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讀書方法》物件導向式系統模組建構讀書法

52428048_1439064529564191_4221041215094652928_n.jpg

今天口訣王來為大家介紹《問題意識格式
化讀書法》

有豐富讀書經驗的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視所
謂的的問題意識,也就是在讀書前有意識的
去搜尋自己一開始設定想要徹底理解的內容
,這點對考生尤其重要,因為如果沒有正確
搜尋重點精華所在的問題意識,那麼讀書就
會讀不到重點,還會浪費時間在許多不重要
的內容上,導致自己讀的既辛苦,還考的沒
有比別人好。

而格式化的意識是,幾乎國考所有科目,都
有其固定的重點格式,例如行政程序法的條
王第九十二條行政處分的定義,就是一個擁
有完整格式的法條,這種格式愈完整的法條
就愈是必考的重點,行政處分定義中就把主
詞、動詞、受詞、形容詞、副詞都完整羅列
出來,同時也有完整的人事時地物,而這種
有5W1H格式的內容,就會是必考重點。

因此考生在一開始讀書的時候,就要像裝
了標靶的藥物一樣,去看這些重點格式化
的內容,再以這些專業關鍵字內容做為同
心圓的核心,慢慢的延伸擴張出來。

而從行政學到政治學,從管理學到心理學
,我們都會發現這些學都有固定的編輯格
式,例如一開紿會先說明這門學問是怎麼
出現的,歷史沿革是什麼,再來就是在時
間序列下各個學派的介紹,而各個學派之
間就會有左派與右派觀點的諍論。 
而比較這些學派的優缺點與特性,自然
就會是考試的重點,然後為了強化自己
的說服力,就要去背與這個學派相關的
名人,書,理論,數據,影響,,這樣
考生才能在申論考試的辯論戰場上說服
閱卷委員,就像走迷宮一樣,知道終點
之後再從終點回頭找起點,就會有效率
也命中問題核心,讀的資料也不會多
到爆炸,而且可以以一顆邏輯架構樹
的概念來整合這本書的內容。

而通常一本完整的書,就是一個完整
辯證的流程,也就是正反合的不斷擴
張流程,有了這個概念,看許多書都
可以直接套用這個公式來讀,這樣不
只書讀的快,邏輯也清楚明白,還能
知道去省略不要看非常間接的形
容詞,發語詞,感嘆詞,而能直接
抓重點,跳過不看不會考的部份。

例如行政學與管理學不同章節完全
是獨立且沒有相關的內容,就沒有必
要一定要從頭看到尾,從頭看到尾容
易造成記憶的時近效應與初始效應,
對考生是很不利的,因為考生
會有一種感覺,永遠是最前面與最
後面的內容記得住,中間的內容卻
總是模模糊糊。

此外三分鐘看完一本書與三十分、三小時看
完一本書的效果與特性都不同,但都各別對
一個人大腦整合書的架構與邏輯有各別的特
效,這一點也是許多考生所忽略的。

而這個觀念雖然簡單,但大部份的考生其實
做不太到,還被許多既定的讀書習慣與思維
定式給制約,就如同看書沒必要從頭看到尾
,也沒有必要前面看得懂才往後面看,人腦
的靈活式與潛意識運作性是很多元活潑的,因
此請善用筆者之前介紹的各種讀書法,每次
都以不同的問題意識來看一本書,就會看到原
來看不到也看不懂的地方。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讀書心法》為什麼本來難懂的一本書,多看幾次就會懂?

48421291_1395534317250546_3777748887331143680_n.jpg



◎為什麼同一本書只要多讀幾次,本來看
不懂的都會看得懂。


很多國考生會陷入一種迷思,認為書一定
要買多,才不會遺漏重點,這樣考試才有
勝算。

但大部份上榜考生的經驗談卻是「一本書
主義」與「考古題練到精熟」策略,為什
麼呢?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貪多會嚼不爛,
太多書雖然重點會可以儘量的含括到,但
是每本都讀的話不可能精熟,而申論考試
很看重精熟的程度,一個人百分之百有印
象與百分之八十的重點很精熟,後者的上
榜機率會比較高,因為精熟才有辦法把所
有的重點關鍵字寫出來,而只是有印象的
話,寫出來的東西只能表達出近似的意思
,不能精準的一針見血,直接打中重點核
心。

不過國考達人賴世昌卻認為,只看一本書
是不夠的,不同的國考達人都有自己不同
的見解,我認為每個考生要針對自己的特
點與專長來擬訂最適合自己的考試讀書策
略,才不會被別人的說法給混淆。

賴世昌一共考上11次國考,這代表考生一
旦讀熟某個科目,要複習回到該有的實力
其實很快,賴世昌的強項與特點在於他會
編口訣且懂得抓重點此外他也很會寫文章
,因為他很喜歡看課外書,長久累積的文
學素養讓他在寫申論題時,不論是引經據
典或是文章措詞的信達雅,都到了專業作
家的高度,因此寫出來的東西就會讓委員
覺得很有專業架勢,這也是為什麼口訣王
會推出一系列教大家寫申論題之文章的原
因,因為會寫論說文的表面效度做到最好
,遇到看不懂或不太會的題目,有辦法寫
到讓閱卷委員也給你不錯的分數。

考古題的重點大家都知道,所有的高手也
都不會放過,但冷新偏難的題目才是真正
分出高下的關鍵,因此能掌握不熟悉的題
目並懂得揚長避短,就會是致勝的關鍵。

而冷新偏難的題目背後也有公式與套路,
口訣王作者群都會日後為大家一一分析萬
用的套路與版型,並且說明原則與例外要
怎麼分辨,而掌握了申論文章的原則與例
外,對大腦的記憶負荷也能大大的減輕,
因為寫文章是一種線性二元思維邏輯的表
現,而掌握了一個科目的邏輯記憶樹架構
後,專業關鍵字與其相關與例外的知識單
元,就會像磁鐵吸附鐵屑一樣,自動整合
成一個好記憶好分類的知識體系,因此懂
得正確建構自己當科的邏輯記憶樹並搭配
標準申論句型圖,遇到任何題目只要照公
式來按表操課,理解與記憶就會很快,複
習也連帶變快。順利的話可以一次準備多
種考試,同時也能考的不錯。

其實外國的天才很會使用一種讀書法,就
是跳級讀書法,高中一年級就開始讀三年
級的書,然後練習三年級的題目,有人說
程度不到那裡就練高程度的題目有意義嗎
?能懂?但其實大腦只要經過定期且有力
刺激,大腦就會自動的把自己提昇到可以
應付跳級考題的程度。

而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文章的標題會寫,同
樣的一本書,為什麼只要讀愈多次,就自
然愈看愈懂。

不論是從記憶與理解的角度,一本書多看
幾次,且採取各種讀法的效果會是最好,
例如要跳讀不要照章節的順序來讀可以有
效避免記憶的時近效應與初始效應,而問
讀可以針對申論題會考的題目來抓重點理
解,秒讀可以讓大腦快速建立章節架構,
速讀可以讓大腦對一個科目有粗略式的宏
觀理解,精讀可以針對細部重點產生微觀
記憶,默讀可以讓自己就算沒有書在身邊
也能隨時隨地增加自己考試實力。

此外每個人的人格其實是分裂的,在不同
的時間點其實都是不同的次人格在使用自
己的大腦,而這也是人類之所以可以演化
進化且適應環境的原因,因為每次都是不
同的思維邏輯,有不同的思考帽,遇到同
樣的問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解題思維,所
以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點讀書其實是發動了
內在不同的人格一起來看這本書,看的愈
多次,切入的觀點就愈多,甲人格看不懂
的內容,乙人格來看就會看懂,而大腦在
讀書後睡覺會進入作夢狀態,此時乙人格
就會與甲人格互相磁碟重組自己所吸收的
內容,於是睡醒後,這個人忽然發現,本
來一直看不懂的書,居然看得懂了,而且
知道它更深一層的意思。

而這也是為什麼靜坐對一個人會起到開智
慧效果的原因,因為靜坐時一個人內在的
所有次人格與細胞記憶會開始交流聯結,
然後溝通整合自己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情緒
狀態與不同智商狀態所得到的體悟,而靜
坐可以統合這些內在人格的意見與智能,
自然讓一個人愈來愈聰明愈有智慧。


宗教學、靈學、玄學、科學、哲學、心理
學、腦神經科學等等各種學問,其實在這
個時代都被切割的非常破碎,但其實不同
領域的學問都可以帶他其他學科刺激與領
悟,這是一個斜槓的時代,一個人不只要
吸收各領域的資訊,還要懂得獨立思考有
主見的把各種看起來對立的觀點做批判與
整合,就可以得到最精彩好用且最有效能
的上位思維,而一個人懂得做對事,就能
讓把事做對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且還能有
互相校正互相呼應的表現,而整體大於部
份之整合,頓悟是量變產生質變的全面人
格大進化。

每個人都成為全人的時代來了,大腦大進
化大提昇的時代來了,而這一點,在國考
的準備上,一樣可以得到彰顯,而一個人
能夠完全征服國考,也就能完全征服人生
,因為在上如在下,諸其內必形諸其外,
如果書中讀的這些道理,你無法應用在生
活中,那就代表你一定有哪裡沒有把書讀
通,請務必好好再重讀幾次,溫故而知新
,盈科而後進,這些名言都是有道理的。


10384584_584121638391822_281311591454917818_n.jpg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國考申論秘技》申論題的重點在哪裡?怎麼寫才會得高分?--論辯論與政策論證模型

1024_1024.png


國考因為範圍廣,考的又是申論題
,而申論題的題目又不多,因此要
從少數的題目中考出所有考生真正
的實力其實很難,因此反過來考生
可以利用申論考試的這個特性,抄
捷徑以最有效精準的方式,針對國
考申論題的特性來準備,有機會以
比別人更少的時間準備,卻比別人
以更高的機率上榜。

簡單來說國考生要做到以下六項要
求:

①選對書
②讀對重點
③背對重點
④寫對重點
⑤寫到委員喜歡看的重點
⑥遇到不會寫或看不懂的題目怎麼
    危機處理與應變

而正因為能知道哪裡是重點且精讀
並多次復習與練習重點題目,方能
在這種申論考試題型中嶄露頭角。

於是我們又要問了,到底申論題型
會出的重點是什麼,我們怎麼在教
科書中找出申論題目會出的重點呢
?

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我們只
要了解申論題的本質,就能追根究
柢去找出哪裡是重點以及為什麼這
些資料是重點的原因。

申論題的本質是論說文,而論說文
的本質就是透過說理與滿滿的證據
、數字、理論、實務、學說來駁倒
反對意見,讓委員同意你對這件事
情的看法,而相關證明的資料愈多
,愈能讓閱卷委員知道你是內行人
,當然會給你高分。

因此我們可以從公共政策中的政策
論證模型中找到各科申論題的主要
架構,把同樣的架構套用在不同科
目上也十分有用,其實這就像是在
記公式,有了公式不只記憶變簡單
,面對千變萬化的題型也能按表操
課,隨機應變。

我們以下就來分析什麼叫政策論證
模型,申論題為什麼會重點政策論
證,因為各種公職考科都涉及到公
部門如何解決民眾問題的應對方案
,因此政策論證自然會是申論題目
的重點熱區,畢竟從民法、刑法、
行政法,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
,都會關心如何透過對學理與實務
的深入了解來改善政府政策,古代
考試都會考所謂的策論,其實也就
是在考考生怎麼因應當前時代問題
來分析問題並規劃政策的能力。

以下為
公共政策論證的模型

其意義在於:促使決策者接納或拒絕
某項政策法案

而政策論證的要素有以下六項:
1.政策相關資訊:即經由各種方法蒐
集政策方案相關資訊之意。
套用在各科的考試上,就會是某個爭
點的以往學說與實務,還有大法官解
釋,在學科方面自然是圍繞在爭點旁
的相關學者的學說理論。

2.政策主張:即提出主要的政策主張
,例如主張興建或不興建台電公司第
四座梭能發電廠。
考申論最後當然是要回答考生自已的
主張與看法,一般來說考生不要標榜
自己,也少用管見或拙見,而是引用
權威學者或實務專家的話來暗示委員
你支持這個主張,國考不是要考考生
的創見與聰明才智,而是要問考生懂
不懂相關主題各專家學者的看法與意
見,閱卷委員都是這方面的專家,不
要幻想你可以想到他們沒想到且又很
重要的理論與觀點,不過考生如果發
現自己可以引用的專家理論實在太少
,還是可以提出自己的創見,不過儘
量不要在主文中申論,而是在結語中
補充自己的意見會比較適當,因為前
言、主文與結語三段落中,牛肉要儘
量放在主文中,以大量的資料與證據
來讓委員看到想給你分數的點,而且
專業關鍵字愈多愈好,委員才有理由
幫考生加到滿分。

3.立論理由:即將政策相關資訊轉變
為政策主張所依據的理由。

我們寫文章都要注重起承轉合,同樣
的申論時也要有一個轉折起伏的程序
,才會讓整個文章的說理邏輯看起來
嚴密而完整,這就像是數學的證明題
要環環相扣,而不是前言講完馬上就
講結論了,太跳躍的論證是沒辦法拿
高分的,而其實資訊再到理由再到主
張可以騙很多字數,也因為理由夠多
能拿委員覺得你的主張很有說服力,
因此為什麼考法科的題目要背大法官
釋字、學說、實務判例等各種資料,
因為這才能提供充分的理由讓委員相
信你是真的懂,而考生知道這個原理
才會認真去背這些資料,否則如果你
連資料都不知道怎麼用,為什麼用,
那你背那麼多東西幹什麼?

4.立論依據:即證實前項「立論理由」
的確是有根據的。

通常支持立論理由的根據都是一些數
字與統計數據比較多,再來就是質性
與量化的研究調查,這些科學的數據
會給人一種有實際做過研究很嚴謹的
感覺,這也是為什麼只要教科書中有
數字的部份幾乎都是必背重點的原因
,尤其在法科的選擇題中,數字考題
佔的比例非常高,這也是為什麼口訣
王編輯群會研發那麼多能夠幫助記憶
數字口訣的原因。

5.駁斥理由:即用來拒絕或接受某種
政策主張或立論理由的原因、假定或
論證。

申論題考試很喜歡考雙重否定的題型
,意思是說,出題委員想要知道考生
能不能看出題目的陷阱,而什麼樣的
題目最好出陷阱呢,就是理論與實務
之間的微妙差別,還有左派與右派觀
點的巧妙統合,因此當題目問到公平
時,考生除了講公平還要講正義,問
到效率時,考生除了提到追求效率的
優缺點外還要講到效能,而考生如果
可以寫出公平與正義的各種優缺點,
效率與效能的差異與各別問題所在,
那委員就會覺得考生的思想很全面,
而且準備的很周全,所以各種點都想
到了,而既然幾乎都有的陷阱題都有
這種特色,我們就要在一開始把所有
反對與支持的理由都想好,到時考出
來就按照格式填上關鍵字就好,這會
讓寫文章變得很容易,而我們提出一
個主張前,也要把反對方可能的主張
先消毒,就像辯論一樣,你在反方還
沒提出有力的反駁意見之前就先打好
預防針,且讓觀眾發現你自己早就發
現反方想打的點,觀眾就會覺得你講
的比較好,最後就算反方真的提出很
有力的觀點,也會因為你己經把對方
破梗而讓觀眾覺得反方老套了,不新
鮮了而產生你的觀點比較好的錯覺。

而這當然也是政客必學的語術與技巧
6.可信度:即藉以評斷政策主張可信
程度的標準或指標,也稱為可靠度。

一般來說,可信度通常也是以數據或
調查研究做為建立信度的基礎,也可
引用權威的實務與理論專家來幫你背
書,因為別人不一定相信你的說法,
但專家出面來為你背書,你的主張就
會顯得很有可信度。

那我們如果沒有足夠的數據或足夠的
專家學者來為我們背書時,我們就可
以採用以下的八種政策論證方式,這
八種方式對考生處理申論題太重要了
,根本就是唬爛論證公式大全,其實
考生有時常常會遇到看不懂或不會的
題目,而國考上榜與否的決勝關鍵往
往不是在大家都會的考古題上(因為考
古題是基本款,一定要會)反而是在大
家都不會的題目你能處理的好,你才
能在那麼多高手與好手的激烈競爭中
脫穎而出,而這八種幫助你論證的方
式就是考生處理不擅長題目的好幫手

政策論證方式有以下八種,分別是:
1.權威的方式。
2.統計的方式。
3.類別的方式。
4.直覺的方式。
5.分析重心的方式。
6.解釋的方式。
7.實用的方式。
8.價值批判的方式。



1.權威的方式:指行為者因本身某種成
就或身分而具有權威性的地位,因此只
要權威人士做適時的報告,或發表某種
意見,即可證實其所提供資訊的可信度。

2.統計的方式:藉由樣本調查所得的結
果來推論母體的真實樣態,現在選舉的
民意調查就是屬於這種方式,在這裡也
要建議考生多背一些統計專業術語,例
如質性與量化研究,樣本與母體,前測
與後測等等關鍵字,因為只要在文章中
頻繁使用這些關鍵字,就能讓委員覺得
這傢伙很懂,尤其有的委員是文組出身
,看到理組的專業術語就會覺得高深莫
測,於是就算考生背不出什麼專家姓名
或學說理論,但利用營造理組嚴謹客觀
科學的形象,還是可以唬過不少閱卷委
員。

3.類別的方式:以「成員關係」作為論
證基礎。意思是說,就算考生提不出專
家學者的名稱與學說,一樣可以引用相
關實務類別的成員來提高說服力,例如
核四議題,你可能不知道到底誰是核四
專家,但核四周邊地區的居民意見,台
電工程師的意見也都是政府考量的重要
參考指標,那你既然背不出專家的名字
那就退而求其次,見招拆招,以其他領
域的專家或有力實務人士來填補你在權
威者背書的不足,一樣可以讓委員覺得
你懂,而這就是為什麼會寫文章的人考
申論很有優勢的原因,因為就算你這科
的專家學者的相關學說都不知道,還是
可以使用「萬用普通模版」來製造你很
了解內幕的「內行人」形象。

其實這又回到了辯論的本質,那就是
如果你理論不熟你就要拼命突顯你的
實務,如果你不懂量化你就要拼命突
顯你很懂質化,而這就有轉移注意力
與調虎離山的效果,因為本來閱卷委
員可能期待你提出量化的數據,沒想
到你提出的質化觀點讓他發現原來量
化的漏洞也很大,這時他就不會以量
化的主場優勢來看你,而是你反客為
主,質化變成你的主場優勢,因此申
論的話術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把黑的
講成白的,但其實兩者都是灰的。

4.直覺的方式:以洞察力作為論證基
礎,所依據的行為者的內在心裡狀態
,以他們對事務的洞識、判識,作為
提出政策主張的根據。

這個也是比較質化的論證方式,因為
沒有數據與統計支持,那就只好以感
性的直覺、經驗談、洞見、萬用政治
正確幹話來做為補強說服力的工具。

5.分析重心的方式:利用數學、經濟
學、系統分析等方法來進行事務分析
,依分析結果而提出政策主張。

這部份就是量化指標,前面已經提
過我就不再重覆說明。

6.解釋的方式:從政策相關資訊,分析
其因果關係,並由因果推理結果取得論
據,再提出具體政策主張。主要依據為
「原因」。

其實寫申論文章還有一種技巧,就是同義
反覆,套套邏輯,你用一個不懂的術語
解釋另一個不懂的術語,別人就會覺得
你好像解釋了什麼,但其實你什麼都沒有
解釋,法科中有一個大絕招叫做「參見大
法官釋字##號,你只要引用這個釋字,但
不用做任何說明,委員自已就會去腦補,
而且委員不敢說你錯,因為委員會懷疑是
自己不懂或沒記清楚,但其實你引用的大
法官釋字可能根本是錯的,不過這沒關係
,有寫出來就會看起來是對的,等委員查
到資料時,分數也早就給出去了。

7.實用的方式:以政策關係當事人、相似
或類似政策所得論證作為基礎。主要依據
是「動機、平行案例或類比」。

實用的方式也是一種大絕招,尤其是一些
與實務有關的考科,例如公共政策、管理
學、運輸學等等,當一個考生不懂理論與
學說,卻能提出許多經典的實務案例來補
充,委員就會比較不看考生學說面的缺點
,而會改從實務面的角度來看考生的觀點
,這也是一種反敗為勝逆轉主場優勢的好
方法,尤其字數填不滿又不能寫癈話的時
候,大量的舉例效果最好。

8.價值批判的方式:以倫理或道德為標準
,評論政策的好壞對錯,在一評斷的結果
,提出政策主張,主要依據為「倫理觀」。

其實價值批判的方式是一種雙面刃,不在
最後迫不得己的情況下不要使用,因為這
比較是一種訴諸情感與民粹的論證方式,
例如「兩岸一家親」「台灣價值」「一男
一女的結合是天經地義是倫理基礎」等等
,而這些以價值與意識型態做訴求的論證
通常會給委員一種你是不是提不出理性數
據才講這種東西,因此我們要把這些價值
的論述做一下包裝,我們不要說統一或獨
立,我們要說「九二共識」,因為看起來
什麼都有說但其實什麼都沒說,我們不要
說的很具體而是要學大法官,要拼命說一
些一般原理原則,例如比例原則,信賴保
護,依法行政、法治國原則、罪刑法定,
這些幹話超好用的,因為「舉證之所在
、敗訴之所在」,我們的價值論述愈抽象
,被找到弱點攻陷的地方就少,而且大部
份的社會科學論述都是由一般原理原則衍
伸而來,因此講一般原理原則的價值論證
是很好的加分與補救策略。


版主因為看過一萬本書以上,因此發現其
實自古以來各種哲學家發展出來的學說理
論與辯論技巧也都有一個基本的模型,當
我們懂得這個基本的架構與論證公式,就
會發現不管是理解與記憶都變得很快,這
就像是電腦的檔案壓縮,一旦知道資料之
間的壓縮轉換公式,就可以把大量資料以
壓縮檔的轉換公式記下來。

而這也是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八十二十理
論之所以在各個領域都適用的原因。


幹話是人類歷史的智慧與結晶
它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沒做,但能夠給人
民無限的希望與幸福的感覺

而其實,政治也需要高明的話術,因為人到
底有沒有感受到幸福,還真的是很主觀的

來,大家跟我一起喊:

「東西賣的出去,人進的來,臺灣發大財!!!!」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國考申論秘技》論國考申論本質與拿高分的必勝策略

考試.png


《國考申論秘技》-看懂這篇文章且有針對申
論本質來準備的考生,申論必能拿高分。

對於剛開始接觸國考的人,很容易因為不了解
國考的潛規則而被誤導,導致浪費很多時間在
不會考的重點上,或是整個理解的方向都因此
錯誤了,在不重要的地方鑽牛角尖,導致準備
了很多年都考不上,而這也是萬年考生最害怕
的地方。
準備考試有時候要慢慢來,反而比較快,因為
為了貪快而接收錯誤的內容,反而要花更多的
時間來清除這些記憶,還會造成記憶正確內容
的困擾。
因此只要確定自己吸收的是正確的觀念,慢慢
來就會變成最快的,這也是為什麼一本書主義
很強調「聖經版教科書」,因為經典名著的內
容是公認最正確的,自然不會把考生引導到奇
怪的方向去,而這也提醒考生,參考書不要亂
買,然後要有最基本的資訊素養,懂得如何透
過正確的網路搜索與人脈情報網去搜尋對自己
最有幫助的第一手情報。
很多考生並不俱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容易
被廣告行銷話術給欺騙,常常在不了解自己也
不了解考科的情況下,上了自己沒感覺的課,
讀了自己不能吸收的書,然後還誤上賊船、後
悔莫及。


一般來說,菜鳥國考生很容易陷入以下的迷思

①申論的本質其實就是「沒有定論所以需要聽
聽大家的看法、說法與邏輯推論」,因為沒
有考試會考馬桶到底能不能裝大便,也不會考
一加一是不是等於二,被公認為絕對真理的東
西根本不會被拿來當申論的題目與爭點,而會
需要申論與論說來獲得釐清的,也通常是有爭
議讓人有興趣想了解但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廣益
找出解決辦法的題目(這樣也才能考出考生的
思維邏輯與推論過程.)
:

②不曉得國家考試雖然也看重結論但更重視申
 論過程

國考與在學校考試最大的不同是,國考的重點
往往不是在問答案,而是問答案是怎麼產生出
來的推論過程,反而比較像是數學的證明題,
因為國考申論題的本質就是論說文,而論說文
就像辯論,考生要能提出各種理由來說服你的
答案被什麼樣的證據、學說、數字、理論與實
務來支持,因此就算你的答案結論可能不正確
,但你卻提供了很多有說服力的理由與證據來
支持你的結論,閱卷委員也會願意給你一定的
分數,因為委員知道你懂,只是推論的方向可
能有些偏差,而你在論辯過程中提出的專業關
鍵字就是委員給分的依據,結論當然也重要,
但並沒有學校考試那種結論錯就全錯的情況,
而考生能認識這點,一方面就不會讀書讀得很
患得患失或太敏感,因為讀到什麼程度就可以
得多少分,不會因為一個地方錯就全軍覆沒,
這樣準備國考才會踏實而安心。

③誤以為國家考試是站在國家統治者的角度來
 審題改題。

國考很多申論題的問題會問到很多目前國家機
關在執法或施政上遇到的問題,而這會讓很多
考生造成一種誤導,以為要從統治者的角度來
回答問題而不是從人民的角度來回答問題,於
是容易回答出偏坦政府立場的答案,為什麼會
造成這種誤導是有原因的,因為從小到大我們
接受的教育都是偏政府也偏傳統道德倫理文化
思想的,所以小學考生活倫理與道德,中學考
公民,大學考許多管理上的規定與規則,無形
中會給菜鳥考生一種預設的意識型態,那就是
考試背後都有意識型態的立場,雖然表面上題
目沒有問,但回答時卻要照「天地君親師」的
「立場」來回答,而這就容易陷入國考的誤區
了。

二十年前或許國考的意識型態是偏右而保守,
但現在國家考試的題目己經愈來愈新穎、靈活
且沒有明顯的意識型態立場,而這跟出題委員
也閱卷委員愈來愈年輕化也有關係,舉例來說
我國目前許多法律教授都是留日留德居多,而
德國與日本目前的整體法律思維都是偏左且更
重視人權的意識型態,為什麼呢,因為德國與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都是極右派的法西斯
軍國主義,因此戰敗後意識型態出現大逆轉,
也是一種自我檢討矯枉過正的表現,於是這種
更重視人權與自由的法律意識型態就會形成一
種文化,而我國留日留德的法律教授歸國後就
會把這種文化帶進來,現今我國法科學者留日
留德的比例極高,也就造成學說的方向漸漸往
更重視人權的面向去邁進,因此從民法、刑法
到行政法,近十年的考題爭點反而都是比較站
在人民與被告的角度,遇到政府或被提告時,
應該要提出什麼樣的法條、學理與實務來防禦
,而我國的文化其實是比較重視傳統道德與服
從領導的右派文化,考生在考這種題目時就會
覺得有點格格不入,會覺得奇怪我怎麼讀法律
的書是為了替犯罪者與偷懶被懲罰的公務員辯
護,於是回答出奇怪的東西。


但其實現在國考許多法律的爭點與社會科學的
考點都沒有預設立場,而更看重考生提出的法
條規定、大法官解釋與學者學說實務或判例,
如果有數據證明與學者的權威著作來證明就更
好,也就是說不管你支持政府或人民,不管是
支持原告與被告,只要能提出合理與充分的理
由,閱卷委員就會給你應該有的分數。




不過這種考試微妙意識型態的變化在不同考科
其實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國文科的教授通常
觀念比較傳統,因此比較偏傳統右派倫理思想
的八股文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而在刑法的部份,我國刑法教授的主流目前是
偏德日派,因此意識型態其實是偏左,所以刑
法的題目有很多爭點都是要考生幫犯罪者或加
害者辯護,而這一點會讓很多第一次考國考的
考生很不習慣,例如我國目前大部份的人民都
主張應該維持死刑,但我國目前主流的刑法學
者因為留日留德的背景多,反而比較主張傾向
廢死,但這些學者出的題目不會直接以廢死這
種目前還有爭議的題目來出,而會出「罪刑法
定」「武器平等」「重視程序正義與照顧加害
者人權」的角度來出題,而如果菜鳥考生測風
向測錯,就會回答出委員不喜歡的申論。
寫到這裡,筆者不是教大家先測風向再決定要
怎麼寫,而是主張不要想著去測風向,而是讓
法條、憲法、學說與實務判例來自已說話,也
就是說不要有自己的立場,而是有多少證據就
說多少話,這也是為什麼,不管考什麼題目,
一定要把一般原理原則這種千年不變的幹話寫
出來,例如「依法行政」「信賴保護」「罪刑
法定」「比例原則」「程序正義」,其實這些
原理原則都是很中性的,不同立場的人都可以
使用這些原理原則來為自己辯護,而大法官就
是使用這些法律術語的高手,他們高來高去的
不斷使用抽象、正當性十足但卻不具體不用舉
證的「原理原則」,就是因為「舉證之所在、
敗訴之所在」,而這也告訴我們,不要有預設
立場,而是儘量讓「一般原理原則」與「慣例」
來說話,就能取得這種像是大法官地位般的制
高點,別人很難說大法官的說法是錯的,因為
大法官根本什麼都沒說,而說出來的也是癈話
居多(意思是說,大法官的話術看起來兩邊
都支持,但又好像都不支持,例如說依法行
政但沒說是依什麼法,一方抗議時就再看風向
來決定要依什麼法來解釋,其實現在年金改
革這個議題就可以看出這種現像,明明年改就
是違反「信賴保護」這種憲法等級的法治國
原則,但大法官仍然可以以「超法規阻卻理由
」、「公民不服從」、「比例原則」等抽象法
理概念來做為對抗「信賴保護」這種基本原則
的武器。
其實大家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連一般法律
的原理原則彼此之間也有拮抗的關係,年金改
革當然是一種違反信賴保護原則的政策,但站
在比例原則的角度,國家也確實給公務員比一
般人民更高比例的金年福利,因此大法官為什
麼要測政治的民意風向也有他合理的理由,這
也是為什麼需要三權分立的原因,因為法律無
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政治解決了。
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大法官會議會阻擋人
民提年金改革的釋憲案,因為政治的風向現
在還在吹,尚書大人很聰明的,不會把自己
放進一個還搞不清楚民意方向的絞肉場中。

好,那如果有一些題目連大法官都不知道怎麼
寫,請問考生要怎麼寫呢?

國考的申論題目會有爭點且難寫需要花許多時
間準備的大部份都是社會科學題目,為什麼呢
,因為數理科的題目不會產生爭議,一加一就
是等於二,不會因為信賴保護就變成三,而法
律、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這種社會科學的
題目就會因為意識型態與立場風向的改變而出
現不同的「答案」,這就是菜鳥考生一開始接
觸國考很不習慣且想不透的地方所在,菜鳥考
生會以為國考都有標準答案,而且結論一定是
具體清楚正確且沒有模糊空間的,但卻不曉得
實際上國考社會科學中很多題目都沒有答案,
連學者彼此之間也只有「抽象原則」的「共識
」,而這些抽象原則還是會「彼此拮抗」的。

而這就是國考申論的藝術所在,也是為什麼
有時候背誦比理解更重要的原因,因為試圖
搞清楚的考生會愈來愈不知所措,怎麼風向
一直變來變去,但背誦的考生沒有這種困擾
,因為看不懂背就對了,這種連大法官都沒
有搞懂的東西怎麼會叫我們考生來搞懂呢?

本質是讓人搞不懂或因為大家不容易搞懂才
可以發揮其作用的東西,當然就不要搞得太
懂才對。

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各位考生,不要
太鑽牛角尖,不要試圖把所謂的社會科學完
全搞懂而浪費太多時間在學理的理解上,因
為社會科學的本質就是一種左派與右派永遠
不斷政黨輪替且風水輪流轉的學科,永遠會
出現新的學說與見解,但卻不脫離一般原理
原則的相愛相殺。

而這也是為什麼,一本書主義、考古題主義
還有一般原理原則推論主義是最好的國考準
備四大策略:
①一本書主義:一本聖經版教科書可以讓考生
只讀精華,只讀重點,不斷復習,背誦容易。
②考古題主義:學問的理解是沒有止境的,但
考古題的重點與風向卻是有盡頭的,分析考古
題可以看出主題委員與閱卷委員的意識型態傾
向,也能因此知道要怎麼回頭去推論教科書的
重點,還能學會怎麼分析出寫申論題的版型、
格式、句型、語法還有文章申論公式,當然比
讀教科書有效率的多。
③一般原理原則主義:以不變應萬變,學會最
高明最正確的打高空且看起來兩邊立場都照顧
到的話術,會是應付國考社會科題目最好的方
法,因為不需要測風向,讓委員自己腦補就好
了。而這也是政治的最高心法--朋友多多的
,敵人少少的,只要掌握這個原則,所有人都
覺得你是朋友,說的話聽起來都站在他們那邊
,但其實你根本沒有立場,只是很會說場面話

④關鍵字主義:國考筆試是最公平的考試了,
如果考生有去觀察高鐵、捷運與台鐵的櫃檯服
務人員,就會有一種感覺,怎麼高鐵與捷運的
櫃檯小姐都長得特別高年輕特別漂亮,而台鐵
就反而比較老比較沒那麼亮眼,因為高鐵與捷
運要面試,而台鐵則純粹是筆試(但部份工作
需要體能測驗與通過健康檢定。)
而有面試的考試註定是不公平的,因為雖然表
面上高鐵與捷運考試的官方說法一定會說依勞
動基準法規定不歧視高年紀也不歧視長得醜的
,但實際上有面試的考試最後就是會大量淘汰
掉許多年紀大與長得不討喜的考生,因此筆試
永遠會是最公平的考試,但筆試本身是有鑑別
漏洞的,因為筆試很難鑑別出考生的綜合能力,
不管是因為考試時間的限制或出題題型的限制
,都讓筆試註定有漏洞可鑽,而身為考生當然
要完全把握這個「明明知道是漏洞但又不能補
起來的鑑別漏洞」。
而筆試最大的漏洞就是,考試的型式註定只能
以很少的題目來試圖鑑別考生對該科目的完全
理解程度。
如果一張申論考試出十題,而且題目又有鑑別
的深度,那麼這種考試絕對可以鑑別出考生的
實力,但問題在於,出十題的話就至少一張考
卷要請五個閱卷委員來改,然後一張考卷至少
要改一個小時,然後每年的高普考試至少要花
一個星期,這在現實層面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為了既公平又排除面視的歧視,還要不能花
太多時間來出題與考試,就只能想辦法在出題
目的時候,看能不能把四題的題目中,把學科
的核心重視精華問出來。
因此我們反向推論,如果我是出題委員,我要
怎麼出才有辨法一葉知秋呢,那一定要出一種
可以逼出考生寫出「細微」「有深度」「有一
定水準才能看懂題目在問什麼」「有讀到一定
時間才會背起來的某個細微關鍵概念」,因此
推論到後來,「專業關鍵字術語與其衍生旁生
邏輯句型」就會是申論考試必考的鑑別點。
然後一個題目絕對不會只考一個鑑別點,而是
至少會考5到15個之間的鑑別點,如果一題
是二十五分的話,鑑別點一定會依量化的指標
來做為集體閱卷的評量公式,否則當每個閱卷
委員都有自己的主觀且質化的評分標準,國考
的公平性就盪然無存了。
而這也是為什麼口訣記憶法應用於國考非常適
配的原因,因為口訣解壓縮還原出來的,必然
是大量的專業關鍵字,也讓考生容易透過壓縮
版型與公式的方式而容易記憶。

而專業關鍵字的背後沒有意識型態也沒有立場
,因此申論文章的寫法不需要寫得慷慨激昂,
只要平舖直述的把所有支持的理由與證據都寫
出來就可以了,這也是為什麼國考的重點會放
在「數字、學者姓名、學說理論、學者的書、
實務、判例、法條、大法官解釋、權威名人的
見解、民意調查與研究、實例,因為,以上的
所有所有關鍵要素都是為了在論說文的架構下
去說服對方,說服閱卷委員,而專業關鍵字就
是用來突顯以上的各種重點要素,讓委員覺得
你真的是內行,才寫得出來的明確指標。

看得懂這篇文章的人有福了,因為至少準備的
方向不會錯誤也不容易被誤導,只要認真依正
確的國考準備邏輯與方向來準備,自然能勝過
大部份沒看濄這篇文章的考生。

我好像把自己的這篇文章描述的有點厲害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
因為
「我不用急著謙虛,還沒有那麼偉大」
images.jpeg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算的愈精,考的愈好

47299228_608015912950071_2249318503704166400_n.jpg

上榜心法-算的愈精,考的愈好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
而考場如戰場,會算的考生當然比不會算的
考生更俱優勢。
因此身為一個國考生,就要去大致估算自己
在不同難易度考試的上榜機率,才能擬訂出
最適合的準備攻略,而算的愈精,就會準備
的愈好,而且可以做出最適當的停損與停利
指標,讓自己在最適當的時間點考上。
一般來說,如果以高考做為計算標準,要考
上高考約需要1萬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這是
很合理的評估,因為要掌握一門專業也確實
差不多需要1萬個小時的努力。

一萬個小時除以24小時則約需要417天
,但一個考生不可能每天都讀24小時的書
,因此合理的準備時間其實是每天8小時,
有的全職考生可以一天讀12小時以上,但
是我們還要扣掉分心與沒有集中注意力的時
間,因此一天能確實的讀上8小時,就己經
是非常認真的了。
因此10000個小時除以8小時=1250
天,然後1250除以365天=3.424
年,所以考上高考的合理準備時間便是3.4
24年,因此國考界才會有一個說法,全職考
生考上高考的時間平均為3年,當然實際上會
因為個別考生的實力與先備基礎而有所縮短與
延長,例如本科生或本來就比較會讀書的高材
生,就可以縮短準備的時間,而以一個智商1
10,在學校成績中等的考生而言,三年是一
個合理的數字。

如果是普考則約可以再減少一年至半年的準
備時間。因為普考比高考少考很多科,申論
題的題目也比較少,確實比較容易準備,但
很多考生發現,有時錄取高考反而普考沒有
錄取,因為當大家都預設普考比較好考時,
就會拉高報名數量,而依常態分配,一旦考
生數量多,高手也就多,於是反而造成經濟
學的理性預期效應,加上普考的學歷要求低
,也是報考人數較高考多的原因,僧多粥少
就勢必造成上榜率變低,因此主觀上容易度
與客觀上的上榜率是兩回事,大家要計算清
楚。
因此版主其實會建議,一旦要參加高普考試
就是高普考與初等考、地方特考都要報名,
如果追加一科就能再報名其他特種考試就更
好,因為高手出沒的地方非常隨機,要拉高
上榜率就是要預設每場賽局自己都有獲勝的
機會,哪怕你準備不完全,一樣有可能在高
手從缺的考試中金榜題名。
這也是為什麼,歷年各種考試都有考生覺得
很奇怪,為什麼自己考不好的考試上榜了,
覺得有準備也考的不錯的考試卻落榜,正是
這個原因。
考生最佳解是第一年就考上,但實際上真正
要考上高考卻要準備三年,如果你是一個只
準備一年的考生,你就要計算怎麼準備有機
會在第一年矇上,這也是為什麼同心圓準備
法是國考中最有效率的準備法。
因為每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我們不可能比
別人聰明多少,也不可能比別人笨多少,因
此讀第一年大約可以準備到什麼程度也是可
以評估出來的。
以上圖的漫畫為例:
第一年的實力就是差不多只能掌握基本關鍵
字與關鍵概念,但是很零散,還無法整合融
匯貫通。
第二年可以掌握關鍵概念彼此之間的關係,
因此可以寫出有道理有邏輯的段落,但比
較複雜的綜合性分析還做不到。
第三年可以寫出完整架構且邏輯重點都俱
備的全篇文章,但遇到冷偏新難的題目會
不知道如何變通。
第四年則是精熟到倒背如流,遇到冷偏新
難的題目也完全可以處理,就像是一個熟
悉九九乘法表的人,遇到加減法不管如何
變化,都覺得很簡單易如反掌。

而我們一旦知道了第一年到第四年的考生
平均水準到哪裡,就能計算出怎麼讀怎麼
練習比較有更高的機率考上,因為我們可
以透過偷吃步捷足先登。
這也是為什麼一本書主義與考古題策略是
準備考試最有用的策略,因為百分之八十
的重點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中,只要針對
百分之二十的內容不斷精熟複習,就有百
分之五十的機率可以在第一年考上。

而重點精讀,非重點的地方則是略讀速讀
有印象,就能大致彌補只練習考古題或精
讀一本書的缺漏。
而這就是最基本的心法,雖然看起來很粗
糙,但心法本來就不宜太具體,才能有足
夠的靈活度來應對臨時的各種變化。
而一旦算的愈好愈精,準備起來就愈有信
心且愈能堅持到最後,充份條件與必要條
件是互相支持的,實力、心態與信心也是
互相加分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考生能不能考上,在
考試之前就能心裡有數的原因啊。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國考戰場上,最終讓你可以勝過競爭對手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46990492_901922963347788_7201118532715675648_n.jpg

很少人思考過這一點:
那就是國考場上的競爭對手這麼多,實力
堅強的高手也極多,對於一個菜鳥考生而
言,什麼策略是最聰明有效且有機會打敗
考場老鳥的策略。

以下就為大家來分析分析,也因此我們可
以說明為什麼「一本書主義」與「集中火力
大量練習考古題」這兩大策略是許多上榜考
生都力推的準備策略。

如果你是一個菜鳥考生,你希望一年內可以
考上國考,而且你的對手有一半以上都是準
備了一年以上的老鳥經驗者,你覺得你要在
哪方面做得比他們更好,你才有機會考的比
他們好呢?


口訣王編輯群列出了以下關鍵指標:

①你比別人更懂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
 要的是什麼?

●這一點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都有分析過
 可以爬文作一下自我分析檢討。

②別人沒有注意到而你有注意到且是影
 響分數比例重大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這一點就是今天口訣王要跟大家好好
 分析說明的地方。

國考的對手都不是笨蛋,你可以想到的,通常
對方也會想到,但如果你能在對方有想到但卻
沒有特別補強而這點卻是影響分數的重要關鍵
時,那這一點就會是一個菜鳥考生出奇致勝的
最重要因素。

我們首先從高普考的考試特性來分析。

高普考試因為有以下的特性,導致準備考試的
技術比讀書理解的能力還要重要,因此我們有
必要特別針對高普考的特性與漏洞來全力進攻
、見縫插針,人家都把謎底洩露給我們了我們
還不好好利用那就對不起人家了。

①國家考試是一種筆試
②國家考試的申論題、選擇題佔分比例高
③每一科的老師其實不曉得其他科老師在幹嘛
④每一科的閱卷委員只懂自己那一科的專業
⑤閱卷委員除了自己的專業很強以外,參加國
 考不一定考的上。

這次的台北市長候選人,power錕就說
他在台大當政治學的教授,也常常被召集去
改高普考試的考卷,他自己就認為,除了政
治學這科以外,其他科他其實完全沒概念,
因此如果自己是國考生,自己在沒特別準備
的情況下,自己也是考不上的。

而其實這就構成了一種資訊不對稱還有考試
上的漏洞與鑑別不完整性。

國考還有一個很不科學公平的特性就是,以
很少的題目卻要考出考生廣博的範圍。

比如說一科的重點約有150個,但申論考
試卻只出了其中4個重點,這樣就增加了不確
定性與運氣的成份。

為什麼呢?
①不同參考書的重點分配很不平均,於是考生
 如果一開始選錯了書,可能就註定看不到某
 部份的考試重點。
②有的出書的老師會覺得基本概念不需要特別
 再講,因此出的新書反而漏掉基本概念,導
 致菜鳥考生一開始就接觸艱深的題目,卻無
 法從基礎概念來漸進理解整體的內容。
③考生沒有時間也沒有金錢把所有的書都買齊
 也沒有能力把這些書全部都看完,因為就算
 看完沒有經過特別練習還是寫不出好文章。
④新冷偏難的題目至少會佔四分之一,因此更
 提高了不確定性。而這點就連國考老鳥也很
 害怕,因為對於萬年考生而言,最害怕的局
 面就是舊有己知的部份自己很熟,但新的題
 目完全沒看過就不曉得怎麼寫。
⑤閱卷委員的主觀閱卷與偏好使得考試更具不
 確定性,去年考上的考生就算今年又認真準
 備且又再考一次,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⑥自己在進步,對手也在進步,自己實力夠但
 遇到更強更變態且為數不少的對手時,還是
 可能考不上。

有鑑於以上的各種要素的綜合作用,對於考生
而言,最好的策略自然呼之欲出。

46990492_901922963347788_7201118532715675648_n.jpg
以上圖這篇漫畫為例:
在專業科目長期素養的部份,一般考生絕對
拼不過本科生,因為這是他們長期累積的強
項,但他們的弱項會因為國考的特性而突顯
出來,因此菜鳥考生要預設自己是弱勢而要
全力針對本科生的弱項來見縫插針,出奇致
勝。

這次全國大選剛結束,大家看到兩邊候選人
鬥智鬥力鬥資源,最後卻是由資源弱勢的候
選人選上,考場上也是如此,今天閱卷委員
就是全民,也就是投票的那個你,而兩邊的
候選人就是你與其他對手,你要怎麼說服閱
卷委員把票投給你?

候選人以小搏大的策略可不可以套用在國考戰
場上,其實是可以的,整個孫子兵法應用在國
考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

而為什麼以小搏大的策略會有用呢,我們分析
如下:

①對於一個萬年考生而言,他們雖然讀了很久
也讀了很熟,但是反而顯得笨重不靈活,他們
因為知道太多,遇到變化題目時更容易被引誘
到他們自認很懂的地方去,這就是聰明反被聰
明誤,反而不是非常精熟的考生還比較能處理
淺白的題目,懂太多的人會疑神疑鬼,覺得淺
白的題目背後一定有設陷阱,於是常常寫出奇
怪的東西,但懂不多的人反而不會被騙,因為
他們沒能力看出陷阱。不過這裡要強調一點
,懂不多不熟準備不夠充分雖然無妨,但基本
的原理原則與關鍵技巧一定要掌握,一個考生
如果把整本書都背起來,一旦遇到考題就會有
一種想把整本書一字不漏重點寫出來的衝動,
而這就中計了,反而只懂重點關鍵原理原則的
人不會被題目給誘惑,而能靈活的勇敢的判斷
什麼要取什麼要捨,一個懂很多的人會捨不得
把知道的東西不寫,而一個懂很少的人因為知
道自己懂得少反而都只寫重點,後者反而正是
閱卷委員喜歡的寫法。

②萬年考生容易在戰術上勝利,戰略上失敗
就像候選人容易在辯論上勝利但選舉上失敗
一樣,很多考生都有這種盲點,以為戰術成
功就代表戰略成功,例如有的考生把法條一
字不漏的寫出來反而得低分,因為閱卷委員
不是要看考生背書的能力,而是要看考生抓
重點來應對考題爭點的能力,考生在考場上
展示自己背書的能力反而成為他沒辦法觀照
全局的弱點。委員想要看五個重點,結果考
生居然因為想展示自己一字不漏的背書能力
而只寫出雖然完全正確但又臭又長的一個重點
,請問閱卷委員會給這個考生高分嗎?

別忘了申論題考的是綜合分析申論的能力,
而不只是單一重點的背誦能力。

而一個只知道原理原則與重點觀念卻無法
一字不漏背書的人絕對不會中計,也不會
寫偏,因為他們根本做不到一字不漏的境界
只能平均的把重點寫出來。此時弱項
反而變成優點。

③閱卷委員的主觀意識到底受什麼影響?
其實閱卷委員某種程度跟投票的民眾一樣
,都會受到短期印象的嚴重影響,意思是說
如果考生第一題寫很棒,則因為月暈與光環效
應,閱卷委員會把第二題的分數也給的比較高
,反過來則是會出現缺角效應,一開始給委員
印象分數差,那後面的題目也會被改的比較差
,因此聰明的考生一定會把表面效度做到最好
,例如「字體工整」「綱舉目張」「一般原理
原則都有寫出來」「起承轉合的架構完整」
「正反合的申論邏輯有掌握到」「法學三段論
的精神有表現出來」「基本重點要件有羅列完
整:例如人事時地物金錢」。
而這種表面效度在面對冷偏新難的題目時效
果最能突顯,而且書讀的不熟的人因為死豬
不怕開水燙,會更勇敢的判斷與唬爛,而這
種唬爛到自圓其說的能力與魄力反而是萬年
考生不俱備也不敢冒險的。

大家想想,對於選舉,執政者本身有最充分
的資源,掌握的資訊也最充分,統計民調的
團隊也一定很完整而嚴謹,也絕對會在每一
天做最即時的滾動式民調,他們知道前一天
講什麼話第二天民調馬上會出現什麼細微的
變化,然後馬上調整選舉策略,但為什麼這
麼科學又嚴謹完整的資源沒辦法幫助他們勝
選呢?

因為投票的人被以下的因素影響,而這也是
菜鳥考生可以出奇致勝的點。
①喜新厭舊--所以考生最好能提出新穎
但又符合一般原理原則的申論內容,也就是
奪目的效果。
②行銷話術--一般原理原則是最好的行銷
話術,如果說「拼經濟」「改變」是最好的
選舉話術,那麼「依法行政」「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這種千年不變的幹話,都是考
生最好的護身符,一定要不斷強調,大量強
調,因此重點關鍵字的大量提出,是菜鳥考
生一定要掌握的重點。

③大眾會同情弱者
如果一方的資源龐大,則大眾會同情沒有
資源的一方,這樣整個選舉與遊戲才會有
趣,考場雖然不是選舉的戰場,準備不充
分的人當然也不會得到閱卷委員的同情,
但閱卷委員之間會討厭出題委員透過資訊
不對稱的出獨門暗器來暗算考生,所以最
後還是會往一般原理原則的最大公因素來
靠攏,這時會造成一種現像,就是特別針
對獨門暗器來準備的人,考不過依一般原
理原則來準備的人,這又成了聰明反被聰
明誤的經典示範。

④選舉很重視一個「勢」,考試也一樣
考生一旦掌握了考試的勢,就會如有神
助,在考點微妙的判斷上也會判斷的很好,
可以寫出雖然不太對但閱卷委員卻喜歡的寫
法,國考申論題最常出現的爭點就是雙重否
定,也就是左派與右派各打一巴掌,理論與
實務各佔一片天,總而言之套公式就是不管
出什麼題目,都要兩邊各打一巴掌然後提出
自己折衷與綜合的創見,因此一個掌握「勢」
的考生能有效利用這種申論公式來無中生有
創造好答案。
(不過這種情況在社會科學才比較會發生,如
果是數理科,答案不會因為比較會唬爛而有所
改變,分數也不會比較高)

④在不會寫的地方實問虛答,會寫的地方大力
 突顯。一樣可以營造讓委員覺得你都懂的氛
 圍。

國考裡每個專業科目都有自己的潛規則,
而也因為這個潛規則讓萬年考生吃盡苦
頭,因為讀的久的人如果沒辦法參透潛
規則與其背後的特殊解題洞見,反而讀
的愈久愈容易因為刻板印象而積重難返
,因為機會成本太高的緣故,一個沒有
錢沒有資源的候選人什麼都敢講,因為
輸了也沒什麼損失,但家大業大的人就
不敢隨便講話了,而這種特性在面對國
考的潛規則時,前者會更有機會去看到
本來傳統觀點看不到的解題洞見。
潛規則從題目問法到答題答法都有千變
萬化的變換,例如經濟學的利潤與一般
人認知的利潤是兩回事,行政法的寫法
與刑法的寫法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要求
,而一個讀了十本書的人與只練習考古
題的人在面對這種「潛規則」時,其實
只練習考古題的人會抓得更精準,因為
教科書表現不出「潛規則」與「給分慣例」
,但分析考古題卻能找出這種潛規則與給
分慣例、尤其是該科委員的專門偏向心證
,一定要從考古題才能分析的出來。

本部落格的宗旨不只是開發出讓各位讀者
可以快速掌握關鍵重點的好記憶口訣,也
志在讓各位考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知道如何考上,也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
考上的,而且還能從生活中與生命中得到
印證。

而這種多重定位與多重角度驗證的系統思
維,得到的洞見就會是考高分重要的洞見
(大家會發現,彼得聖吉的五項修練一樣
會在國考中得到互相參照的印證,而世界
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經過愈多多重互相
參照印證的過濾後還能留下的原理原則,
就是八十二十法則下最該採取的原理原
則,一葉知秋,有這種領悟的人也自然
會知道其他科目的重點在哪裡,因為這
都在一種重重相疊,多因共構的大數據
區塊鍊裡面了)

而國考的本質其實也是一個人從生命中生
活中提煉出來的知識與智慧精華,因此當
一個人在生活中就能實踐國考內容的知識
時,會有一種霍然開朗的感覺,而這種感
覺會在寫出正確答案時得到印證,因為這
就是一種「前後呼應,必然如此」的終極
思維,也像是拼圖拼到最後一塊時,終於
知道前面的努力到底是在衝三洨的領悟。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考場上的意外一定會發生,因此要為自己投保考場雙保險

46463194_322059828382979_4587205344790315008_n.jpg

--------------------------------
《如何為自己投保國考雙保險》

大家看我寫這文章標題可能會感到很奇怪
,什麼時候國考成為一種保險了

而國考其實與保險也確實很像
但它比保險的各項條件還要好。
首先它不一定要出意外才能得到理賠
然後它一旦條件達成可以領到將近4千萬
的保險金。(如果順利退休的話,薪水加退休
金可以達到4千萬的額度)

除了需要花費準備的時間成本以外
還是幾乎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


但考國考最怕的就是考了多年考不
上,因為這樣會浪費掉許多時間成
本與機會成本。

因為國考生不能只考慮到該賺而沒
賺到的錢,還要考慮如果今天不參
加國考去從事其他工作可以賺到的
錢。

所以表面上國考沒上就是沒有收入
,但其實機會成本要把以自己目前
條件例如如果是碩士畢業,一個月
合理薪水為4萬二千元以上,那麼
每一年沒考上國考的機會成本就是
4萬2千元乘於14個月(一年十二個
朋外加二個月的年終獎金)

也就是大約為60萬的額度。
而正因為我們不允許自己一直屢考
不上,有必要為我們的國考本身加
上再保協定,做一個雙保險的設計

這雙保險分別是
①多準備一個性質相近,考科相差
不多的考試。


②比別人多準備一倍的重點關鍵字
     與概念數量。


而為什麼最好再另外選一個投考組合
的考試呢?
例如考一般行政的人可以再選一個台
電的企業管理或鐵路特考的運輸營業

考財經廉政的人則可以選擇海關特考
中的廉政組做為額外的投考組合。

有人說,這樣會不會備多力分啊
如果不全力進攻一種考試而分心
準備二種考試,那會不會最後抓
二兔不得一兔,兩個都沒有考上
呢?

這個問題確實也會存在,但可以透過
以下的思路來應變來解決。


例如:
①多讀一科就能多考一種考試的投資報
    酬率非常高,而且考上的機率也會比
    較大,因為考試這種事很難講,今天
   你實力堅強但遇到比你更堅強的對手
   你一樣考不上,而如果你實力很差但
   沒想到跟你一起考試的對手更差,那
   最後你還是會考上,而多增加一個考
   試你就可以最大化考上的機率,因為
   沒有人可以知道,今年的對手到底實
   力如何,因此我們應該要預設兩種情
   況都可能發生,對於一個實力中
   等的人,一次準備兩種考試會是比較
   保險的。


②表面上是多讀一科,實際上讀書一旦
    讀到順,多準備一科其實並不會有太
    大的負擔,而且多準備的那一科有時
    還能做為原來科目的補充與創意解題
    來源。
    例如一般行政只有考公共管理並沒
   有考企業管理,但近年公共管理的題
   目考的愈來愈活,於是連企業管理的
   題目與相關概念也出現在公共管理中
   ,於是只有讀公共管理的人反而不會
   寫,但考生多準備了一科性質相近的
   企業管理,不只見解更深更廣更有實
   務答題能力,還能讀到一般考生讀不
   到但卻可能會考的範圍。

③多報名一個考試可以讓自己不那麼緊
     張,因為辛苦準備一年卻可能因為一
    場考試的失常而讓辛苦付諸東流,那
   為什麼不多考幾場呢,人確實是會失
   常的,但不可能每次都失常,而多報
    一種考試正好可以做為失常的練習,
   還能當作後一個考試的熱身,例如現
   在很多高普考的考生都會拿鐵路特考
    與海關特考、警察特考做為練筆的考
   試,就算鐵特,關務與警察特考準備
    不充分也沒關係,有的考生認真準備
    的高普考考不上,練筆的考試卻考上
    了,神奇的是,好考的考試待遇與辛
    苦程度也不一定比難考的差,例如鐵
    特的平均薪水有四萬六千以上,警察
    則有六萬以上,這比高考起薪四萬三
    ,普考起薪三萬四的條件還要好。

    這年頭因為大家都考高普考反而造成
高普考不只難考,連工作勞累度也比特
 考還高,這就是所謂的人算不如天算。

另外第二個保險是
①隨時要做好被考試題目突襲的心理準備
所謂考試,就是要有對方隨時會出自己看
不懂題目在問什麼的覺悟。

也就是,一定會有意外的題目與題型變化
產生,而考生也一定要做好應變準備

這種準備有三種
①一種是如果看不懂題目怎麼唬爛到好像
    你看得懂,而且也答的出來。


②第二種是你準備的重點關鍵概念一定要
    多,而且寫愈多愈好,千萬不要以為簡
    單的重點委員一定知道會不在意而不寫
    ,委員的內心世界依照常理來推論,會
    有從簡單到難度高的重點關鍵字來做為
     評估怎麼打分數的指標。

關於第一種如何在看不懂題目情況下如何
唬爛的技巧,版主日後會一一的為大家分
析,不只告訴你怎麼寫,還告訴你為什麼
要這樣寫。


而第二種準備則是更關鍵了,也是申論題
拿高分的心法之所在。


比如說我們以前常聽到一些國考的疑問
①到底條號要不要背,是內容重要還是
    條號重要
②有必要把法條一字不漏背起來嗎,只
    背重點內容行不行,寫出大概意思就
    好可不可以
③一定要引用大法官釋字嗎,如果引用
    要怎麼引用呢,還有一次要引用幾個
   釋字呢


其實以上三個月經題都可以從閱卷委員
的閱卷心理與閱卷委員會的協調共識中
找到答案。


而指標如下:
①閱卷委員一定有很多個
②國家考試一定要公平
③公平度比鑑別度更重要
④會有獨門暗器但不能太超過,不能超
     過原理原則的框架,否則不同學派的
     委員一定會改出差異太大的分數。
⑤閱卷委員心裡有尺,而這把尺會儘量
    量化,因此合理推論,出題委員與閱
    卷委員會協商共識推出從簡單,中等
    到難度高的給分關鍵字。


因此簡單的關鍵字與概念,以法科為例
就會是

①一般原理原則=這是最基本的,也是
基本分打底之所在,而如果是行政學
與管理學等社會科,就會是學者理論
的基本要件。

②大法官釋字

③條號
(雖然說法條內容比條號重要,但如果
連重要基本條文的條號都寫不出來,
委員的印象分數會不好。


④法條內容
人要從零分進步到七十分比
從七十分進步到九十分容易
,而背法條也是一樣的,要
背到一字不漏花的時間成本
太高,因此依八十二十理論
來記住法條內容的重點意思
即可(但專業關鍵字不可遺漏)
,這樣才能最大化拿分的分
數,因為如果為了把法條一
字不漏的寫出來,卻佔用了
委員心中認定的其他重點關鍵
字空間,反而寫的愈多分數愈
少,簡單來說就是各種性質的
重點都要寫出來,而且分佈愈
平均愈好,才不會讓委員有一
種原來你只懂一部份,所以才
只寫一部份的感覺。


⑤學說與實務判例
通常能寫到學說與實務判例就
代表考生己經相當了解題目,
也是內行人。

⑥最新趨勢與解析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考古題重點外
還能寫出最新的發展趨勢並提出
實例與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見解,
委員不給這個人高分還給誰高分
,不過這一點是充分條件不是必
要條件,因此如果前面由簡單到
難的重點都有寫到,最後這部份
就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而以上六個層次會有從簡單到難
各別的二到三個關鍵字做為給分
指標,而每個關鍵字給二分,因
此合理來推論,如果一個考生可
以在一題的申論題寫出13個以上
的專業關鍵字,那麼這個考生要
拿滿分是可行的。


而這個模型為什麼是可信的,因為
確實有些跡像可以證明這樣的推論
合理。


因為如果不是這樣
①想不出還可能有更公平的改法
②想不出委員還能怎麼鑑別考生實力
③從歷屆的考生表現與意見反應可以
     反過來推論到底委員是不是這樣改
     的,例如有的人實力不夠,有的題
    目只寫出幾個關鍵字(但字數一樣有填
    滿只是大部份是廢話)而另一個人沒
    寫滿但都有寫到重點,根據歷史資料
    統計,後者的分數通常比較高。
    而我們也發現一個現像,那就是實力
    中等的人考這種試鑑別度不高,也就
     是說及格邊緣的人,在不同題目的分
     數浮動很極端,有的題目分數超高,
     有的題目分數卻超低,但對於實力高
     等的人卻沒有這種困擾,而且還常能
     拿滿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實力
     強到可以在每一題都能平均寫出13個
     以上的關鍵字,而實力中等的人在不
     擅長的題目可以說是表現落差太大,
     寫不出太多重點。

各位同學,如何都可以做到以上的心法
與量化指標要求,那麼說要考到多爛實
在是不太可能,以筆者對各種考生的觀
察來說,每個考生的強項與弱項都有自
己非常獨特的優勢與罩門,而做好充份
準備的人往往能在準備的過程中發現自
己的短板而均衡補強,而依照短板理論
,一個木桶可以承載的水量就決定於最
短的那片木板。


另外再補充一點,遇到看不懂或從來沒
看過的題目,可以採用一種萬用申論題
寫法,也就是不管遇到什麼題目,都用
正反合的模型來套,例如題目問馬桶理
論,但我們沒聽過什麼馬桶理論,那我
們第一步就要先猜馬桶理論與我們這門
考科的關係,假設是行政學,那麼我們
在完全猜不透的情況下就可以先寫一些
行政學的基本原理原則,例如追求公益
,公平,服務、法律、行政倫理、效能
等等,我們先把這些行政學必論的重點
原則先抓出來填字數,然後再從裡面最
可能與馬桶有關的資料拿出來做比較說
明,例如彼得原則、默非定律、但因為
我們實在不確定馬桶理論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們就要從第一章到第十二章一一
去比對到底這個名詞與哪一章最可能有
關係,如果比對到我們就儘量寫那一章
的重點內容,而如果比對不到我們就儘
量寫最抽象的原理原則來矇混過關。

而申論題一題二十五分,不太可能只是
問「馬桶理論」的名詞解釋,因此我們
勢必要把馬桶理論小題大作,也就是可
能沾到邊的內容我們都要寫出來,因此
一個理論可能會有的正面論敘,反面論
敘,整合論敘我們都要寫一下,接著寫
它的應用、優點、缺點,未來趨勢與發
展,而如果我們真的不知道到底馬桶理
論是什麼也完全摸不著頭緒時,就可以
引用看起來很像的理論,例如木桶理論
或是刻板印象、鰻魚理論來間接影射其
實我們懂,只是我們用間接隱誨的方式
寫出來,此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實問虛
答或大量舉例,再以雙重否定做為結論
這樣應該可以矇到一些分數,不過通常
會遇到這種完全沒看過題目的情況也很
少見,你如果不會,別人應該也不會,

因此就比較誰能最冷靜最正經的唬爛講
幹話了,而這裡也提醒我們,重要精華
常考的重點要精讀慢讀,而其他沒有那
麼重要的部份也要做到大量快速的略讀
,因為同時宏觀掃瞄與微觀精讀才能最
有效的避免這種完全沒看過題目的冏境。


這也是為什麼,速讀很重要,就算看不懂
也要把可能會考的點全部快速看過幾次,
而在這樣的努力下還考不過別人,那也只
能說是命了。

所以,各位同學,應該怎麼準備才保險
,看了這些應該要心裡有底才是。


因此我們知道閱卷委員的心證與共識模
型後,自然也就會得出如何寫才能高分
的範型了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我考的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原則與變化 ,這些考生怎麼還是可以考的這麼差啊?」-出題委員心聲

索引2.jpeg

之前的文章有跟各位考生提到,行政學本
身就是最好的國考攻略指南,因為行政學
背後就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而行政學
中包含了行政理論、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內容歸納了自古以來所有行政人員都會
遇到的兩難問題與人性變化,我們做為一
個國家考試的考生,就要有能力獨立思考
、舉一反三,從教科書中看到萬變不離其
宗的「核心要旨與一般原理原則」,大家
會發現,只要掌握核心的原理原則,在理
解與記憶國考龐大繁雜的資料就變得很容
易了,因為原則一旦出來,理解與記憶的
骨架就出來了,而所謂的獨門暗器或特殊
的一家之言,都只是這些原則的變形與例
外,而當我們既了解原則的本質與例外之
所以產生的原因,那麼不管是什麼題型,
題目的問法怎麼變化,我們都能成竹在胸
,因為「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

以行政程序法四到十條的一般法律原理原
則來說,這七個原則根本就等於是法科精
華的總濃縮與換句話說,只是在不同的法
科中有不同的組合與偏重所在,而一旦掌
握了這種考試的「題眼」,很容易就能以
合理好記的邏輯架構體系來處理大量內容
,此時理解與記憶都變得很容易,因為抓
住核心重點要四兩撥千金就非常容易,而
且還能因此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考古
題還有各種不同老師寫的教科書來對照並
比較觀點,最後會發現居然有一個觀點可
面對不同學者不同角度切入的說法都不會
發生偏差與謬誤,那麼這個觀點可以稱之
為「帝王條款」,而我們讀書準備考試就
是要找出這個「帝王條款」與「核心原理
原則」。

這個帝王條款與核心原理原則相當於一種
演算法,是我們壓縮記憶體,歸納各種複
雜理論與大量難記法條、名稱、數字的最
核心機器,有了這種洞見,就相當於背熟
了九九乘法,以一個公式就能涵攝千變萬
化的各種數字組合,而一個沒有能力掌握
核心原理的人,每次遇到題目就還是笨笨
的在那邊加加減減,又累又沒效率,然後
還很容易就認為出題者又在出「獨門暗器
」了,一個只懂加減法的人看到有乘除法
精神的題目都會認為是獨門暗器,然後覺
得考試不公平,於是出現一種讀了也沒用
,不想再投入這種不公平考試的自暴自棄
心理。

就我個人考取國考的感覺,前幾年沒考上
會覺得國考出一堆怪題目與獨門暗器讓人覺
得很沒力很不公平,但讀到第四年把所有書
都讀熟讀通了之後再回頭去看幾年考過的
題目,居然發現原來題目都出的
很基本、很簡單、很放水,然後懷疑出題委員
是不是利用電風扇在出題。

我也很驚訝怎麼前後有這麼大的落差,這才發
現原來考選部與出題閱卷委員都沒有那麼的「
陰謀論」那麼的「苦心積慮」要「考倒」考生
,反而是覺得委員心裡想的應該是

「我考的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原則與變化
,你們怎麼還是可以考的這麼差」的感覺。



而在那一刻我有一種悟道的感覺,也看出了
人性組織行為公式的偶然與必然。

而這一點變得很有趣。

因為現在看得種我這一段在寫什麼的人,其實
都是俱備考上實力的過來人,所以我不用對他
們說什麼,他們心領神會,心照不宣,他們都
能理解這種一開始看很難,到後來發現靠腰
原來也沒什麼嘛的感覺。

而我如果要跟不懂這種感覺的人講這到底是什
麼感覺,他們也還是不懂,因為他們不是過來
人,沒有與我經過同樣一步一步進化的過程。


無法有這種感覺的人通常是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看
懂也沒有想通,而這個終於搞懂也想通的人卻很
難讓現在既不懂也還沒想通的人搞懂,這是因為
人類智慧的進化是一種完形與革命性的進化。

「全體大於部份之總合」

懂的人試圖以量化邏輯的說明來讓不懂的人懂
,因為文字與語言的特性就是線性邏輯,而線
性邏輯背後必然的基礎結構是二元對立的正反
合邏輯,但智慧進化的邏輯往往是多維度與超
邏輯的,於是這種「默會」知識便很難傳達給
不懂的人知道了。

這就像是拼圖,往往要拼到最後一塊足於畫龍
點晴的一塊拼圖,觀眾才明白到底自己一開始從
0到99的努力都是為了什麼。

而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你必需很努力,然
後很聰明的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還要去觀察
自己是怎麼努力與解決過程中問題的,而一邊
讀書一邊觀察自己怎麼讀書怎麼理解的人,就
能去掌握更高一層的「後設核心原理原則」。

做什麼事都是一樣的,對於一個一直以時間與
勞力換取金錢的人,一開始只知道苦命的幹,
到後來發現不對呀,怎麼有錢人的想法好像與
自己不一樣,於是發現原來有錢人早就發現不
能拼命蠻幹,而是有策略有計畫的建立自己的
系統,因此有的人一開始是人家的雇員,後來
變成管理階層,因為有更高的專業就可以在同
樣的時間領更多的錢,更聰明的人利用網路或電
腦或機器人複制自己的服務與產品,於是這個
人只要出一份時間與精神,就能賣出百萬份以
上的產品,而有的人則是看出了賣東西背後的
規則與風險,以投資的角度來看待些可以在
同一時間賣數百萬份產品但又要小心資金周轉
不靈或產品生命周期面臨淍亡的風險。

然後掌握致富投資公式與自動化系統
 ,錢就自己流進來了,而且愈做愈不累
花的時間愈少,反而還愈賺愈多,而賺到
一定的數字後,連錢到底是什麼東西幹什麼
用的也都沒印象沒感覺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想的與你不一樣」
然後有錢人都看起來不像有錢人的原因

而在國考戰場上也是一樣的,行政學背後的原理
原則就是法科的原理原則,而法科的原則原則也
是致富的原理原則,可以從各種不同學說、理論
、學者一家之言的背後來看到共同的核心精神原
則,而且還應用與實踐在生活上,那麼這個考生
想不考上都難,而且如果萬一考不上說不定還更
好,因為一個真的把書讀通的人,可以創業發大
財然後讓自己的財務自由,反而可能比當一個公
務員更快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然,當公務員與財務自由這件事也並不矛盾
,因為一個人的「內心自由」又比「財務自由」
更重要且關鍵,意思是這個人就算連沒有錢也
一樣快樂一樣自由,一個乞丐如果能夠有能力讓自
已的心保持在認為全世界都是他的財富,所有生
命都是他的小孩,所有時間都寶貴,痛苦也是另
一種快樂或學習,沒有所謂的「更好」讓他去「
較」去「採買」去「滿足」時,那這個人連
需要「錢」的「有錢」思維都不會存在。

大家可能覺得我在描述這個情況太過於理想或不現實
似乎沒有考量到一個人現實生活對金錢與物質生活的
需要,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一點,很多我們認為「一定
」要有的「薪水」「房子」「財產」「愛情」「欲望」
常常都是被環境與他人的觀點來「洗腦」與「催眠」出
來的結果。

這世界上大部份的人,根本連自己愛的是什麼
都沒有搞清楚,但卻可以說出一大堆愛情理論
與財富理論。


包括現在選舉談到的各種議題,其實都不是「真正
的」「屬己的」「關鍵的」議題

而是「大家以為別人也這樣以為所以我應該也要這
樣認為」的「議題」


我們就像是經濟學中提到的「節儉的矛盾」
 當大家都節儉時,反而沒有人消費
結果大家都變得更貧困。


一開始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後來根本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一開始是為了生活而房子
後來根本是為了買房子而犧牲自己的生活


 

而且我們還把「別人的關切」「別人的在乎」誤以為是
「自己的在乎」,而那個別人其實也是被別人的在乎所
影響的,沒有人知道到底該真正的在乎什麼。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各位正在辛苦準備國考的考生們
你們永遠要記得
書是為自己讀的
不是為了別人讀的
就連賺錢、買房子、找老婆老公
也都是一樣
否則你們會永遠陷入一輩子都在替
他人作嫁衣桑的陷井裡。

而且這種人通常還不願意承認自己
掉入陷井了,因為一旦承認了,整
個人生就崩潰了,才會意識到自己
原來一路笨個徹底。

而當一個考生
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要會懂得從書中找到核心精神
要會懂得獨立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
會懂得從各種正反兩面的論調中找到核心爭點
要會不斷的問自已
這些我辛苦讀下來的各種理論、法條
與我有什麼間接與直接的關係
我怎麼從這些理論與法條中得到我真正重視的
好處,
所謂 書、理論、他人的說法、他人的經驗
,自己的經驗、都只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你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
你要開始真正的主動的為自己的人生創造願景

如果你可以成為這樣一個主動去實踐
而非被迫去實現的人

那麼你就可以從人生中覺醒

不只考試都考一百分
人生各個面向也都傑出通達
然後這個人會把這樣的心境與覺悟分享給他人
與大家一起快樂

質此之故
在經過深思熟慮且終於把事情想清楚之後

一個考生還有辦法讀書讀得很痛苦
把準備考試認為是一種折磨
那就代表
這個考生實在是沒有搞懂讀書考試的本質
,所謂人生的本質啊。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阻止考生金榜題名的人,居然是另一個自己。

反求諸己.png


依筆者之前的文章所示,國家考試其實是
檢驗一個人總體能力與性格的照妖鏡,因
為國考除了可以鑑別出一個考生的智商、
記憶力、文筆、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外
,也能因此檢驗出一個人以下能力:

●耐心=因為準備國考至少要持續半年以上。
●意志力=國考內容複雜困難,要能啃下來
  沒有一定的意志力是無法完成的。
●對自我要求的完美程度:
  不只要讀的懂,還要讀得細,更要讀得通
  還要記得住,同時面對題目的變化還要能
  做好應變處理,這代表了解考題要夠嚴謹
  夠深入夠徹底,換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求自
  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達到閱卷委員的「客
  觀」要求。
   有的考生自認為自已準備很認真,自認為
讀得很熟,但這都是自認為,禁不起客觀的
檢驗,但很多考生自我檢討時都沒有看到這點
,一直考不好就認為是委員閱卷不公平,卻
不曉得其實還是自己沒有準備完全的問題。

然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
●同理心與同情心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以前的文章會說,為什
麼好人比較考的上國家考試。
乍聽之下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檢討下來
就會知道筆者所言非虛。
在財富原理的書中有一句話值得各位同學
思考:

「與父母的關係就代表你與金錢的關係」
這句話聽起來很玄,但分析下來其實是很有
道理的,因此這句話其實也可以轉換成
「與父母家人朋友的關係,就是考生與國考
的關係」

我們通常會認為孝順的人是一個好人,因為
孝順代表一個人有同理心,知道自己受父母
很大的恩惠,因此告訴自己要奮發圖強,所
以要回報父母,要期許自己有好的前程,讓
父母可以過好的生活,當然這是最粗淺的交
易平衡回報心理。


但在人類深層的內心中,父母是自己建立世
界觀與價值觀最重要的參照物,不管你是支
持父母或反對父母的教育,其實你都被父母
的行為與思考模式從小就制約與內化了。
你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等於從小受到父母的思
想與行為所塑造。

有的人從小受到父母好的對待,所以成為一
個好人,但有人反而因為受寵,成為無法無
天的人。

有的人從小受到父母的虐待,因此產生反社
會心理,但也有人因此憤發圖強,立志成為
一個不像父母的人,反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關鍵在於這個人內心的認知。

這也是為什麼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很重要的
一支

畢竟環境的刺激與反應並沒有固定的公式。

而人的認知很重要的一部份決定於同理心與
同情心。

同理心是指能試著去分析與了解對方在他的
處境下,如果是自己會有什麼選擇與判斷。
而同情心則是感受身受,如果自己處在對方
的處境,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與覺受。

而同理心與同情心的背後也有科學的根據,
也就是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除
了讓人類有模仿與學習的能力,還有能敏感
察覺他人感受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不只是說看到別人很痛苦所以自
已很痛苦這麼簡單,而是在還沒看到對方很
痛苦時,就能知道對方很痛苦。

日本科學家發現世上有所謂的100隻猴子理
論,意思是說,一個離島與世隔絕的猴子學
會了利用海水洗水果可以長期保存水果的方
法,遠在其他離島的猴子也很快就學會了,
但這些離島其實是無法彼此聯絡的。

於是科學家懷疑,似乎猴子之間有某種感應,
可以將彼此的技能隔空分享,於是科學家也去
尋找人類歷史上是否有同樣的情況,結果發現
世界上很多科技的發現與新發明,幾乎都是同
一時期在世界上有不同人提出,而這些人居然
也沒有互相聯絡的管道。

於是有的科學家大膽推論,人類與眾生有一個
共同的集體潛意識資料庫,比較知名的提出者
就是知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他提出集體無
意識與集體潛意識的概念,認為其實人類在進
入夢境或某種特別的通靈狀態時,可以到這個
人類與眾生共有的伺服器去抓資料。
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的雅典人會有祭師每天的任
務就是睡覺作夢,因為他們企圖通過夢境的神
啟來為國王提供未來的吉兇禍福資訊,以便國
家可以預先做好準備。


而這種能力對國考生當然是非常重要。

因為,一個有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人,寫出來的
申論題答案就不會寫太差
因為能同情閱卷委員的辛苦,所以重點會幫委
員整理好,提綱契領,讓委員一目了然,好改
分數。


因為能同理閱卷委員的立場與經驗,所以自然
也能推論出什麼樣的寫法,寫到什麼程度,寫
出多少重點,會得到委員心中認同最好的水準。
然後更深入的同理心還能知道閱卷委員的人格
與常態分佈,知道如果這個委員的想法與其他
委員有差異,可能會偏重的方向與重點是什麼
,雖然這有一點猜的成份,但由於知道整個閱
卷委員會的組成集體意識,所以能寫出大部份
委員能接受的最大公因數。


聽起來這種能力好像不可思議,但其實人類
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去看到自己內在人格的
分佈與次人格之間的相處模式與意識型態,
就能回過頭來推理出所謂大師的內心世界。
就如同柏拉圖所言,所謂的知識並非學習,
而是回憶,而一個人如何回憶出閱卷委員的
想法觀念與思考模式,就是要模仿alpho go
人工智慧的自我深度學習模式,以自己人生
的經驗做為樣本,來做平行演算與深度推論。
而這也是為什麼禪定與靜坐可以開智慧的原
因,因為禪定讓一個人進入內在的意識深處
而靜心反省則讓一個人可以把內在多重人格
與多重經驗做深度平行演算,自然就會找到
一個所有人都承認也認同的「傑出心範標準」
而這個心範標準轉化成國考的題目與答案,
會是「英雄所見略同」。

書讀多了自然會發現各種不同的書,講的
都是固定那些道理,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
會出現一些新名詞來套用舊道理,但本質
沒有變。

準備國考那麼多複雜的資料有一個要訣,
那就是以最聰明的方式找到這個本質的
邏輯,而另外再記憶這個本質邏輯經過
變化後產生的新名詞即可,而這些新名
詞在中心邏輯的合理串聯下,也變得非
常容易記憶,而這正是合乎電腦壓縮檔
的原理,如同電腦圖像中的像量檔,透
過數學公式就可演算出各種複雜的圖案
但所佔用的記憶體卻很少。

這也是為什麼,金榜題名的考生讀書讀
到後來都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
愈讀資料愈少
愈讀愈簡單
愈讀愈發現這些龐雜的資料可依附在簡單
的邏輯框架之中。

簡單來說就是書讀的夠熟夠多,就會自然
歸納出有簡單的公式與架構可以套用。

而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通常也俱備這種
能力而且企圖心與意志力也會比其他考生
強。

因此其實國家考試考驗的不只是考生本人
而是考生的家庭與人際關係。

一個重視家庭重視人際關係的人,會自然的
承擔著自已身為家庭一份子的責任,因此這
個人的性格會自然的比較能自我要求,而且
會想的比較遠,而這樣的人自然也就會認同
自自己、投資自已,他們知道投資在國考上
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更好,進而俱備讓父
母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因此對父母不好的人,通常成績與表現也不
好。

有的父母明明不是好人,但為什麼小孩對這
種不是的父母不好,對自已也會不好呢?


因為人的內在有鏡像神經元,所以會把父母
投射為自已的世界。

於是一個不肯對父母好的人,其實就不會真
正的對自己好。

反過來看就是
一個對父母節儉的人,通常對自已也節儉。
一個對父母沒有愛的人,通常也對他人沒有
愛。

而他人也會敏感的察覺到這個人沒有愛
所以也不會愛這個人。
 


而這個人一開始是因為與父母關係不好,最
後自然也就與他人關係不好,但追根究柢的
原因是
這個人知道對父母不好自已也有錯,所以在
潛意識中不允許對自已太好。

目前心理諮商實務當紅的家族排列治療法,
就是在探討家族的關係怎麼影響一個人的命
運與表現。

而這種潛意識不想對自已好的效應一旦表現
出來,就會是

明明可以認真卻不想認真
明明可以成功卻會「不小心」失敗
明明可以聰明,卻變得愚笨
因為他們的內在潛意識是想要懲罰自已的

這也是為什麼富有的人都很慷慨,很願意佈施
捐錢。

因為他們很願意把愛分享出來,別人也能感受
到這種愛,於是願意回饋給這個人,而一個願
意分享愛的人也會表現出讓人家想愛的氣場與
氣質,這是很微妙的。

表面上看起來是這個富有的人賣的東西比較好,
價格比較公道,但其實表面上合商業邏輯的事
物背後都必需先符合每個人內心集體潛意識的
那個共同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商人明明東西比較好,價錢
比較便宜但卻不一定可以賺錢,因為還有這種
一般人看不到的因素在作用著。

當然各位讀者也可能會覺得這未免太不科學了
似乎有哲學的邏輯滑坡謬誤,而且也很難證明
,反例其實也很多

但其實

「應然比實然將在未來取得更真實的重要性」

意思是說
當一件事大家都認同也想認同的故事與心理
模型,就會慢慢成為未來的真實。


這正是因為每個人有同理心與同情心,才能
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真更善更美的原因。
而真正富有的人通常都是大善人
也是這個原因。

企業形象可以偽裝,但不能長久,騙得了一時
,騙不了一世。

所謂的富人是內在先富有,然後吸引外在的富
有,而外在的富有不過是一種印證罷了,就算
沒有外在的富有,依然不阻礙這個內在富有的
人得到無上的快樂。

因此所謂的考上,必然是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是一個「內在己經考上的學生」去參加考試
,而考上只不過是這個內在考上者的印證罷
了。

而內在考上的人,沒有外在的考上,也不影
響他在整個人生中「己經考上」的自在。


所以反過來說
如果身為考生的你,
對父母不好,對朋友不忠,對後輩不尊重
你的成績與表現也很難太好

因為你內在有一個集體潛意的標準會阻止你
成功

而這個內在潛意識的標準又建立在同理心與
同情心的判斷上

所以我們才說
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別人就會很愿意幫
助他。


一個佈施的人,別人也會願意買他的東西。

一個幫助別人得到愛情的人,自己也會得到
愛情,因為這個人才會真正明白愛情的本質


不過大部份的考生深入思考這一點,那就是
如果自己是閱卷委員,到底什麼樣的答案
會是自己願意給高分的。

其實你捫心自問,你會發現你自己就知道
答案,但你不相信自己,所以需要透過老
師或目前在寫這篇文章的我,回頭來提醒
很多你內心早就知道卻不相信也不動手去
做的事。

於是我們就會發現
一個想要考上國考的人,為什麼一直考不上
真正的原因可能並不只是表面上的聰明才智
與記憶力。


而是內在到底能不能接受自已變得更好更優
秀。

一個人可以騙的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已
而當一個人發現自已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並犧牲,願意將得到的
愛也回饋出去
那這個人的大腦才會真的開竅,才會真正的
開始運作良好。

此時這個考生本來看不懂的東西就會突然看
得懂了,本來不想讀的書也有耐心讀下去了
,本來沒有的企圖心與意義感也跟著就跑出
來了。

因為這個人透過同理與同情的自我深度學習
,找出人類集體潛意識共同認可的「心範」
而心範很抽象,卻也因為抽象可以套用在
各種具體的人生目標上。

當然,也就能套用在國家考試的學習理解
與答題上了。

這也是為什麼道德金律會被稱之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在內心的最深處,其實都知道自已與別人
要的是什麼,但我們如果不愿意去正視這件事


不知道我們平常一直在殘忍的對待動物與眾生

不知道我們平常一直無視我們對父母該有的態
度與行為。
不知道我們一直都沒有與朋友或他人維持正面
建設性的關係。


這些都會回過頭來影響自已的表現

因為我們內心知道自已不對,所以不配

而這個潛意識造成了自卑與不相信
自已的遠因。


而自卑與不相信自己是影響一個人決策
判斷、企圖心、智力、記憶力很大的決
定性因素。

一個人一旦自卑且不相信自己,並認為
自己不配不值得。

這個人自然就成為了自己所預期成為的

無魂有體,行屍走肉的樣子

這就是有的考生明明知道

準備國考該認真

但卻總是提不起精神,也無法燃燒鬥志
的原因。

而涉及到生理與心理的因素,都很好分析
與找出解決方案,但涉及到深層心靈的內
心潛意識,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於是乎,找出內在真正阻止自己成功的負
面意識,就會是決定你國考是否能金榜題
名的關鍵,它不在直接且明顯的地方影響
你,它在你難以察覺的內心黑暗深處影響
你。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申論秘技》國家考試會考的重點在哪裡? 這些國考重點有什麼特徵?

下載.jpg
很多考生只知道死讀書,卻不知道只會讀書
沒有用,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會考的重點,然
後針對重點來加強理解背誦與練習,這樣才
能以八十二十理論的精神在最有效率的準備
時間內考上。

因此我們現在就要問,到底國家考試的重點
都在哪裡,有什麼特性的內容比較會考。

口訣王筆者群們很鼓勵讀者針對國考的各種
疑難雜症來問我們問題,這對於雙方都有好
處,首先凡事樹業有專攻,世界上有很會考
試的人,也有很會輔導別人考上的人,就像
是一個冠軍選手不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
教練,同理,很好的教練也不一定能成為冠
軍選手(畢竟每個人的先天體能條件也不同)
,而這兩個人互相合作,就能產生兩全齊美
各得其利的效果。

我們收到讀者的問題之後,會開始分配問題
給適合的人選,讓不同專業的過來人來給予
專業的意見,而如果我們不懂,那我們就會
去找相關的專業書藉來看,如果看不懂,則
會找懂的人來問 ,問到懂再來給讀者們回答
,這樣讀者就能得到最有建設性的意見,增
加自己考試的信心與實力。

而這樣的過程表面上口訣王的筆者群沒有什
麼利益,但是卻能在過程中累積專業輔考的
實力與專業,久而久之,讀者們因為實際上
透過我們得到了真正有效用的幫助,也就會
增加我們的人氣與專業度,日後我們若出版
書籍或編輯了更多有趣又有效的口訣書,讀
者自然也就願意採買,達到了雙贏共榮的效
果,對於我們而言獲得了實利,對於讀者而
言則有效的縮短了準備考試的寶貴時間成本


而今天筆者要來跟讀者探討的便是,到底什
麼重點是國考會考的重點,其理由與邏輯何
在?

筆者一直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不只要讓讀者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面對考試更是如此
,不只要知道重點在哪裡,也要知道為什麼
閱卷委員會怎麼想,考選部怎麼想,政府怎
麼想,你的對手怎麼想 ,還有出題的人怎麼
想,而了解了這些來龍去脈後,你讀書時才會
讀的心安且記得深刻,因為當你知道你讀的東
西會考,你的大腦才願意真的幫你記住這些東
西。

大家如果細心思考,就會發現世上很多道理都
是相通的,例如如果你要找對象,你就要從對
象的角度來思考要怎麼滿足對方,而不是自己
單方面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一點卻是很多宅男
與考生沒有意識到的,很多考生只知道死讀書
,卻不知道發自內心從閱卷委員的角度思考,
其實就能抓到國考考試重點的七八成。

而國家考試的題型主要為申論與選擇題,而佔
專業科目分數最大比例便是申論題,申論題的
核心概念就是邏輯論證,也就是考生必需說服
閱卷委員,什麼樣的理由最充分最科學最客觀
,閱卷委員自然會給你高分,申論題目的重點
在於邏輯,真實,正確,因此就不像抒情文的
給分標準,需要寫得感情豐富,動人肺腑,而
是以各種合理經得起質疑的論證來說服委員,
自然能得高分。

因此申論題的架構也很自然會像是邏輯三段
論的架構,利用各種有效的論證模式來說服
閱卷委員。

而其實,我們參考國考書籍行政學中的重點
觀念,就能幫我們去找到什麼樣的內容是會
考的重點。

而政策論證的八種模式,都會是考試重點所在。

而政策論證的八種模式分別如下:


政策論證方式:
1.權威的方式。權威人士的意見 -
例: 這就是為什麼國文裡常常都要引用例如
孔子孟子等名人的話,因為有拉出聖賢等權
威人士替你的論證背書,閱卷委員當然要尊
重你三分。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背理論還
要記理論的提出者,最好還要把這個人的書
名也寫出來,而學者的名字最好是用原文,
這樣更能讓閱卷委員覺得你很懂很專業,這
就是所謂的「表面效度」。

2.統計的方式。樣本調查與分析
例如:大量使用統計與研究用語,會讓閱卷委
員覺得你程度很高,例如量化研究、質化研
究,樣本分析、分層抽樣、信賴區間、嚴謹
、德懷術、問卷調查、等等,而如果有統計
數據就更好了,閱卷委員就會覺得你超級專
業,因為既然都表現出研究所程度以上的實
力(儘管只是文字塑造的感覺),就能讓委員
給你高分。

3.類別的方式。: 專業人士的意見
這裡的類別是特別針對這個考科相關的專業
人士,與權威方式不同,權威可以是名人、
聖人、賢人、但不一定要是這個領域的專業
人士,但類別方式就必需是這個領域的專業
人士,總不能數理科的論證卻找文科的大師
來背書吧,孔子搞不好連乘法與除法都不會
,因此若找專業相關程度不高的名人來替你
的論證背書反而會顯露出你不內行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麼國考每個重要理論的背後最
好都要找二至三個相關專業的學者做為論
證時舉證的備胎使用,因為你能舉出的相
關專業學者的名字與著作愈多,委員就愈
感覺你是內行人。

4.直覺的方式。 :洞察力
這個比較抽象,意思是考生雖然沒有數據
與名人的背書與支持,但卻能透過自己最
素樸直觀的意見來打動委員的心,而直覺
的論證模式通常會使用的是不言可喻人盡
皆知的通理,例如以成語典故來做為論證
的基礎,比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
亮」、「一石二鳥」「事半功倍」「不患
貧在患不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
思毀於隨」等經典直覺化的佳句,此外也
包括資深名家與戰略大師的見解,雖然不
是權威人士也不是名人,但資深人士的經
驗與直覺,也是可以說服閱卷委員的。

5.分析重心的方式。:數學、經濟學的數據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考科,只要有數字的地
方都是重點,因為有圖有真相,有數據代
表有做過研究,讓人感覺更專業可信任,
而數字類的考題至少都佔總分有二成五以
上,從行政法考行政處分的執行期限,到
憲法考立法委員的任期與選舉人年齡下限
,民法的期日,刑法的刑期,只要出現數
字,就是要背,這也是為什麼口訣王會研
究出各式各樣輔助考生記憶數字的口訣,
便是因為只要出現數字,幾乎都是重點。

6.解釋的方式。有邏輯過程的論證
例如:法學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涵攝
,起承轉合、頭胸身手、邏輯三段論,有
經過合邏輯解釋的論證,可以讓人覺得更
有信任感,而邏輯論證的前提是,舉證的
證據是明確、權威、具體、直接,明白、
這也是為什麼法科考試動不動就要把大法
官解釋搬出來,因為找出大法官來幫你解
釋你想要說服委員的論點,當然閱卷委員
不聽都不行,而這解釋的強度也有低到高
的差別,例如以一般法律原理原則來解釋
算簡單,以條號、判例、法條、理論來解
釋則有一些難度,而如果把法律條文一字
不漏的搬出來解釋那說服力就更強了,不
過筆者建議大家使用狼群戰術,意思是說
閱卷委員其實改題目前己經有了心證,也
大概內定了一定數量的專業關鍵字做為給
分量化指標,因此筆者建議把各種形式的
論證盡量多樣化,而不要花太多時間將法
條背得一字不漏,因為背得一字不漏的時
間成本比背多元論證的時間成本還高,比
如說你好不容易將某個法條默寫出來,但
對手卻列出簡單的三個關鍵字,例如實務
判例、條號與大法官解釋文,意思有出來
也有數字條號,閱卷委員就給了三倍於你
默背的分數,因此錢要花在刀口上,讀書
要讀在重點上,重點還最好是多點開花互
相呼應,這樣轟炸的面積廣,不同委員不
同的閱卷標準與口味,就都很可能被涵蓋
在你的轟炸範圍中,先求量化再求質化,
對於考生而言會是最保險的得分策略。

7.實用的方式。 真正解決過問題的案例
也就是舉出很多成功的實務案例,人事時
地物描述的愈詳細愈好,有的科目的老師
比較喜歡考生講一些實際案例與具體意見
,而不喜歡考生講理論打高空,尤其公共
政策這一科需要很多實際案例來支撐你的
論證,委員也會以考生舉出來的實例來判
斷考生的見解是否開放、實際而且被實際
的案例檢驗過,因此考生能拿出各種實際
發生在世界上的經典實務案例做為佐證,
閱卷委員很難不被說服。

8.價值批判的方式。。訴諸於倫理
也就是當考生想不出什麼具體的人名、
學者、著作,也找不到權威人土來背
書,可能也沒有統計研究與數據的支持
也就是說在法與理這兩塊的論證都不足時
,此時就要訴求感情面、倫理面,從忠孝
仁愛信義和平等各種道德面的角度來訴求
,也能得到閱卷委員的青睞,畢竟公務員
倫理是成為公務員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科
學背後的邏輯辨證基礎也是建立在倫理道
德上,因此訴諸於價值、倫理,例如行政
學中光是講「行政中立」「公平性」「
服務性」「保密」「上下服從關係」「
性善性惡管理論」「忠誠、廉能、專業、
關懷、效能」等等與價值倫理相關的重點
實在很多,因此考生由價值與倫理的角度
來把相關理論一一拿出來做為自己的論證
工具,也是很具說服力的。


於是我們針對以上八種方式來回頭看我
們聖經版教科書的內容,分析歸納出相關內容
,自然就是會考的重點囉。而為什麼筆者會特
別以行政學公共政策的八種論證模式做為指標
,因為從考選部官員到閱題委員,參與閱卷評
分的人數很多,而組織愈大人數愈多則評分標
準就愈公平同時也愈符合常態分佈,因此一個
公平的專業評鑑團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禁反

」也就是--不可以自打嘴巴,同時要能自洽
,也就是自圓其說,前後融貫、而前後融貫不
只是這一考科本身前後要一致,也還要與其他
考科有橫向融貫的表現,而這一個概念
非常重要,意思是說,能符合刑法一般原理原
則標準的內容,也要符合憲法或民法的法理精
神,也要符合行政法與行政學的原理,因此國
考各科表面上看起來各不相關,但實際上彼此
的交集就是國考重點內容與發散各種關鍵概念
之所在,同時也不能被自我否定,也因此符合
行政學原則的內容就會是符合公共管理的內容,
也必然會是符合其他科如心理學、管理學所要求
的核心學術內容。

這幾年的題目愈來愈活,很多科目都有從別科
抓重點來考的趨勢,而看出各科最大公因素的
論理核心內容,就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從理
解的角度可以涉略旁通,從記憶的角度則可以
以主幹邏輯來一次牽起一大串互相聯結的關鍵
細目,而記憶就是要「以身使臂、以臂使指
才會有效率且記得牢,也方符合大腦以樹狀
神經元來記憶理解各種事物的認知基模,當然
也就能做到最有效率的壓縮資料檔效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