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自我模擬測試的技巧與心法

2

我們都知道,國考申論的特色就是「讀不一

定讀得懂,懂不一定背的起來,背的起來不

一定會寫,寫的出來不一定寫得好,而且寫

得「好」不一定閱卷委員喜歡。」


如果花太多時間在理解與背誦,卻花很少的

時間在精熟怎麼申論寫作並自我模擬測試,

那麼為了準備考試所付出的心力會是很沒

有效率的,也因此我們可以說,練習題目與

自我模擬考試,就是攻克國考的最後一哩路。


也是拿分的邊際效用最大的一哩路,也因此

筆者要建議各位考生,練習題目與自我模擬

測試,可能要拉到與整個準備考試周期將近

一半的程度,最能夠把自己懂得的東西完整

寫出來讓閱卷委員看到,但大部份的考生一

開始準備方向就錯誤,花了太多時間理解與

背誦,卻不曉得就算理解與背誦了,但如果

沒辦法以閱卷委員能理解且欣賞的方式表現

出來,那麼理解與背的東西其實都浪費了,

而且有時正是因為理解與背誦的太好,反而

忽略了題目在問什麼,於是自顧自的把自己

認為熟的東西寫出來,例如把法條內容寫得

一字不漏,卻沒有發現閱卷委員沒有要看你

背書背的多熟,而是要看考生怎麼透過法條

來涵攝爭點同時引用其他如釋字、原理原則

與實務判例的能力,結果考生聰明反被聰明

誤,準備的更認真反而分數更低。


也因此大家都知道,準備考試就是要完全實

現八十二十法則的極致化,那怎麼做到呢?


筆者就來為大家解析這個原理:


首先,大家不要把考古題當成「只是考古題」

,因為其實考古題就是國考的本質,一門學問

考了數十年,其實把可以考的東西都考過了,

而且考過愈多次的題目其實鑑別力愈夠,且

對閱卷委員來說最好改,給的分數也最穩定

最高,因此聰明的考生會求廣不求深,先從

能拿分的考古題來著手,而所謂新的題目也

只是考古題的新修法版、新聞時事調整版,

或是新釋字的應用版,本質不會脫離考古

題太遠,也因此先將考古題練熟是考生最重

要的一件事。


不過很多考生會想,如果我不把書先讀熟,

我怎麼練習題目並做模擬測試?


其實這又是另一個萬年考生的重大盲點,

首先,書是讀不完的,而且沒有必要從頭

看到尾,國考很多科都是章節並不相連也

沒有延續性的,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把書理

解完再來練習題目,再來,去理解與背誦

不會考的內容也沒有意義,而既然考古題

都把重點會考的部份都告訴你了,當然是

專攻這些重點部份才對。


也因此,合理有效率的方式是--- 不管理不

理解,都直接開始練習考古題就對了,這

有二個優點:


一、跟看英文原文書的道理是一樣的,一開

始我們一定完全看不懂,但是只要一看再看

,慢慢會發現這本原文書的內在規則與規律

,其實練習考古題都不會寫並沒有關係,因

為大腦會對不理解的東西產生疑情,而有大

疑方有大悟,大腦這時候就會很想知道到底

怎麼解這個看不懂的題目,此時我們才回頭

翻參考書才對,也因此正確的國考準備方法

應該是先大概讀一下教科書有基本概念後,

就可以開始練習考古題了怎麼寫了,而且

一定要動手寫,因為身體也有所謂的細胞

記憶,要讓手記得怎麼寫,到時面臨真正

的考試才不會手忙腳亂,而且要切換身體

記憶系統會卡住寫不出來。


二、先練習題目再回頭標記書中重點並做

重點筆記摘錄才對。


我們都有聽上榜的考生常講一本書主義、

考古題主義,現在筆者還要強調「練題目

主義」與「自我模擬測試主義」,有了

這四個環節的搭配,才有機會把實力真

正的展現出來,而且才能與閱卷委員想

看到的東西有最近的邊際效用。


因此如果一次就把所有該做的事都做完,

幹嘛分好幾個階段,而題目中心主義也才

最能符合拿分最高的效能值。


不過,練習題目與自我模擬測試也是有

訣竅的。


大家可以依照以下的原則來做,詳細的細節

筆者在即將出的一本書《國考高分實戰申論

寫作教室》會為大家做更詳細的圖文解說:


自我模擬測試的原則如下


一、最好成立一個讀書會,把各考科的歷屆考題

的題目與擬答都先分別找出來,這是比較庶務性

且繁瑣的工作,因此其實可以叫任何人一起分擔

做,例如有的考生宅在家裡不跟別人互動,那麼

就可以請弟弟妹妹來幫你做整理題目與答案的工

作,然後你再給他錢或請他吃東西就好,其實這

也告訴我們可以外包的事情就交給別人做,我們

的時間與精神要完全放在對考試拿分最有用的點

上。


二、歷屆考古題不是只有你這個考試的考古題,

雖然是最重要的的,但其實包括初考,普考,特

考,高考、移民、調查局、鐵路、警察、司法官

、律師特考的題目都要一併搜集,因為往往該年

度的考點會延續之前的考試,例如七月高考的題

目可能會與六月份鐵路或警察、海關特考的題目

有關,因為如果說當年度有什麼新的修法或釋字

,在六月份的考試就會先考出來了,那對於重兵

擺在七月的高考生而言,當然可以有機會洞燭機

先,這裡也建議各位考生不要省參加考試的錢,

因為正如本文的前段所言,人就算參加一個不

是很懂的考試,也一樣會在實際考試時發現考

試的奧義,這是一種內隱知識不好說明,但就

是很有用,因此實際上考場的練筆可以幫自己

看到對考試而言很多沒注意到的盲點,例如

很多考生都是實際上考場時才發現自己一開

始讀的重心都偏了,而且沒有針對題目的問

法與變化做事前準備與危機處理演練,而這

種能力就是要從練筆考試才能發現。


據筆者的一個親人就說,她當初參考高考時

連每年三月份的研究所考試都去考,事後也

證明她的策略有用,因為研究所的考試雖然

比較學術化也比較深,但是對於刺激她高考

題目的理解卻有打通任督二脈的作用,而且

當一個人練過更難的題目,再來考比較相對

簡單的題目,就會發揮的比較好。


再來,自我模擬測試其實是可以做到根本

就像在現場考試的,而且可能幫考生理解

本來看書所無法理解的事。


三、跟父母或朋友、兄弟姐妹約法三章

,每周都要對自己做一次模擬測試,而

題目要平均從每一章節隨機抽出,然後

也要事先整理好每一題的擬答,讓父母

或兄弟姐妹可以幫你改分。


大家看到這一段可能會想,朋友或父母

兄弟姐妹又不是讀這一科的學生也不是

專業人士,更不是閱卷委員,怎麼可以

幫你評分,但其實這也是許多考生的盲

點,因為老實說,所謂專業的閱卷委員

其實也都是人,有自己的意識型態還有

寬嚴不一的標準,因此家人扮的閱卷委

員某種程度更能當好模擬閱卷委員,

我們只要讓家人改我們的模擬考卷時

,對照一開始準備好的擬答,看符合

多少比例來給分就夠了,要把家人當機器

人來訓練,他們根本也不需要懂考試內容

,他們只要懂得對照答案與考卷,然後給

分就夠了。


而且同學最好是拿現在市面上有在賣的空白

模擬試卷,真正依照考試時的一切規定,包

括寫的時間都要跟家人或讀書會的成員耳提

面命而且嚴格執行。


而只要這個方法能貫徹且每一周都執行一

次,那麼自然申論寫作能力可以突飛猛進

,筆者後來分析為什麼這樣會有效的原因

如下


1: 筆者在考上國考的那一年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當年度的題目其實我都有印象

,但為什麼我以前考不好今年才考的好

,最大的差別在於我以前都只是讀,沒有

練習也沒有真的做模擬自我測試,導致我

以前寫出來的東西無法完全對應我知道的

東西。



2: 就算是不同的題目,也會有互相參照與互

相參考的作用。

有的同學會想,如果我模擬測試的題目跟今

年要考的題目差別很大,或是今年考的題目

特別新特別難,那我練這些老掉牙的舊題目

有用嗎?其實這就是其中有趣的地方,首先

練習老題目可以將考生的基礎觀念與必備重

點關鍵字都建立紮實基礎,而閱卷委員其實

給分的重點都在關鍵概念與重點關鍵字上,

因此就算新的問法或新的題目,也永遠不離

舊的核心原理原則,也因此只要考生可以透

過題目具體的將抽象的核心原理原則表現出來

,基本上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而比較難比較

新的部份因為一是其他人也不會寫,二是閱卷

委員在改考卷時其實會依大多數同學對這一題

的回應能力來調整給分的比例,也因此這種有

爭議或比較難的題目,如果大家都不會寫,

而你寫的還可以,那你就會拿高分,最壞的

情況是大家都拿低分,那對你而言也沒有損

失,因為你在其他比較簡單的考古題型題目

上拿的分, 一定比其他同學高。


3 其實練久了之後,會發現考古題與考古題

之間、各考科與各考科之間有一種必然的邏

輯關係與內在一致性。


為什麼一般行政中政治學、行政學與行政

法會搭在一起考,其實是因為這些科目彼

此之間都有互為表裡的關係,但剛準備考

試的考生看不到這一層,同樣的,題目的

奧義也是如此,我們要透過不斷的練習題

目與模擬測試後,才會看到不同考科不同

題目之間的有機聯結關係還有背後共同的

原理原則,而這些原理原則會出現內在

一致性指標與外在一致性指標,例如行

政法的帝王條款比例原則,民法的帝王

條款誠信原則,表面上是不一樣的東西

,但我們看久了會發現是一體兩面,同

一個原則從不同角度切入而產生的表相

差異,同理可證,各種考科唸久了會發

現變成同一科,因為其內在與外在的一

致性都被考生吸收與整合了,也因此精

熟所有考古題的考生,不只可以預言未

來新題型的變化,還可以知道要怎麼寫

對新題型也有用,更何況國考會考的點

與給分點一定是閱卷委員的共識與公認

的答案,而這種答案不可能從考古題中

找不到。


講難聽一點,光是考古題的重點你就練習

不完了,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花在其他更

深更難的地方,因為讀了寫不出來也沒有

用,而複雜的事拆開做,簡單的事重複做

,大家會發現,原來簡單裡也能看到無窮

無盡的變化。



這也是孫子兵法中一直強調的,以正合

,以奇勝,奇正相生,用兵如神。


而神,就是所謂的陰陽莫測。


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


考古題中其實就內含著新題型變化的陰

陽,只要練的夠久夠純熟,自然會看到

這層陰陽變化的本質與奧義。


而這與人工智慧中的神經元學習理論

「指導示神經元演算法」還有「非指導

式神經元運算法」有關,詳細內容,將

在未來的新書中為大家呈現喲。


















那麼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申論寫作》從教育測驗與統計的角度來解析申論要怎麼寫

 

81040-1.jpg

大部份考生都會參考己上榜考生的意見,

作為自己準備國考的指標,不過上榜者的

經驗談雖然值得參考,但也容易出現盲點。


例如有的考生其實自己也是賽到才上榜,

可能是在他考卷附近的考生寫得更爛,才

讓這名上榜的人顯得沒那麼爛而上榜,那

這名考生的上榜經驗談就反而會有誤導的

嫌疑,例如這名考生寫申論都沒有依照格

式,且沒有綱舉目張分項分點,但因為還

是有寫到重點內容,因此還是拿到還可以

的分數。

但這名考生就可能因此給其他考生的建議

是,申論不用照格式寫沒有關係,也不用

綱舉目張分項列點,只要有寫到考點就好

,整篇文章都一大坨也沒關係。


那這種建議真的會害死人,因為不是每個

閱卷委員都不拘小節,不在乎格式與架構

, 而且內容強到可以不計較格式的人真的

不多,也因此在國考戰場中,以盲引盲的

現像其實所在多有。


而就算高分上榜的考生,其建議也不一定

就可以照單全收,首先每個人的先備基礎

不同,一個本來就很會讀書的高材生,準

備國考所花的時間與條件,就與一個本來

不是很會讀書的人有本質上的差異,這名

高材生可以採用的策略,不一定是一般人

可以採用的,高材生讀三個月往往是一般

人讀一年才有的效果,也因此,怎麼抓自

己與他人先備基礎的差異再來評估採納多

少此人的意見,才是比較審慎客觀的備考

策略。


另外一種則是有些老師給的意見也不一定

正確,因為專業科目老師往往只看到自己

這一科的內容與專業,但同一種專業科目

應用在不同等級的考試,例如初考、普考

、高考與司法官律師特考,其準備的方法

還有給分指標、給分的寬嚴水準都不一樣

,叫一個律師去給準備高普考的考生上課,

其實不怎麼適合,因為雖然司律特考比高

普考難,考的科目多,但是律師特考的爭

點與考點與高普考並不相同,最好的教法

是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去精熟最重要會考

且不要太難的部份,而不是拼命叫學生為

了考到最好而準備到天荒地老且去練習太多

其實不需要到那麼難的難題。


因為國考生只是要趕快考上,沒有要成

為這一個領域的大師。


也因此,我們會發現,對於國考的申論

要怎麼抓應對不同等級與不同科目的考

試時,就有必要各別針對其鑑別標準與

閱卷委員的特色來做多重評估,一開始

的備考心證才會正確,而備考心證是很

抽象的,因為一個好的備考心證可

以將所有的精神與時間都用的剛剛好,

面對好準備的科目應該要一方面準備的

輕鬆一方面又分數拿的高,而遇到難準

備或給分嚴的科目則要讀到夠難的點但

又不能難到鑽牛角尖,簡單來說就是能

夠把各考科的分數最大化,然後又

不犯下殺雞用牛刀的錯誤,因為考試這

種東西很重視平衡與技巧,不是說實力

好就一定可以考的好,如果說抓錯配分

比例而佈重兵在不易拿分的點上,那麼

其實都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對拿分沒有意

義的點上。


也因此,如何找到一個最好的備考心證

,知道怎麼拿捏對不同給分標準且不同

科目的申論寫作深度,便是影響上榜與

否與上榜時間的關鍵認知。


而據筆者的觀察,其實近十年來可以發

現,現在的國家考試尤其是高普考試,已

經愈來愈專業化與格式化,也就是說,會

把專業教育測驗與統計的研究方法都具體

實施在國家考試上,而也因此,考生不只

要從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的角度來思考要

怎麼寫,也要再評估考選部典試委員會背後

的專業教育測驗與統計幕僚怎麼設計整個

測驗的工具與流程,而當考生知道了到底

專業的教育專家都是怎麼鑑別學生學習的

效果時,也就自然的知道遇到不同等級的

考試要怎麼寫,然後寫到剛剛好的程度,

不要寫太簡單也不要寫的太難而使得分數

與準備時間的分配不均,間接造成無法將

分數最大化的遺憾。


而目前整個教育界對於申論考試的測驗法

其實有著以下的觀點:


簡答題、填充題、名詞解釋等短問短答的

測驗方式,可以考出考生的記憶、理解與

應用能力,但是如果要測驗比較有深度的

綜合能力例如分析、比較、評鑑、創新等

能力,則非長篇大論不行。


而短問短答的格式因為答案基本上都有限

且己經規格化,就像選擇題一樣都有標準

答案,因此其實考選擇、填充、問答與名

詞解釋是比較公平也比較可以量化的。


但是在測驗普考與高考以上程度的考生時

,不能都只出選擇或簡答,因為簡單的題

目測不出更高層次的綜合評鑑與組織思維

能力,也因此雖然申論題其實也被認為容

易被一些不那麼密切相關的因素給影響,

(例如字寫的好不好看,句型與詞藻優不

優美,語氣是否通暢易讀等等)但仍然有

必要透過申論方式來做為鑑別高層次思

維能力的工具,而口試或面試等考試方

式太容易產生弊端,也因此,申論筆試

之所以成為普考以上的主要考試方式,

背後有他非常充分的理由。


而教育測驗與統計的背後,就是從擴大

題庫與增加題目本身是否能真正測出實

力的角度來著手,也因此有著以下的指標


●折半效度

如果說考試出一百題,而這一百題都是有

鑑別力的好題目,那麼將這一百題折半選出

難易度平均分配的二份考題的話,考出來的

分數,二份應該要一致,且與只考一分且一

百題的分數應該都有對應關係。


●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

也就是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同性質

的考題,應該要有同樣的鑑別度,而不同性

質的考題,則應該要有區隔性,例如如果每

次考數學的題目得到的分數都與考國文得到

的分數一樣,那其實是很奇怪的情況,因為

數學的考法與答法明顯與國文的考法與答法

不同,如果二份考卷居然呈現一樣的測驗結

果與配分模型,那這二份考卷一定有哪方面

出了問題。


●難易度平均分配的程度

試想,如果你是負責這次考試的考試委員

,你也懂教育測驗與統計,那麼你要怎麼

真正的測驗出考生的實力而且可以有效的

將考生分成多個等級並給予其應有的分數

呢?我們在這裡不需要用到很複雜的統計

觀念與多重變數分析,只要能說得通也

讓考生心服口服就可以了。


沒錯,那就是設計的題目最好有簡單有

中等且有難度,而且還不能只有三個層

級,最好可以分出九種程度的難易度,

例如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種不

同程度的題目,為什麼要做到這樣呢,

因為如果題目都很難,那麼除了最強

的九十分等級考生可以上榜,其他七

八十分的考生也都被難倒而無法錄取

。這就明顯對實力七八十分的考生不

公平,而如果題目都很簡單,那麼大

家的考卷都是加減乘除,全部的人都

上榜了,那麼一開始還辨這個考試幹嘛

,有報名的都考上了。


也因此,我們會發現,題目勢必要去抓

好幾個等份,而且不只要研究如何讓選

擇題的難度有多個等級的分均分配,也

要針對申論題型的題目來研究怎麼達到

不同難度的鑑別度指標。


而就我個人的研究認為,以重點關鍵字

數量作為評估簡單、中等與困難的量化

指標,會是較沒有風險也較客觀的指標

,也因此,什麼題目可以容納多個考點

關鍵字,也就間接可以得到這個題目出

現的頻率與出現在什麼時候的機率,而

我們利用這個原則來做逆向工程,也就

自然的知道要怎麼讀對重點,背對重點

,寫對重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