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申論秘技》國家考試會考的重點在哪裡? 這些國考重點有什麼特徵?

下載.jpg
很多考生只知道死讀書,卻不知道只會讀書
沒有用,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會考的重點,然
後針對重點來加強理解背誦與練習,這樣才
能以八十二十理論的精神在最有效率的準備
時間內考上。

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問,到底國家考試的重點
都在哪裡,有什麼特性的內容比較會考。

口訣王筆者群們很鼓勵讀者針對國考的各種
疑難雜症來問我們問題,這對於雙方都有好
處,首先凡事樹業有專攻,世界上有很會考
試的人,也有很會輔導別人考上的人,就像
是一個冠軍選手不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
教練,同理,很好的教練也不一定能成為冠
軍選手(畢竟每個人的先天體能條件也不同)
,而這兩個人互相合作,就能產生兩全齊美
各得其利的效果。

我們收到讀者的問題之後,會開始分配問題
給適合的人選,讓不同專業的過來人來給予
專業的意見,而如果我們不懂,那我們就會
去找相關的專業書藉來看,如果看不懂,則
會找懂的人來問 ,問到懂再來給讀者們回答
,這樣讀者就能得到最有建設性的意見,增
加自己考試的信心與實力。

而這樣的過程表面上口訣王的筆者群沒有什
麼利益,但是卻能在過程中累積專業輔考的
實力與專業,久而久之,讀者們因為實際上
透過我們得到了真正有效用的幫助,也就會
增加我們的人氣與專業度,日後我們若出版
書籍或編輯了更多有趣又有效的口訣書,讀
者自然也就願意採買,達到了雙贏共榮的效
果,對於我們而言獲得了實利,對於讀者而
言則有效的縮短了準備考試的寶貴時間成本


而今天筆者要來跟讀者探討的便是,到底什
麼重點是國考會考的重點,其理由與邏輯何
在?

筆者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只要讓讀者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面對考試更是如此
,不只要知道重點在哪裡,也要知道為什麼
閱卷委員會怎麼想,考選部怎麼想,政府怎
麼想,你的對手怎麼想 ,還有出題的人怎麼
想,而了解了這些來龍去脈後,你讀書時才會
讀的心安且記得深刻,因為當你知道你讀的東
西會考,你的大腦才願意真的幫你記住這些東
西。

大家如果細心思考,就會發現世上很多道理都
是相通的,例如如果你要找對象,你就要從對
象的角度來思考要怎麼滿足對方,而不是自己
單方面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一點卻是很多宅男
與考生沒有意識到的,很多考生只知道死讀書
,卻不知道發自內心從閱卷委員的角度思考,
其實就能抓到國考考試重點的七八成。

而國家考試的題型主要為申論與選擇題,而佔
專業科目分數最大比例便是申論題,申論題的
核心概念就是邏輯論證,也就是考生必需說服
閱卷委員,什麼樣的理由最充分最科學最客觀
,閱卷委員自然會給你高分,申論題目的重點
在於邏輯,真實,正確,因此就不像抒情文的
給分標準,需要寫得感情豐富,動人肺腑,而
是以各種合理經得起質疑的論證來說服委員,
自然能得高分。

因此申論題的架構也很自然會像是邏輯三段
論的架構,利用各種有效的論證模式來說服
閱卷委員。

而其實,我們參考國考書籍行政學中的重點
觀念,就能幫我們去找到什麼樣的內容是會
考的重點。

而政策論證的八種模式,都會是考試重點所在。

而政策論證的八種模式分別如下:


政策論證方式:
1.權威的方式。權威人士的意見 -
例: 這就是為什麼國文裡常常都要引用例如
孔子孟子等名人的話,因為有拉出聖賢等權
威人士替你的論證背書,閱卷委員當然要尊
重你三分。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背理論還
要記理論的提出者,最好還要把這個人的書
名也寫出來,而學者的名字最好是用原文,
這樣更能讓閱卷委員覺得你很懂很專業,這
就是所謂的「表面效度」。

2.統計的方式。樣本調查與分析
例如:大量使用統計與研究用語,會讓閱卷委
員覺得你程度很高,例如量化研究、質化研
究,樣本分析、分層抽樣、信賴區間、嚴謹
、德懷術、問卷調查、等等,而如果有統計
數據就更好了,閱卷委員就會覺得你超級專
業,因為既然都表現出研究所程度以上的實
力(儘管只是文字塑造的感覺),就能讓委員
給你高分。

3.類別的方式。: 專業人士的意見
這裡的類別是特別針對這個考科相關的專業
人士,與權威方式不同,權威可以是名人、
聖人、賢人、但不一定要是這個領域的專業
人士,但類別方式就必需是這個領域的專業
人士,總不能數理科的論證卻找文科的大師
來背書吧,孔子搞不好連乘法與除法都不會
,因此若找專業相關程度不高的名人來替你
的論證背書反而會顯露出你不內行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國考每個重要理論的背後最
好都要找二至三個相關專業的學者做為論
證時舉證的備胎使用,因為你能舉出的相
關專業學者的名字與著作愈多,委員就愈
感覺你是內行人。

4.直覺的方式。 :洞察力
這個比較抽象,意思是考生雖然沒有數據
與名人的背書與支持,但卻能透過自己最
素樸直觀的意見來打動委員的心,而直覺
的論證模式通常會使用的是不言可喻人盡
皆知的通理,例如以成語典故來做為論證
的基礎,比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
亮」、「一石二鳥」「事半功倍」「不患
貧在患不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
思毀於隨」等經典直覺化的佳句,此外也
包括資深名家與戰略大師的見解,雖然不
是權威人士也不是名人,但資深人士的經
驗與直覺,也是可以說服閱卷委員的。

5.分析重心的方式。:數學、經濟學的數據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考科,只要有數字的地
方都是重點,因為有圖有真相,有數據代
表有做過研究,讓人感覺更專業可信任,
而數字類的考題至少都佔總分有二成五以
上,從行政法考行政處分的執行期限,到
憲法考立法委員的任期與選舉人年齡下限
,民法的期日,刑法的刑期,只要出現數
字,就是要背,這也是為什麼口訣王會研
究出各式各樣輔助考生記憶數字的口訣,
便是因為只要出現數字,幾乎都是重點。

6.解釋的方式。有邏輯過程的論證
例如:法學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涵攝
,起承轉合、頭胸身手、邏輯三段論,有
經過合邏輯解釋的論證,可以讓人覺得更
有信任感,而邏輯論證的前提是,舉證的
證據是明確、權威、具體、直接,明白、
這也是為什麼法科考試動不動就要把大法
官解釋搬出來,因為找出大法官來幫你解
釋你想要說服委員的論點,當然閱卷委員
不聽都不行,而這解釋的強度也有低到高
的差別,例如以一般法律原理原則來解釋
算簡單,以條號、判例、法條、理論來解
釋則有一些難度,而如果把法律條文一字
不漏的搬出來解釋那說服力就更強了,不
過筆者建議大家使用狼群戰術,意思是說
閱卷委員其實改題目前己經有了心證,也
大概內定了一定數量的專業關鍵字做為給
分量化指標,因此筆者建議把各種形式的
論證盡量多樣化,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將法
條背得一字不漏,因為背得一字不漏的時
間成本比背多元論證的時間成本還高,比
如說你好不容易將某個法條默寫出來,但
對手卻列出簡單的三個關鍵字,例如實務
判例、條號與大法官解釋文,意思有出來
也有數字條號,閱卷委員就給了三倍於你
默背的分數,因此錢要花在刀口上,讀書
要讀在重點上,重點還最好是多點開花互
相呼應,這樣轟炸的面積廣,不同委員不
同的閱卷標準與口味,就都很可能被涵蓋
在你的轟炸範圍中,先求量化再求質化,
對於考生而言會是最保險的得分策略。

7.實用的方式。 真正解決過問題的案例
也就是舉出很多成功的實務案例,人事時
地物描述的愈詳細愈好,有的科目的老師
比較喜歡考生講一些實際案例與具體意見
,而不喜歡考生講理論打高空,尤其公共
政策這一科需要很多實際案例來支撐你的
論證,委員也會以考生舉出來的實例來判
斷考生的見解是否開放、實際而且被實際
的案例檢驗過,因此考生能拿出各種實際
發生在世界上的經典實務案例做為佐證,
閱卷委員很難不被說服。

8.價值批判的方式。。訴諸於倫理
也就是當考生想不出什麼具體的人名、
學者、著作,也找不到權威人土來背
書,可能也沒有統計研究與數據的支持
也就是說在法與理這兩塊的論證都不足時
,此時就要訴求感情面、倫理面,從忠孝
仁愛信義和平等各種道德面的角度來訴求
,也能得到閱卷委員的青睞,畢竟公務員
倫理是成為公務員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科
學背後的邏輯辨證基礎也是建立在倫理道
德上,因此訴諸於價值、倫理,例如行政
學中光是講「行政中立」「公平性」「
服務性」「保密」「上下服從關係」「
性善性惡管理論」「忠誠、廉能、專業、
關懷、效能」等等與價值倫理相關的重點
實在很多,因此考生由價值與倫理的角度
來把相關理論一一拿出來做為自己的論證
工具,也是很具說服力的。


於是我們針對以上八種方式來回頭看我
們聖經版教科書的內容,分析歸納出相關內容
,自然就是會考的重點囉。而為什麼筆者會特
別以行政學公共政策的八種論證模式做為指標
,因為從考選部官員到閱題委員,參與閱卷評
分的人數很多,而組織愈大人數愈多則評分標
準就愈公平同時也愈符合常態分佈,因此一個
公平的專業評鑑團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禁反

」也就是--不可以自打嘴巴,同時要能自洽
,也就是自圓其說,前後融貫、而前後融貫不
只是這一考科本身前後要一致,也還要與其他
考科有橫向融貫的表現,而這一個概念
非常重要,意思是說,能符合刑法一般原理原
則標準的內容,也要符合憲法或民法的法理精
神,也要符合行政法與行政學的原理,因此國
考各科表面上看起來各不相關,但實際上彼此
的交集就是國考重點內容與發散各種關鍵概念
之所在,同時也不能被自我否定,也因此符合
行政學原則的內容就會是符合公共管理的內容,
也必然會是符合其他科如心理學、管理學所要求
的核心學術內容。

這幾年的題目愈來愈活,很多科目都有從別科
抓重點來考的趨勢,而看出各科最大公因素的
論理核心內容,就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理
解的角度可以涉略旁通,從記憶的角度則可以
以主幹邏輯來一次牽起一大串互相聯結的關鍵
細目,而記憶就是要「以身使臂、以臂使指
才會有效率且記得牢,也方符合大腦以樹狀
神經元來記憶理解各種事物的認知基模,當然
也就能做到最有效率的壓縮資料檔效果囉。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上榜策略》 《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國考的題目與答案,背後都有人性的公式》

1510888534-2916636967.jpg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幀祥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起蓍龜,動
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
知之。故至誠如神 。

以上的名句來自於四書中的《中庸》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內心清明,俱備定靜安慮得
的內在修養功夫,就可以提前知道事情的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俱備了對一件事情的「預知」能
力,並能事先做好準備,對於「子不語怪力亂神」
的儒家而言,會出現這種「神秘如宗教」般的觀念
也讓一些不相信有超感官力量的人頗為驚訝。

不過實際上儒家本身其實是相當有宗教底蘊的一
種思想流派,而且儒家雖然號稱不語怪力亂神,但
實際上卻是相信有鬼神世界的,所以留下的很多文
章中都暗示著一個有靈魂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
儒家很重視祭典,強調要慎終追遠,且把祭祀與戰
爭列為國家最重要的二件事,試想,如果一個人發
自內心不相信世上有鬼神,那麼會花重金與大量精
力來做祭祀的行為,那不是很白痴嗎?

所以其實很多人認為,儒家思想其實與佛家思想
是一致的,雖然相信有鬼神,但卻認為鬼神是有
「個人情緒」的,因此祭祀祂們某種程度是為了
鎮魂與帶來庇祐,但實際上還是覺得如果要達到
成功的目標,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鬼神只能算
是一種輔助的角色,儘量降低鬼神的干擾,增加
鬼神(包括祖先)對自己的助力。

《中庸》 一直強調的「定靜安慮得」根
本也可以說就是佛教修行禪定的翻版,這也
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儒家道家佛家其實是一體
三面,等於是一個人三種人格的表現,儒家
代表平常正經理性的人格,道家的率性無為
則讓這個正經理性的人可以不那麼緊蹦,有
助於身心的平衡,而佛家則更深入到靈的層
次,讓一個人能出生也能入死,因此有人分
析認為,年輕人的生理條件較好要多做事,
因此最好有儒家思想,有一種積極改革世界
的信念,而到了中年發現世界上很多事情不
是想衝就衝的好,改革這件事也不是年輕人
想的那麼單純,於是就會比較沒那麼執拗,
而到了老年看盡世態人心,就會發現根本世
界國家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出自於自己內心細
微的「雜念」「欲望」「意識種子」。

因此佛家才會有一句話:「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意思是說,只要一個
人內心嗜殺以暴力對待其他生命的意識不改
變淨化,那麼這個世界的戰爭就是無法避免
的,而儒家也說過類似的名言:「國者人之
積,人者心之器」,關鍵都在於人心最初始
的意識與念頭是否清明純淨。

因此素食的觀念嚴格來說最早反而是來自於
儒家,而孔子被稱之為素王,對於祭祀前的
飲食沐浴都有講究,雖然在祭神的禮節上有
三牲五禮,但自己與弟子卻不主張大魚大肉
,而是要齋戒沐浴,才能與神靈感應交流。

而這裡有趣的點是,儒家一方面不語怪力亂
神,聲稱不知生何知死,一方面卻又很重視
鬼神與祖先的祭祀行為,一方面在祭祀鬼神
時會使用牲禮,但另一方面自己的飲食習慣
卻接近素食,且認為素食比較能接近神靈的
思維層次,這也讓人不禁揣測,其實佛家與
儒家背後的宗教思想架構其實很像,也就是
說,他們把鬼神世界似乎分為許多層次,一
種層次的鬼神是比較有脾氣的,因此儘量不
要得罪祂們,同時要取悅祂們,而另一種層
次的鬼神(接近佛與菩蕯的等級)則需要內
心清明才能跟他們溝通,所以儒家才會呈現
一種既相信誠心就能預知的能力,一方面又
不鼓勵人們去親近鬼神,而這種有分裂人格
般的意識型態剛好與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可
以無縫接軌,於是也就成為了華人的集體潛
意識,而事實上華人的生命觀也是很人格分
裂的,平常不一定相信世上有鬼神靈魂這件
事,但一旦面臨重大危難,就又會去乞求這
方面力量的協助,於是表現在面對生老病死
的態度上,也就出現表裡不一致的行為舉動
,某種程度來說,大家都不敢確定,到底鬼
神的世界是有還是沒有,因為說有好像找不
到很明確具體的證明,但說沒有好像也不太
合邏輯,人類對於正義公平等各種基礎重要
的信念,其實是建立在對靈魂存在的前提之
上,否則正義若只對活人有意義,那麼其實
骨子裡相信的不是徹底的正義,而是弱肉強
食適者生存的現實思想。

而人的思想會這麼的複雜也表現在對待政治
的態度上,因此才會有這麼一句話
「三十歲前不是左派,代表這個人沒有理想
 三十歲後還是左派,代表這個人沒有智商」

而為什麼一個人年紀愈大,態度就會變得愈
來愈保守,愈來愈相信有另外一個世界,愈
來愈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年輕時想得那麼簡單
,便是因為經驗與閱歷夠多,開始發現事情
的本質,這才產生不一樣的思想行為。

而以上筆者講的這些看起來好像有點離題,
但其實與國家考試密切相關,國考很多題目
正是表現在年輕人、中年人與老年人三種不
同意識型態的基礎上。

年輕人重視改革與實踐,所以會偏向左派
中年人發現改革沒那麼簡單,太激進反而
會害死大家,就像激進的共產主義害許多
人家破人亡一樣,因此會比較保守,而老
年人就更保守了,因為老年人發現,就算
改革也只不過是換不同的人來吃香喝辣,
換不同的執政黨來享受而己,根本的本質
沒什麼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年輕的政治人
物比較信仰儒家,而中年與老年的政治人
物開始會傾向信仰道家與佛家。

從民法、刑法與行政法其實都能看到這種
人類隨著年紀而出現不同意識型態鬥爭的
痕跡。

例如人類在封建時期比較相信應報刑,也
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殺人償命」
,但經過科學研究分析後,應報刑可以報
復是很爽沒錯,但如果犯罪真正的原因沒有
去解決,那麼嚴刑峻罰好像也沒有辦法真正
解決犯罪的問題,於是也才會出現另一派別
的思想,也就是「教育刑」,認為教育比懲
罰更重要,也對後人更有意義。

而在這裡就開始出現公平與正義的矛盾了,
而這也是左派與右派思想不斷撕殺的源頭,
因為公平正義看起來是同義詞,有公平才會
有正義,但仔細想一想不對,有公平就沒有
正義,有正義就沒有公平,國家考試的重點
在於申論,為什麼需要申論就是因為沒有標
準答案,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是因為這些重
要的爭點都是人類社會重視但是一直沒有得
到好好解決的爭議,所以第一年考國考的人
常常會覺得很奇怪,怎麼考古題的解答好像
還是寫得很不具體明確,怎麼法科與行政類
科的解法看起來都沒有標準答案,不像數理
科一加一就很明確是二,而這也是為什麼考
試會考申論的原因,因為真正解決了的問題
就不再成為問題,就像是手機一樣,一台真
正好的手機反而會讓一間公司破產,因為這
代表這台手機己經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又不容
易壞,那請問大家還會再買手機嗎?

而考生有了對國家考試本質的了解,才能從
閱卷委員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現在的考題
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自古就有一句話被稱
之為政治學的黃金定律:「不患貧,在患不均
」意思是說,要治理國家最該耽心的不是貧窮
,而是分配不平均,而這一句話就把左派與右
派數千年的爭議給一言蔽之,因為貧富背後代
表著結果的正義,而不均背後代表的是機會的
公平。

如果一個人重視正義,那麼做比較多事比較辛
苦的人就應該有比較多的收入,於是就會有人
比較富有有人比較貧窮,於是就開始有人會覺
得不公平,而如果為了追求公平讓所有的人收
入都一樣,那多做事的人就會覺得這世上沒有
正義,這也是經濟學中左派與右派最粗淺的分
類,右派代表的是重商主義,因為看重的是正
義,讓有能力的人多賺一些錢才是讓商業經濟
可以發展的正確思想,因此主張小政府,國家
不要去管商人怎麼賺錢,只要合法就應該讓商
人自由發揮自己的創意,而左派則不這麼想,
左派認為公平更重要,財富的相對不平均是社
會動亂的源頭,因此主張大政府,政府應該什
麼事都管都插手,來阻止惡意商人與資本家對
廣大勞動弱勢階級的剶削。共產主義便是一種
經典的左派思維,但奇怪的是,共產主義的中
共政府現在卻變得有點像重商主義的右派政府。
而這就是人性二律背反與物極必反的表現。

而不論是從法律、政治與經濟層面,各種考題
與爭議都是「公平」與「正義」這兩種價值在
不同領域中的變型,民法重視「貿易自由」與
「交易安全」,所以一個人賣一個東西給另一
個人,政府要保障這個買的人的權利,就算買
的人買到的是贓物,東西被偷的人不能直接叫
買的人把東西還給他,而是要去找這個賣贓物
的人索賠,而同樣的觀念又演變出衍生的「買
賣不破租賃」、「地上權不及於地下權」、「
物權與債權分離主義」,因此我們會覺得民法
比較保障「程序」正義,而非「實質」正義,
,也就是說更看重過程的公平性而非結果的公
平性,所以很多學生在讀民法時都不太能接受
物權與債權分離的概念,會覺得民法把問題搞
得很複雜,而通常右派意識型態強的人都很不
能接受為了「機會與程序上的公平」而犧牲
「實質結果上的公平」,而前者常常被人們
認知為「公平」而後者則被認知為「正義」。

在政治學、管理學、行政學也都是一樣,政
治學有左派與右派,管理學也有左派與右派
,也就是y理論與x理論,行政學也有威權
行政與服務式領導,而到了現代,左派與右
派的爭議開始往中間靠攏,因此比較新的理
論在政治學裡出現「新中間路線」,在管理
學出現「權變管理」,在行政學出現「公
共服務主義」,而公共服務主義正是鑑於左
派的公共行政與右派的公共管理的問題而出
現的協調平衡折衷版,於是有人認為新的理
論可以解決左右偏向的問題,但又人覺得根
本只是換了一個新的名詞與標箋,時間久了
,問題還是會恢復原狀。

其實大家看這二十年台灣政治發展就會知道
,一開始大家都很有熱情也很有理想,於是
反威權反霸權宰制要改革要進步,但後來發
現政黨輪替後只是變成不同人在報復一開始
的既得利益者,然後新上台的人又成為下一
個既得利益者,採取另一種方式來霸淩本來
霸淩別人的人,而名詞與理論一個比一個新
,但本質依然沒有改變。

於是年紀最大也看過最多政局變化的老人最
後都會沒有政治熱情,開始出現「佛系政治」
思想,因為發現人性根本沒變嘛,只是享受
權利的人換邊而己,而這就是老子在二千五
百年前就講過的道理「治大國如烹小鮮」,
也就是「治國要像煎魚,要常常翻面」,
政黨輪替也就是這個翻面,讓被欺壓的人有
機會翻面,然後四年後再翻回去一次。

而這樣的制度使得人民的內心有一種公平
的感覺,但每四年就改變的政策也使得國
家的施政沒有持續與長期性,於是又造成
另一種不正義。

刑法中的「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也
出現同樣的拮抗現像,因此考生如果能了
解這種出自於人性本質中對於「公平」「
正義」的不同想像與詮釋,就能打通國家
考試的任督二脈,理解這一大堆社會政治
經濟法律理論,也就變得比較容易,因為
等同於拿到了理解的公式,也知道了最底
層的邏輯分析結構,此時讀起書就容易多
了,因為需要記的東西變少,只要懂得依
邏輯架構來處理不同情境的分化與變型,
自然對新的題目新的題型可以應變自如了。

而這個對人性本質的了解與領悟,就是所謂
的「後設常識」,以後設常識為基礎來推論
各種新奇古怪的理論通常都能找到演變的原
因與理由,而且可以達到哲學中「自洽與自我
融貫」要求,而國考的題目與答案之間,自洽
前後融貫是非常關鍵的指標,掌握了這層心法
,面對各種冷偏新難的題型,也就能百毒不侵
見招拆招、迎刃而解。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上榜策略》真正的聰明人,會從觀察普通人的思考模式來決定自己該聰明到什麼程度。

1383068870-3705893483.jpg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
「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在國考戰場上,也很容易發生這種事

因此有的人明明參加的考試沒有那麼難
卻預設很難
於是一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了很高但實際
上達不到的門檻。
於是很容易就覺得自己準備的不夠好,
然後在愈讀愈沒信心的情況下自暴自棄
最後就半途而癈,自己打敗自己。

而有的人心思單純,沒有想很多
,該怎麼準備就怎麼準備,不會寫或看
不懂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馬上看懂,但
還是堅持自己的步調與紀律,而就算準
備不充份,一樣坦然面對正面應戰,結
果通常這種人就是最後意外考上的人。

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另一種

那就是相信獨門暗器與高深理論是決定
國考上榜的關鍵,由於有著負面與防衛
心態極強的陰謀論思考,相信出題委員
一定會出高深與刁鑽的題目,於是把心
思都放在準備難題上,卻沒考慮到國考
的鑑別度特性會儘量向基本觀念與考古
題重點收斂,於是準備的難度超過考試
本身的強度,還因為向難度傾斜的思考
模式導致回答方向產生偏誤,最後造成
準備起來事倍功半且分數也沒有拿的比
較高,難的題目確實分數比別人高了5至
6分,結果該輕易拿到的中等難度題目分
數,卻比別人少拿了十幾分。

這就是得不償失,也是國考生切忌犯下的
錯誤。

而到底要怎麼防止自己陷入這種聰明反被
聰明誤的陷阱呢?

具體來說,便是要學會整理並分析考古
題重點與特性的工作,而實際的作法如
下:

①首先找出近十五年的各科考古題題目
   與補習班擬答,坊間賣的考古題題庫
   與擬答搜集到比較被一般網友肯定的
   名師解題書三本,就能大致有完整的
   考古題題目與擬答資料庫。
   通常上榜同學推薦的聖經或名師版本
   都會是可以參考的教材,但因為每個
   上榜的考生個別差異與理解特性不同
   因此多買二本聖經版參考書可以用來
   校正這種偏差,而教科書的錢真的可
   以不用省,因為考上第一個月的薪水
   就可以買到至少五十本,因此考生的
   時間成本遠比買參考書的成本昂貴,
   考生如果會計算這個最基本的投資報酬
   率與期望值,就會知道買書絕對不要手
   軟,很多考不上的考生就是觀念太保守
   太省錢,導致最基本的考試補給火力與
   子彈都不充足,這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公職一生可以帶給上榜者至少價值四千
  萬的薪水、退休金與福利的角度來看,就
  算一本書只是比其他參考書多讓一個考生
  多寫會一題申論題或幾題選擇題,那就值
  得買了。

②找出考古題後,開始把所有的題目的問法都
   整理出來,例如題目有時會問特性,有時會
   問優缺點,有時會問趨勢與應用,有時問途
   徑與進路,有時問方法與策略,但文義看起
   來都很像,尤其是特定爭點背後往往與題目
   的問法有連帶關係,因此分析題目的問法與
   用字可以提高對題目的敏感度,才不會犯下
   最基本的錯誤---答非所問,而國考每一科的
    題目與答法都有屬於自己特定的潛規則與特
    定文法,因此先分析考古題再看書會有更精
    準的問題意識,否則沒分析考古題就先看書
     會出現自己認為的重點與閱卷委員認知的重
     點不一致之現像,於是辛苦讀書卻等於沒讀
     因為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卻往往是閱卷委員
     不會考與不想考的。

③找出考古題後開始做分類的動作,這個動作
看來好像與準備無關但其實適當的分類就等同
  於在大腦的記憶體中開始建立資料庫索引檔,
  而把每一年的題目羅列出來後,就可以開始
  做題目分析的動作,例如90年刑法出正當防
  衛的題型,91年出緊急避難的題目,92年出
  打擊錯誤,93年出間接故意等,一旦統計出
  近十五年題目重點出現的頻率,一方面可以
  用來猜題,例如通常每過五年就會出現同樣
  考點的規律(主要也是因為考選部有三至五年
  出過的題目不能再出的潛規則),這時就可以
  縮小準備範圍圈以提高準備精準度,另一方
  面在分析重點的歷年分佈時,也可以做到重複
  精熟與提醒自己重點何在的效果,對於建立腦
  海中的骨幹架構,很有幫助,我們可以把考古
  題的考點想成是一堆分散但有著樹狀結構的磁
  鐵,而透過這些磁鐵,可以容易吸納周邊的相
關概念與重點,而這個樹狀結構發展的愈完整
,就形同愈精熟這門考科,同時還是建立於考
古題之上的精準重點架構。

④統計所有考古題擬答出現的專業關鍵字出現
  次數,例如,什麼法律條文的條號出現了幾
  次,大法官釋字幾號在這本擬答題庫中出現
  幾次,如果是刑法的話,就統計正當防衛出
  現幾次(這裡是以正當防衛為例,而不是真的
  叫你只統計正當防衛),通常我們會建議以e
  xceL表格來統計關鍵字的次數,因為excel
表可以設定自動計數的功能,此外如學者姓名
、書名、期日、數字、或任何看起來是文言文
且有深度需思考一下才能懂的專業術語,全部
都要統計,這有三大好處,一是從此知道了這
一考科的專業關鍵字都是哪些,將來看書時要
特別以問題意識來熟記,二是可以訓練自己對
專業關鍵字的敏感度,就算一開始看不懂是什
麼意思也沒有關係,三則是在統計的過程中可
以做迴歸分析,做為最近一年可能出什麼考點
的推論依據。例如刑法與民法的考點往往有三
年至五年一個周期的規律,就可以有效的縮小
準備圈。
(閱卷委員就是以關鍵字數量做為給分的量化
標準,因此就算你不知道關鍵字的意思到底
是什麼但卻能寫出關鍵字, 一樣能拿到分數
,委員腦補的能力很強的)

④統計文章架構中聖經版教科書名師所慣用
的術語、破題句、承接句、轉折句與合論句
,而這些句型統計完後就會發現寫文章有公
式可以套用,就連什麼句型下要接什麼句型
都有人示範給我們看,這對我們寫申論題的
文章架構有非常好的訓練作用,而且記憶有
時很簡單,就是多看幾次自然就記起來了,
而一開始就有做這個統合歸納與分析的功課
,對於該考科的書寫架構與詞類拼裝組合
  模式,會有一種像是套用公式般的絕佳理解。

  講白一點其實就是模仿與抄,而抄經典文
章的架構格式與關鍵字組合模式,將來自己
上考場時,只要在腦海裡做複製貼上的工作
就好了。而歸納公式一方面可以幫助理解一
方面也讓記憶變得更容易。

⑤在做完以上的功課後,其實考生內心對於
一門考科的重點與書寫結構就開始胸有成竹
,這等於是一種逆向工程,而且是一種類似
玩迷宮遊戲要從終點倒著尋找起點才會快的
策略,國考這種遊戲其實也就是要這樣玩才
會精準,因為出題委員本來就是先預設考生
會怎麼答題才開始設計要怎麼問,因此逆向
工程自然會是破解出題委員出題思維的最佳
策略。

⑥最後我們還要來思考文字的特性與本質:
  其實申論題考試本身就是一種鑑別度漏洞
相當大的考試題型,一個一科本來應該有
一百個重要考點可以考的考試,居然只出
四題申論就想考出一個考生的實力,那麼
可以想見,這根本跟賭博沒什麼兩樣,而
這四題的考點往往又是獨立而彼此不相關
的,因此就出題委員的角度,什麼樣的題
目會是好題目呢,當然就是一題可以包含
最多重點考點的題目,於是引伸出來的考題
  結構必然是有完整性要素,套裝整組的概
念還有針對特定細節需要特別說明的題目,
因為舉輕以明重,如果一個考生連不是很
重要的相關細節都知道,我們就會認為關
於這一章重點裡更基本的主要重點這個人
也必定知道。
(意思是說,如果考生把殺人的實務判例
內容寫出來,委員就會覺得你一定懂最基
本的法條內容,只是省略沒寫,但很可能
你真的不懂基本概念)
 
  其實一個考生把一本書讀了七次之後往
往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盈科而後進,本
來第一次看沒看到的重點,第二次看才會
看到,因為新的理解會隨著舊的熟悉而進
化,而看到第七次時,會連細節與前後邏
輯也頓悟,不只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而
到了這個境界通常也不用猜題了,因為全
部的題目都會寫幹嘛猜題,不過這種境界
往往是透過非常長的時間閱讀所累積出來
的,如果時間不夠且沒辦法長期hold住大
量記憶的人,就要抄捷徑先找核心重點大
量精熟即可。

⑦然後對於出題與閱卷委員而言,這些
我們認為艱深的考點對他們而言都是常識
,而出題委員如果一直考他們心中認定的常
識他們會覺得沒有盡責,因此他們會開始設
計一些變形與扭曲的問法或題型,來考驗考
生到底會不會被他們的題目設計所混淆,例
如法科的題目往往會以「情與理」來吸引考
生去寫下一個與「法」不合的判斷好證明他
們很會出題,但其實這些每科的大師只有他
們自己本科很強,如果他們也一次準備十
科,可能連高普考也考不上。

最後為什麼我說真正的聰明人會從觀察
普通人的思考模式來決定自己該聰明到
什麼程度呢,因為太聰明的人會離常識
太遠,離正常人太遠,也會離考古題的
核心精神太遠,許多考生看起來像獨門
暗器的考題,其實都只是基本觀念與重
點的換句話說,而且因為考卷是不同老
師改的,非出題老師也會評估一個正
常人到底能不能解出機車獨門暗器的機率,
來做為適當放寬給分標準的依據,因此不離
常道絕對是考生應該遵守的黃金原則,而
有原則必有例外,考生只要針對特定考科
的潛規則與特定改法來另外加以補充準備
即可。

要明白,高普考畢竟是通才考試不是專技
考試,難度與偏度都會往中間收斂。

最後,考生還要感謝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
砲灰,因為本來你的實力其實是無法上榜
的,但因為跟你一起考試的大部份考生實
在寫的太爛,導致你其實寫不太好的考卷
也得到了還不錯的分數,因此研究笨蛋的
思考模式與實力等級,會讓自己知道該怎
麼事半功倍的比砲灰強大就好。

來,各位同學,讓我們一起來

感恩砲灰!!,讚嘆砲灰 !!

(所以曾經有人考試與面試的絕招就是
花錢請一堆白痴跟自己報名同考區,
然後寫的超級爛,自己自然就顯得
 還蠻厲害的了,錢不夠的人,前三
 後三共找來六個砲灰來掩護自己,
也是可行的某種奇想秘技哦)

不過,要使用這招的同學你要祈禱
同教室不會有其他絕世高手出現,否
則最後這些請來的砲灰只會使其他高
手分數更高而己。

雖然這種方法聽起來有點扯

但這招應用在很少人報名然後只有一
二個錄取名額的考試其實是有效的,
因為如果報名的有10個人,錄取2
個,但在你前面報名與後面報名的
6個人都是白痴,那很可能會突顯
你是天才,然後你就因此擠下另外
有準備的3個人,然後與真正有實力
的那個人一起上榜。
(千萬別小看閱卷委員前後給分標準
  不一致的主觀閱卷能力啊)




 







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做一件事就是同時做所有事的時間壓縮統一術

images.png

做一件事就是做所有事的時間壓縮術

這個年代,是資訊大爆炸的時候
同時也是,媒體型式最多也最容易讓
人分心的時代。
對於考生而言,要完全專心準備國考
而完全不碰手機,不玩line,不做任
何娛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有人認為,如果要考上,就一定
要戒絕上網,戒絕手機,戒絕電動,
戒絕所有可能讓自己分心的事。
但這其實也會有一種負作用,那就是
當一個人被告訴說本來想做的事因為
什麼原因而被迫不能做,反而在潛意
識愈想做這件事,然後更可怕的是,
反而在潛意識更討厭讀書準備考試這
件事。
而潛意識的討厭,會壓抑一個人的記
憶。
因此佛洛伊德才說,如果你不想記住
一件事,那你就儘量討論它好了。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之所以
討厭讀書,討厭準備考試,其實也是
被從小到大制約出來的,因為當一件
事被成為一種「最該去做」「不做就
代表你失敗」「別人行你為什麼不行
」的壓迫之後,反抗這件事反而成為
一個人最大自由與放鬆的來源。
愈是被說要去做的事,愈不去做才能
彰顯一個人獨立自主不被環境所壓迫
宰制的自由。
因此,某種程度我們都被訓練出不長
進不讀書不盡全力,才能彰顯自我存
在感與自由度的人格。
這個原理又被稱之為奶頭理論。
以前的女人不遮乳房的,現在非洲很
多國家的原住民也都沒有在穿上衣的
,而當地的男人也不會有一種看到女
生乳房就引起淫欲或不正當思維的想
法與觀念,當地的女人裸露乳頭就跟
男人打赤膊露出乳頭一樣正常,一個
來自其他國家的人在這個地方久了也
慢慢對乳頭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識型態

而我們其實從小的腦袋就被植入了太
多這種乳頭意識,導致我們照正常邏
輯應該要喜歡讀書,熱愛讀書,充實
知識並學會更多專長讓自己活得更充
實更自在更有價值,因此也更受尊敬
才是合乎一個人最大戰略勝利邏輯的
思維慣性才對。

但是大部份的人就這樣被社會與家庭
朋友等有意無意的強迫與互動,制約
出一個活得不長進才酷才新鮮才有魄
力的人格。
而等到當一個考生正意識到原來讀書
對自己這麼重要而且還影響到自己未
來長久的工作與人生規劃時,要扭轉
這種長期以來被制約出來的直覺與慣
性就更困難了。
尤其是準備考試也考上因此得到的獎
勵與報酬愈大,那個反面不想考上、
不想讀書不想上進的叛逆自由意識就
愈強大。
這也是為何大部份的考生,明明知道
該讀書了,沒有錢了,只此一步沒有
退路了,還是會「努力」「拼命」的
找時間分心做別的事,就是想擺脫這
種一定要被迫做什麼事才能成功得到
別人肯定的約束感。
市場上有很多在講關於「時間管理」
的書。
目前最知名的一本是中國大陸比特幣
首富李笑來的「與時間做朋友」
但李笑來本人卻說,其實時間是不能
管理的,一個人只能管理自己。

對於一個考生而言,當自己告訴自己
一定要管理時間,一定要什麼時間做
什麼事,反而那股「為什麼我一定要
這樣才可以,我就是不想照著這個規
則做怎樣啦的那種心情就會愈強烈」
就跟減肥瘦身健身或任何養成好習慣
的情況一樣,愈正面愈有意義的事情
就愈不想去做,因為這樣好像被一個
人強壓著頭去幹嘛似的,我們寧願當
一個內心認定自己有自尊能反抗有尊
嚴的流浪漢也不想一昧遵照他人特定
的觀念與價值觀來過著被操縱的人生。
但諷刺的是
愈是這樣想的人,愈會走到一個愈來
愈不自由的下場。

所以愈討厭被人家或整個社會逼自己
讀書的人,就愈會在直覺上討厭讀書
,然後也果然因為知識與專業的落差
而成為薪水少沒有影響力而被呼來喚
去更沒自由的人。

我們回到主題。
其實賺錢也是這樣的,很多人雖然想
賺錢,但心理潛意識卻認為錢是萬惡
之源,錢不該多賺,錢如果賺愈多就
一定會花天酒地或是福報享用完了會
有不好的下場。
而本質上也是一種害怕成功討厭成功
,接近失敗與無能才最自在最輕鬆最
有親和力的潛在意識。
這種潛在意識很幽微,所以無所不在
的影響我們而我們卻不自知。
版主群成立這個部落格雖然也有販賣
口訣的私心,但本質的核心終旨仍然
是希望讀者看了我們的文章因此能抓
住考試的本質而以正確的態度與方法
來金榜題名。
而多年來的觀察與研究也讓我們發現
,考生之所以考不上,百分之九十以
上都是自己潛意識不想考上造成的。
當然會有人反駁說,怎麼可能,明明
我就很認真準備也很想考上,只是每
次考試都不知怎麼的差一點點就考上
,而且閱卷委員改考卷很主觀又不一
致,考不上實在是運氣成份也佔很大
怎麼可以說自己不想考上呢,怎麼可
以把考不上的責任歸納到什麼理由都
可以往裡面塞的潛意識呢?
這樣的反駁也是很有力的,但是我們
仍然要說,這樣的反駁沒有命中問題
的核心。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考上,他絕對不
會沒有準備,而且一旦真的有做準備
,任何方法都會無所不用其極的使用
上,當一個人聲稱自己一定要考上卻
不喜歡讀書、沒有挑戰艱難考題的好
奇心,不去到處問專家或上榜的人怎
麼準備才考的上,不花錢去補習或買
應該買的教科書,卻把時間與金錢花
在比這件事更不重要的事情上,他怎
麼能夠宣稱自己是「真的」想考上呢
?
而宣稱因為閱卷委員主觀改分落差而
使自己以些微分數落榜的考生,其實
根本也不俱備考上的實力,真正充分
正確準備而有考上實力的人,不管改
的委員是誰或多主觀,最後都是高分
上榜且雙榜居多,那種因為差一兩分
而上榜或落榜的考生,本質上就是不
具備考上實力的人。
在統計學有所謂「回歸平均數」的概
念,每年的錄取率與上榜分數也都有
浮動空間,閱卷委員也確實有主觀閱
卷的情況,但整個考選機制其實己經
在很多地方設下往中間與最大公約數
收斂的設計,因此為什麼至少有二閱
,為什麼出題委員也不確定自己的題
目今年會不會被抽到,二個委員改的
分數如果落差太大會被閱卷委員會要
求其中一位重改,每改一句就要以紅
筆點一下代表每句都看過,閱卷委員
的合議制也使獨門暗器不易產生偏坦
效果,學閥之間的恐佈平衡也使得考
試答案會向中間收斂。
因此說要怪罪閱卷委員改考卷不公還
是說不太過去的。
而說起來考試會考的內容絕對不會脫
離命題大綱的範圍,但有八成以上的
考生連命題大綱的本質與核心概念都
沒有花時間做調查與研究,同時去舉
一反三來推論題型可能的變化。
說起來,至少有七成以上的考生,根
本連自己要考的職務在做什麼,連最
基本的調查都沒做到哩。
而也因此,國考戰場上有八成的對手
都是砲灰,他們都不是真心想考上的
,而真的會考上的就是那二成,於是
對手實際上並不多。

而為什麼我們說做一件事就應該同時
可以做許多事是因為,就算沒有要參
加考試,國考考試中會出現的知識,
都是身為一個現代人有必要知道的基
本知識,而且這些知識的素養愈深,
不論是要創業或交男女朋友,都是可
以做為行事方針的,也因此考生應該
把準備考試這件事做為自己人生盡全
力要去全力認真完整完成的一件事,
因為這個需要一萬個小時的專注與努
力才能完成的重大任務,也正是一個
人處理各種人生重大議題的範本。
於是我們就要去想

你做這一件小小的事情,光是早點起
床運動以確保考試時體能的維持,就
反射出你對自己人生重視的程度,而
同樣的工作品質與態度也會反應到你
想賺錢或想完成其他目標的品質上。
所以
讀經濟學就等同在做創業準備
管理好自己就等同在管理公司
讀民法就等同在防範創業後可能產生
的弊端
讀政治學就等同掌握男女相處的
利益交換與權力關係,也同時在
訓練自我多重人格的地方治理。
然後
你以為讀民法時就不是在讀刑法嗎
你以為練習經濟學就不是在練習國文嗎
你以為整理房間就不是在整理國考資料嗎
你以為看國文就不是在看英文嗎
你以為分析出這科的文理結構就不能應用
    在別科嗎
你以為在這個領域可以行得通的方法就不
能應用在其他領域嗎?
你怎麼這麼笨,還真的看一科時就只想這
一科的事啊?

在上如在下
在內如在外
做一件事就是做所有事
運動時可不可以讀書
睡覺作夢可不可以讀書
讀書可不可以同時想賺錢的事
想賺錢的事能不能同時交男女朋友
有說不可以嗎
實際上不可以嗎
其實都沒有
真正會限制你做任何事
或一定要你同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
事的超級大魔王

從頭到尾還不都是你

而萬法歸一
專心致志
則無事不辦
心想事成

於是你就要在當下問自己這個問題

「奇怪我為什麼就是這麼不想成功呢?
    我是怎麼養成這種習慣失敗且不全力以赴的習慣呢?」

這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業力

而你的業,需要你專心致志來償還。

聞一知十, 一葉知秋,一門深入,萬法皆通

這才是最真正本格的
時間統一壓縮管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