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備考心法》如果考生不能以快樂積極充實與挑戰自己的心態準備考試,八成是腦袋哪裡出了問題。

83633892_3221986694496098_4752339866589593600_o (1).jpg
今天筆者要來為各位考生介紹二本書
,一本是叔本華的傳世名著《意志與
表相的世界》
一本則是近代激勵心理
學的名作:安東尼羅賓:《喚醒心中的
巨人》。

表面上這兩本書與考試好像沒有關係
,但是實際上這世界的任何事情,都
與一個人是否想考上,願意考上,考
的上,還有可以做多久都有關係。

眼界夠寬廣的人,可以看到這世上萬
物之間的關係,而也因此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叔本華這本意志與表相在他晚年時
才被世界發現是一本經典,而這也符
合他寫書時的預言,他寫的時候就認
為這本書不會被當時代的人所喜歡與
認可,因為天才總無法被當時代的人
所接受,直到他晚年行將就木,這書
才在整個歐洲大紅大紫
,還好他這個
時候還沒死,至少還可以見證自己的
預言成真。

就我的分析,他這本書主要有以下的
洞見,這其實對每個考生都有啟發,
因為為什麼一個考生對一些科目有興
趣有能力去理解與精熟,對其他的科
目卻沒有辨法,都在他這本書中都會
涉及到,只是他講的層次比較寬廣,
看書的人必需要把他舉的例子,自己
套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首先他發現,人一出生就不自由,因
為出生的環境,身體,教育,父母,
還有興趣與欲望,都不是自己選擇的
,都像是先天在基因上被設定了的感
覺,因此他比較悲觀,認為人的命運
基本上不會大改變。


不過他也提出了解決的方案,那就是
雖然一個人長的怎樣或聰明才智有一
定的受限,但人可以透過不斷的認識
自己而突破命運的制約。


與考生非常相關的還有他對所謂快樂
與痛苦的形容,他認為,人這個動物
很可憐,一出生為了生存要學習工作
,然後工作的目的是滿足食欲,性欲
,還有其他的娛樂消遣,但是只要一
旦滿足了欲望,就會開始覺得厭倦與
無聊,因此人生的最後只會剩下兩種
東西,一個是痛苦,一個是無聊。


他的這個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對
於考生的啟示就是,樂不可極,樂極
生悲,意思是說,考生想要混想要玩
樂的心情是正常的,因為準備考試確
實是非常的苦悶,也就會更想做一些
消遣,但是我們最好不要那麼快的去
滿足我們的欲望,因為欲望滿足了,
會有下一個更大的欲望,而我們會像
夸父追日一樣,永遠在人生的跑道上
追逐我們到頭來不會滿足的東西,因
此,我會建議考生,先靜下來,把事
情想清楚,就會發現,其實準備考試
本身可以很快樂,很充實,而且不會
有厭倦與苦悶的感覺。


沒錯,解決的方案就在於今天要介紹
的第二本書《喚醒心中的巨人》。
意志與表相的世界告訴了我們到底
人性的本質是什麼,古往今來有多
少人陷進去這個苦樂的陷阱中
,而且
他以極詳盡的篇幅幫我們經歷了我們
還沒經歷過但非常可能又要重蹈覆轍
的人生,因此看了這本書的人,如果
真的有看懂,可以增加至少二十年的
人生智慧。

不過叔本華因為對人有些悲觀且比較
憤世忌俗,因此他最後的建議有點過
於理想化,那就是一開始選擇不要出
生,或者是選擇去死,但他所說的去
死並不是自殺,而是去否定內在一股
無明想滿足欲望的那股力量。



他看出人的內在這股力量就是造成
這個人命運悲慘的最大來源,也是
讓人奔波一生最後卻好像什麼都沒
有得到的最大原因,雖然看起來很
極端,但他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當我們捫心自問,我們也確
實從小就被內在的一股力量驅動我
們去做很多事,也因此受了許多苦
,當然也因此感受到許多快樂,但
我們很少去回頭搞清楚,到底這是
怎麼一回事。


有的人會說,何必搞清楚,我們就
活的快樂就好,問題其實就在於,
正是因為我們往往容易活的不快樂
,且就算快樂也無法維持很久,所
以他的這些分析就特別對我們有啟
發。


叔本華把這股無明亂動的力量叫做
意志,而意志其實有點像是一個會
把你當傀儡來玩弄的魔王,因為如
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已,我們會發現
我們連下一刻的心情,連自己都沒
辦法控制。

於是表面上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
,但實際上我們一直被內心不斷自
已湧現的意識流給宰制而不自知。


而也因此,安東尼羅賓提出了洞見
,想要來解決這個問題,我自己實
驗的結果發現是有效的,而且也有

其為何有效的邏輯解釋,因此才就
在此介紹給各位。


安東尼羅賓發現,其實事件本身沒
有好與壞,而是我們怎麼詮釋與認
知這個事件才是重點,叔本華也是
這麼認為的,因此如何訓練自己以
一種正面積極但又不會太刻意而搞
得自己壓抑不自然的思維模式,就
對人生整個方向會產生非常大的影
響。


以苦樂這件事來說,考生因為準
備考試很苦,就會更覺得玩樂更快
樂,於是書都沒有辦法真正的專心
讀下去,總是會分心到其他的地方
去,這就是被意志這個大魔王給控
制了。


因此合理的心理模式應該是,對於
準備考試這件事應該有的詮釋與認
知是---玩樂是一件快樂的事,準備
考試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準備
考試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在
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
自己的知識水準,作文表達能力、
記憶力、觀察社會現像的能力,分
析力,還有在準備過程中我們的耐
力,專注力,以及我們為了未來更
好的生活,願意犧牲多少現在享受
的能力。


這其實對我們幫助超大的,而且
考的這些知識其實都是經過專家學
者不斷思慮整理過保證是好東西且
足夠做為考題的高水準知識,應用
在做人處事,管理,政治,經濟或
者經營事業,其實都可以因此建立
很好的理論基礎與思維框架。

所以,明明就是一件應該高興且積
極去做的事,最後往往因為一開始
被自己莫明其妙養成的預設負面思

考而搞得整個很糟

而也因此,安東尼羅賓把人們容易
犯下的心理模式與負面思考的模式
與公式都整理出來,然後幫助我們
現在開始重新以另一個角度來詮釋
與面對它,就能夠幫一個人修好本
來很糟糕的心理程式。


因此這套學問有一個專有名詞,叫
「神經語言程式」,也就是透過
語言可以幫助一個人建構詮釋意義
與價值的特性,來重整一個人的神
經元注意力模型。

舉例來說,我們小時候看一些畫的
很爛的漫畫常常就很滿足,很快樂
,但現在卻看了許多精美且選擇更
多的動畫或電影還是覺得無聊空虛
不有趣。
包括你整個人生也都是這樣,活
得愈來愈無聊沒有生氣。

沒錯,那就是因為我們陷入了叔本
華講的意志這個大魔王的魔掌中,
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東西後,馬
上又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個更想
得到的東西,結果就陷入了人生八
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懀,
生老病死,五蘊熾盛。

因為我們內心一旦有了一個,某種
東西比某種東西更好更值得追求的
念頭,這個輪子就會一直轉個沒完。


而我們一旦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對外
在的追求上,我們就會不安本位,
就不會肯定現在當下這個其實擁有
無限潛能與史上最強生物電腦的大
腦與背後的靈魂本體。


所以我們追求快樂就像臨渴掘井
,飲鴆止渴,愈追求愈痛苦,得
不到痛苦,得到了害怕失去也痛
苦,沒有失去卻厭倦了也痛苦,
最後留下的儘是空虛無聊與痛苦

於是我們為了不讓自己有這種感
覺,只好催眠自己說,我們要追求
進步,要追求文明與現代化,所
以我們要有錢,要讓家人過好日
子,要讓子孫有好日子,我們把
責任與藉口推給別人,或是我們
不敢不這麼想,我們以道德或責
任做為我們不敢做內心自己真正
認同的事的理由,而這也構成了
另一種情緒勒索,把自己的痛苦
所換來的報酬,做為日後希望家
人或愛人償還的代價。

所以古書才會有一句話

古之學者,為已而讀
今之學者,為人而讀

意思不是說古人自私,而是說古
人是為了自己的人生而讀書,不
是為了外在的眼光與期盼而讀書
,所以讀的開心,也都有吸收進
去。

神經語言程式就是要逆轉欲望
輪迴的這個病毒程式,開始讓自
已為自己植入正面的信念,就像
是筆者的文章一樣,一直想傳達
這樣的東西給各位,而這樣的方
法說簡單是很簡單,但說難也很
難,因為你的意志大魔王可不是
白痴,當祂察覺你正透過筆者的
金玉良言而想擺脫祂的控制時,
祂會有各種方法與手段把你的心
靈再度的質押回去。



所以,就連神經語言程式這門學
問,目前也被坊間一些不良的直
銷或教育訓練廠商來濫用與誤用。

原諒我把故事講得這麼玄虛,因為
負面故事太精采會讓人入魔,賢者
必需創造一個更精采的正面故事,
才能把負面故事的影響力解銷,也
才有機會讓一個人回到正軌。


其實嚴格來說也不叫回到正軌,而
人活著的狀態本來就應該是在生
活的每一刻都充滿著新鮮、熱情、
感動、快樂或就算悲傷也悲傷的有
所得,有品質,就算準備考試也應
該是一種挑戰自我的遊戲,讓自己
興奮迫不及待,才是一個人對自己
生活應該有的自我要求。


當然我也不是叫你刻意快樂,因為
這反而會陷入心理的防衛機轉,讓
你又被魔王吃掉,而是想要提醒你
世上有這樣的一門學問,教你快
樂,教你把事情想清楚,教你不會
在追逐欲望的過程中太快感到厭倦
無聊,教你可以在生命的每一刻品
味當下的美好。


而這樣的學問與故事,必需夠美

你才會願意相信


所以這世上才會有所謂的宗教
並且每個宗教都充滿了神話與故事

而誰才是真正的救世主呢,當然
還是你自己。


因為你自始自終,都活在自己的
世界啊。


也請大家期待,筆者日後即將開講的
故事,以及一套精心準備對付意志
大魔王的訓練課程。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而這個世界大故事,也把每個人生命
與生活的小故事,都涵概在其中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算命可以算到精準
的讓人發毛的程度,因為一切都照
著世界大魔王的劇情在安排,當然,
神佛也一起摻合一腳。

內在故事的力量,其實人無法擺脫,因為
可以擺脫掉的人,不是已經不在這世上
,就是還沒有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