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備考心法:「一門深入,諸法平等」-國考考取的關鍵三要素

有時版主會去調查考上的考生到底都是怎麼考上的,或者去國考討論區研究到底考上
的都是些什麼人,我發現各種方法與各種姿勢都有人考上,而且很多人連自己到底
是怎麼考上的,其實也不是很清楚,其實就連宣稱自己知道自己怎麼考上的,可能
也並沒有真正明白自己考上的原因何在。

也因此對於還沒考上的考生來說,就會覺得好像什麼方法都可以,但又不是很保險
的感覺,畢竟很多關鍵細節,考上的人不一定記得很完整,給的建議也是很個人化
的,適用自己的不一定可以適用在他人身上。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應該有什麼最大的公因數與關鍵要素,決定了某些人上榜而
某些人則落榜。

依合理的各項變數來推估,其實參加國家考試很像是在參加抽獎,有準備的人像是
花了很多錢包牌的人,而沒有準備的人則是只買一張而且還是電腦選號,而考前三
個月才開始準備的人則是買了很多張但沒有買的比包牌還多的人,一般來說,會考
上的就是包牌的人還有買很多張的人,而只買一張就想中樂透的人,如果能中獎,
八成是祖上積德或文昌照命,剛好看到的都有考出來,然後出的題型又是自己擅長
的。

為什麼國家考試那麼像抽獎實在是因為變數太多,也與考的內容太龐雜有關,有讀
書的人可能剛好考到的那題沒看到,或是會寫,但同考區的人更會寫,或是剛好考
卷在一個超級高手後面,於是讓委員把分數改低了,也或是會寫,但剛好書寫風格
與改到此人考卷的委員tone調不合,結果被打低分,也因為變數太多,補習班老師
自己下去考很可能自己也考不上。

但是做為一個考生,好像不應該抱著抽獎的心理來備考,因為如果結果都是那麼的隨
機,那麼就沒有人想要認真準備了,大家都考試前三個月看考古題就好,因此實際上
還是要回歸正道,去找出最大化得分可能的關鍵要素來一一滿足,才算真正完成考生
備考的本份。

版主不揣淺漏,試將國考拿取高分的關鍵要素歸納如下:
① 蠻多考上的考生都建議一本書主義,然後將其他相關書藉的重點都整理在這本聖經之下
   筆記則是整合所有重點的唯一精讀本,為什麼一本書主義比較容易考上(前提是這本書是
   架構完整的聖經,否則選到一本爛書,看再多遍也是沒有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精熟,人
   只要一直看一本書,會愈看愈快愈看愈懂,而且複習的時間會愈來愈短,一般來說要考上
   的考生同一本聖經至少大約要讀過10遍,就差不多到達考上的精熟度了,不過一般考生會
   害怕說只看一本可能會漏掉一些獨門暗器或重點,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懂得使用不同的
   閱讀策略,也就是很多資優生都會的技巧那就是---速讀。
   也就是利用速讀技巧快速掃描聖經本以外書藉的其他重點,至少有個概念,但不用像
   聖經本那麼精熟。

②速讀與口訣是國考達人賴世昌很推崇的二大技巧,另外一個技巧就是唬爛能力,也就
   是信手寫來就看起來很專業很厲害的行文風格與架勢,但最後一種技巧不是一天兩天
  就可以練成的,因此先從口訣與速讀開始打基礎,會比較妥適。

  我認為之所以速讀會是考取關鍵的原因有二,一是其實人讀的愈快反而會愈認真,心
   思比較不會胡思亂想,人如果讀書讀很慢,雖然讀的慢就忘的慢,但從第一頁讀到最
   後一頁時往往時間實在隔太久,不忘記都難,而速讀的好處是可以快速的瀏覽重點並
   在腦海裡建立宏觀架構,這對於理解一本厚厚的書會是比較妥適的理解方式,二來,
  速讀的時候有些部份其實一開始會看不太懂,但一開始的看不懂反而是好的,因為部
  份是理解整體的基礎,整體是理解部份的可能,人表面意識看不太懂沒關係,潛意識
  會知道自己看不懂,所以此時這個看不懂的人在腦海裡會留下待解的疑惑,而人在睡
  眠與作夢時會將未知與己知做聯結,於是經過了睡眠與作夢後再看,這個人會發現不
  知為什麼,自己居然愈來愈看得懂書在講什麼了,而速讀一方面幫助我們快速建立宏
  觀架構,一方面多頻率的複習也善加利用了潛意識「腦補」的功能,於是不管什麼再
  難懂的書,經過大約十次的速讀複習後,通常讀者就可以掌握八成到九成的精華了。

③第三個關鍵考取技巧我覺得就是一種唬爛能力,也就是不管出什麼看不懂的題目,都
  有辦法唬爛出一套周延完整架構的能力,有人認為這就是寫作八股文的能力,有人認
  為這就是一種製造表面效度的能力,就是明明不會寫,也能寫的讓委員覺得你懂只是
  你寫錯重點方向的感覺,當然這不是說文不對題卻寫的架構完整也可以拿高分,而是
  會拿高分的人,考卷通常都有字體工整、綱舉目張以及解說詳細的表面效度。

就以一題申論題來說,委員會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回答呢? 我們合理來推論一下
①首先當然是關鍵字,因為不管再怎麼唬爛,一定要能切題,委員當然是從專業關
  鍵字來判斷說到底考生有沒有回答到甜蜜點,否則文筆寫的再華美,詞藻再華麗,
  卻連關鍵字都沒寫出來,很容易就被察覺是外強中乾。

②有了關鍵字做為基本分的結構後,就要衍伸出可以被加分的各種要素,例如可以
  寫出題目宗旨背後的前因後果,例如某某某在某本書寫了什麼與本題要問的內容有
  關,誰誰誰講了什麼名言,通常這部份的內容會放在第一段做為開頭。
  申論題一般來說就是分成三段,也就是開頭段,重點解答段與結語段,中段的重點解
  答段就必需要針對題目的重點來回答,通常口訣的內容都會塞在這一塊,不過如果遇
  到雙重否定的題型時,就要把重點解答段分成兩段,一段是講某個方法的優點,另一
  段就要講這個方法的缺體與限制在哪裡,通常比較難的申論題型都會考雙重否定型的
  考題,以測驗考生能否全方面從不同觀點看一件事情。
 中段的重點解答段可以套用公式,例如人事時地物,產銷人發財等等,只要讓委員覺得
 考生考慮的面面俱到,關於題目的各項要點都有提到,分數就不會太差。
 中段的部份如果有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寫什麼,建議可以寫案例,也就是以實例來填充字
  數,這也是一種避實擊虛的策略,儘量寫自己會寫的,然後把不會寫的部份草草帶過。

後段的部份就是結語了,依照三段論法,若開頭段是正,中間段是反,則結語段就是合
,通常結語段都是寫一些癈話比較多,例如管見認為,拙見以為,然後把正反二見併陳
,接著說明自己為何選擇某一見解的原因,如果兩種見解都不選也可以,就寫問題千緯
 萬端,宜從多面向審慎了解再做判斷亦可,委員只要看到考生把各種正反的觀點與意見
都有寫出來,就會覺得這傢伙懂,也就不會苛求考生一定要選邊站了。

如果加了案例與八股文還是無法把字數填滿的話,還可以使用倒裝句再利用法,也就是說
把同一句話分四次說,例如先講一件事的優點再講一件事的缺點,然後把對比的範例優缺
點再講一次,說穿了其實只要把一個方法的優點講完就暗示出其他方法的缺點,但有時為
了遷就格式與表面效度還有至少把字填滿的美觀效果,還是要善用這種說癈話的技巧。

最厲害的唬爛技巧就是憑空創造出一個英文人名與一個理論,然後寫得很專業,專業到
連委員都會懷疑說是不是自己讀的書不夠多,所以連這個外國專家的名字與理論都沒有
聽過。(這簡直就是考生反向考驗考試委員有沒有料了,這招是險招,如果完全不會寫的
話,可以賭這招,反正你也不會寫,出奇兵說不定還能撈一點分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