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備考心法》健康的人生,不被一場考試的勝敗所定義與限制

 

停損.jpg

今年的高普考剛結束,對於自認考

不好的同學,筆者提供以下這篇文

章給大家做參考。


關於準備國考到什麼時候需要停損

這個議題。其實可以探討的很深入,

也可以透過一葉知秋來檢視自己的

人生。


國考跟投資股票某種程度是很像的
,因為都有所謂的沉沒成本與機會
成本,還有時間成本。

有玩過股票的人應該曾經都有過一
種經驗,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股民
都會輸錢的最大原因。

沒錯,就是很難違反人性

而大戶可以「本多終勝」的原因也
是因為他們有本錢可以突破人性心
理,他們有更多的錢,可以作

多也可以做空,可以在利多時加碼

,利空時攤平,怎麼看都不用耽心

整個股市上沖下洗。



但是一般散戶如果是正常人,很難

讓自己投資的股票輸了一半還堅持

不賣,也很難賺錢了就從此封手不

玩。更難在上沖下洗時保持心態的

平衡與冷靜。


短期間怕錢變少這件事是一般正常人會有

的心魔。


而大戶錢多到不耽心一時的輸贏,保證了

其手段與方法的多元性,靈活性與勝率。



今天假設有一個股民第一次玩股票
賺錢了,他得到一個好的體驗,請
問他明天會不會再玩。

很少人可以見好就收,因此有八成
以上的人會選擇再玩,畢竟莫明其
妙可以輕鬆賺錢,大家都喜歡。

然後這個人如果賺少了,會想要多
賺一些,如果賺多了,更不會想放
棄這種輕鬆的賺錢方式。

而一旦沒什麼勞動成本就賺了大錢
,往往會改變當事人的消費習慣,
或是會將這筆賺到的錢很容易就花
了出去。

錢怎麼來就怎麼走,這也是人性很
有趣的平衡代償心理。

然後也因為很容易就把賺到的錢花
了,就會更期待下一波從股票賺更
多的錢。

而且這個人會開始相信自己的投資
眼光,技術還有財務智商都是比別
人好的,因為自己賺錢了嘛。

什麼大部份的人玩股票都輸錢,騙
人的,我還不是就賺錢了嗎?

而其實這正是股票最容易讓人陷落
的陷阱。

因為台灣的股票或說大部份世上的
股票都有一些違反實體經濟學與總
體經濟學的特性。


不管從基本面,技術面或消息面
,都有陷阱與騙局。

如果基本面是有用的,那麼美國
在新冠肺炎大肆傳播的情況下,
應該要像當年西班牙流感造成經
濟大蕭條一樣,於是2020年許多

股民都做空。

沒想到美國政府卻利用疫情這個理
由來個超級量化大寬鬆,讓美國股
市漲到歷史新高,這根本違反基本
面的金融慣例。

而技術面則充滿了騙線,還常常是
事後諸葛亮看圖說故事,人類很會
從己發生的歷史歸納看起來合理的
原因,但卻很少能正確的預言未來

消息面的話更是對散戶不利,因為
散戶知道消息反而更容易成為大戶
出貨的對像。


散戶很可能會有幾次偶然的獲勝而
賺錢,但之後會開始陷入一種詭譎
的心理迴圈。


那就是如果賺了錢,會想賺更多的
錢。

而如果輸了錢,則是想要回本,想
證明自己沒有那麼衰,那麼笨,尤
其一個人投入了資本就會更想討回
來,因為大部份的人都不想要讓自
己的投資成為沉沒成本。

於是接下來就會進入另一種心理,
也就是「承諾升高」現像,當輸的
愈多,就愈會想要投資更多,好證
明自己一開始沒有錯,只是運氣不
好。

於是很少人會認真思考什麼叫停損
,在輸錢的情況下願意摸摸鼻子承
認自己沒有那麼聰明。


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很少有人
會願意承認自己走錯路,大部份的
人跌倒了也會想要從地上抓起一把
沙子,然後向大家說,你看,我跌
倒也是有好處的,我還賺到一把沙
子,但旁人會想,你抓沙子有什麼
用,這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所以大家會發現,除非一開始觀念
就比較理性或保守,很少有人會接受
停損這個概念。


而這與人性的貪念確實是有關的,
貪念某種程度其實是中性的,因為
一個人積極進取想要追求更好的
人生,其實也是一種貪念。

因此要界定所謂的貪念是好的
還是不好的,我們可以有一個
明確的指標。


那就是


只是如果這個貪念可能會讓一個人
原有的幸福己失去,那這就是不好
的貪念。

而如果這個貪念只會讓一個人更好
更富裕,就算損失了也不讓原有的
幸福減損太多。


那麼這就是好的貪念,務實的貪念。


而這也是投資與投機的差別
,合理財務風險與賭博的差別。


放在國考的情況下,也是一樣,首
先我們要計算合理的國考投資報酬
率。


有以下要素可以增加我們國考的投
報率。

●考科是本科或本來有學過的科目。
●考科是自己擅長的科目。
●考科不是自己擅長,但自己喜歡學
 習的科目。
●考科不是自己擅長,也沒有那麼喜
 歡,但願意為了考上而每天堅持學
 習。
●報名的人數較少。
●競爭者的實力較低。
●錄取率較高,且差不多性質的考試
 一年有好幾次。

有人看到這裡會說,通常好考的考試
,缺額與待遇都相對比較差,就是要
難考才會有比較好的缺呀。

但這其實與實務並不符合,大家看看
目前許多難考的大學與科系,例如國
立大學的文組或外語系,都很難考,
但是出社會後,薪水卻普遍比私立大
學的理工科系薪水少了一至二萬。


難考的考試並不保證未來工作的待遇

所以以難考做為投資這個考試的考
量就會犯了歸因上的錯誤。


因此合理的機率思維模式是,先
求有,再求好,先去考對自己而
言勝率最高的考試,然後先賺到
穩定的薪水後,如果發現不適應

再來準備更難且明顯待遇更好的

考試。

尤其在公職圈裡得到的第一手情
報,會讓一個人更明白什麼才是
真正的好缺

此外所謂的好缺與爛缺也是相對
與主觀的,有的人喜歡跑外勤跟
人互動,那麼像警察這種整天在
外的工作,對他而言就是好缺。

而有的人喜歡待在辨公室吹冷氣
做行政工作,那麼內勤對他就是
好缺,雖然行政工作的業務壓力
往往比較重,而且外勤通常一天
工作做完就做完了,不用像內勤

要耽心第二天要交的報告。


也因此,先求有再求好可以讓一
個人有更多時間了解自己,然後
踩著石頭過河,慢慢確定自己到
底喜歡什麼工作,然後才發自內
心的真正想考這個工作,而有做
過功課的心理素質,在準備考試
上會比別人有更強大的動機與熱
情。


而對考上有足夠的熱情與動機,
才會願意比別人更細心更有耐心
的讀這些繁雜無聊然後生活上
好像也用不太到的國考資料。

以前曾經發生許多考生準備國
考多年沒有考上但是又不願意
停損而全職多年繼續考,最後
耗費了將近十年的青春還是沒
有考上,於是有的自殺,有的
發現自己人生中重要的黃金歲
月好像因此就浪費掉了,很多
在這個時期應該體驗與在這個
時期做最好的事,都沒有做。


萬年考生之所以焦慮也是這個
原因,已經比別人投入更多的
時間成本,如果今年又沒考上
,前面的努力就全白費了,好
不容易讀過的書,如果放棄了
,下次要再把書讀回來,不知
又要花多少時間。

也因此,不願意承認自己可能

不適合走這條路,為了得到更

多把自己原有的青春與機會成

本也賠了進去。


而如果認真的對我們的人生做
精準的精算,其實會發現,停
損其實沒有那麼困難,也不需
要那麼的糾結。


別忘了,投資與賭博最大的差
別就是


永遠不要為了得到更多而把原有的
也賠出去。


我們只要掌握這個原則,
很少會輸到脫褲,賠到破產。


我們要用完全不一樣的角度重
新定義這個國考賽局與投資報
酬率計算公式。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時間比
空間還有金錢,工作,更重要,
因為時間代表著青春還有健康。

財產數百億美金的賈伯斯,五十
幾歲就因為癌症死掉了,請問如
果你是還有一年可活的賈伯斯,
願不願意將一生的財產跟另一個
國考沒考上但還年輕健康的考生
換一個平均七十歲以上的壽命呢?

大部份的人不用太思考就會想,
當然要換啊,死了又享受不到那
麼多的財富。


對啊,大家都知道,

那為什麼我們大部份的人在還是青

春健康的時候就要為了工作,未來

,金錢或房子車子妻子孩子而煩惱

焦慮進而增加死亡的風險呢?


那不是很好笑嗎,年輕時為了工
作或他人眼中該追求的東西而焦
慮不快樂,然後工作時付出了健
康與快樂,到了晚年才發現原來
青春才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我們
為什麼不在當下還青春的時候,
就快樂的感受當下所有的一切呢?


以上這現像是最詭譎的現像,讓我

懷疑這世上似乎有種魔咒,讓正常

人連最基本的快樂數學公式都算不

清楚。



意思是說,任何會讓自己覺得不
快樂或造成身心不健康的投資,
我們當下就應該要停損才對。


另外,很多考生也把自己的人生
想的太封閉了,如果郭台銘很會
讀書,然後國考一考就上,那麼
今天的臺灣首富就不會是郭台銘
,也因此有時候上天讓一個人在
某一條路不成功,就是在暗示這
個人在其他領域可以更成功更自
在更快樂更能做自己。


也因此,考上不一定必然是一件
好事,反而可以讓一個人去思考

自己是不是有其他更值得投入的

天命。


隨時透過機會與失財去刺
激自己發現其他可能性,以及另
一個更有爆發力的自己,不是也
很好嗎?


而且,很多考生思想也太僵硬了
,因為人生很多事本來就不一
定要照一定的順序。


可不可以先當大老闆再回學校讀
碩士,台大在職專班的碩士畢業也是
跟別人說我是台大畢業啊,一般人
也不會知道在職專班其實不夠純。

而且大老闆在大學研究所的待遇比
一般生好太多,連指導教授都對他
們很客氣,很有禮貌。


指導教授對一般生的論文要求通常
很嚴格,吹毛求疪,但對在職班的
研究生要求很鬆,這在國內已經是
一個公開而心照不宣的秘密。


先工作再拿學歷的比先拿學歷再

工作的爽度高太多了,而且一般

人最後根本也不看學歷,只看最

後一個工作做得多好多賺錢。


那一開始那麼執著那個學歷有

何意義,我們小時候最喜歡討

論什麼資優班,然後考上什麼

高中,大學,從學校的好來想

要突顯自己的好,但實際出社

會後就會發現當初那麼在乎學

校好不好的行為很白痴。


而資深公務員回想當初準備考試

這件事,也常常有啞然失笑的感

覺,因為很多事只要人生經驗夠

豐富,都會發現當時何必那麼當

真那麼焦慮那麼痛苦,很多事

根本就不需強求,人生自然會

水到渠成,生命的變數是人無

法控制的,也不要想去控制,

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努力

的過程。而且這個努力的過

程一定要對整體人生長期來

說有正面助益。


因此我們可以說,最好的備考

心態不是為了考上,而是透過

備考的過程重新檢視自己的人

生,還有學習與試練自己面對

長期專案任務上各方面能力與

心態的成長。


同樣的,先出社會累積工作經驗,
再來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認同公職。
此時再來考國考證明自己有實力考
上國考還不晚,而且先有民間工作
的經驗再來考國考,會更能突顯公
職相對於民間企業的穩定性與福利。
,也會更珍惜。


容易得到的東西很容易就放棄,所
以很多年輕人很容易就放棄公職也
是因為當初很容易考上,但當這些
人後來發現外面的民間公司沒有比
較好的時候,想要再回公職也己經
來不及了。


最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也是每
個人都要問自己的一點,那就是為
什麼我會淪落到只能做一種選擇的
田地呢?


而且還淪落到一個選擇的成敗就定義

自己整體人生的成敗。


小孩子才做選擇


一個正常健康的心態其實應該是
連考慮停損的心態都不會有,因為
如果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工作都可以
,而且都能做得快樂充實,那就不
會認定自己一生的幸福會被一場
考試所定義,被他人認定的某種工
作或某種角色或某種職務所限制
而不得自由。


也因此,一種相信沒有考上自己的
付出與學習就沒有意義或是沒考上
就代表自己人生失敗的心理,一開
始就有問題。

反而應該是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國家考試的制度與評鑑模式沒辦法
評鑑出我真正的實力,或是我不能
適應這種考試模式,不代表我失敗
,只是雙方不適合罷了,國家少了
我這個人才是它的損失。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想,沒有命運

操之在我的決心與意志,那麼就

算考上公職了,也會發現奇怪怎

麼好像公家的工作也很不適合自己。


而去發現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去
看到沒有什麼工作是可以保證一個
人的一生幸福這種事,去看見自己
的快樂與尊嚴,還有夢想與願景不
被一種特定考核的模式給制約,這
才是更重要的。


而心念一轉天地寬,當我們對於考
試與人生有更寬廣的認知,同時發
現青春還有當下的感受力更重要的
這個剎那,我們反而可能準備考試
準備的更快樂更積極。


因為我們不因為結果好壞而影響我
們自己正確健康的心態,我們同時
享受學習成長與自我挑戰的一個過
程。


而當我們發現一個更寬廣更靈活
更有彈性且青春無敵的自己時,
要不要選擇停損,其實也就是一
個輕鬆且簡單的選擇。


而選擇了一條路又不代表從此就
不能走別的路,反而可以多重比
較多多參考,於是乎做什麼選擇
就不是重點,而是從什麼樣的心
態從當下出發才真正是重點。

「當下,繁花盛開!!」


其實,一個人的命運建立在一個人
的性格上,而當我們有了健康快樂
的心態,做什麼選擇都不會是錯的
我們是先學會保持快樂與充實的
心態才去做選擇,不是做了什麼選
擇我們才有資格快樂與幸福。


千萬別把順序搞錯了啊。


而且據筆者多年研究發現


當一個人快樂健康又有自信,
就會變得比較聰明且能處理
各種事務與問題,而沒有自
信或是焦慮自卑不快樂時,
考試表現也會跟著不好。

而當長期保持健康快樂且樂
於學習成長迎接挑戰的心態
一建立。


考試這件事就不會感覺是考試
了。


而是一場甜美的冒險與驗證自我

成長的美妙過程。


雖然過程是有點苦苦的,但苦後回

甘的美味,是更讓人難忘且不容

易失去的。



人生四大樂事之一的  《金榜題名時》


沒去體驗一下是很可惜的


但做停損不考公職也一樣可以有

自在快樂的人生。


人生的多重選擇,從來就沒有互斥

以為做了什麼選擇就從此失去什麼或

不能再做選擇的想法,實在是杞人憂

天。


「只要不死,所有的創傷都只是擦傷

啊啊啊啊啊。」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申論寫作》關於閱卷委員的閱卷心理偏差

 


上周高普考剛考完,我想應該又是幾家
歡樂幾家愁,而不管考得好不好,有智
慧的考生都知道要從經驗中學習成長,
我們應當抱著「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的心態來衝決網羅,就是因為題目難還能
漸漸找到解題方案才顯得出自己努力的過
程是難得且值得尊敬的。


而筆者觀察今年的題型,發現其實跟往年
一樣,題目不是直接出考古題,就是出考
古題的變形題,再不然就是從新聞事件中
找考古題的考點來考,而真正冷門的考題
不多。

其實就算冷門的考題多也沒關係,
首先是大部份的人都不會,而會這種冷門
題的人本來就超強,因此也不是我們本來
設定要擊敗的對手。


有的題目會出的很奇怪,導致考生看不懂
題目在問什麼,其實遇到這種題目就是把
考生知道關於該考科的所有重點關鍵字寫
出來就對了,因為這種題目是開放型的題
目,故意不問清楚,出題委員從開放的題
目中想要測出考生對這整個考科的關鍵核
心重點到底懂多少,而有時這種題目對於
自俢的考生更好,因為代表沒有既定的答
題模式,反而可以隨心所欲的發揮。


從國文用字的角度,其實國考申論題的問法

不精準且不合邏輯已經很久了,有時都懷疑

這題目是國小學生出的,題目背景常常介紹

的不清不楚,條件交待的模擬兩可,常常還要

考生自己假設條件才能作答,,我記得我第一

次考國考時就有一種這些題目到底在問三小的

感覺,因為一個稍微有文字素養的人也不會出題

目出的這麼隨便,後來經過很久我才明白就跟

台灣的工安一樣--連專家也都很隨便,此外還有

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與「路徑依賴」,造成

錯誤不合理的考法與獨門暗器,還有不公平的口

試與面試,居然還能一直出現在國考或國營事業

考試。


而每一考科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問法與理

解方式,考生必需成為這個領域的怪人才

能知道為什麼這些題目會問的這麼怪。


而這裡的「怪人」 的同義詞,就是「專家」

的意思。


而為什麼申論題型最後不管題目在問什麼
,最後都會向考古題的考點收斂呢?

其實這跟人性有關,因為出題委論與閱卷
委員也是人,也常常犯一般人容易犯的錯
誤。


此時可能有人會說,你這說法不對吧,這
些出題的學者都是專家與教授,一定思維
都很嚴謹,怎麼可能會犯下一般人也容易
犯的錯誤呢?

大家應該也在地球活了一段時間,或至少
也都看了不少年電視,稍微有人生經驗的
人應該會發現,專家常常真的是專門騙人
家,而且專家才往往比一般人更極端,偏
見更嚴重。

而且正也因為這些專家自認是專家,更不
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因此也更容易文人
相輕的不輕易接受其他專家的觀點與意見。

於是到了最後,我們會發現,聰明的人多
但有智慧的人少,只是聰明的人的表面效
度看起來聰明,讓其他人誤以為自己比較
笨而給予這些演員更好的條件與待遇罷了。


有一句名言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這些專
門騙人家的專家有一個絕對不敗的思維模
式,那就是

「我雖然也不全知道,但我至少知道你不知道我不
  全知道。」

我們看電視上股市名嘴或醫學專家或政治
人物的論述看久了就會發現,他們好像講
了很多,但總合的意見卻是零,常常沒什麼建設
性與參考性。

「依科學的數據,你這個症狀應該是癌症
,但我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可能。」

我們要的是具體可執行的意見,不是這種
兩面看起來都對的理論。


「這股票我們看線圖可以知道最近很強勢
,但我們也知道過去的歷史不一定可以重
現未來。」

這有講等於沒講,但這種還算比較負責任的
,因為具體叫你怎麼操作的建議更像是一種
賭博與詐騙。


「目前臺灣最好的親美日抗中,這樣我們才
不會被統一。」


「我們離中國近而離美國遠,而且我們的經濟
有一半是靠中國支撐起來的,雖然中國是流氓
,但至少常買我們家的東西讓我們過的不錯,而
住隔壁村的美國警察常叫我們幫忙看流氓還收保護
費,不時以台灣為理由來要脅中國,明明兩邊都
心懷鬼胎,我們卻把賭注全壓在住隔壁村的美國警
察,請問這是合理的政治決策嗎?」


「目前臺灣最好的策略就是親美和中,因為
我們不確定到底哪一邊會在重要關頭為了自
己的利益來犧牲我們。」


大家會發現,結論永遠都是以上三種,不是

親誰就是反誰,或者是折衷

言論市場到最後一定就是正反合,各種考科
出現的學說也都是這樣。只要知道這個模版
,申論就不會寫得太差。


大家會發現,許多專家最後的結論往往都是沒有
結論,也不敢給太明確的意見,因為所有的
學說總合與矛盾都彼此抵銷後,我們會看不
出到底在兩難之中要選擇什麼樣的意見最好
,所以博學的人都是很保守低調的,因為他
們學的愈多就愈感覺自己所知極少,反而
學不多的人會有非常強大的自信,而這種自
信會讓大眾感覺這個半吊子是專家,因為大
家會想,一定是這個人很懂,才敢那麼明確
的提出那麼具體的建議。


而這也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一直會發生戰爭
的原因,因為想法與觀念愈明確愈極端,
就愈能讓一般人覺得是權威,而說錯的代
價也很小,因此政治人物最擅長以極端的
言論來為自己爭取利益,代價則是這些選
民來承擔,我們從什麼國師或預言家的角
度來看這件事更能確定是這樣,
因為十件
事講中一件大家都對這個人印象深刻,但
大家卻容易忘記這個人沒講中的另外九件
事。


尤其是集體的組織,愈容易出現集體盲點

還有集體下的極端化意見,大家看工會的

代表永遠是衝組當選,然後每次都是硬幹

硬衝,很少是黑臉與白臉搭配得宜,組織的

一元堂現像讓意見最後都會變得極端化。


而恐怖的是,現今世界各國的政黨政治

都有這種極端化的現像,那就代表世界

大戰出現的機率高的不得了。


在股市裡的名嘴中,目前最紅的就是所謂
的哲哲與空軍總司令嘉偉老蘇,大家會發
現哲哲看多,嘉偉看空,但奇怪的是,不
管目前股市多空的情況如何,這兩個極端
相反意見的名嘴,都有自己為數不少卻忠
實的信徒。

賺錢的永遠是可以公開講幹話的這些人

不論是股市名嘴,youtuber,政治人物
或學者專家,神棍,都一樣,公開的幹
話講愈多,就能吸引到一定的信徒,然
後因此得利,也因此我們每個人都一定
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然後永遠要記得
一點。


不論是道德,正義,公平,法律,真理
,都要以自己的初心與生命經驗法則當

唯一參考指標,因為騙子太多了,我們寧願
相信自己也不要給別人騙。


然後原理原則與法律幹話、政治正確還有

標準格式,常常反而變成申論的重點與歷久不

變的基礎,意見與結論反而常常變得折衷與

平衡,最後就是見仁見智各打五十大板。


跟著操作輸錢的散戶不會埋怨名嘴,反而
總是會怪自己是不是沒有聽出老師的弦外
之音。


在宗教裡也是一樣,邪教教主的見解往往
極端但明確且具體,根本是不學無術,許
多教義也都抄襲傳統宗教但又抄得不完整
,筆者看過統一教的教義還有日本真理教
、法輪功的教義,就發現這些教主也掌握

了以上「專門騙人家」的話術奧義,也就

是一知半解但卻用很權威篤定的態度與語

氣,讓信徒覺得教主講的才對,否則怎麼

這麼敢講又這麼篤定。


稍微有點哲學邏輯基礎的人,都會發現統一

教、法輪功與真理教的教義前後矛盾且

邏輯不一致,而且會發現他們有明顯為

了吸收信徒更改修正教義的現像。


十年前上師的修行心得日記在十年後居然變了

,宗教的教主與上師連對自己誠實都做不到。


反而傳統宗教至少教義不會改來改去。

當然這也不代表傳統宗教一定比較好,

只是至少有品牌比較不會是詐騙。

他們就是衝著這一點

「我知道我不知道,但我確定信徒不知
道我不知道。」

意思就是,只要把一件事講得有邏輯,
隨便唬爛都會有人相信,然後再依照大
數法則來做市場區隔,去固守一定的言
論市場,然後講的有趣或又搧動性,只
要相信自己意見的人夠多,
那麼就能割這些人的蒜頭。

而知道別人也不知道這件事本身,就讓一
個人看起來好像什麼都知道。


好,那我們來看國考申論題這件事,其實
也是一樣的,某種程度出題委員與閱卷委
員也不完全知道最正確的解答,但他們知

道題目的解法,這就導致考生很可能才真正知道
題目的答案,但因為專家都有這個領域的
「政治正確」,不允許考生答出超出政治
正確的答案,反而比較接近正解的寫法拿
不到高分,配合考古題與教科書寫法的答
案才拿得到高分。


當然,這種情況在理工科比較不會發生,
因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沒有政治正確
與心理學偏見可以產生作用的空間。


但在社會科學,也就是跟人有關的學問
上,可以說一直在發生。

逆向思考,考生可以從專家學者容易
犯下的決策偏差與心理偏見或盲點來反
向讓自己得到高分,茲列舉如下:

●過度自信   --不切實際的認為自己的表
現優於其他人

閱卷委員認為自己的見解優於其他委員,
所以會有自己改考卷與給分的獨特見解,
這讓實力不夠的考生有可趁之機,因為
這代表亂寫也可能拿高分,委員過度自
信就可能會剛好喜歡部份考生亂寫的獨特
見解,這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因為題目看
不懂就放棄,一定要寫好寫滿,因為我們
永遠不會知道,改考卷的人是不是我們奇
怪寫法的忠實粉絲。

而這點可以解釋為什麼同樣實力的考生,
在同一種考試拿到的分數都很不穩定。



●選擇性認知  --以自己的偏見或擅長的
角度來認知事物


專家正因為專業所以叫專家,但專業背後

代表的就是只專注在某
一個領域,講難聽一點其實就是偏見的專
業,而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就算不會寫但
卻能選擇某一見解來深入分析,往往會讓
這種專家掉入了專業偏見的盲點中,他們
不會在乎考生結論是否錯誤,反而更看重
分析的過程是不是跟他們的定見一致,因
此申論很重視唬爛就是這樣,而唬爛有一定
的格式與表面效度,只要符合唬爛專業格
式與論述邏輯,就會受到這種類型閱卷委
員的輕睞。

而不同考科有不同考科的專業唬爛格式與
起手勢,有時我們根本都不是在學這個考
科的專業內容,而是都在學這個考科的專
業話術,尤其是法科,學話術的比例還高
於學內容,因為法律這門學問很有趣,他
不像數理科有很明確的標準,而是標準會
隨著人事時地物不斷的浮動,這導致同一
種行為在不同的時間點會得到完全相反的
判決,那這種實務狀況也表示所有的審判
都有很高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反
而正是法律的優點,因為這也代表那些有
錢有勢可以請最好律師來辯論的既得利益
者,也會耽心自己的官司可能被判的不如
己意,於是乎法律的不穩定性反而又成為
實質正義的一種彰顯,也為弱勢爭取了反
敗為勝的空間。

※也因此筆者都開始懷疑,所謂的因果報
應,冤親債主是不是正因為社會科學的
這種不穩定性而得以有影響法官與閱卷
委員的心理偏差,間接造成了正義得到
彰顯的結果。例如閱卷委員在改某一份
考卷的時候突然想大便,於是不怎麼看
就隨便給了分數,然後這個孝子或好人
就莫明其妙的不會寫還拿到不錯的分數
,或是前一個考生寫太爛,反而突顯
這個孝子考生寫得還不錯之類。



●自利偏差   --將失敗的因素歸於他人,
成功的因素歸於自己。

出題委員出完題如果有自利偏差,往往就會
特別強調自己出題的解題邏輯,不允許其他
閱卷委員用自己的方式來改,但這種堅持自
己正確的態度會造成兩種效應,一是剛好使
用出題委員解法的考生得利,但其實這種解
法不是通說,於是造成非通說反而拿高分的
現像,第二種效應是出題委員提供解題給分
指標,但其他學派的閱卷委員不鳥他,那麼
最後變成怎麼寫也都能拿高分,而這也是為
什麼申論的分數總是那麼的不穩定,因為我
們會發現分數就像垃圾桶決策理論,就是一
堆亂數隨機集合產生的最終結果。

而這種亂數解,對於臨時抱佛腳的考生很
有利,因為只要寫出表面效度,就有機會
拿高分。



●定錨效應 --過度偏重最早取得的第一筆資
訊,後續的決策很難脫離第一筆資訊的影響。

※閱卷委員看到第一份考卷往往內心就產生
定錨,而以這個定錨來改第二份以後的考卷
就會開始產生偏差,因此考生也要利用這種
現像那就是第一題的字至少寫漂亮一點,
然後綱舉目張,寫好寫滿,給委員好的第一
印象,而第二題後寫得醜或不符合格式,委
員會想說考生是因為時間的因素所以寫不好
,不是故意的,比較會同情考生。

而這種錨定效應與尖角效應,月暈效應有異
曲同工之妙,錨定效應尤其針對第一印象,
而尖角與月暈則不限定於第一印象。



●框架影響---受到固定的框架與刻板印象影響
,侷限於特定的看法。

※這與錨定效應又不太一樣,錨定效應是指第一
筆資訊造成的影響,而框架效應則更重視申論
格式與專有名詞的展現,委員改考卷改到後來
都會有捷思心理,也就是抓重點的改法,畢竟
考卷太多了,而看格式看框架就是最快最有效
率的改法,通常格式對與關鍵字有出來就代表
這名考生寫得不錯,尤其有的閱卷委員只看格
式框架沒在看內容的,而為什麼會這樣也是因
為有的科目如民法或刑法,往往內容與格式框
架是一體的,也即會寫的人一定會呈現出某種
框架與格式,於是最後也導致閱卷委員認框架
格式反而不怎麼仔細看內容細節。

而這也是為什麼考生寫考卷最好綱舉目張來
營造好的框架效應。

●自我鞏固--尋求與自己經驗符合的資訊,排除
與自己經驗不符的其他意見。

※大家會發現這些心理決策偏差是連鎖的,往往一種
偏見導致另一種偏見構成了嚴密的偏見迴圈,而也因
為偏見迴圈的邏輯前後是對應的,讓專家更不容易跳
出自己的盲點,遇到自我鞏固型的閱卷委員不一定是
壞事,因為這代表他的意見如果跟考生的見解錯的一
樣,考生反而寫錯可以拿到高分。

※這世界,堅持己見的人往往才能成功,因為世界
太複雜,沒有絕對的真理,反而堅持到底的態度才
真正能成事,而堅持已見的人,至少會有自己的偏
見盲從信徒。

※而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秀才起兵十年不成,因為秀才
懂太多了,想要平衡想要完美,但世界是不按牌理
出牌的,朱元璋與劉邦這種農民或販夫走族,行動力
強才最容易成功。因為成功了什麼都是對的,而理論
對只要失敗都是錯的。


※所以這一點是要提醒各位考生,一旦選擇投入國考
就不要放棄,也不要想太多利害關係或投資報酬率
,因為行動力決定成功的機率,而想太多與計算太
多的結果,反而都讓行動力打折,也因此決定考某
一科就要全心投入,不要想說是不是其他考科或工
作更好,沒有這回事,因為小孩子才做選擇,一個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把任何選擇做到成功,而不是選
擇能成功的才去做。

當然有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前提是你的努力
有達到選擇可以產生作用的程度。

●承諾升高--先前的決定錯誤,反而投入更多的資源
來證明自己沒錯。

※這一點也是很多專家容易犯的錯誤,尤其是自以為
高人一等的人,日本真理教許多高層信徒都是日本東
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但為什麼這些有現代科學訓練
且有一定人生經驗的知識份子,會被麻原彰晃說服去
日本地下鐵放沙林毒氣呢? 後來有一名幹部自己承認
,就是自己如果不投入更多會覺得很沒面子,就像賭
徒一樣輸了錢會想翻本,透過翻本來向別人證明自己
不笨,因為如果自己止損了等於承認一開始是錯的,
那一個自認聰明的東大高材生怎麼可以承認自己一開
始錯了呢?

其實我們看政論節目很多政治人物或學者專家講話
愈來愈極瑞與偏激就是這個原因,這些上電視的人
學歷與經歷都不錯,但是卻往往提出很誇張不可行
的見解或仇恨式理論,就是因為他們一旦有了黨派
,有了立場才投資時間與機會成本在這個黨派後,
就會再也看不到這個黨派的缺點,然後不斷出現承
諾昇高的現像,也就是不斷的押寶梭哈,一定要看
到有利於自己黨派的結果與論點,而這些政治人物
與名嘴也因此開始產生集體盲思與同溫層現像,變
得愈來愈極端也愈來愈無法接受不一樣的意見。


大家看現在媒體幾乎清一色有固定黨派立場與觀
點就知道這一點有多恐佈,而世界大戰的背後,
就是這些專家學者不斷承諾升高與極端化所帶來
的影響,一定要把別國妖魔化,一定要把別國塑
造成敵人,這樣在選舉上才會獲勝,不同意見的
人不敢提出相反意見否則就是敵國同路人或是敵
對黨派同路人。


而在國考上也是有同樣的情況,自古以來申論考
試一直有所謂的獨門暗器,也就是某個權威大老
的個人見解卻強暴整個國家的題目解法都要跟他
一樣,而獨門暗器背後也是一種承諾升高,因為
權威大老如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形塑成唯一真理,
那麼徒子徒孫就不能在政治界與法律界吃香喝辣
,尤其司法官考試這種獨門暗器的情況更嚴重
,國營事業的口試背後也都有這層主觀因素在影
響。

※而當閱卷委員或出題委員出現這種承諾升高的
現像時,其題目的解法就會變得極端且專斷,然
後與一般人認知的通說大相逕庭,這也導致社會
科學一直不怎麼受人尊敬,自打嘴巴與標準因為
政治與人為因素而浮動的比例太高了。

但從考生的角度,缺點常常會形成另一種優點
,例如面試是不公平的,對於實力差但表面功
夫做的好,或是人品好祖先保佑的人反而因為
這樣而雀屏中選,此外很多優秀的人才也很難
從量化的角度來挑選,因此人為的浮動性間接
造成一個人只要有努力有下功夫,都有被錄取
的可能。


相關的出題與閱卷心理偏差還有很多例如刻
板印象,團體迷思,後見之明,沉沒成本,代表事件

等等都可以解釋為什麼整個
國考申論像是所有人事時地物隨機亂數的組合
,筆者曾經在國考申論時犯下一個嚴重的錯誤
,那就是會寫的題目留到最後寫結果時間到了
寫不完,很可能這個錯誤就是當年我沒考上的
真正原因,那我後來就在想,奇怪以我歷來小
心謹慎的個性,怎麼會在這一個關鍵考科犯下
這麼一個關鍵錯誤,而且會寫的最後寫也很不
符合我歷來的思維模式,正常都是會寫的先寫
,先拿到該拿的分數再來爭取難拿的分數才對
呀,我事後開始懷疑是不是中邪,因為這與我
歷來的心緒完全對不攏。

而我也因此開始注意是否人的意識與思維有

被集體意識或自己的超我意識干擾與暗中操

作的可能性。

為什麼我後來愈來愈懷疑這個假設為真是

因為我認識許多有錢人都有心理疾病,邏輯

上有錢人什麼都有應該要心情不錯才對,但

奇怪的是反而有錢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常常不

如一般人,而最合理的解釋還真的就是「業

力」的解釋了,因為有錢的背後往往帶有

極強烈的欲望或自我主觀意識或道德詐騙

問題,因此在得到物質的同時會以犧牲心

理作為代價似乎冥冥中得到一種平衡。




不過這個例子我事後仔細想想,反而給我很
大的心理安慰,因為我可能犯下這種錯誤也
代表其他人可能犯下更嚴重的錯誤,而且這
種突如其來的心理偏差還不是可能訓練與控
制的,因為我早就知道會寫的先寫,但為什
麼還是犯錯了呢?


從集體潛意識的角度,所有人的心理偏差與
疏忽都不是疏忽,所有的巧合與錯誤都不是
錯誤,而是背後集體意識的冥冥安排,而這
樣的安排不一定是不好的,例如甲今年考上
但會被安排在一個屎缺導致其精神或生理狀
況不佳而離職,也有可能明年考上的人才剛
好後補上一個好缺,然後剛好在職場上遇到
自己生命中的靈魂伴侶,於是所有的疏忽與
錯誤背後的不小心,很可能是自己靈魂有意
為之犯下的精準失誤。


寫這篇文章最大的目的是想要鼓勵各位同學
,那就是永遠要對自己有自信,然後要相信
自己的努力與堅持一定會有成果,而且過程
比結果更重要,同時不管讀得如何都要去參
加考試,因為考試的主客觀變數太多,實力
只要有一半,就有機會考的上,太完美主義
的人容易放棄,因為只要自己不太會寫就覺
得考不上,卻不曉得閱卷委員的主觀心理偏
差可以讓考生寫不好一樣考的上,這樣的話
,準備就不要那麼有壓力,而是要想,我的
錯誤很可能就是閱卷委員喜歡的,因此永遠
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


而發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目前

看起來有多糟,很可能十年後發現這個錯誤

其實是給自己最大的禮物。


簡言之,儘人事,聽天命,然後只問耕耘

不問收獲,不要以賭徒的心理面對人生,

考試與投資都一樣,在努力的過程中敏感

覺察自己的變化,觀察自己是怎麼在努力

的過程中蛻變與成長,搞清楚自己內心快

樂與喜悅的基礎是什麼,不要盲目跟別人

比較,珍惜現有的青春與健康,然後行有

餘力幫助別人,孝順父母,愛護朋友,

從行動,語言與文字中來展現內在的愛,

透過表現愛來向世界證明自己是誰。


而掌握了心中愛的本質,內在無限快

樂就會源源不絕的流出,也是所謂內

生經濟的彰顯,是所謂財富真正的意

義,只因為世界的資源有限,供需不

平衡,但是愛卻是可以透過自己的修為

而無限湧出的。


而有了愛,就不會矮,也不用怕癌

,更不會有障礙,自然也就不會悲哀。


而且筆者也發現,愈是慈悲有愛的人

,智慧自然就愈高,我們反向來看,大

部份做壞事的人都不聰明就可以證明這

個道理。


因為苦業惑三者,本來就跟戒定慧一樣

都是三位一體。只是因為時空的假相讓

我們以為這三者是分開而獨立的。



再來,一時的失敗往往背後有上天更好的安
排,有時候考上才是被關進監獄的開始,或
是被壓搾的開始,現在的公務員很不好做,
又操又累又沒加班費,如果沒有一定的熱情
與使命感,考上反而對自己不一定是件好事
,但身在公門好修行,如果觀念正確且有使
命感,那麼準備考試的過程也一樣可以讓一
個人成長與學習很多。




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於我內在神性的自我肯定

我的命運不由外在條件與標箋或由他人嘴中來定義



「當下是威力之點」

「發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連自己犯下的錯誤與疏忽,也是命運之神在提醒我們的暗示。」

「命運,操之在我」



可以做到這樣的考生,就等於在自己的人生中金榜題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