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備考心法》面對考試的緊張與超克死亡的恐懼

83633892_3221986694496098_4752339866589593600_o.jpg
很多考生因為一直沒有考上,所以
萬念俱灰,而投資的成本不斷的沉
沒,造成這考生為了不讓成本白白
浪費,就會產生一種賭徒的心態,
也不去找個工作暫時兼職,一昧的
認為既然那麼難考,那一定要全職
準備,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中考上,
把以前浪費掉的沉沒成本一次討回
來。

其實考試考到淪為賭徒是很悲哀的
,因為通常賭徒的運氣都不好,而
且觀念很僥倖,因此一般來說就算
再繼續全職準備下去,還是考不上
的可能性比較高。

反而一個想法比較達觀的考生,會
暫時去找個工作兼職,讓自己的經
濟壓力,父母期待壓力' 還有自己製
造的強迫壓力得到舒緩,而在兼職
的過程中暫時離開書本,有時反而
可以有重新再看見國考本質與真相
的機會,反而有更多新的契機,因
為適當的休息與轉換環境,可以讓
一個人的大腦重新開機,也讓彈性
疲乏的自己重新恢復彈性,所以,
有時休息是給大腦一個腦補拙壯的
機會,放空是給大腦一個頓悟的空
間,千萬不要斤斤計算,把時間算
的太死,想說一定要讀幾個小時或
不能間斷,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曾經發生過一個案例,就是一個考生
高普考參加多年一直沒有考上,因此
參考書堆的比身體還要高,這名考生
最後在拼盡全力的情況下依然沒有考
上,就把自己的參考書堆起來,然後
站在書上上吊自殺,這畫面想來實在
是很悲傷又可憐,也點出了萬年考生
面對屢試不上的考試,產生的壓力有
多麼巨大。

筆者也曾經在考場上緊張到熊熊不知
要寫什麼,後來我發現自己的緊張是
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就算那幾題因為
緊張而沒有寫好的題目會寫,其實分
數還是離上榜的標準差很多,這讓我
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只能盡
人事聽天命,過程該有的努力有做到
,結果就聽天由命,而這種心態一方
面比較不會緊張,一方面也有可能因
為敢寫而拿到更好的分數,因為有時
候考試這件事很奇怪,你很嚴謹認真
計較才寫出來的文章反而閱卷委員不
喜歡,反正不管啦我想到什麼就寫什
麼,反而可能寫出閱卷委員喜歡的,
為什麼呢,因為有時太謹慎反而容易
陷入考題的陷阱,緊張也會造成一個
人的智商降低以及視野窄化,注意力
也會分散,這都是在考場不利的因素
,而如果爽爽的寫跟委屈的寫都可能
會出錯,那何不爽爽的寫。


不過講是這麼講,對於一個準備好幾
年,然後父母期待高,生活費又快用
完的考生而言,說上考場不緊張是騙
人的,通常那種說考試不用緊張的人
都是考上的人,而考上的人因為自己
考上就認為自己的方法都是對的,但
實際上很可能是這個上榜的考生運氣
好被喜歡他寫法的委員改到,實際上
並不俱備考上的實力,結果這名考生
到處宣傳自己其實考不上的方法,搞
到後來沒考上的考生開始懷疑,到底
有沒有比較有用的建議啊?

而也因此,我們要正視上考場會緊張
這件事實,而其實我們可以透過練習
死亡,一起順便把考試緊張這件事做
個很好的超克。


一般來說,會對考試緊張的人就是因
為太在意結果,而我們如果叫一名考
生認真辛苦讀書不要太在意考試結果
,感覺就像是叫坐輪椅的人現在給我
站起來一樣,根本是站在說話不腰庝。


而在意結果的背後說穿了就是不想失
去或是想要得到更多,例如考上可以
得到家人與親友的肯定,可以有好的
工作,將來有好的生活經濟保障,可
以光宗耀祖,可以有比較好的生活水
準等等,反面來說,沒考上就是會失
去以上這些,因此才會讓許多考生讀
的漚心瀝血,而考試時則是心驚膽跳


而人生中最魔王等級的失去與得不到
是什麼呢,自然就是死亡了,而如果
一個考生可以超克死亡這個議題,那
麼考試對這個人而言根本是一件不值
得一提的小事。

首先,考不上很可能陰錯陽差找到更
好更自由然後還賺更多錢的工作,而
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連重考的機會
都沒有。

此外,考上也不代表人生就此一帆風
順,有可能被分發到地獄等級的單位
,或是遇到變態等級的主管,或是每
天加班加到昏天暗地,或是被同事陷
害去蓋到以後會坐牢的章,人生恐怕
並不是考上就從此高枕無憂的事。


也有那種考上沒多久就生重病死掉的


因此人生無常,意外與明天,不曉得
哪一個會先來到

而也因為如此,去緊張這種與死亡等
級差太多的主題,也未免會笑掉人大
牙,而當我們看到許多奇人可以在死
亡面前從容不迫,慷慨就義,我們就
會發現,為了小事而緊張實在是一件
荒謬的事。


不過講是這樣講,死亡的超克也不那麼
容易,根據權威生死學研究專家的歸納
與分析,人在面臨死亡往往會有以下五
個階段,口訣是  孤憤討消瘦
其實也就是
①否認與孤獨
②憤怒
③討價還價
④消沉
⑤接受


而一般來說,這五種階段是以癌症病人
的表現最經典,因為從知道癌症到死亡
,有足夠的時間去表現這五個階段的症
狀,如果一個被原子彈炸死的人,恐怕
連第一個階段都還來不及想到的時候,
就死掉了。

而這五個階段中,其實最消耗病人能量
的是前四個階段,很多病人不是被病病
死的,而是被自己嚇死的,聽到是癌症
後不能勇敢的正視它,面對它,放下它
,而是否認,而否認其實無濟於事,這
就跟拿到落榜考卷的考生一樣,去檢討
閱卷委員也是沒有意義的,而否認之後
的憤怒會毒化心理,造成生理也跟著心
理一起崩潰,最可怕的還是討價還價這
部份,就像是一個考生的實力介於考上
與沒考上之間,這種考生最容易緊張也
最辛苦,因為如果實力太差,努力也沒
有用,那就不用努力直接放棄,而如果
實力很強,那也不努力反正談笑用兵,
而考場上最緊張的就是發現自己實力
中等 的考生,會深怕自己一題寫不好
或寫錯字就因為一兩分就落榜,於是
把自己搞得更緊張了。


因此根據死人的豐富經驗,呃,對不
起,死人沒辦法回來給我們豐富經驗
,應該說根據曾經生重病快死然後過
程很緊張可怕最後卻沒有死的人所提
供的經驗,其實還是有些方法可以幫
助我們超克死亡,可以坦然面對,內
心無波。


研究死亡臨床安寧病房的醫生專家發
現,很多有信仰的人確實比較能平靜
面對死亡,但有趣的是,也有很多沒
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一樣能死的安詳
,反之有些有信仰的人反而面對死亡
更害怕,因為有信仰的人相信有地獄
或輪迴,死亡可能是淪為虛無,也可
能有下地獄或輪迴到更悲慘境地的機
率,這都讓這些有信仰的人可能比沒
信仰的人感覺更恐佈,沒信仰的人可
能只要面對虛無,但有宗教信仰的人
要同時面對地獄與虛無,感覺還真的
是很恐佈。

專家發現,真正能讓有信仰者與無信
仰者能平靜面對死亡的關鍵是,人
生一種沒有遺憾的意義感,還有生命
無限我願無盡的大愛感,或是為別人
付出犧牲的壯烈感,都能幫人渡過死
亡之前的這段幽谷。

不過有句話說,

激昂就義易,從容就死難

死亡這種事可以透過一時的激情例如
失戀,亡國來把害怕死亡的情緒暫時
壓過去,但如果死的速度不夠快呢,
讓一個人慢慢品味死前的過程,感
覺就很恐佈了,尤其是生病慢慢死
的病人,更是一種慢性的折磨。


所以後來就有心理學家開始研究
到底什麼樣的心境,最能面對死亡
,他們發現,與信什麼宗教無關,
因為一神教有地獄,佛道教有輪迴
,有時這種善惡報應觀念太強的人
,反而不能寬恕,不能放下,人到
最後的關頭其實什麼關於善惡是非
的大腦判斷都不見了,留下的其實
是一種像是小孩子一樣幼稚天真但
也非常動物化的大腦,而一個開悟
的人,是以一種坦然的心態面對,
那這個人為什麼可以坦然呢,因為
討價還價,憤怒,否認其實都沒有
用,而且還更讓人痛苦,因此境界
高的人發現,就是當下直接承認
自己面對悲慘的境地,同時做出
一種對自己做交待的內心補償意
義行動。

舉例來說,把欠人的錢還清,該
交待的事交待完畢,留給世人的
忠告也留下,對於對不起的人請
原諒,對於有恩於他的人不留念
,不後悔,不遺憾,然後也不設
定一個目標,最好的情況則是沒
有欲望,因為人的欲望與生命力
愈強,就會愈怕死,因此無欲的
人,死亡對這個人產生不了威脅

,但是無欲有兩種,一種是被迫
的無欲,例如生重病所以無胃口
,而另一種是有意義的無欲,那
就是故事該演的都演完了,該盡
的責任盡了,該做的事都做了,
同時也發現這樣的人生無趣了,
想要去體驗另一個未知的自己了
,這樣的人不只不害怕死亡,
f還會欣然面對死亡。


其實有些科學家認為,人怕死其實
是很愚蠢的事,因為很可能死亡是
人一生中最美好的經驗,筆者曾經
因為參加死藤水儀式而有數次瀕死
經驗,我發現原來接近死亡其實反
而是一種大我的覺醒,人生的經驗
居然比不過瀕死體驗中短短數個小
時的神秘高峰經驗,而且快樂的程
度既細膩又多元,至今回想起來仍
讓我懷念不己。

而科學家發現,人腦中的天然快樂
劑腦內啡,會在睡覺,缺氧或死亡
時大量分泌,作夢時也會,而死亡
前會是分泌最大量的時候,因為大
腦知道這個人快要死了,所以會把所
有腦內啡的量全部一單位不留的釋
放出去,這似乎是一種上天體貼
人類一生辛勞的貼心設計,讓人在
人生的最後一刻,得到生命最大的
高潮,不過這種高潮又不可以讓人
得到證明,因此死人的臉看不出
很快樂的樣子,而是在死後的某段時
間,大腦尚未全部腦死但表情己經
固定的情況下,才會全部釋放,否
則如果沒死的人看到快死的人都那
l麼爽,不就人類全部集體自殺了嗎


不過這也只是一個理論,雖然可信
度高,但也未完全證實,於是留下
一個讓人害怕的懸念,也讓人對於
生命,保有更高的敬畏與謹慎。


我好像有點離題


而當一個人找到當下的意義感,其實
就算沒有當下完成自認人生應盡的義
務,其實也是可以當下無愧的,因為
人生本來就沒有所謂一定要完成的任
務,所謂任務責任與一些是非價值的
判斷,往往是基於一種固定的意識型
態,例如孝順i這個概念雖然出發點
很好,但有時反而造成親子雙方的困
擾 ,例如一個小孩突然生重病要死了
,結果因為執著孝順這個概念而讓自
己放不下,結果父母看到小孩因為孝
順這個概念不快樂又放不下,於是自
己也放不下,最後雙方都為了一個人
為設定的觀念而讓彼此都很痛苦

何必呢


所以照阿德勒的心理學,一個可能
一生中都在床上躺著,對國家社會
沒有什麼付出,也讓照顧的家人感
到辛苦的人,其實也可以問心無愧
的說,自己活的有意義,因為所謂
意義本來就是自己去創造的,而不
是什麼教義或教條讓自己一定要做
什麼,被強迫的道德不是道德,被
限定的意義也不是意義,因此對於
這個看似都在消耗社會資源然後也
沒對家庭有貢獻的人而言,其實只
要向自己交待的過去即可,只要對
自己創造出來的意義負責即可,只
要對自己這個大腦所創造出來的無
限想像基礎負責即可,因為實際上
人的一生,從頭到尾都活在自己大
腦的運動裡,這世界上,從頭到尾
都沒有別人。


所以我說各位辛苦讀書的考生啊
,考上很好,沒考上也不是什麼
大不了的事,也沒有什麼對他人
不起或者對世界沒有貢獻,或對
家人沒有付出的這種遺憾感,因
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建
構意識型態而自己製造出來的感
覺與情緒,死掉的時候既然都要
捨棄的東西,怎麼生前還要一直
緊抓不放呢。


而這個時候,這個人發現

人生是可以真正的為自己活
為自己付出責任了


而此時這樣的人
才算是真正意義的可以為他人負責


而這樣的覺悟,與時間無關
也與付出的時間或金錢
或貢獻程度無關


因為既然從頭到尾都是對自己的世界
負責,那麼,多與少都是自己定義
下的,其實也就可以任意詮釋為無量
時無量壽與無量光了


此時如果領悟的夠深,或許還可以達到
所謂捏槃,也就是那個不生不滅
無始無終的世界


而筆者曾經看過這樣的世界一眼
現在還一直在琢磨
到底要怎麼透過文字表達
才能讓那種高潮
在各位的眼前重現。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申論秘技》申論作文廢話技巧大公開

84332774_1762057090598265_5721273553580457984_o.jpg
申論癈文技術守則


曾經考上過十一次國考的國考達人賴世昌認為
他之所以可以考上這麼多次國考,而且還橫跨
許多不同的類組,主要是靠三把利器,分別是
①口訣 ②作文能力 ③雜學知識與大量閱讀

而口訣這部份,口訣王筆者群己經在很多篇文
章為大家說明過,而日後口訣王的作者們,也
將為大家分享國考作文的技巧,而在讀書方法
與大量閱讀方面,也會為口訣王的讀者群介紹
各國考生在應對各類考試時,使用效果良好的
讀書方法與專書。

其實以上三把利器,口訣,作文與大量閱讀來
說,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共同原理,說穿了就是
一個公式,一個經過大量考古題分析或大量閱
讀,而歸納出來考試題型與如何回答的公式與
原則,公式的好處就是可以節省記憶體,遇到
相同類別的考題時可直接套用,而節省記憶體
有助於把更多的心力放在理解深入而複雜的題
目重點上,因此公式是好東西,絕對要把握住

國考申論的公式在<露西來了。打造你的超級
國考記憶腦一書  中,其實都有說明,從申論的
重點結構公式到常用的法律句型,還有文章起
承轉合結構或法學三段論的應用,都屬於這些
公式的範疇。

專家都是使用公式的,因為公式可以簡化計算
流程,而閱卷委員都是專家,他們希望看到考
生寫出言簡意駭的東西,而不是寫了一堆但都
沒有講到重點的癈言。

注意,被蜘蛛咬到的人可能成為蜘蛛人
而感染肺炎的人,可能成為癈言人

對不起,不好笑。


而為什麼作文能力重要,因為會寫作的人
就算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或是對於解答不
是非常精熟,仍然可以透過抓重點架構的
作文素養,寫出讓閱卷委員覺得有道理的
文章,可能沒辦法拿高分,但拿個基本分
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國家考試的申論,常常不是在考我們對
於會寫的題目有多麼會寫,而是如何應對
冷,新,偏,難的題目,如何做好危機處
理,因為通常看到會寫的題目,大家都會
寫,而遇到不會寫的題目,才真正可以比
較出實力或作文能力的差異。



而我們在寫申論題的時候,常常會發現有
的題目問的很小 ,但一題的篇幅我們至少
還是要回答出將近一頁半到兩頁,因此會講
癈話或政治正確的幹話,就變得很重要了

以下為大家示範說明申論題講癈話的技術

①政治正確的幹話

通常都用在開頭,這很像是校長在開學時
的致詞,或是總統的新年賀詞,例如祝我
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或是校長祝學生
進德修業,學業進步等等,其實都是癈話
,讓學生都在想,這老頭趕快把話講完,
不要再讓我們罰站了。

但校長如果在司令台不講一些幹話,感覺
就不像開學,於是申論題作文也是這樣,
有時明明就是一些可寫可不寫的癈話,為
了形式上的美感與專業權威感,通常大家
還是會寫,例如法律人常常在文章告一段
落時,寫一句 《合先敘明》而這句話就
是癈話,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喂,各
位讀者啊,我己經有先把法條或我強調的
重點先寫出來了哦,你不要裝作沒看到說
我沒講哦,這句話當然也有提醒的意思,
意思就像法學三段論中的小前提或大前
提我都先講了,到時候涵攝的時候你就
不要說我沒講,不過實際上這句話就是
一句癈話,其實有講與沒講也不影響意
思的表達,
而為什麼我們申論時還是會用到,因為
一可以騙字數,二可以讓人有一種看起
來很有權威的感覺,三則是使用委員常
用的語法,委員會覺得你是內行人,大
法官解釋其實裡面癈話很多,口訣王筆
者在露西來了一書中就有詳列大法官解
釋的「政令宣導』大全,大家可以參考
援用,很有壯大聲勢的效果。

另一種申論常用的癈話叫做幹話,意思
是很正確,很有道德,很抽象,但沒什
麼具體指涉的話,例如法律的一般原理
原則,憲法的精神,這些幹話其實非常
好用,不管寫什麼申論都可以來一段,如
,我國是一個依法行政的法治國,或是
本案依憲政精神與法理,應有以下之作
為,或是,依照信賴保護原則,裁量原
則 等等,而一般原理原則先講出來,再
來寫具體實現一般原理原則的作法與實
務或法條,一方面可以得到校正的效果
,一方面也讓閱內委員覺得我們先寫大
方向再寫細節的寫法,很有結構與層次
,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實在是不知道
細節怎麼寫,當然只能拼命寫一些抽象
的重點原則啦,運氣好的話,可以多撈
很多分數,而從原理原則的基礎下來猜
實務與具體的解答,也比較容易猜到。

①倒裝句
其實就是把同一句話,句型結構倒裝
再講一次。

例如: 依法行政是行政機關應遵行的原
則,而具體實踐落實即是行政機關應
依照法律的精神與文義,執行國家賦與
行政機關的權限。

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講完的東西,倒裝一
下再換一下形容詞,就可以隨便變成一
段文章了,當然倒裝句型不可以同樣的
名詞動詞倒過來再講一次,因為這樣太
明顯了,會讓閱卷委員覺得這個考生是
白痴。

例如
依法行政的精神即是公務員在執法
的時候依法行政。

如果這樣騙字數也太看不起閱卷委員了

②舉例

這招很好用,有的比較實務型的考科使用舉例
實證的方式會比較得到委員的青睞,例如公共
政策是一門很實務應用的考科,常常考一些實
例而且難處理的政策題目,例如核四或公投,
而當我們在寫這方面的題目時,就可以舉出許
多例如鄰避問題的各種發生過的實例,例如癈
棄物掩埋場曾經在某個縣市得到很好的協調處
理,再把這個案例套用在核四問題的解決上,
閱卷委員一方面會覺得這考生很懂,也覺得
這個案例可以給核四的決策人員很好的參考。

不過有時候舉例時無法舉得太詳細,因為我們
不熟嘛,這時就要找一些萬用的案例來當我們
的經典專用舉例範本


例如國文作文時,幾乎各種八股文的題目都可以
使用 『 天道酬勤 』 這個成語,或是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
這種經典且對聯式的名句在
國文作文中非常好用,大家可以去背
菜根譚中的大部份句子,都非常符合
八股文的需要。

而核四與公投這種經典案例非常適合做為其他
題目的舉例範本,因為核四是一種見仁見四且
兩難的題目,是一種高度爭議性的題目,因此
其考慮的層面非常廣泛,而考生只要完全掌握
核四這種題目的處理原則,其實面對其他題目,
例如垃圾場,焚化場,殯儀館,噪音,癈棄物
,環保,色情紅燈區是否建立等等各種議題,
全部都可以直接套用,當然形容詞要稍微改一
下,於是我們就等於把核四當公式與舉例範本
來回答各種類似的問題,委員也會覺得我們很
懂,知道要考量各方面的平衡,但其實我們也
就是一招半式闖江湖,而這就是公式的威力。



③反面論述再說一次
這種寫法在政治學這科常用,例如我們
先正面論敘總統制的優點,然後再說一次
總統制的缺點,或是我們先正面說明委員
制的優點,再說明總統制的優點。其實
某種程度來說,總統制的優點往往就是委
員制或內閣制的缺點,但是考試的時候
考生不可以覺得說我只要講優點,閱卷委
員就會自己去腦補推論出缺點,而是要
不厭其煩的正面反面都講一次,委員才會
覺得你是真的懂,而且有趣的是,有時候
正面的優點與反面的缺點並沒有完全對應
的關係,因此不講反面的話其實有些特點
會沒有講到,質此之故,正反面都要論述
,反正你也不會寫,那就反過來說,這樣
又可以騙到二倍的字數。套句老話,運氣
好的話,反面論述時還可能剛好讓你想到
可以加分的重點。

④重點結構公式
這個在 打造你的超級國考記憶腦一書中也
有詳述,意思是任何題目如果是高分考題
,往往預設考生會回答出有一個基礎重點
結構的回答,例如人事時地物金錢,或是
行政司法立法等全面而周延的結構與面向
,而把這些重點結構公式都背下來,遇到
不會寫的題目時,選一個可以套用的架構
直接套上去,往往可猜對方向且同時寫出
豐富多元且平衡周全的回答。



⑤名詞解釋與申論的差別
很多考生在問名詞解釋與申論的差別,其
實癈話的成份比例就是這兩者的重要差別
,因為名詞解釋只給五分,然後差不多一
題寫七到八行,因此名詞解釋不能寫太多
癈話,基本上寫重點就可以把行數填滿,
意思就是說名詞解釋的重點密度要更高
,表現的方式需要更有制度化公式化的
格式。

⑥新的想法與創見,最好引用
    專家與名言的意見。


有時候申論題寫到文章最後一段,發現字數
還是不夠,就可以引用其他學門的學者或專
家自己的名言與意見,這是一種不得己的作法,
因為自己這個領域的專家意見如果知道早就
寫了,也不用等到最後沒辦法時來寫,於是
我們在各種科目例如行政學,法學,國文,
心理學等等不同領域,都要找一個萬用學
者的萬用幹話來當舉例公式,例如,權力之
所在,貪腐之所在。或是權力使人腐敗等等
最後再語重心長的表達自己對於這個題目比
較道德性的評論,不過我們使用的名詞不能
道德,要講規範性,這其實也是一種政治
修詞學,前者聽起來有意識型態,後者聽起
來則是一種科學客觀的操作性定義。

而閱卷委員都是一些教授,比較喜歡看到操
作型定義的寫法。

所以,把各種研究與分析相關的專有名詞背
起來,未來寫申論文唬爛時非常好用。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閱卷委員也是這樣一路唬爛上來的

不過千萬也不要寫出我這樣白話的寫法與評論


而是要寫


專家學者透過嚴謹的量化統計與質性分析,
使用了定義周延且詮釋力強的研究方法論,建構出
提昇自身專業權威地位的學術聲望與理論模型



其實也是癈話,但看起來就是好像正經八百
的說了什麼。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準備國考要像是呼吸,給自己一段放空與回彈的時間

51637204_1431551196982191_814754333978525696_n.jpg

準備國考需要一個考生許多心理要素
的整合,因此,心向非常重要,一旦
內心的心法或方向錯了,可能拉都拉
不回來,也可能別人的建議與方法都
沒有錯,但不適合現在的你,因此口
訣王版主以自己擅長的深層身心靈教
學輔導的經驗,來給大家更多的心法
與參考建議。

前兩篇提到準備國考就要像是開火車
,也要像是玩股票,而這兩種說法或
比喻都有人說過,最常多人提或補習
班在講的則是刷油漆,表示考生準備
考試的東西就要像是刷油漆,一開始
一定會忘記,而且會懷疑自己到底記
住了沒有,直到不斷的刷啊刷,刷好
幾次,把書像油漆一樣重覆的刷進腦
海裡,刷到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記住
就成為一種直覺反應的時候,就是該
考上的時候了。

另一個常見的比喻則是公車理論,也
就是說菜鳥考生一開始一定搞不清楚
狀況,就算很認真也一樣要經過國考
每個階段的考驗與障礙,但是只要堅
持下去,就會像是排隊坐上公車,總
有一天會坐上上榜的那輛公車。

而今天筆者要跟各位考生提的一個比
喻是許多老師也沒有提過的,但卻是
非常關鍵也重要的一個比喻,那就是
準備國考要像是呼吸,一張一閤,才
能有動力與節奏來讓自己備考的過程
中不感到厭倦。

其實很多老鳥考生準備考試到後來,
會開始有一種感覺,與菜鳥考生耽
心的相反,菜鳥考生耽心的是太多
太新記不住,而老鳥則是覺得讀到
爛又讀到煩,明明都己經很熟了,
就怕考試考不出來,或是自己滿意
的寫法,閱卷委員卻不喜歡。

而也因為這種不確定感,會造成老
鳥考生讀得很累,一方面讀太多次
沒有什麼新的體會很累,一方面讀
太多次會開始有一種很煩然後無法
把不該記的觀念去掉的感覺。

例如有人同一本書讀很多次,就會
覺得該讀的都讀了,而沒有發現其
實裡面還有新東西沒有看出來,或
是把一本書讀到爛,也把這本書的
偏見與盲點都讀到心裡去了,反而
造成考不上的遠因。

有鑑於此,考生其實要讓自己有一
段放空什麼事都不要做的時間,或是
學會在不同時間切換不同的狀態,讓
這種一直準備造成的彈性疲乏得到回
復,就像是橡皮筋一樣,要拉的夠後
退,才能彈跳的更前進。

而一段時間的放空讓自己重新回頭接
觸本來看過好幾次的那本聖經教科書
往往會有溫故知新與不一樣的看見,
而找機會去看看不同形式的教材與
不同老師的說法,都會讓考生有一
種從考科資料中重新看到新天地的
感覺。

此外一天讀書中適時的分心也有助
於自己再準備時更專心,人的心就
像彈簧,適時的放下才能在之後抓
得更緊,也像是人沒辨法一直用一
隻腳走路一樣,要不斷的換腳換姿
勢,才能讓一個人走得長遠又不覺
得痛又累。

而這個觀念延伸出去告訴我們的是
我們不只要適時的放下,放空,還
要適時的換書,換空間,換時間,
換姿勢,換態度,換人格,換娛
樂與運動的時間,而我們的人格
因為在不同狀態與需要下有不同
的思維方式,這將讓我們可以從
更多元也更新鮮的角度來面對這
些己經看熟看爛不想再看的書,
這樣就能保有與菜鳥考生一樣的
興奮活力與新鮮感,還同時保有
老鳥考生精熟的優勢,這樣的話
不是你考上,還會是誰考上呢?

所以,有時苦讀六天讓自己放一
天假,不需要有罪惡感,因為休
息完後的第二天,會發現效率極
佳,然後也會突然發現,其實平
常自己只是看起來很認真很辛苦
的感覺,但實際上沒怎麼吸收進
去,我們何必自欺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