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寫作技巧》如何透過邏輯架構來理解、記憶並寫出申論重點

 

戰爭.jpg
許多考生都有對申論寫作的恐懼
,最主要的原因常常是把申論寫
作想的太難,或是把閱卷委員或
教授想得太厲害,於是一開始就
把主場優勢讓給了別人,一方面
沒有自信的人會造成學習的障礙
,一方面未戰先怯往往會造成自
證預言效應,於是愈準備愈沒有

自信。


所以,在戰略上輕視敵人,在戰
術上尊敬敵人的心態
是非常有用
的。

因為戰略上輕視敵人,所以我們
會相信自己最後一定會勝利,因
此我們相信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
獲而不會輕易放棄。


而在戰術上尊敬敵人則是我們也
要假設敵人並不簡單,所以我們
一定要做好充份的準備。


而對付敵人,就要有計畫與彈藥
上的準備。



考生平常在思維事情與跟別人講
話,最好就養成申論寫作的邏輯
思維,這樣其實就不用刻意花太
多時間練習寫作,因為平常說話
與思想就都在練習了。


在學習心理學中,很重視如何將

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一般

來說,我們每次記的東西最好不

要超過九的正負二意元集組,因

為一旦一次記超過九個數目,我

們就會發現自己記不太起來,這

也是為什麼我們記手機號碼,往

往會分成兩段,例如0921-34567

而將本來該記的東西切成五個數

目包含五,就會像我們使用我們

的五肢(頭,雙手雙腳)與五指一

樣,有著以身使臂以臂使指的

效果,而我們將本來一篇很長

的申論以邏輯架構的方式來拆

解,同時也會變得容易理解且

不容易忘記。


※據說十進位為什麼會是人類習

慣使用的計數方式,與人有十個

手指頭有關,而十進化也被證實

是最方便好用的記數方式。


我們知道,寫一篇文章最基本的
架構叫做「起承轉合」

簡單的敘述如下:

◎起=一件事的起因與歷史

   例如訴訟的歷史與起因

也因此,在起的部份也就是文
章的第一段,我們需要

●學者對這件事的定義與解釋(最好附原文)


※閱卷委員的背景多為大學的教授,而大學教

授通常有留學外國的背景,因此在心證上看

到原文就會直覺上覺得那是專業術課的重點。


●學者有什麼專書講到這件事(最好附原文)
●對這個名詞先做名詞解釋與操作性定義
●說明這件事的哲學背景與歷史源流
●在法律上會先說明歷史解釋與立法解釋


◎承=這件事發生後的來龍去脈與
   目前造成的影響

   例如訴訟有什麼好處與意義
   造成了什麼影響

也因此,在第二段,我們會發現
需要說明這件事相關的:
人:什麼人參與了這件事
事:什麼事件導致這件事受重視,理由
   是什麼
時: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地:發生在什麼地方
物:標的物與爭點是什麼
錢:過程中付出什麼代價,有什麼利益
法:與什麼法條相關
數:數據,依據、數字,報告,研究

以上人事時地物錢法數等八大類別

往往就能把一個專有名詞的內容含

概怠盡,非常好用,考生只要遇到

任何題目想不出要寫什麼,就把這

八大類別的內容寫出來就對了,可

以給委員一種我們了解很多的感覺

,大家如果去留意名詞解釋或重要

內容的重點,都會發現與以上八大

分類有所交集。


而更詳細或更複雜的內容,也不過

是以上八大類別的衍伸,因此我們

有了好的邏輯記憶框架,看書時也

就比較知道怎麼抓重點來看來記憶


承通常是正方意見,我們要把正方
意見完整且正確的說明後,之後的
轉才有反駁的依據與參照物。

◎轉=相對於這件事的反對意義與
   轉折

   對訴訟的反對意見與其他想法

就像辯論,我們要給閱聽人正面意
見也要提出我們考慮到的反面意見
,二見併陳可以讓閱聽人有一種我
們是公平公正科學客觀的感覺,而
轉也就是轉折,讓閱聽人看到我們
不是先入為主的相信正方意見,我
們也是有轉折的,會看看反方也提
出什麼理由,而且給出的數據,理
由,依據是否充份。

有人可能會問,辯論都有一辯二辯

與結辯,為什麼我們在申論裡面,

只看到一次正反的辯論,而不是二

到三次呢?


很簡單,因為如果進入到更細部

的二辯與結辯,考卷會不夠寫,

委員只想要看到重點,不要有太

多廢話,因此重要的正反意見在

一次的辯證就應該都要提出來。


◎合:分析正反意見中的邏輯,然後
   找到整合性的解決方案。

   也因此在合的這一段通常也要提出

   舉例、改善建議、解決方案與正

   面的期許與心得。

探討一個問題或一個疑問最後要給
出一個整合性的建設性意見,這篇
文章才有意義,而合就是讓委員看
到我們怎麼總結性評量,如何整合
正反意見的能力。

而起承轉合分別對應申論文的四個

段落,分別是前言對應起,主文對

應承與轉,而結論對應合。


不過各位考生要特別注意一點,那

就是每一個國考考科都有自己的路

徑依賴,也就是說因為各考科教授

重視的點不太一樣,導致申論擬答

呈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方式與風格

,起承轉合四段完整應用在國文的

作文是最適合的,但用在法科與學

科上就要再做一些細部的調整。


例如針對考試爭點的結論,在第三

段,也就是主文的第二段就要寫出

來,第四段合的部份,也就是結論

段比較屬於補充性質,也就是針對

主文的階段性評量外再做一下總結

性評量,也因此我們往往會在第四

段看到「綜上所述」這四個字,這

代表其實我們把解題重點已經在主

文段,也就是承與轉這兩段都講完

了,合只是再做一次歸納整合與補

充,因此結論段往往就是整合後給

予建議與改善意見,一般來說重點

爭點在主文寫完就能拿到申論文的

大部份分數,而結論中的歸納與建

議比較屬於畫龍點晴的加分項。


起承轉合是一個大的框架

更細的框架可以參考唐恩(Dunn)的論證
結構


也就是 六段式論證,其實這六段式論
證與起承轉合四段式結構背後的核心原
理都是一樣的。

閱卷委員就是要看考生在這六段結構
中給出什麼論述邏輯與資料數據,來
評估考生對該主題的熟悉度與論證能
力。

也因為其實邏輯架構簡單明確,不用寫
寫小說或新詩般天馬行空龍飛鳳舞,因
此申論寫作這種論說文其實是文學種類
中比較簡單的。

◎資訊--對這個主題的背景與結構、歷史
起因有什麼資料可以呈現。

◎主張--對這個主題有什麼主張,例如
支持正方或反方。

而法學的三段論其實是把這主張的部
份放在最後講,因為要先提大前提與
小前提,才能做涵攝的動作,否則會

被委員認為是先有立場才來分析資料。

所以在法學申論中,主張要最後講
,中間則是分析與辨證的過程。

但有趣的是,先講結論再分析原因

的寫法近年來在法科考試也大行其

道,可能是因為閱卷委員希望考生

趕快開門見山講重點,不過筆者建

議考生在很有把握的題目上使用開

門見山直接講結論的方式,但沒有

把握的題目還是先分析過程再給結

論比較好,否則當委員一開始就看

到錯誤的結論,會連分析的過程也

不想看,分數就會給得很難看。


反之如果分析過程很嚴密合理,到

最後委員才發現考生結論寫錯了,

會有一種嗯,前面寫得那麼好,只

是結論寫差了,瑕不掩瑜,於是還

是會給出不錯的分數。


閱卷委員心理學非常重要,考生也要同

時考量這個因素。


◎理由--提出支持這個主張的理由與邏
      輯。是比較大方向的,原則性
      的,例如基本法律的原理原則

◎證據--提出更具體的數據,實例,判例
      ,數字,年份,報告來提出我方
      的理由。還有這些證據是透過什
      麼調查方法與研究方法得出的。
      有數據的支持就會讓人覺得愈具
      體愈有說服力。

◎駁斥--提出反對意見,然後一樣要給出
      理由與數據,這樣委員才會覺得
      考生客觀且公平。 


◎信任度--分析給委員看正反意見各別
      可以信任的程度,站在正方的
      角度,當然最後要寫出讓委員
      覺得我方比較可以信任的敘述。


所以,我們有了以上的申論架構,自然
會知道什麼是一本國考書中的重點與考
點所在。


也就是在這過程中提到的

人,事,時,地,物,錢,法,數
專有名詞,解釋名詞,操作型定義
,正方意見,反方意見,判例,歷史

沿革,原理原則,研究,報告,

調查方法,研究方法,影響,後果,

解決方法,後續的改善建議還有正面

的期許。


另外,申論寫作應先寫大方向的憲法

原理原則、立法解釋、歷史解釋,再

寫比較具體的判例、法條與學說,因

為寫文章也像是看電影,先給觀眾看

到背景,然後才對主角做特寫,這樣

閱覽整篇文章的感覺就會顯得較為流

暢與專業,不管如何,至少都要能做

到能夠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才行,而

不斷引用專業術語、原文、專書與專

家的意見,最能突顯這種一本正經的

感覺,這也是為何儘量不要寫「拙見

」、「我認為」、「我想」,而是提

出專家與權威的意見做自己結論的

背書才能夠說服閱卷委員。


另外筆者發現目前國考各考科似乎因

為有門戶之間或是大學教授彼此之間

不怎麼交流,導致有些學門的重點與

精采內容在另一學門卻沒有被寫出來

,而考生如果遇到某一考科不會解的

題目,例如行政學的題目不會解,其

實可以引用經濟學專家的論述來解,

考生不用耽心行政學的老師只會認同

行政學的慣例寫法,因為閱卷委員還

是會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與心證,只要

考生言之有物且能引經據典,便能得

到委員的青睞,而且不同領域學者給

的解,往往也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

受,讓委員不再只是看到千篇一律的

回答,也因此,平常考生看到的各種

課外讀物或其他學門的專家意見都可

以利用,不要只是以為一個問題永遠

只能有一個答法,才能最大化自己拿

到分數的可能。


更何況,不引用其他領域專家的說

法自己也不會寫,那當然是不用白不

用啊。而如果自己己經知道正規式

寫法的答案,其他領域專家的意見

也一樣可以做為補充項與加分項,

何樂而不為。


這幾年有些考生發現,有時補習班

的擬答還不如自己找出來的答案詳

細又正確,而且自己寫的東西還拿

到更高的分數,這似乎也說明了學

問本身不應該有門戶之見,能夠觸

類旁通找出一門學問最核心的邏輯

與原理原則最重要,是不是一定要

採用某一門學科學者的意見,閱卷

委員心裡也是會做公平衡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