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準備方法》以題目為導向的國考準備方法才是最接近目標的直線路徑

so1_HgEXg_1200x0.PNG

很多國考生一直抱著錯誤的觀念不改,才導致屢
考屢敗,而關鍵就在於準備的方向與方法一開始
就有嚴重偏差。

簡單來說就是,把重點放在閱讀與理解以及把重
點放在練題目與精熟的差別。

當然閱讀與理解與練習與精熟其實並不是對立的
命題,但是,正因為看起來很像,也好像都對國
考的準備有幫助,於是正因為如此「好是最好的
敵人」,才讓許多考生掉進去這個爬不出來的國
考大坑。

我記得我一開始準備國考時,也是以錯誤的觀念
在面對,而連續數年沒考上的結果,讓我開始思
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要反省與檢討出自己真正的問題並不容易,
因為人一邊準備國考時其實也持續在進步,有的
人就是靠硬背考上,有的人則是靠練習考古題考
上,有的人是靠真正的理解考上,而當我們反省
檢討的時候,其實我們很難說自己到底是哪一塊
沒有做到。

而這其實就是非常大的盲點,需要質性研究程
度的洞見,才能看出從量化表相上看不出的問
題。

首先自然是國考要讀的資料太多,所以不管是
死背派還是理解派,都發現不管是死背還是理
解,都有一種背不完也理解不完的感覺。

理解派的人認為,只要看懂了,看多了,知道
該專業科目的邏輯,自然不需要死背,但理解
派的人沒有注意到,只靠理解然後卻不去背專
有名詞、人名、數據與關鍵字的考生,閱卷委
員根本不鳥你,考生以自己懂的方式寫出自己
以為理解的白話內容,邏輯當然不會差太多,
但你沒寫出關鍵專有名詞與術語,委員就不可
能給你高分,理解派的考生太天真,以為多看
幾遍搞懂內容在寫什麼就好了,考試的時候遇
到什麼題目自然能迎刃而解。

但實際上真正考上的考生,還是精熟且練習題
目練習的最勤快與最徹底的考生。

不過說是這樣,練習題目要練的徹底,還是有
前提的,那就是有一定的理解,也死記硬背了
夠多的專業術語,這樣練習考題且針對題型的
變化來做組合應變才有效率,練習也才有意義。

很多考生不管是閱讀還是練習,其實都是行屍
走肉,心根本沒有放在上面,但表面上的形式
都有做,於是時間也花在上面了,感覺也很辛
苦的在準備著,但問題就是沒有真正練習到該
練的地方。

這種「明明沒在準備卻以為自己辛苦的在準備
」,是太多考生的盲點。從做筆記的時候其實
就可以看的出來。

很多考生上補習班做筆記下課後根本都沒在看
,下次上課也沒有在複習上次筆記的內容,他
們一方面覺得自己上課有抄筆記就代表有吸收
有理解,另一方面上課抄筆記可以讓自己心安
,以後忘記的時候回來翻筆記就好了。

但就因為這種偷懶取巧的念頭,反而遺忘的
更徹底,古人為什麼常常有許多人可以過目
不忘,因為他們書寫的成本太高了,而在不
能做筆記但內容又很重要的情況下,他們會
以非常專注且認真的精神與態度,在看第一
次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不容許忘記。

而現代人剛好相反,筆記愈方便,工具愈
好用,手機愈強大,屬於一個自然人該有的
體能與腦力則嚴重退化了。因為大腦很聰明
很取巧,它知道反正工具會幫它記,自己能
夠快樂沒有記憶的負擔當然是最好啦。

而理解派的問題也就在這裡,他們以為看懂
了,理解了,有觀念了就不需要死背,也不
需要練習,反正題目千變萬化,練習固定形
式的題目不如不要練,以不變應萬變就好了
,說不定不練習才更不會掉入題目的陷阱。

而這當然是禁不起實戰的考驗,自古以來
戰爭多算勝少算不勝,豫則立不豫則癈,
沒練習的考生就想上國考考場,除非是天才,
否則根本不可能上榜,而有的考生也真的以
為自己都沒有怎麼準備卻考上了,其實並不
是這個考生沒有準備,而是他並不會特別去
記得自己學思與無形中潛移默化的過程,
例如本科畢業如公共行政系的考生在說自
己根本沒有準備就考上了,國立優秀科系
的大學生說自己隨便讀一讀就考上了,你
還真的相信啊??
他們要不是一開始就有很好的先備基礎,
要嘛就是平常基本功就很紮實,要嘛就
是明明對自己很嚴苛且自我要求高,所
以明明一天讀二十小時卻覺得自己還不
夠認真,這種人嘴巴說出來的「我沒怎麼
準備就考上了」相信的人恐怕要去醫院驗
一下自己的腦袋。

我們回歸主題,國考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
解決方案就是寫出閱卷委員認可且喜歡的
答案,因此與題目、答案無關的努力愈少
愈好,而能針對題目與題目背後的問題意
識來回答出又正確又深入且又多的答案,
才是對上榜最直接有力的方針。

而也因此,為什麼書沒有必要從第一頁
讀到最後一頁,因為不是重點的內容根
本就可以跳過不看,當然這裡指的是第
二次複習的時候就不應該再看不是重點
的部份,而第一次讀因為完全都不懂,
自然是要整個閱覽過一遍。

因此合理且科學的準備方法是
①先看歷屆考古題與補習班出的擬答

②才開始看第一遍的聖經版教科書

③針對歷屆考古題與擬答的重點在聖
  經版教科書下做記號並畫上不同顏
 色的線,同時紀錄自己看過幾次以
  以同樣的題目與重點考過幾次,這
 可以讓自己以後執行一本書主義時
 只針對重點與常考的部份來精熟,
  而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從頭翻到尾。

④筆記時只記會考與常考的關鍵概念
  、專業術語、人名、數據、專有名
  詞與關鍵字口訣,為求時效與日後
  看得懂,以電腦打字來紀錄會比較
  有效能,而且各專有名詞與法條的
  、判例、參考資料的關係可以透過
  超連結的方式來建立,這對以後整
 體觀念的建構與複習效果會非常好。

④在執行以上的一本書精熟方案約
   七遍到十遍,且做好了重點超連
  結筆記,就可以拿筆出來開
  始針對考古題做模擬實戰練習。

⑤不管號稱自己理解多少或懂多少,
  都要經過自我實戰模擬的考驗,我記
  得我在考上的那一年有一種非常明顯
  的感覺,那就是我自己在練習考古題
  練到熟透且覺得怎麼考好像考的重點
  都差不多,沒什麼更新的變化可以玩
  時,就發現今年一定可以上榜,就算
  還沒上考場也早就知道自己的實力到
  哪裡了,有趣的地方是,同樣的考古
  題,同樣的重點,沒準備好時與準備
  好了時,看與練習的感覺是完全不一
  樣的,而考古題練到最高境界其實連
  未來可能怎麼出新的題型與變化,都
  有可以預知的能力,當然這裡的預知
 不是指未卜先知,而是在一個完全熟
  透該科題目與重點邏輯架構的前提下
  不管題目怎麼變化,都是萬變不離其
  宗愈變愈相同,這種感覺就像是當你
  熟透了九九乘法的結構,題目再怎麼
  做加減的變化,你都不會覺得它真的
  有在做什麼變化。

  一言以蔽之,你就是熟到了覺得自己
  好像什麼都不用刻意去做,自然就膝
  反射就回答出來的境界。

這也是為什麼考上的考生很難給還沒考
上的考生建議,因為當初理解的順序與
邏輯,都己經內化成為了一種直覺與反
射,當一個人把一件事當成理所當然的
時候,他會對你問的問題感到不解,他
會覺得啊不就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嗎?為
什麼還需要問這種很基本的問題,但他
其實己經忘記,他當初在學這些「基本」
的概念時,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而我們把這個人這樣的境界回頭去解構
,就可以找出每一個建構這種境界的環
節,然後針對這些必要與充份的環節全
力去準備,省略與這些環節無關的所有
努力,才能集中火力達到最精熟最能回
答與應變各種題目變化的焦點上,所以
,考生特別要注意以下觀念且要徹底執
行。

①再也不要做以後自己不會看的筆記

②再也不要把一本書從第一頁看到最
  後一頁。

③筆記的重點至少要複習三十遍,複
   習到精熟熟透如膝反射,才有上考
   場面對不同題型變化的實力,而且
   子彈一定要夠多,因為上考場絕對
   會失常,絕對會忘記,而忘記了一
   半還有一半的子彈,且這些剩下的
   子彈還是別人的二倍以上時,才代
   表俱備考上的實力。

③歷屆考古題至少都要練習擬答三遍
  以上,而且都要親自手寫過,知道
  什麼時候該空格,一行要寫幾個字
  ,一題要寫幾行,什麼時候使用不
   同的寫法,不同考科需要什麼不同
  的行文架構,版面整齊綱舉目張都是
  基本功,遇到偏冷新難的題目時有什
  麼可以應變的套路與公式,如何最大
  化自己的優勢,最小化並掩飾自己的
  不足,如何轉移閱卷委員的注意力來
  達到調虎離山的效果等等,這些關鍵
  概念在《打造你的國考記憶腦--露西
  來了》一書中都有教,還把每一段起
 承轉合該寫什麼轉折詞與助語詞的公
 式都告訴你了,不過有了公式與套路
 還是要自己真的練習再練習,才能真
 正發揮這些公式與申論字典的效果。

其實考生準備到最後一個月通常會發
現,自己太晚練題目了,讀了那麼多
書發現一看到題目根本都寫不出來,
這才明白,寫題目與閱讀理解的腦
袋,根本不是同一顆啊。

考生一直在加強那個上考場時派不上用
場的腦袋,根本是在惡搞自己,因為人
的大腦思維邏輯其實是非常線性且僵化
的,當遇到題目時要重新組織出原先存
放在大腦以為自己己經理解的這些資訊
,其實等於是重新建構一個邏輯了,因
此練習題目的背後就是在練習建構各種
不同思維線且能對症下藥針對題目回答
的邏輯,可沒有一開始自己以為想當然
爾的那麼簡單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