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申論考試技巧》如何將口訣套用在申論題

15268020_898484510288865_15277539923361010_n.jpg
國家考試最主要需要克服的題型就是申論題,而申論題雖然看起來像是文章,而文章似乎就會受到委員主觀意識的影響,但若以科學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申論題的答案基本上還是會有一定範圍的限縮,限縮的原因如下:

①國家考試是國家重要的舉才制度,不可能容許太主觀的閱卷範圍,因此一定會有一定的評分標準與定義

②閱卷委員來自四面八方,也不可能只讓一二位專家學者就壟斷出題題型,因此合理評估還是會呈現常態分配

③閱卷卷員也可能本身是出題者,也可能同一個題目會有三四個專家學者有不同意見,理論上只要有沾到邊,分數應該都會給,另外由於一份申論題考卷的閱卷委員至少有二位,因此在互相平衡的狀況下,申論題的答案 應該還是會有基本上「標準」答案

④理論上閱卷委員在入闈改考卷前就會開會訂出給分的標準與依據,如果這場會議是嚴謹的話,可能會把所有與題目相關的關鍵法條、關鍵判例、關鍵字、專家學者的學說都明確定義出來並給予適當的分數分配標準。

   不過也可能在閱卷委員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不會特別聲明出來,唯以筆者曾經參與研究所教授討論研究生考試筆試閱卷經驗談的過程中,發現專家學者因為在一個領域久了,已經很明確的可以區分出什麼是基本分的答法,什麼是進階分數的答法,什麼是高分的答法,似乎只要在一個領域夠久,就會自然的了解內情。

  同理可證,一個準備國考一年的人跟一個準備國考三年的人,對於什麼是基本題型,什麼是進階題型,其實自己也早已心知肚明。

⑤委員與委員之間多多少少還是會有意見上的不一致,不過高普考試基本上會考的內容不會太難,而委員間意見不同的地方通常是在司法官律師等級的考試上才會明顯,因此簡單來說就是,三等考試以下這種基本ABC等級的考試,委員還懶得提出不同的意見。


⑥其實最重要的關鍵是,委員一個人可能一個星期要改一千多份考卷,改一張考卷約只有2到3分鐘的時間,因此不可能太認真去看文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抓重點關鍵字與法條或學說理論,從這個角度來看,口訣式的讀書方法會是最適用於國家考試的。
⑦委員不可能刻意排除「標準答案」與「關鍵字」、「專有名詞」,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閱卷完全沒有鑑別度可言,沒讀書與有讀書的人根本分不出高下。

也因為以上的各種原因,口訣關鍵字的背書方法才會是最適用的

不過話說回來,倒也不是說口訣式讀書法比較考的好,而是說不透過口訣,還真沒辦法把那麼多的資料有效壓縮並
精熟到自己小小的腦袋瓜裡。

以公共管理這科「公部門志工管理」為例
通常申論題問的問題都會有點攏統,例如志願服務的理論基礎、特性、優勢等等
我記得我第一年參加考試時就覺得這題目問的很不精確,因為特性與優勢感覺是很難切割明確的文字論述,不過
國考委員好像對文字的定義沒有很嚴謹,因此讓我一開始很不習慣,有時還根本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後來慢慢發現,其實有時根本就不用在意題目在問什麼,只要有沾到邊,就把它全部寫出來就對了。

以志願服務的理論基礎而言,總共有七種理論
(參考資料引自孫本初教授公共管理第五版)
分別是
①利他主義
②人力資本理論
③社會參與理論
④交換理論
⑤需求滿足理論
⑥社會參與理論
⑦期望理論
看起來好像很多很難背,但是只要一句口訣,就能把所有理論都背起來
那就是
「他人社交滿三期」
他為利他主義
人為人力資本理論
社為社會參與理論
交為交換理論
滿為需求滿足理論
三為社會參與理論
期為期望理論

而背好這個口訣後最好還要做個與題目有聯結的動作,那就是編個小故事
「會參與志願服務的人通常都是很熱心很願意參加社交活動的人,因此
   會與「他人社交滿三期」,畢竟一期一會,少一期就不是志願服務者喲」

而申論題要拿高分,通常除了寫出理論基礎外,還要寫出其特性、優勢、還有困境等等
表示考生看待一件事是很周延完整的,可以從一件事的多元角度來審視
而志工管理的困境會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徵募方面
②訓練方面
③工作方面
④人際關係
⑤流失率
⑥出勤狀況
因此口訣就會是
「真遜工人流出」
①真為徵募方面
②訓為訓練方面
③工為工作方面
④人為人際關係
⑤流為流失率
⑥出為出勤狀況

一句話就把重點關鍵字掌握了,而且也點出了志願工作者如果做不好,就像是
一個真遜的工人一樣,會不斷的被流出。

有時我懷疑委員可能連內容都沒看,只有看考生寫的標題就打分數了,因此針
對標題來編口訣的實用價值,也就是cp值非常高。

話說回來,考生考試時通常只要寫的出標題,內容就大概可以唬的出來,也能
透過文字的聯想寫出大致無誤的內容,而如果沒有重點標題的指引,光是靠自
己沒有組織的記憶與理解,會寫出什麼天馬行空的內容,恐怕自己也不知道。

大家看我寫到這裡可能以為我是在教大家偷吃步,但大家仔細想一想,讀書背
書的本質其實就是這樣啊,我們本來就是透過聰明記重點的方式把一科學問的
精華給記憶起來,完全合法合理,有人會說不靠理解靠死背靠口訣是不對的,
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有問題,因為任何理解的基礎都是死背,就像是
算微積分之前如果九九乘法都不會背,那恐怕微積分會算的天荒地老,同理,
背誦與理解根本是分不開的。

話說回來,申論題的閱卷方式決定了背誦比理解更有優勢,因為委員沒有那麼
多美國時間改你的考卷,他沒有時間研究你到底理解了沒有,他也不希望你透
過你特殊個人式的筆法來表達你的理解,他只想看到關鍵字,專有名詞,法條
,實務判例有沒有出來,他不會想看一個名不見經傳考生的個人創見。

而這某種程度也點出了這個社會的現實面

那就是
如果你沒有外表,那麼很少人願意看你的內在
如果你沒有頭銜或背景,也很少人想「聽」你的見解

更何況

有的人連自己己經理解的東西,還是有辦法寫得讓別人很不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