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國家考試的出題與閱卷過程就是國考參考書內容本身的示範與實現》













    國家考試的取才方式從挑選出題委員、題
目的審核,閱卷委員的選擇與閱卷流程等一
連串過程的背後,其實也正好示現了行政學
中政策方案的決策途徑理論,而考生在研讀
這些國考知識時,同時也就知道如何針對國
考的特性來對症下藥,這是一種舉一反三的
實務應用,也是一種將所學理論遷移到實際
生活的最好練習。

我們以政策方案的六大決策途徑理論為例,
正好能理解為什麼考古題會在國考領域中如
此重要卻佔分比例高的原因,而了解了來龍
去脈可以讓考生讀書時安心放心且更認真準
備,因為相信自己讀的東西真的會考,大腦
才會願意認真去記憶它


由政策途徑理論分析為何考古題佔分比例高之原因
理性廣博
途徑
若從理性廣博角度,國家選才
不只要適才適能,還要求公務
員品德、能力、操守各方面全
方位的均衡,因此國考若從最
嚴謹的角度來取才,不只要
身家調查、資格審查、最好還
要口試、筆試,且考試的時間
愈長愈好,題目愈多元化、題
目數量本身也要夠多,題目也
要愈新愈好,方能符合時代趨
勢,閱卷委員與口試委員也最
能夠有五個以上來自不同領
域的專家來評估,要經歷各方
面質化與量化的檢驗分析,方
能確保考進來的公務人員是對
國家最有幫助且最優秀的。

■實務上理性廣博模式在現實
生活中會產生以下的問題
①口試容易因口試委員的刻板
印象或偏見而出現同溫層效應
,博士畢業的委員可能永遠只
會挑選學歷高但實務辦事能力
不高的考生。
②題目新、或出現獨門暗器:
    反而會造成從聯考制度模式
轉變到現今多元教育模式出現的
問題,意即考試的本質本來是檢
驗考生,到現在反而是檢驗考生
家長的財力與資源,從前的學生
可以透過精熟一本書並掌握書中
精義便能錄取,現在的學生要花
更多的錢搜集更多的資料、學習
更多的才藝才能脫穎而出,反而
造成社會階層無法流動,更是一
種不公平,因此題目出的愈活愈
新,反而對貧困但上進的學生不
公平。
③題目數量變多,考試時間變長:
  例如選擇題從50題變成200題,
考考試時間從三天變成六天,
理論上題目愈多考試時間愈長愈
能精準測試出考生的實力,也最
俱備考試鑑別度,但實務上考生
的體力以及許多考生除了假日外
還要工作或在學校學習,不允
一次請這麼多天假,對於閱卷委
員也是一大負擔,容易因為閱卷
數量過於龐大而出現閱卷品質低
落之情況,因此實務上並不可行。

滿意決策途徑有鑑於理性廣博途徑在實務上不
可行,因此只好採取滿意就好的
決策途徑,意思是要求不要那麼
高,只要差不多滿意即可,有一
定滿意的公平性沒有必要做到完
美無瑕,有一定的鑑別度不要做到
堅壁清野,滿意決策途徑可以保持
彈性,隨時可以依照當前社會的趨
勢與氛圍來做靈活的調整(可以觀察
風向再決定,比較不會引起較大
的爭議)
綜合掃描
決策途徑
有鑑於廣博決策完美但難以執
行,而較不嚴謹的滿意或垃圾
桶隨機模式又太隨性,因此採
取鳥瞰模式以大致滿意的方
抓出重點,再針對這些重點部
份做理性廣博模式的實踐即可
(其實這也是人類大腦最常應用
的分析與問題解決模式)
垃圾桶決策途徑審題委員與出題委員就是這些
人,沒辦法有太多美國時間每
年一一去驗證與過濾不適任的
人選,而這些委員會提出什
麼隨機的意見也很難掌控,因
此決策的依據很像是大家拼命
往垃圾桶擲出自己想要的意見
,最後再從垃圾桶中挑出可
以執行的意見,整個過程是隨
機、看風向、看背後政治勢力
的。垃圾桶決策模式看起來很
隨機很不公平,但可以因應
當前最新的潮流與風向,並搭
配政治窗的開啟可以最無阻力
的推動政策。
漸進決策
途徑
漸進決策途徑正是考古題為什
麼會歷久彌新且佔分比例高的
最大原因,因為漸進途徑最符
合國家施政的執行運作模式,也
最不容易引起爭議與人民的抗爭。
①漸進式不一次做大幅度的改變:
考生準備考試才可以有跡可尋,
不用耽心今年讀的書明年就沒有
用了,對於審題委員、出題委員
、閱卷委員也比較沒有壓力,因
為可比照往年慣例來工作,
可以駕輕就熟也比較制度化。
②漸進模式最符合民主政治的常軌:
  因為漸進才能有較多討論與協商
的空間,一旦作出改變也比較不會
讓參與協商者出現太大的不滿,例
如如果每年都出新的題目,學界大
(也就是出題委員)之間產生爭執
的機率就會變很大,因為理
論上今年要輪到我出題,而這個教
授當然會以其平日熱心宣揚的學派
理論作為出題的基礎,為什麼突然
要改變考試方法,為什麼要出之前
沒有的題型,激進的改變很容易爆
發學者與學者之間的衝突,從審題
委員會到出題者,從閱卷者到考生
,都很難接受激進的改變。
政治決策
途徑
為什麼國考有時會出現某個學術
界大老的獨門暗器,為什麼可能
連續幾年都由某個學派的老師來
出題,為什麼這明明不太公平但
為什麼在國考實務上還是不斷發
生,那就是因為國家政策本身就有
很強的政治性,而國考領域當然也
就無法避免,當主政者有意植入自
己的傾向與意識型態,在課綱上或
命題大綱上就會偏坦與自己意識型
態一致的題型與題目,在出題委員
與閱卷委員的選擇上也如是,而這
種意識型態的偏坦是表面上很難去
察覺的,也是考試不論如何都很
難做到絕對公平的原因。
從以上政策決策模式的綜合比較與評估,
就能說明為什麼考古題歷久靡新且佔分比
例至少有50分以上的原因,而這也是為什
麼同心圓準備法最能精準應對國考的原因,
因為百分之六十的圓心是考古題,剩下百分
之四十才是最新的時事、新聞相關議題、最
新修法,某教授的獨門暗器、新進教授提出
的新學說理論、最新時代的行政管理發展學
說,最近一年的期刊內容,新時代的民主政
治趨勢與專有名詞等等。
因為這樣才是最符合理論與實務的合理配分
比例,而且大家別忘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一些新的名詞往往只是新瓶裝舊酒,只是以
新的名詞重新包裝或組合原來的東西再拿出來
賣,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學說理論的基本分類、
歸納、演繹的邏輯與規則,遇到什麼題目都不
用害怕,因為只要掌握核心重點準則,那就是
「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啊。

此外這也告訴大家一點,其實國考參考書
的內容都是寶物,都是知識的精華,才會讓
那麼多學者肯定並支持把這些內容放到國考
教科書中,這些知識都是可以實際用來分析
現實生活的思想工具,也經過重重實務上的
考驗,而考生的大腦意識到這些東西對自
己的人生真的有用,就會記得比較深刻,

用進廢退」是大腦記憶的不二法則,
請各位考生謹記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