科而後進
讀國考的書為什麼會出現一本書主義的
建議,因為一本書多讀幾次就會出現盈
科而後進的現像,古文是為「盈科而後
進,不捨晝夜」意思是君子學習新知與
進德修業,要照程序來,只要依照該有
的程序,就會像水淹沒坑洞一樣,先填
滿前面的洞後,才能擴散到之後的洞,
其實也就是蓄洪池的概念。
而考生讀聖經版教科書第一遍時只能得
到皮,只有基本概念。

讀第二次可以到得肉,慢慢知道重點在
哪裡,也知道大方向,但細節回想不起來

讀三次可以得到骨,知道重點在哪,也知
道更具體的細節。

讀第四次可以得到髓,不只清楚明白所有
細節重點,還能知道每一章節細節與重點
彼此之間的有機聯結,因此書讀的愈多次
,照顧的層面愈多,連這本書與其他國考
科目的書之間的互相補充關係,也能因此
一理通萬理徹。

而這本來就與記憶原理是互相配合的,人
腦一開始只能學習一個單字,然後學習一
個詞,而名詞很熟了才能造句,句子很熟
才能寫段落的散文,段落散文熟了才能寫
一篇文章,短文熟了才能寫長篇小說。
而人腦的設定就是會歸納公式與邏輯,而
且把很熟的東西公式化自動化,因此一開
始第一次看覺得不懂的東西是沒辦法自動
化高速化的,要在讀了很多次以後大腦就
會自動把專有名詞等關鍵字重點做意元集
組的自動批次化處理,於是我們得意而忘
言,因為當知識成為一種直覺,我們就不
用花心力在本來就已經很精熟的地方了,
這也是為什麼上榜的考生在給還沒上榜
考生建議的時候,往往講不出什麼具體從
不懂到懂的細節與邏輯,因為他們太懂了
懂到覺得順理成章習慣成自然時,反而很
難去說明一個很自然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刻
意去理解。

所以對於一個門外漢,有必要在剛開始
學習的時候多帶幾顆複腦,來幫自已除
了更懂以外,還要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
從不懂到懂的,這其實也是一種雙圈學
習的概念,也就是不只知道要怎麼學習
還要知道怎麼學習如何學習。
●溫故而知新
盈科後進的原理與溫故知新的原理是互
相呼應的,為什麼溫故會知新,其實就
是因為一開始讀書的時候,讀書的這個
人根本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所以跟不上
作者的境界與視野,要在看過好幾遍之
後,才會慢慢體會到書中更深一層的伏
筆舖陳與境界。
而這當然也就是一本書主義在應付國考
時特別有效的原因,畢竟讀第一遍時要
記住關鍵字重點就己經很困難了,何況
考試時要把重點都寫出來並且還要符合
問題的脈絡與邏輯。

●多重問題意識與屬己化
很多考生之所以讀書沒辦法專心,其實
就是因為認為事不關己,沒有把書中的
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結,就像是看
小說要把自己當作是書中主角的處境一
樣,這樣看小說才會盡興有樂趣,而不
是當個旁觀者去冷眼旁觀主角的愛恨情
仇,而做為一個考生,看政治學要覺得
自己是被壓榨己久的弱勢,看刑法要想
像自己是受害者當事人,看民法要想像
自己正在打官司爭財產,這樣讀書才會
讀得深入且記憶深刻。
而其實複腦同時使用愈多顆愈好,例
如一顆用來了解書中內容並精進細節
,一顆用來觀察作者的行文風格與行
文邏輯,一顆用來思考如果自己是出
題老師會在哪裡出考試重點,一顆用
來感同身受去想像自己置身於歷史與
法律事件的現場,更高明更後設的複
腦則是站在上位高位,來看從讀者到
作者,從個人到集體,從考試到取才
的政府政策思維邏輯,再來一顆複腦
就是要思考怎麼把這一科的重點智慧
應用在別科或其他的生活領域中

如經濟學原理應用在感情世界的經營
其實是很有用的,很多宅男去讀把妹
的書還不如把經濟學看懂,因為經濟
學講供需平衡還有邊際效用遞減,感
情與喜好的變化其實一樣符合經濟學
原理,長得不帥就拿錢或體貼去換,
沒有錢就勤勞一點,身體不好就讓自
己人品高尚一點,量化的標準達不到
我們就提高質化的品質,而把這點想
通了會發現原來經濟學也是一本愛情
聖經。
複腦讀書換句話說就是在閱讀時就同
時產生全方位式的問題意識,不同的
問題意識代表看書時是從不同的角度
切入,此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
者與智者看同一本書往往出現南轅北
轍的見解,便是因為一開始問題意識
一旦不同,就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有的人看書是帶著信達雅三種問題意
識,一開始重視的是信,也就是真實
,接著重視的是達,也就是說明徹底
而詳盡,最後是雅,也就是文章的格
式還有文字句型段落舖陳營造的文化
美學。

從閱卷委員的角度,當然是同時滿足
信達雅的考卷,分數就給得愈高囉。
不過複腦讀書法因為是多重執行緒同
步多工的運作,也相對的比較消耗腦
力,因此在啟動這種讀書法的時候,
最好是做一下大腦熱身,同時確保身
心是在相對較佳的狀態下,以筆者個
人經驗來說,早上起床大腦重開機或
是靜心進入大腦特殊的腦波狀態時,
效果會是最好,這個時候的讀書一小
時很可能抵得過不在狀態中的二十小
時。
而靜心靜坐時因為腦波的頻率特性不
同,使用複腦學習與反省的同步多工
效果又更好,因此吾日三省吾身的自
我比對複腦檢討反省技術,將能使一
個人發現內在本有的神性與佛性。
也就最有機會激發自身全部大腦的潛能囉。
話說回來,個人生命經驗中,大腦真正
全力運作的時刻分別是瀕死經驗與參加
秘魯死藤水儀式的時候,當時有一種高
峰神秘經驗,而且心思清明無比,感官
敏感度無以復加,或許,這兩種時刻才
算是真正的活著。

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很可能一個人在死亡的當天,才真正知
道什麼是真正的活著,才真正發現大腦
與世界的秘密。

有學者認為瀕死時大腦屬於缺氧狀態,
而大腦也知道自己陷入危機,於是把一
生中所有的腦內啡存量全部釋放,因此
才會有我說的這種感覺,不過到底真相
是否如此,其實也只有真正死過的人才
會知道,不過因為死掉的人沒辦法回來
告訴我們,我們只好暫時相信一些比較
有立場與沒有特定信仰與意識型態的瀕
死經驗體驗者所說的話。

這幾年陸續有一些學者發表自己的瀕死
經驗,比較有名的是日本的木內鶴彥與
美國杜克大學知名的腦神經醫學專家亞
歷山大教授的證言。

其實大家可以做一下比對研究,找出他
們之間彼此歧異與彼此有共通點的地方
,就會慢慢引導出對自己最有啟發的洞
見。

人巧妙的讓自己不聰明,有時候是要去
實現內在高我的意志,因此反面思考,
要讓自己變得聰明,就要去撤銷高我
阻止自己聰明的理由,而這理由,透
過靜心靜坐把事情想清楚,就慢慢會
看到且發現了。

故子曰: 「定,靜,安,慮,得」
這五字真言是極有道理的。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申論技巧》如何判斷申論題的出題趨勢並提高申論寫作的表面效度

1470326772-59549348_n.jpg


大家都知道,其實目前高普考試的
閱卷委員主要都是大學教授,而大
學教授平常都在幹什麼呢,通常都
需要指導研究生寫論文,也因此,
有頗多上榜的考生就建議,考高普
考時其實可以連相關科目的研究所
也可以同時考,一方面可以增加自
己的學歷,一方面也可以練筆.

例如許多考一般行政的高普考生,
就會選擇同時報考三月份的公共行
政研究所,可以收到一魚二吃的效
果,而有研究所的學歷在部份公職
是可以加薪的,例如老師如果取得
研究所學歷,通常可以加薪三千到
五千不等,因此這也造成了我國的
國中小教授踴躍報考研究所的原因。


一樣是公共行政,研究所的題目與高
普考試有什麼不同呢?有的同學就害怕
說,研究所考試的題目如果與高普考差
太多,這樣同時準備就會顯得比較困難
,但也有同學認為,其實研究所考試只
是相對於高普考而較為學術化,也不見
得比高普考難考,因此也有很多同學是
高普考沒考上,研究所反而考上了,之
所以造成這個現像,我們就有必要分析
一下,也讓各位考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因為就算高普考沒有考上,至少先到研
究所讀書,好處是到時候考上國考時可
以申請留職停薪,另一方面在研究所也
可以精熟較為學術性的相關議題。

研究所的題目與高普考題目之所以會有
落差,主要原因在於受眾並不相同,研
究所要招收的人才主要是大學本科畢業
且對於深入公共行政領域有研究興趣的
同學,因此題目自然會比較深,同時性
質也比較學術化,研究化,而高普考試
的受眾主要是招收基層公職人員,因此
對實務法規與行政現場的了解,有較大
的需求,因此高普考試的考科多,也有
比較多的實務題,畢竟招收公務員就是
要讓公務員上班執法,太深入學術研究
細節反而對於機關沒有幫助。

從機關用人的角度,機關希望公務員一
進單位,就能搞清楚狀況,至少基本實
務上的錯誤不要犯,因此行政法的題目
有非常高比例的實務題,例如替人民申
辨事務的行政程序是什麼,期限是幾天
,如果與人民打訴願與行政訴訟的官司
,有什麼地方要特別注意,國賠與國家
機密法的細節程序是什麼,大家會發現
,行政法是實務應用性非常高的一門科
目,為什麼題目有高比例出在實務性高
的地方,就是主管機關希望新進的公務
人員可以馬上派上用場,不要連最基本
與民眾互動與攻防的實務法規都不清楚


提早接觸研究所的考題有一個好處,那
就是有考前猜題的預測效果,我們知道
出題的閱卷委員主要是大學教授,因此
他們每年在出題目的時候通常就會出二
種考題,一種是基本送分題,這部份會
從考古題來出,或是從考古題中換個角
度來出,另一種則會出新題目,也就是
考古題中沒有出過的題目,因此研究所
最新的學術趨勢,就會是這類新題目的
最佳來源。

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補習班老師會建
議考生去研究國內主要公共行政研究所
的期中期未考與研究所考試題目,因為
這些出題委員出沒的大學,往往就是最
新學術趨勢發聲之地。

而大家也不要把教授想的太厲害,教授
其實有許多出題的方向與取分重點會被
主流的意識型態所影響。

例如目前科學研究的主流是邏輯實證論
,那麼量化研究就是比較沒有爭議的方
向,因此行政學,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
往往會出與統計問卷相關的題目,政治
學也會出民意調查這方面的題目,就是
為了要測試考生有沒有基本的研究素養

也因此,對於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有
基礎的考生就會因此佔優勢。

而其實論文重視的細節,也就是申論
題重視的細節,因為本質其實是一樣
的,就是以大量合邏輯且嚴謹的論述
與數據、資料說服別人。

反向推論,我們看一本國考教科書的
時候,就自然要知道,哪裡是重點,
哪裡不是重點,論文的重點通常會很
在意格式與資料來源,還有研究方法
與統計數據,而申論題重點的點,也
就是論文重點的點。

因此為什麼歷年來的上榜考生尤其是
榜首們,會不斷強調要綱舉目張寫重
點,重視格式背後表現出來的學術嚴
謹性。

因此,為什麼引用學者的名稱最好是
原文,而且能寫出與題目有相關的權
威著作或論文會拿高分,因為這些都
是說服他人我們所言是有所本的資料

而有數字的地方也都是重點,這也是
為何口訣王作者群不斷開發數字類口
訣的原因,因為數據類的重點在整個
國考系統中往往佔了將近三分之一,
例如行政機關處理公文的期限是幾天
,申訴與訴願的期限、立法委員的任
期為何,順手拈來,都是重點,就算
不是直接問數據,只要與數據沾到邊
的,也往往就是重點。

而最新的國考重點與趨勢往往又與研
究領域的最新發展有聯結,例如出了
好幾年的核四與公投等問題,或是地
方治理、全球治理與全球化,轉換式
領導與民主治理,都與質性研究最新
的研究方法有關,於是相對應的德懷
術、審議式民調、協議式民主背後的
研究與調查方法,也都成為國考常考
的題型了。

而由於公共行政這門科目是社會科學,
與管理學一樣其實也很重視質性研究,
因此對於沒有數字的研究,考生也有
必要了解一二,這對申論題考試也有
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質性與量化的研
究術語,用來擴張表面效度是非常好
的利器,今天如果每個考生都看不懂
題目在問什麼,那麼會唬爛會旁徵博
引會抓學術關鍵字的考生就佔了非常
大的優勢,而研究術語寫得愈多,就
愈能給教授一種專業深入的感覺。

閱卷委員會覺得你是內行人,因為一堆
學術研究的行話你都懂,而這也是為什
麼我們要記學者的英文名字,還有許多
專業關鍵字的英文,都是要暗示閱卷委
員,我是內行人,所以會一直寫出內行
人的專業術語,而哲學家常用的術語,
也是這種增加表面效度的好用語

例如: 自洽、邏輯、否證、科學典範
、辨證、內在一致性、前後一致性、
涵攝、前提、假設,謬論、盲點、
有效論證等等。

大家可能會想,這些哲學邏輯常用術語
好像與考試的科目沒有直接關係,但是
從閱卷委員的角度來看,他們會發現這
考生居然會懂教授們現在也正在研究探
索的研究理論,就會對考生刮目相看,
因為委員會覺得,如果考生更深的都懂
,那麼淺的應該是也都知道,但很可能
考生其實淺的不會寫,只是因為要轉移
注意力與調虎離山而大量寫出高深度的
學術邏輯性作文。

而這當然就是一種表面效度,也是考試
時需要準備的修詞學技巧。

因為如果大家都看不懂題目,也都不會
寫,那自然就是會猜會判斷會唬爛的考
生拿分數了。


同理可證,數字與著作也是申論題重點
關鍵字所在,愈多數字與著作的引用,
愈能讓閱卷委員感受到你的專業與學術
研究素養。

而也因此,有許多專業學術研究關鍵字
考生都應該背起來,遇到看不懂的題目
或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 ,就要把這些術
語塞到文章裡,營造出專業深入的效果。



首先我們要打安全牌,因此與一般原理原
則x有關的專業術語與政治正確關鍵字要先
秀出來,沒把握的要放到最後才寫,因為
我們要了解閱卷委員的心理,當一個閱卷
委員開始看一篇文章,發現前半段都是對
的,他看到後半段發現有出入時,會傾向
也給分,這其實也是一種月暈效應,反過
來看,如果申論一開始寫的東西就是錯的
,那麼就算結論是對的,或者中後段引用
的資料是對的,委員比較可能少給分,而
這就是心理學的尖角效應,換句話說也可
以說是一種刻板印象,簡言之,文章一開
始就要開始給閱卷委員建立好的「刻板印
象」,所以開頭務必要寫得好寫得正確,
因此政治正確的官方說法就很有必要先派
上用場,大法官們也最喜歡這種高來高去
的抽象原理原則,關鍵字如下:

法治國原則,依法行政,公共利益,比例原
則,信賴保護,不溯既往,誠信原則,裁量
原則,明確性原則,有利不利一體注意原則
,而大家其實也會發現,考試的重點往往都
是先從原則出發,再落實到實務具體的法條
,這對考生歸納考試重點也非常有幫助。

這些常用的關鍵字在《打造你的超級國考記
憶腦-露西來了》一書中亦有詳細列舉,申論
開頭、內容段、結語段怎麼舖陳,也有公式
般的說明。


而其實我們早就知道閱卷委員就是要聽我們
是否對基本法理原則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
也是初步改考卷給基本分數的指標。

所以拿基本分通常先掌握原理原則,再來再引
用具體的法條,順序是大法官解釋,憲法,該
科法條,然後是實務判例,最後在說明最新爭
點與結論時再引用不同的學說來向委員暗示自
己不只目前公認確定的主流學說與實務你懂,
連還沒有定論的學說你也懂。


而研究性的關鍵字主要就是放在後段作為加分
用的,例如嚴謹,量化,質性,不可證偽,
信賴區間,信度,效度,而質性研究的專業
術語則有田野調查,質性訪談,問卷調查,
研究方法,參考文獻,可信度,真實度與
正確度。

而現今社會科學的主流意識型態就是溝通
,而且是花非常多時間來跟民眾作質性訪
談與溝通,於是我們會發現公共政策,政
治學,管理學,行政學或各種法科,都會
問許多暗示你要選擇與民眾溝通的題目「

例如第三代的公共政策執行方法,暗示你
要同時與上下溝通,審議式民調暗示你要
與民眾溝通不要霸王硬上弓,政治學的全
民公投也是暗示你要讓全民都有意見表達
的機會,而不再是透過菁英就想代表全民
的意見,於是我們也會發現,不論是所謂
的協議式民主,地方治理或全球治理,背
後都有一個偏左的意識型態,也就是要花
很多時間很認真很努力很有誠意的與所有
的民眾溝通,例如公共政策中的憐避議題
,解決的方法就是提早與s當地可能受影響
的民眾溝通,在管理學中也一樣會出現民主
行政與轉換式領導的題目,都是在暗示你
,要寫出與部屬溝通,與民眾溝通,重視民
意的主流意識型態寫法。


當然你心中可能是不同意的,因為明明有
時候愈溝通愈浪費時間,而且鯛民愈得寸
進尺,就像是釘子戶一樣,當你愈有誠意
去溝通,他們就愈獅子大開口,搞得都市
更新都很難進行,不過這就是民主國家的
意識型態與政治正確,為了考上,你還是
要忍住自己發表自己主張與想法的衝動,
寫出你不一定認同的標準政治正確答案。

換個角度來看,也不是叫你寫假話,而
是說國家考試申論寫法背後有一種雙重
否定與各打五十大板的中庸保守(講好聽
一點叫嚴謹審慎)意識型態,例如題目一
開始會提出一個右派的觀點來暗示考生
要以左派觀點來對治,但引用左派觀點
時又要小心左派觀點的缺點與限制,於是
最後的結論往往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後
提出最新的折衷式見解,表示考生很了解
為什麼現在這個問題有爭議不好解決,而
你還是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這
個核心原則抓住了,寫出來的東西都會有
基本的分數,不會太難看。
 
而這也是為什麼國考的考題會出現許多甲
說乙說學者說實務說的原因唷,考生會發
現閱卷委員設的陷阱都有一定的格式,也
在暗示你要怎麼回答,因此我們在練習考
古題時就要特別去後設觀察這些出題委員
背後的出題心理與陷井模式,也就能兵來
將擋水來土掩了。
 
(※注意,各科的出題慣例與陷井模式有
自己的歷史路徑效應,因此要視狀況作
微調,不能把國文作文的寫法也套用在
法科或行政類科的寫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