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國文作文攻略要點-「好書好文宜多看,平常應用生活上」

 

索引.jp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其含

義是别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比喻别國的賢才可

為本國效力,也比喻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

或意見。


國考中的國文與英文很吃考生長期自

然累積的素養,因為等到要考試再來

學英文文法或國文作文,其實都沒辦

法短期內進步太大。


也因此準備國考一定要極致的應用

八十二十法則,考科中可以拿分數

且簡單好學的部份,一定要百分百

的掌握。


而英文的部份如果說背單字最沒有

門檻,那麼國文的作文則是背名言

錦句然後以「起承轉合」的架構來

統整將最有效率。


也因此我們平常看到一些好文章就

要去留意,不過針對國考的好文章

也要懂得挑選,因為別忘了我們是

在準備考試,不是參加小說比賽,

因此別忘了要從我們的閱卷委員

角度與立場來挑文章。


而國文這科的閱卷委員通常是

文系的大學教授,因此他們會有

屬於他們特別在意與重視的點,

不同考科的申論寫法是不一樣的

,因為閱卷委員不是同一類型的

人啊。


以國文教授的角度,會重視的環節

與要素如下:

①字至少寫得整齊正確

 不用特別好看,但筆順與筆畫至少

 清楚正確。

②標點符號不能錯(其他科委員其實

 沒那麼在乎標點符號,因為他們自

 己很可能也不會。)

 所以考生在面對國文這一科時,不

 確定的難字就不要寫,不太會用的標

 點符號就儘量不要用,不要讓委員有

 機會扣分,因此基本心法是,先求不

 出錯,再求完美,今天如果一個考生

 文筆超好、龍飛鳳舞,結果大量使用

 了自己不常用的字與標點符號,反而

 可能該拿到的高分都被錯別字或標點

 符號或格式扣光光,這就是聰明反被

 聰明誤。

③文以載道的正能量

 國文教授通常觀念比較保守傳統,對

 文學的欣賞角度也比較崇古,因此古

 代八股文中文以戴道的特性會比較明

 顯,通常思想觀念會比較偏右,也因

 此考生作文的風格最好不要太另類與

 叛逆,把左派的反對權威與倫理風格

 帶到自己的作文中,很可能會觸犯逆

 鱗。

④格式與架構

 例如公文有公文特定的格式,作文有

 作文特定的架構,內容就算寫對,但

 格式不對或放錯位置,就是不對。

 起承轉合的基本架構是基礎版,而且

 因為考試與作文比賽不同,更重視公

 平性,因此四平八穩的邏輯架構最沒

 有風險,儘量不要想說從標新立異來

 拿高分,標新立異是在完全不會寫或

 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兵行險著不得己

 的方法。

⑤最好善用修詞學的特性

 例如頂真法、對稱法、名言名句法

 援用名人法,援用經典法、駢體

 文法、這些修詞學的方法可以讓一

 個不會寫文章的考生,一套用就讓人

 覺得好像很有內涵,尤其大量使用文

 言文讓整篇文章文白兼俱效果更好。

⑥引用經典美文

,讓閱卷委員知道你懂得欣賞他們眼

 中的文學之美。

尤其李白或白居易的詩與詞到現在

還被很多文學家所引用,例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等千古名句。


以下筆者推薦這篇文章是在中國大陸

被國文老師很推崇的考生文章,在國

文這一科老師的思考模式都差不多,

因此在中國大陸可以得到閱卷委員高

評價的文章,在台灣也不會差多少。


大家除了可以從這篇文章參考其行文

的方法,也記得去特別學習其標點符

號的用法,這對國文作文實力的養成

將有大大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參考

他人的好文章,歸納其重點與要素,

然後時時練習,最好在平常跟人溝通

或使用文字社群軟體或LINE時,

就將申論寫作的要素、邏輯架構、格式

與習慣都帶到日常生活中,這樣面對

突然襲來的題目,才能從容應付。


此篇文章可做為國考國文作文之參考。
筆者認為其精華訣竅有五:
◎信手拈來儘是名人名言
◎滿佈成語,專有名詞,頻吊書袋
◎句型對稱,駢體風格,給人正式嚴謹的感覺
◎起承轉合,架構完整,大量文言,高深莫測
◎起始段有順著題目的暗示與邏輯,
內容主文有狗腿有八股,
結語段有道德正能量與期許。

杭州第二中學高三學生李豪逸, 因爲提
前錄取,沒有參加高考,但看到作文題
,他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篇名爲《書生
》的作文,頓時走紅網絡,
被譽爲“高考滿分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

浙江省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目:有位作
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
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
書”。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
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注意】
①題目自擬。②不少於800字。
③不得抄襲、套作。

被瘋傳的“滿分作文”

書 生

上蒼賜人以三書,一曰有字之書,二
曰無字之書,三曰心靈之書。此三者
,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讀書者
可稱書生,而凡世間之人,或多或寡
,必讀此三書,故世間之人皆爲書生
也。

有字之書,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
,是爲錄。往聖先賢著經典,而後人
傳習之;詩仙詞聖書佳句,而後人吟
詠之。有字之書,乃作文章者之見聞
經歷、所思所想,付諸於文。孔夫子
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
記》,皆屬有字之書也。李太白狂歌
之《將進酒》,杜子美哀嘆之《石壕
吏》,亦屬有字之書也。以文章傳道
義,以詩篇記良辰,此有字書之真諦
也。

無字之書,生活經歷也。以一字概之,
是爲行。勞心柴米油鹽,遠遊名山大川
,皆讀無字之書也。無字之書是爲行萬
里路,如古徐霞客之遊覽,如馬可波羅
之遠渡。於萬化冥合之間,讀自然造物
之書。鬼斧神工,最美之書乃天成。無
字之書亦是平日生活,秋風卷屋,五斗
折腰,利鎖名繮,虛苦勞神。於困頓失
意之時,讀淚溼汗浸之書。披荊斬棘,
最重之書乃人生。

心靈之書,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
,是爲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
,天人合一。人以心觀宇宙,觀宇宙
亦是觀心。陸九淵曾言:“宇宙即是吾
心,吾心即是宇宙。”心靈之書包羅萬
象,可絕非萬象本身也。康德、柏拉
圖之思考,於此二人乃心靈之書,而
其著述非心靈之書,故此書無法外借
也。心靈之書乃思想本身,發於人,
終於人。凡世間之人皆有心靈之書,
而此中玄奧不可言傳。

文人以有字之書錄無字之書,聖人以
有字之書傳心靈之書;學者以無字之
書習有字之書,行者以無字之書證心
靈之書;賢者以心靈之書衍有字之書
,哲人以心靈之書明無字之書。此三
書連環相扣,缺一不可。書生在世,
讀盡經典,而讀此三書斷不可厚此薄
彼,需雨露均沾,相輔相成。

失有字之書,則文明難以傳承發展;
略無字之書,則學問皆如紙上談兵;
缺心靈之書,則人生渾若傀儡木偶。
幸上蒼非慳吝之輩,播此三書於人間
。是故世人盡能讀此三書,行此三書
,傳此三書。

故世人皆能成書生也。

杭二中教師的精彩點評

豪逸之文美在規範 文章有對“三書”內容
的界定,有對“三書”作用的評價,更有
對“三書”彼此之間關聯的闡述......彰顯
了一篇論述文規範、嚴密的結構。規範
背後是豪逸縝密的思維。

豪逸之文美在才氣 文章一氣呵成,文
不加點。語言文白相間,讀來無晦澀
之感,反更顯雅緻脫俗;內容涉古今
中外,汪洋恣意,尤對中國古典詩詞
,更是信手拈來,從而妙筆生花。才
氣背後是豪逸博覽羣書的積澱。



豪逸之文美在通透 文章中對“三書”的
閱讀,實爲一個少年對自己人生之路
的要求和展望:閱讀,行走,思考,
傳承。“博”自己之學識,“雅”自己之生
活,從而“博雅”自己之境界。通透背
後是豪逸的赤子之心。
願美文共賞!——語文老師 李蒔春

杭二中校長的精彩點評

一個通透的人才能寫出如此通透的
作文!——校長 葉翠微

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模擬考試》「我們對自己的問題總是難以覺察,對他人的問題總是非常敏感」-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不同觀點的評審委員

 

1819_23403241_L.jpg

在東大特訓班第八集中,阿部寬

飾演的櫻木老師請每個同學互相

批改別人的考卷,而且程度差的

同學也可以改程度高同學的考卷

,這讓所有同學都感到非常驚訝,

程度高的同學驚訝的點是「怎麼

程度比我差可以改我的考卷。」

而程度差的同學則是「我自己都

不懂了怎麼有能力改別人的考卷

,我連正確答案是什麼都不知道

了。」


各位同學,這個互相批改考卷的

策略,正是點出了人性中非常關

鍵的特性與盲點,因此考生如果

可以突破這個盲腸,就能有效看

到自已的短板,去補強自己最需

要加強的部份。


於是我們就要問以下的問題:


問:為什麼我們比較容易看到對方

的問題,就連程度差的人,也能

看到程度強的人問題在哪裡?。


答:因為人類對他人的批判力比

對自我的反省力更強大。

筆者記得以前同學都會看金庸小

說,然後每次有電視連續劇在播

放改編自金庸小說的內容說,都

會品頭論足而且說的頭頭是道,

這些同學知道選角要怎麼選才好

,還知道每個劇情環境的必要性

在哪裡,對於新演員演得哪裡比

較好,哪裡比較奇怪,哪裡跟小

說脫節太多都一清二楚。


我那時就想,這些同學怎麼每個

都那麼專業,儼然金庸學權威。


不過如果說你叫這些同學拍片,

他們可能連三分鐘都拍不出來,

可能連一出場時的歷史場景與服

裝考究就不及格了。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這些同

學自己也拍不出片子,但是批評卻

非常到位。


其實改考卷這種東西也是一樣的,

因為自己回答與當閱卷委員的角度

與立場還有思考模式是完全不一樣

在這個時代,觀眾欣賞的品味

己經被寵壞了,愈來愈挑剔也愈來

愈嚴格,就像各位同學現在在看我

的文章,大家可能沒辦法用文字來

精準形容看完文章的感覺,但是文

章寫得好不好,跟別人比較有什麼

差別,文章的風格與特色在哪裡,

其實大家的內心跟明鏡一樣,都是

非常精明的。


例如說隨便叫一個讀者給他錢叫他

來認真批判我的文章並找出我文章

的優缺點,十有八九都能寫出很豐

富很詳細且到位的批判文,因為

類對他人的批判能力實在是太強大

了,只是自己沒有特別覺察。


且正是因為自己做不出一樣的東西

,才更能幫這個製作的人找出問題。


大家想想,如果你也是專家,你就會

陷入跟專家一樣的思維模式,最後你

的思考就會跟專家愈來愈一致,於是

最後你就找不出專家的缺點與問題在

哪裡了,因為你的立場與知識,還有

思維慣性與專家己經合為一體。




而這其實就是這個專家時代與科技時

代的最大問題,那就是我們永遠覺得

別人是專家,一定是權威且比我們更懂

,卻不知道我們每個平凡人的內心都

有非常強大的鑑賞力與審查力,只是

我們不能精準的透過語言與專業術語

表達出來。


平凡人才是最好的影評與書評,因

為大家別忘了,主流的電影與書,都是

寫給普羅大眾看的,不是寫給專家自己

看自己自HIGH的,而能夠找出一個

標準的普通人,然後從標準的「普通人」

嘴巴中找到「最普通標準」的意見與見解

,大家知道有多難嗎?


難到民調專家與市調專家,都為找這個超

級普通又平凡的樣本而傷透腦筋。


所以每次總統大選或重要選舉,大家都會

聽到台北市天玉里是選舉結果的風向針與

預言指標,或是其他縣市的某個里有政治

版圖最符合現狀的人口分佈,然後記者就

會特別去調查這個里的投票狀況來回推整

個選舉的結果。


玩股票,預測政經情勢,都需要找到這個

可以反應總體大局的「指標」,而這個指標

還會因人事時地物而變動不居。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其實

「普通人」與「平凡人」特別珍貴,因為

他們正是因為不是專家,也沒有特定的立

場,有自已的偏見與喜好,有自己的缺點

與優點,所以才「平凡」又「普通」,但

也因此最接近集體潛意識的「平均數」與

「中位數」。


股票不是因為基本面良好就一定漲或跌

,而是買的人多就漲,買的人少就跌

因此就算是錯誤的訊息或新聞,讓這些

「普通人」或「不是專家的大戶」相信

而去買,這張股票就會漲。


於是「假的」會因為結果是好的

變成「真的」


考試其實也是這樣的,其實每一科考試背

後都有意識型態的介入,為什麼選這題來

考不是選那題,為什麼常常考的都是考古

題?為什麼一樣是社會科學,法科與行政

類考的考點差異就是那麼大?為什麼明明

都是重點,卻總是只考特定的題型?

為什麼有獨門暗器,為什麼會有路徑依賴

的偏差?


而答案真的是有「標準」的嗎?愈深入專

業的領域,就愈是有左派與右派各種見仁

見智的答案,而且一個己經被完全解決

的議題,不太會出現在國考的考卷上,

因為當一種知識成為普通常識,那麼就

沒有考的必要了,就像是考試不可能問

,「考生用頭去撞馬桶會不會痛」這種

問題,而比較會問,這種微妙的情況到

底是正當防衛還是緊急避難?。


●其實人性中,我們對別人的問題比對自己

熱心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角度來說,其實我

們每個人都是很有「愛」的,因為我們在

滿足了基本的安全與自尊需求後,就會自

然的更去注重社交、愛與歸屬、自我實現

的需求,還有被他人重視與期待的榮譽感

,我們改自己的考卷通常是意興闌珊,但

是改別人的考卷我們會覺得可以給別人幫

助、幫別人解決問題,幫別人找出哪裡奇

怪的地方,我們就會很自然以最挑剔的電

影觀眾角度,很自然又很積極有熱情的幫

對方改考卷找出問題,就算我們程度比對

方差,一樣可以找出對方的問題,我們在

這個當下就是那個最珍貴的「天玉里」

最稀有的「普通人」與「平凡人」,而且

最有資格與立場去扮演「閱卷委員」,因

為閱卷委員也是千奇百怪,有自己獨特的

品味、性格、還有意識型態,而當一個人

寫出來的申論考卷可以通過「普通人」的

法眼,那麼至少就能通過「閱卷委員」的

「最大公因數」與「中位數」。


所以,一篇可以打動普羅大眾的文章,

一部可以收視破億的電影,比能夠說服

專家的書或電影還難拍,因為要抓到

集體潛意識變動且有規律的品味,其實

是最難的。


所以大家也會發現,同樣的申論寫法,

給不同閱卷委員改分數落差很大,因為

人性隨著時空變異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而這正是為何成立讀書會幫對方做

模擬考試並互改考卷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而且這還符合經濟學的相對利益原理


以東大特訓班的同學為例


其中有三個同學理科較強

四個同學文科較強

因此在互改的過程中

至少理科的同學在文科考科中

文科的同學在理科考科中

都會得到對方意見的幫忙

先把自己最弱的點平衡補強


而因為每個人在不同科目的

強弱特性還有獨特的視野,正好

一份考卷經過其他六個人的審視

,就等於有六個不同角度的視野

與審美批判力來幫忙做校正。


就像我們在講有人理科很強的時

候,其實也是有語病的,因為理

科包含數學與物理,而且還有邏輯

學,而數學邏輯與電腦的數位邏輯

是不一樣的東西,而數位邏輯與正

宗邏緝學中的各種邏輯又不一樣,

像哲學中的悖論邏輯就連專業數學

家或物理學家通常也不知道在講什

麼,語言邏輯更是另一門深奧的領

域了。


因此,我們一開始認定誰程度比較

差這件事本身就有問題,我們只能

說某個人在特定的某個形式某個角

度與某個重點範圍的考試中,分數

拿的比另一個人差,而不能說這個

人在某一科就一定比較差,例如有

人在方程式的運算比較強,另一個

在幾何學比較強,請問我們可以說

其中一個人的理科比另一個人強嗎


所以

每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那個很醜的普哥或普妹

反而最能了解平凡人在想什麼


那個看起來很猥褻的老頭

正是你未來老婆的老爸

你以為他沒什麼

他卻是你未來想要成功奪得美嬌娘的

主考官


所以,我們要尊敬每一個人

去看到每個人在他獨特的生命歷程中

所學習到與感受到的獨特思維模式與

邏輯。




也因此,微觀的世界與宏觀的世界

大不同,在微觀的世界,評判的角

度與邏輯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也因此,普通人也可以幫專家

出主意,尤其是申論寫作這種帶有

主觀喜好性質的考試中,程度差的

人一樣可以幫程度低的人改考卷,


我不會寫小說難道我還不會看小說

嗎?


一般人難道連最基本的文字語言順不順

暢感覺合不合基本邏輯都分別不出來

嗎?


反而專家常常基本通識是

不及格的…


而透過這種彼此強弱互補且有相對

利益的互相幫助下,就經濟學的法

則,所有人都會得到利益。


而這其實也提醒每個同學



其實你也可以呼叫你心中的多重人格

,幫你看書改考卷,因為在人類千萬

年的演化過程中,已經將祖先各種人

格的基因與多重應變思考模式都內建

在這顆有數百億神經元連結的大腦中

,因為遇到不同的挑戰與情境時,

人格就會分裂,有時出現數學人格

幫忙處理養家畜時雞兔同籠的問題

,有時出現文學人格來幫忙皇帝寫

檄文,有時出現暴力人格來對付衝

到家裡來的壞人,這些人格有自已

獨特面對問題的「整套協同一致的

思維與行動模式」,而且已經自動

化了,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讀書準

備考試要常複習的原因,因為每次

看書的時間點或地方,都會召喚出

不同的人格與思考模式,因此有時

這個人格看不出來的盲點,另外一

個人格是可以輕鬆解決的。


而心理學中一個經典案例,比利的

二十四個人格中,比利的身體裡就

有各種男女性別、專業與興趣都不

同的獨立人格在他身上,要溫柔時

可溫柔,要無助可無助,要理性計

算可理性計算,要暴力對付敵人也

有比較殘忍的黑暗暴力人格。



所以,成立讀書會請同伴分配功課

,然後互相出考題並幫對方閱卷其

實效果會非常好。


而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經營讀書會的

同學,就好好學習靜心與利用不同

時間不同場所時的分裂人格,幫自

己找出最弱的短板,從全人格的角

度來重新認識與了解自己。


因為這世界百分之九十五以

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大腦

也是一個世界,住了許多居民

與人格,還有寄生蟲與酵母菌

,而且這些寄生蟲與酵母菌會

透過腸道來間接影響你的思維

模式與人格特質。


而這也是為什麼,身材高瘦胖

小不一樣體態的人,往往也會有

特定的人格特質。


而可以徹底做到這點


那麼不只是考試實力可以突飛猛進

,從整個人生的角度,也會更明確

的知道自己的業力來源與各種能力

之所以被封印或打開的原因喲。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他山之石》論玄學與考試及命運的關係從《靈媒術與死後的生命》一書中說起

 

21920459094667_672.JPG


筆者很喜歡到舊書店尋寶,因為有

些好書己經絕版,而書局的新書品

質又不一定比舊書好,因此做為一

個對知識與資訊敏感的現代知識份

子,需要有從各管道搜集資訊同時

抉擇優劣的能力,而對於考生而言

如何判斷什麼書是好書且同時又適

合當下的自己,也是重要的應考心

法之一。


這本《靈媒術與死後真相的實驗》

是少數西方人針對靈媒所做的長期

追蹤研究成果,是由Alan G

auld博士所著,有別於國內靈

學相關書藉皆由靈媒本身所寫的立

場問題,由一個對於靈學沒有特別

支持或反對立場的中立研究者來寫

這樣的書,會讓人覺得比較有說服

力。


而這位Alan Gauld博士

是西方研究靈學、超心理學非常有

歷史資歷與權威的「英美心靈研究

社」的社員,這個研究社有許多知

名的科學家參與,因此其研究品質

與研究成果,不論最後結論如何,

了解這些科學家怎麼切入靈學領域

的研究以及如何解讀靈學現像本身

,都非常有趣且耐人尋味。


西方人與東方人某種程度比較不

一樣的點是比較以演繹法的角度

在看事情,東方人則比較以歸納

法的角度看事情,因此東方發展

出以易經為基礎的歸納理論,而

西方發展出化約論為主的邏輯實

證系統,其實這兩種研究進路各

有利弊,而且可以分別解決不同

的問題,並不需要一定要分個高

下,而且實際上各種理論到最後

都會援引對方比較好用的方法,

最後表面上看起來不一樣,本質

其實都一樣,就如同現在世界的

各種宗教,表相上的教義自然是

不同的,但是當有心研究的人去

研究這個宗教以下的分支與派別

時,就會發現根本宗教本身也是

一種百貨市場,對不同性格與需

要的信徒而言,原來的教義是一

回事,派系下的指導原則與詮釋

又是另一回事了。


也因此基督教中也有專門吃素的

教派,佛教中也有一神教形式的

崇拜,只是將「名詞」與「形容

詞」巧妙的嫁接與轉換一下,就

好像是另一個新的教義。

(然後很少信徒會發現新的詮釋

己經跟原來的教義己經自相矛盾)


對於考生而言,去網路或舊書攤

找國考聖經版參書書是很重要的

,有人會覺得,到書局買最新的

參考書不是比較可以符合最新的

考情嗎?


但這會有個盲點,那就是可能會

抓龜走鄨,因為從出版社的角度

必需以最新的資訊來吸引考生,

但是比較舊但卻是基本原則重點

的內容卻也會因此被新書埋沒,

例如王澤鑑大法官的民法系列

書藉,便在許多書局就慢慢看

不到了,但一直不妨其為國考

聖經的地位,而國考經典書籍

會成為一種「長銷書」,也就是

一直都會有人買,但又不會爆量

,導致書局的存貨都不會留太多

,到了最後還可能因此絕版。


而對於考生而言,也不希望每年

買書都一直買大同小異只是修改

一點點的參考書,而這也造成了

許多考生其實都沒辦法真正去看

到所有這個科目該完整參考的書

了,而這裡筆者也要提醒各位同

學,買書的錢真的不要省,因為

如果可以考上,第一個月的薪水

就能買一百本以上的好書,千萬

不要抓小放大,也不要省錢省過

頭,許多考生節儉過了頭而在這

一點犯下致命錯誤,實在是得不

償失。


這本靈媒術與死後真相的研究有

以下重點,筆者茲列舉如下:



●靈學研究是全方位的且中立的


首先研究者找出當時在英國比較知名的

靈媒,例如Mrs.Leonora.

Piper夫人,1857-1950)

或是Mrs.Gladys Osborne

Leonard.1882-1968)


在這裡中文以派芭爾夫人與蓮爾德夫人來

做譯名以方便讀者理解。


這些真正有心研究的科學人士對這兩個知

名靈媒做了許多調查,他們不會一開始就

從靈魂有或沒有的角度來切入,因為這會

犯下第三類型錯誤,也就是以正確的方法

去解決錯誤的問題。


意思是說,我們根本一開始就不能被「靈

魂」這兩個字給騙了。因為一開始的定義

如果有問題,那麼再怎麼研究也都找不到

真相,例如佛教其實是無神論,也不認為

人有靈魂,而是認為有「識」,而這識的

體性背後有從眼耳鼻舌身意到莫那識與阿

賴耶識的架構,而且這個識還會與其他的

識做因果業力的計算加總。


但西方一神教如基督教與回教對靈魂的定義

則是人死後有個靈魂,靈魂要嘛是死後上天

堂,要嘛是死後下地獄,其他的則是留在肉

體裡或墳墓中,等待世界未日來臨的時候再

一起復活接受審判。


大家想想,在不同文化與宗教基礎下定義的

靈魂,根本就不是同一種可以一起比較與分

析的東西。


而且照現有心理學的研究,人有多重人格

,那是不是代表每個人其實也有多重靈魂

在大腦之中呢?


另一派認真研究靈魂學的科學家則認為

,從頭到尾靈魂都不在身體裡,而是比較

像wifi或錄音機收聽與播放的方式,

人或動物的生心理表現不過是遠端意識體

的接收器與播放器,真正的意識與靈魂是

以一種量子糾纏的方式在遠端的大型伺服

器,也就是母體之中,也就是如同駭客任

務電影中的數位邏輯架構。


而屬於原始信仰如南美秘魯的死藤水大地

之母信仰,則認為萬物有靈,因此從病毒

、細菌、礦物到植物、爬蟲、哺乳、靈長

類,全部都有靈,也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

溝通方式。


我自己的研究愈來愈接近原始信仰萬物有

靈且心物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架構,因為與

目前各種科學研究發掘出來的各種現像來

看,萬物有靈的架構比較合邏輯,也比較

可以解釋各種現像,而以這個架構回頭來

看佛教與一神教的教義,其實也都可以找

到對應的點,然後從中汰除不合理且無法

自圓其說的部份。


心靈研究社採取的方法是---不可知論

,也就是只針對現像來做分析與解釋,

並不過度推論,例如靈媒說出來訪者

只有自己知道且沒有對他人說過的特殊

事件,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靈媒事

先去調查了來訪者的背景資料,然後以

揣摩術或話術預先猜測出對方可能發生

過的事件。另一種則是靈媒有當場可以

從來訪者腦中抓資料的能力,相當於我

國的盲人命理師,在中國的命理師尤其

盲人命理師,往往因為學道法要付出三

個條件,也就是貧殘夭的代表,那眼盲

因為己經算是殘,所以學道法就可以比

較深入且靈驗,有一種上天給人關一扇

門就必為了開一扇窗的代償概念。


然後這些真的有神通的命理師又有兩

種,一種是透過符法開天眼來看來訪

者的靈界檔案資料庫,另一種就是養

小鬼然後派小鬼去找當事人的資料。


然後這種抓資料很強的命理師到後來

往往都有共同的現像,那就是講出以

前的事很準,但講未來的事不一定準。


有趣的是,西方的靈媒也有同樣的現

像,因此科學家就把各種可能性都羅

列出來再一一實驗。


例如:如果靈媒是事先派人去調查來

訪者的背景資料,那麼就派偵探長期

跟蹤靈媒是否與什麼人接觸過,然後

從什麼管道可能拿到什麼資料。


結果他們真的派了偵探對派芭爾夫

人與蓮爾德夫人做了長達多年的跟

監,有是還故意請這些靈媒到外國

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做通靈術疑難

解答。


結果他們發現,除了一些詐騙的靈

媒會被這種方法抓出來以外,真正

有實蹟有權威的靈媒是可以通過這

個考驗的。


也就是說,權威靈媒真的有能力可以

講出當事人從未對他人說過的特殊事

件。


不過這時又有兩種有趣的現像,有時

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的過世親人特殊事

件,居然靈媒也講出來了,事後去調

查發現真的有,而且只有少數的家屬

知道真相,例如某靈媒告訴當事人,

他爸爸藏的財寶放在某個特定地點,

而當事人自己不知道,事後去挖真

的找到,像這一種就很難推翻靈媒

真的有看到真相的結論。


而且當事人還是科學家與研究者的

好朋友或認識的人,不可能與靈媒

串通。


不過科學家研究到這裡,還是會懷疑

到底靈媒透過當事人已死的家屬來傳

話,到底是本人來還是只是間接表達

呢?


於是研究者發現有趣的現像,那就是

有的靈媒講的內容是對的,也很明確

,但附身的靈說話與表現的方式卻與

當事人過世的家屬不太一樣。


有的則根本是一模一樣,然後研究者

開始分析到底為什麼一樣是靈媒,表

現出來的功能與效果卻不相同。


在中國,可以直接附身的叫牽亡魂

,不能附身只能間接表示的叫觀落

陰,觀落陰又有兩種,一種是實行

道法讓當事人直接去地府與亡靈溝

通,一種則是靈媒下去與亡靈溝通

再間接傳達給當事人。


台灣知名的靈學研究者張開基有針

對這兩種靈媒術做長期追踨研究,

發現厲害的靈媒,例如花蓮石壁

部堂的青哦姑,真的有牽亡魂的能

力,不過他也承認,有時靈媒的狀態

不好,效果也會打折扣,但從真實成功

的案例來深入探討的話,發現很難否定

靈媒真的能通靈的這種現像。


英美心靈研究社針對這些不同現像

提出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且都會派

各路偵探去調查附身在靈媒身上的過

路靈所講的話是否真實。


而其中以外國的過路靈可以讓靈媒講出

本身的知識與語言能力都不可能短期

模仿的外國專業知識與語言這種能力最

讓研究者覺得有說服力。


其實在台灣也有很多這種例子,而且

老實說台灣靈媒提供的服務與功能實

在是比西方的靈媒強大太多,因此不

管從量化與質化的角度,靈媒真的有

通靈能力這件事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

,尤其台灣就連國科會都帶頭做靈學

研究,只是名字要改叫「生物能場研

究」,才不會引起科學基本教義派份

子的攻擊。


其中如佛教界的馮馮居士、氣功大

師李鳳山、中國大陸張寶勝,日本

女孩高橋舞都是通過多次科學家挑

戰的通靈人。


不過科學基本教義派的人如果不相

信,總是可以找到理由。


例如張寶勝是少數經過電子攝影機

拍到可以將藥丸從密封中的藥瓶中

穿瓶而出的特異功能人士,但他也

曾經失手過,然後他自己也承認有

時會以魔術作弊。


「我又不是猴子,為什麼你們說要

挑戰要看,我就要再表演一次。」


張寶勝說他也是人,也不是每次狀

況都很好,憑什麼科學家可以叫他

一次又一次的證明自己的能力,好像

一定要每個科學家都自己來看過一次

才可能證明這件事一樣,而且就算現

場看到了效果,這些科學家回去後又

會開始以魔術本來就不容易找到破綻

為由,來說自已沒有這種能力。


而有趣的是,日本科學家也在幹這種

事,因此貞子的原型,也被日本科學

家搞到自殺,因為一開始的實驗不論

科學家怎麼做雙盲或隔離,靈媒都通

過考驗,但後來愈來愈多科學家來踢

館時,靈媒不知是情緒影響還是天意

,就會失手個幾次。


於是只要失手過,就被這些基本教義

科學家批判全部都是騙人的。


但這種結論很奇怪


因為就連科學家做出來的疫苗,打

在人體上都不能百分百保證一定可以

防衛病毒了,怎麼可以要去一個生心

理狀態隨時會改變的通靈人,百分百

成功通靈咧。


所以就以我個人到現在親身見證與閱

讀各種資訊包括騙術大全的人來說,

我目前認為有極高機率與可能性可論

證,通靈這件事是真的。


但我也不會過度推論,例如通靈為

真並不代表某宗教的教義為真,也

不代表靈魂永生,更不代表會通靈

的靈媒就是正派可以信任的人。


不過就通靈一事為真的角度來解讀

這個世界的話,就會有以下對考生

可能有意義的論證了。



●通靈一事若為真,死後生命若為

真,那代表人有命運或因果業力一

事就有極高機率是真的。


因為以中西各國的通靈案件來看,

高比例的案件都有賞善罰惡的功能

,例如透過靈媒破案找出真兇的案

子太多了,還有附身的靈說出自己

目前的遭遇與功能時,都隱約表示

出世間有真理與善惡的價值判準。


●通靈一事為真,但宗教不一定為真

如果照駭客任務的母體架構,靈的本質

很可能是一種碎型結構,也就是說,每

個生命的靈與更大的本尊有互相依賴的

關係,例如風水會影響家運,而種族

之神或國魂與每個個體有共業與別業

的對應關係,此時對家族好的對國家

不一定好,對國家好換對世界不一定

好,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善惡有相

對的部份也有絕對的部份,例如己所

不欲勿施於人是世界共通的道德原則

,但是三從四德以男性為尊的倫理原

則就比較是人為與文化層次的教義了

,因此對於一個聰明的現代人而言

,不要讓自己陷入了小格局又自私的

教義與規定中,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

力是更為重要的。


●感覺天意想要讓科學、宗教與政治

互相制衡。


每次有通靈大師出現時,在前期總是

可以通過嚴謹的科學考驗,但到了這

個通靈大師的人生階段後期,常常會

出現頻繁的失誤或道德敗壞,例如

馮馮居士晚年的脾氣變得古怪、高

橋舞與張寶勝開始頻頻失手、台大

校長的科學實驗與撓場研究開始被

質疑,日本貞子原型在後期一直失

手,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不想讓靈

界的真實被世界眾人所一致相信。


榮格也發現這種現像,所以他在世界

大戰前就強烈的警告,科學把靈魂與

宗教除魅化後,人類將迎接前所未有

的浩劫,所以有留心歷史的人,會發現

宗教、科學與政治,背後都有人為的力

量在操弄,因此任何一方太強大,對整

個世界沒有好處。


所以,這個世界永遠是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而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假說與詮釋是


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理論應該

是真的。


因為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不同地方被大海隔絕

的猴子,為什麼可以在同一時間掌握特殊的

求生與取食技巧。


為什麼世界很多科學家在同一時間發展出同

樣的重大科學發現。


可以說明為什麼大戰後不論中西方,男嬰出

生的比例都比較高


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動物會在公的或母的

都死光之後,部份個體會開始變性以達到集

體繁殖之可能


可以解釋世界各種宗教不能獨霸且教義不

一樣的必要性與願因



可以解釋民主與專制缺一不可,任何制度

獨大後必然有自爆的現像,所以

柏拉圖早就發現


明君政治很好,但小心變暴君

菁英統治很好,但小心變利益團體

民主政治很好,但小心變成民粹政治


如果不是有爸爸扮黑臉

媽媽不會看起來那麼慈祥


共產專制與民主統治等種種政治

制度發展到現在感覺就是世界之

神設計好的棋局,不斷的對人類

做心靈拷問,曾經那麼理想的共產

主義怎麼今天變成國家資本主義,

曾經那麼好的民主政治理想,怎麼

被民主國家玩成了一團民粹?


也因此「善」與「惡」形成一

種「左」與「右」的必然,因為對於

「母體」而言,光明與黑暗,民主與

專制、左派與右派、嚴刑峻法與開明

放任,都是陰陽互變相生相剋下的必然。


也因此


可以解釋為什麼風水會旺其中一方就會讓另

一方衰弱,因為家族的福報與功德似乎有總

數限制。


可以解釋國家文明的掘起與覆滅背後跟統治

手段可能不是最大的關係,而是總體地球生

命有風水輪流轉的五行相生相克制衡架構。


可以解釋為什麼地球每隔一陣子就有地震

颱風或病毒,因為對地球而言,人類是祂的

子民,也是祂身上的癌細胞,祂必需賞善罰

惡才能保護自己。因為這個母體意識不會從

人的本位來「思考」,而是以「天地」「眾

生」的角度來「判斷」與「執行」。


也因此人類千萬不要犯下以人為本的基本

謬誤,以為「世界」意志會照「我人」的

意思與角度來。


也因此,神愛世人,但不乖的,會影響群體

的,破壞地球環境的人,祂也照宰不誤。


而這個「母體」因為是較人類這個層次更高

的存在,是一種集體意識,因此集體意識的

「思維模式」有其規律,祂不會完全人性化

,但也不會完全不人性化,就我的觀察,祂

似乎沒有很關心人自己以為的正義,但是祂

似乎可以保證人如果多行不義就會自弊,

也就是說,「政治沒有是非,但一定會有報

應。」所以曾經對敵對政黨做的壞事,最後

都會報應到自己的身上來。


人跟人也是一樣,所以神不會阻止人做壞事

,但會保證報應會回到當事人身上。


然後我們如果再深入的問,為什麼神要這樣

,為什麼「神」不讓人類從此幸福快樂的過生活。


我認為有以下解釋



①因為地球就是人類學習與考試的地方

考試通過就到其他的星球封神,也就是如

阿彌陀佛般有自己的淨土。

而這也說明為什麼世上永遠會有不公平

不正義的事發生,因為如果沒有惡,就

不會有善,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功德」與

「福報」,而且也不能讓人類發現規則

太簡單,因為如果人類一犯罪馬上就有

現世報或死亡,這等於是扼止了人類從

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喪失「考試」

的意義。


而正因為做對的事不一定會有好報,所

以還能堅持做對的事的人,更能通過考

試。


②為什麼人類要通過考試才能幸福

其實也不是神故意要這樣,而是神也在

接受考試,而人是神的腦細胞,當愈多人

通過「考試」,神也才能通過更高層次

的神的「考試」


③考試這個概念是建構於錄取名額有限且

資源有限的基礎上,為什麼「人」與「神」

要通過「考試」?


這問題其實我也想了很久,而且有時會覺得

很荒謬,這世上老實說有很多好人不得好死

,壞人永遠得到的現像,如果從宗教的角度

來看這些現像,有時會覺得報應根本也算不

上正義,而且還是另一種業力輪迴的陷阱

,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世上並沒有

所謂的「正義」「善良」「邪惡」,只有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所以討論「物質」與「意識」的矛盾是沒

有意義的,討論「身體」與「靈魂」怎麼

結合也沒有意義,因為從頭到尾,心與物

背後都是一體兩面,也就是


「能量」「頻率」「超弦」的各種組合

與變化。


我們都是神的小孩,被神派到這個

世界來當實習神明,所以要接受考試

與挑戰


而也不是「神」故意要玩「祂的小孩」

,因為這也是「祂」生存的必要與無奈

,我們自己不也是一直在玩自己身上的

細胞嗎?而且我們潛意識還故意假裝不

知道細胞在玩什麼。


那我們從這個簡單的二元數位邏輯可以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角度來看

,並不是考試被人為或神為的創造出來

,而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不斷變化組

合的架構下,要能保證自己的幸福與長

久的存續,必然也要跟著「順大局而變」

,所以這就是「進化」必然要經歷的過

程,而進化的過程,被人為定義為「考

試」「挑戰」「天敵」而已。


所以這篇文章對考生的意義是


●有比較好的「功德與福報」,就比較能

心想事成,比較能考的上,而認真讀書也

是一種「德性」與「修行」。


如何累

積「功德」與「福報」,則可從


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

六親七友八賢妻

九靠努力十拜拜

做起

由十做起比較簡單

,而改變一的命二的運很

難,但有後八者為基礎就能改

變命運,這是了凡四訓告訴

我們的破關密碼)


●想要考運好,就要配合「集體潛意識」的

需要與意志。


今天你想要從台灣輸精管的考試中脫穎而出

,你就要幫助台灣從中國與美國這兩顆左右

大睪丸中得到平衡,同時最好得到歐洲腎臟

或俄羅斯肝臟的幫助與協調,其實整個世界

就像五臟六腑一樣有它的角色與矛盾,而家

族與夫妻還有朋友都是一樣的關係,因此

做為一個在世界中學習與考試的「我」,必

需要從整個身體的角度,來思考怎麼讓所有

國家的人都更好,因此為什麼要吃素環保,

為什麼要重視和平?為什麼有時需要戰爭?

背後都需要從地球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要

消除各國的意識型態與種族歧視,都需要每

個人的努力,而每一個國民對這個國家都有

成為幹細胞與癌細胞的潛能,因此不要輕忽你

一個人的影響力,而當你有改變世界讓

世界更好的宏誓大願,大地之母就會從

集體潛意識中收到你的意志與企圖,然

後從你意志的強度與善願的正確精準程

度來安排學習與考試資源給你,也因此

有大誓願者有大考驗,但也因此通過後

有大利益,有機會成為台灣睪丸的掌門

人,然後成為「個別靈魂」的「主靈協

調人」,所以這就能解釋多重人格還有

主人格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都是一體

,但我們還是有各自在不同維度與時空

的獨立自我。


而魚幫水,水就會幫魚,考生愈能透過

靜定找到自己對天地眾生的價值與意義

,天地眾生就會給你資源讓你變聰明

變有錢,因為「我」就是「天地眾生」

(這種感覺筆者在南美秘魯的死藤水

儀式中感受很深)



要從沒有意義中找到意義

其實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卡謬很早就發現

這件事了,所以他寫出很多關於存在主

義與虛無主義的文章,但大家小心陷入虛

無主義的死胡同中,因為存在主義宗師海

德格曾說了一句更重要的話

「為何總是存在,而不更是虛無」


這己經暗示了世界終極的真理,那就是

宇宙自有永有,而且不斷變化,日新又

新,也因此身而為人,是要自己創造生

命的意義,而不是以為有個神來為我們

創造意義讓我們去做,因為真正的神就

在我們心裡,我們也都是集體潛意識的

一份子,就祂與我的角度,如何整合內

在所有的細胞,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也因此,活著必然會痛苦,必然要接受挑戰

,但也因此,我們透過靜心,透過學習,

去突破二元世界變化必然有的不舒服與

挑戰,去面對一直會有的考試且難度愈

來愈大的考試,正是身為考生的意義與

使命所在。


要知道


國考生不是面對國考時才叫考生

是從一出生就是考生了。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上榜心法》宇宙的智慧都在我們腦中,不過我現在在演我不想知道的情節。

 

索引.jpg

建議考生每天早上起床前,不要

急著起床,可以把心中一直未解

的疑惑交給夢境大神,讓夢境大

神告訴你解答。


因為人將醒未醒之際,會進入快速

眼動期,而這個時候就是作夢的時

候,熟練的人可以做到清明夢,也

就是在夢中醒來,然後去夢中的圖

書館翻今年會出的考題,如果感應

力強,說不定還真的會命中考點。


而為什麼可以命中考點與潛意識的

能力有關,也就是說,在潛意識中

的我們其實智慧很高什麼都知道,

但這種能力一旦回到現實會被封印

起來,因為集體潛意識知情但不能

讓分散的意識知識,如同左手的想

法不讓右手知道,因為分型是本體

的工具,而做為工具人,不需要知

道太多。


筆者研究玄學多年,因此平常也常

利用夢境的功能來創造靈感,有時

不知道要寫什麼時就是透過夢境之

大腦磁碟重組的功能來將已知連結

未知。


而經過多年的豐富清明夢經驗,我

發現人生很多經驗都可以直接從夢

境去得到,不需要真的在現實生活中

花金錢與時間去經驗與感受。


例如我曾經在夢中感受到:

●在空中飛行的經驗(而且要助跑

才有飛行的效果,不知道這是不

是因為基因中還有鳥類祖先記憶

的緣故)

●坐飛機的經驗(事後與實際坐飛機的

體感做比較,根本沒有差異。

●當人家爸爸感覺很溫馨的經驗

(原來當爸爸是這種感覺)

●家人死亡的經驗

(如喪考妣,但醒來發現沒事有一種

賺到的感覺,而且會特別珍惜)

●作春夢

(而且人數與環肥燕瘦隨便你挑,簡

直就是鳴人的後宮術)

●同性戀的經驗

(現實中不是,但在夢中卻很有感覺

,這可以說是祖先留下同性戀的基

因記憶,也可以說是自己透過夢境

連接集體潛意識而捕捉到了某一個

同性戀人格的思想與感受模式。

另一個解釋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前

世,曾經當過父母,也坐過飛機,

也當過同性戀,也做過各種職業,

因此國王的後宮經驗自然也會曾

經有過。


大家這時候會發現以上理論都

成立,而且其實彼此並沒有必

然排斥的關係,因為受基因影

響與受前世記憶影響的因素可

能同時存在。


也因此,正如同呂洞賓的黃梁

一夢,一個人可以透過每天有

意識的造夢,得到有品質又有

數量的寶貴人生經驗。


而我發現,人類為什麼可以透

過作夢來達到幾乎各種想要的

經驗與感應能力,例如預言、

讀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等等等等,背後有一個可能的

假設。


那就是,其實我們「本來」都

「什麼都知道。」


也因此禪宗六祖才會說

「菩提自性,本自清淨」

「菩提自性,能生萬法」

「菩提自性,不生不滅」


而這裡講的自性,我認為就是

心理學家榮格講的「集體無意識」

,而佛教的理論認為這便是第八意識

的阿賴耶識,是眾生意識的資料庫,

因此又被稱之為「藏識」


考生不要以為我今天講的東西與考

試無關,因為這個「集體潛意識」運

作的原理與模式與各位同學包括我在

內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其實也就是說,世界背後有一個主要的

劇情架構,而且是有導演的,而每個人

都是導演,也都是演員。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如果稍微有點敏

感性的人就會發現與覺察,好像天災

人禍發生的頻率很平均,而且每次天

災人禍好像都有些訊息要告訴我們,

因此常常看新聞的人都很聰明,因為

會看到太多被詐騙集團騙的人,例如

金錢上的詐騙集團與政治上的詐騙集

團,而近二十年來的地震、颱風、瘟

疫、戰爭等等,也都此起彼落,不斷

提醒人活在一個三災八難、苦難無盡

的世界。


而整個世界故事背後有一個主要劇情

故事結構,大的到國家與國家的愛恨

情仇,小到個人與個人的夭壽貧通,

別業會跟著共業一起跑。


也因此,一個考生要不要考上有時是

跟著家族的共業一起跑的,而當事人

的表面意識只是變數之一,個人的潛

意識與家族潛意識乃至國家潛意識也

一樣會產生作用。


所以為什麼修行人常被鼓勵要修到無

我,因為一個人的意識其實百分之九

十都不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被家

族、國家、社會的集體潛意識一直在

制約,表面上每個人都會想會聽,但

實際上都沒有真正的覺察到自己是誰

,自己的本質是什麼,自己到底努力

追求是為了什麼,大部份都是別人給

的答案,不是自己真正思考過有力量

的結論。


哲學家淑本華也是這麼認為,所以他

發現歐洲每次大戰後,出生的男嬰數

量就比較高,好像國家有意識的把死

掉的男性數目補充回來的感覺。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與中共前主席毛

澤東都有差點被日軍攔查處死卻驚

險逃出的經驗,這似乎表示有某種

政治天命的人帶有主角力場,不會

隨便被阿貓阿狗殺死。


而如果說,集體潛意識的現像與原

理為真,共業與別業相依相礙的現

像為真。


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必要去問,我

們在整個世界、國家與家族或是人

際關係的棋盤中,是在扮演什麼角

色還有被設定了什麼功能。


能夠看到自己被制約的線,才有機

會不成為被集體潛意識控制擺佈的

傀儡。


而這裡也暗示一點,那就是世界與宇

宙的所有經驗與智慧早就集中在那

裡了,等各種有智慧的人從不同的

途徑去找到這個同時位於宇宙中心

也位於自己內心的「自性」寶藏。


而根據筆者的研究,有幾種方法可

以達到這種效果。


●清明夢的最高境界,直接直通母體

,也就是本體意志的中心,這透過死

藤水儀式也可以做到,不過修行層次

不同的人,即使有了同樣的工具,效

果依然不一樣。


●讀書與思考

世上很多事是一理通萬理徹,國家考

試這些考科的資料其實就是人類集

體智慧的結晶,愚蠢的人只看到無聊

的考試資料,有智慧的人可透過這些

書的一字一句,看到人類集體意識的

無明與妄想,還有看起來很科學很嚴

謹的「執著」。


●靜心與修行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的目的,就是將欲望先放下,斷掉

內在基因被世界、國家與家族預先

設定的人格、智商與工具人程式,

沒有欲望,就不會被設定程式,當

然欲望這東西也不是壞的,只是說

人要有能力對欲望收放自如,欲望

才會是好的東西。而此時欲望就不

叫欲望,叫做願景與理想。


就連語言,也是世界集體潛意識

控制人類心理認知的工具,不同

語言所把人帶進去的無明與執著

也不一樣,如同政治學中的東方

主義,就是當一個東方人在西方

人設定的語言語境中溝通時,就

會讓自己成為西方人理想中的東

方人,然後忘記自已的根與本質

,而西方人自己也不是故意要這

樣搞東方人,而是他們的祖先這

麼做,他們也就自然的這麼做,

不會去想到底合不合理,邏輯

是否可以自洽。


而當一個人愈來愈看到自己

身上從小到大被無形中設定

的角色與功能,才有機會達到

君子不器的境界。


此時才能從「工人」的境界

提昇到「讀書人」的境界,

也才能真的發現自己為什麼

要讀書考試,還有怎麼在這

個集體潛意識的社會中,同

時發揮正向功能,同時又不

被集體意志束縛與制約的方

法。


境界到了,智商與方法都會

自己靠過來,善的業力成熟

了,心想就會事成。



而為什麼集體潛意識要這樣

搞我們,好像不讓我們快樂,

也一直給我們一些災難與痛苦

呢?尤其有的災難與痛苦還是

隨機感覺沒有正義的。


我的猜測是

集體意識自己也不知道,因此

祂也在修,祂也在想,正如同我

們每個人的腦一樣,我們的腦中也

有一些腦細胞會覺得這個主人在衝

三洨,怎麼昨天立志要考上今天就

偷懶在睡覺。


所以有的腦細胞也在醒悟與串聯

,打算革命或叫醒這個名叫考生

的腦袋


因此祂的命運也決定於你怎麼做

,而你做的好,祂就會給你獎勵

,彼此命運綁在一起所以叫共業,

但各別腦細胞仍然可以在集體的

苦難中享受到快樂,因為別業還

是有自己超越的力量。


整個從原子到細胞,從人類到

國家,從世界到宇宙,都是這樣

的碎型結構,是統一也是分裂的

,而最終個人的命運還是決定

在自己身上。


不滿意這個世界,還是可以脫逃

的,所以淨土宗提供了阿彌陀佛

的淨土,一神教提供了天堂。


但這些淨土或天堂終究還是中轉站

,天堂是相對於人的思考與享受

模式才成立,一旦人超越了人的

思想與享受模式與境界。


就都不是這些語言與標箋可以

形容的事了。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上榜心法》論準備考試為什麼是人生最好的投資?

 

金榜題名.png

最近有網友寫信給版主,說他考了好幾年的考試沒

有上,感覺一直在虛耗青春,是不是該設停損點不

要再考了。

※這段就是引言,也就是起承轉合中的起,起有

緣起的意思,也就是本篇文章的起因。


針對網友的留言,筆者回覆如下:

※這篇文章會模仿申論的寫法,也就是前言、主文

、結語與起承轉合的架構。然後在每個段落分別加

上考選部考試規則中所重視的「記憶、理解、比較

、分析、評鑑、創新」等七大給分指標給同學參考

。平常將自己思考與敘事的邏輯與結構都轉換成

申論的格式,在讀參考書或練習題目時就會省下

許多時間哦,因此當知道申論結構的必然,也就

自然的會知道書中會考會引用的重點在哪裡,完

整的發揮八十二十法則的威力。


古人認為人生四大樂事為「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

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四大樂事的名言為民眾千古傳誦,表示華人的集

體潛意識對於金榜題名這件事是非常看重的。


※這段以名言來破題,是前言常常使用的名人名

言破題法,只要引用的名言與題目有密切相關,

就是好的名言,在法律科目上則通常在第一段要

引用的是憲法、釋字與法律一般原理原則作為法

學三段論中的大前提,而大前提適合在申論的前

段就說明,這其實背後也有心理美學的原因存在

,例如電影的開場通常都是大遠景,然後才是近

景,接著才對主角做特寫,寫文章時其實也是一

樣的邏輯,從閱卷委員的角度來看也像是看場電

影與故事,視覺感與邏輯感會覺得比較順暢就自

然給高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在這個各行各

業分工己經都很專業的時代,讀書是否務實也被大

眾所討論,但實際上我國的大學教育卻己似乎漸漸

輕忽技職教育而讓每間大學又變成普大化、研究所

化,於是最後又變成「會讀書考試者得天下」的狀態

※在國文作文考試中,名言的量要多,品質也要好

,因此在國文作文中背誦的名言可以針對各種題目

來量身訂作,對於作文這科會很有幫助,講得比較

直接一點,國文作文八股文就是一種如何透過名言

名句來強化支持題目論點的過程。


而我國最會讀書的那群人第一志願往往是醫師,而

一旦被認證為醫師就等於被認定為最聰明最會讀書

的人,於是相對的號召力也高,因此國父孫中山是

醫生、很多政治人物也是醫生,律師也是一樣,只

要是曾經被認為是會讀書考試的人,就會被一般民

眾莫明其妙的尊敬,雖然當事人可能就覺得,根本

自己也沒有多認真,或者是只是讀自己有興趣的東

西,怎麼就被講的那麼厲害。


※這裡要舉證為什麼會讀書考試的人好處多多

的原因,舉的例子愈多,就會愈有說服力。因此

除了講醫師也講了律師。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5885

根據新聞,「後新冠時代疫,公務員成為全

球最熱門職業?」

因為這波疫情下來,世界各國頻繁封城與禁止

群聚,導致經濟動能大幅下降,而有國家作為

最後靠山的公務員,自然也成了收入最穩定的

職業。

※這裡提供了時事與數據的舉證,可更強化論

點的說服力。通常文章的第二段是「承」,承

有承續的意思,一般都是用來承接題目一開始

想要說服讀者的正向論點。


根據統計,在兩性市場上,會讀書考試的五師

或公務員,一直是聯誼場合中最受歡迎的對像

,反而賺很多錢的業務員並沒有那麼吃香。因

為業務員的收入不穩定,往往得不到銀行願意

貸款給他們的機會。


也因此,根據統計,女性在婚姻市場上,希望男性

從事的職業如下圖所示:

d2042333.jpg

其中就有高比例的公職人員與大型企業如會社人員,佔了

將近85%,而不管是要進公家機關或大型公司,也都是

要通過艱難的面試與考試,尤其許多大型公司一開始就是

以好的學校與學歷來刷人,而其他例如演藝人員、業務員

則不在此列,因為收入不穩定,貧賤夫妻百事哀。


※以數據來強化自己論點的說服力是最好的,因為有了

數據閱卷委員就不敢說你錯。這也是為什麼數據、條號

、期限等有數字的考點是重點,因為有數據就有所本,

不容易捏造,就算捏造也很容易就查的出來。


然而,儘管會讀書考試在日後出社會有著諸多好處,

仍有一些論點認為將太多心力放在考試上是不值得的

,反對理由如下:


●樹業有專攻,如果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要勉強

自己,強摘的果子不會甜。


●如果錄取率太低而自己實力又太差,不要浪費時

間在考試上,因為邊際效用太低。


●公務員是一種金手拷,雖然收入穩定餓不死,但

也無法發大財,而且工作內容繁瑣無趣,沒有挑戰

性,為什麼不做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工作,而一開

始就設定了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涯呢?


※在「轉」的部份,要加入一些反證,提出反對意

見,這也是為什麼法科申論常常要寫到甲說乙說

,理論與實務,因為當閱卷委員看到考生寫出正

反併陳的內容,就會覺得考生考慮周到,把許多對

自己有利與不利的論點都考慮進去,會讓人覺得是

客觀有說服力的,而且如果舉證的資料質量均佳,

說服力又更強。


而申論就像是辯論,不只要正面的說服別人,也

要透過駁斥反面論點的方式,間接來說明自己正

方的論點是正確的,而有時候我們正向的論點與

資料不夠充分,從辯論的角度就要以負負得正的

方式來彌補不足,而多元的論證方式也會給閱聽

人一種我們準備很充份的「表面效度」。


針對反面論點,茲駁斥如下:

●樹業有專攻,如果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不要勉強

自己,強摘的果子不會甜。


「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

因為從最新的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各種專

業的學習成效,受後天教育的影響較大,而不同

領域的專業都需要讀書來強化其理論基礎與發展

空間,因此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或工作,都需要終

身學習,而所謂的讀書也不是指讀死書,透過影

片或觀摩學習也是途徑,因此世上根本沒有所謂

「讀書的料」這種東西。



●如果錄取率太低而自己實力又太差,不要浪費時

間在考試上,因為邊際效用太低。


值得去考的考試錄取率不能太高,也因此就是因為

錄取率低才值得考,而錄取率低的考試一旦考上,

不只工作本身通常相對較優質,福利較好,眾人

也會投以更尊敬的眼光。

而考試的投資報酬率決定準備方法是否正確與決心

是否充份,玩股票會破產,但準備考試不會,因為

讀進腦袋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是可以累積的,不

會因為賭錯方向就遺失,而投資腦袋是世界上最

有利的投資,遠比玩金錢遊戲的投資報酬率高太多


●公務員是一種金手拷,雖然收入穩定餓不死,但

也無法發大財,而且工作內容繁瑣無趣,沒有挑戰

性,為什麼不做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工作,而一開

始就設定了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涯呢?


反方的論點有很大的謬誤,因為這裡預設了成為公

務員後就不能離職,其實很多公務員徶事公職是為

了先穩定的賺取第一桶金,或是專心在穩定工作的

環境之下投資或兼差,在本職善盡職責之餘,透過

投資房地產或股票來致富,是台灣許多富翁的發家

策略,公務員有許多看不見的隱藏福利,例如子女

教育補助津貼,產假、子女照顧假、育嬰留停等福

利,這對於有心致富的人來說,其實有更穩定厚實

的基礎。


而賺了第一桶金或有足夠的被動收入後,公務員

覺得工作條件不好或煩人,再來辦離職也沒有什

麼不可以,而且辦離職後工作與休假年資還在,

如果沒有預領退休金,似乎也沒什麼太大的損

失,只要再考上就好。

※第三段轉的部份很適合做「分析」的動作

,此時可以大量的專家名言或研究報告與調

查資料,做為分析的論證基礎。


綜上所述,讀書考試是一個進入上流社會的必然

墊腳石,就算是已經富可敵國的富翁,面對自已

的低學歷,往往還是會有一種隱藏不住的自卑,

因此小孩子才做選擇,一次將學經歷與未來生涯

發展的要件一次準備完成,才是最有效率的心態。


※結論要特別加上綜上所述,因為結論就是要做

「評鑑」與「總結」,幫讀者再大致整理一下

前文的重點。


而考生準備考試最好還有一個心態,那就是

不是只有這次考上就好,因為在整個公職生涯

,還會遇到工作環境不佳想調單位,直屬主管

機車想換環境、年資一到想要內昇的各種情況

,而國家也沒有規定公務員不能轉換跑道,因

此把「考試」這個技能學起來,終生都受用,

人生就是不斷的考試,而考試這麼重要這麼好

用的技能,當然是要當作是一種專業刻意來學

習與培養才對。


※在結論的部份,可以再加上一些個人的創新與舉

證,最後要有正向的期許,或提供更妥善的解決方

案,因此創新、期許與解決方案可以說是結論三要

件。



久旱遇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y6b33y.html
久旱遇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y6b33y.html
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遇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y6b33y.html








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遇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y6b33y.html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解題技巧》關於選擇題與申論題的解題心法

 

81040-1.jpg

筆者在閱覽過無數國內外的考試解題書後,發現

不同的作者切入點都不太一樣,於是有的書對某

些考科有利但反而對其他考科的考生有害,因為

不同科目與不同難易度的解題策略不一樣,這是

閱讀這類書籍時最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也因此本篇文章是從心法出發,就像是古代的孫

子兵法應用在現代戰爭依然有效,而且因為是抽

象的心法,使用在情場、商場、職場也一樣被認

為是萬用聖經,也因此,孫子兵法在國外的評價

極高,不只被美國西點軍校指定為必讀教材,孫

子還被日本經營之神松下信之助譽為神人。


最近知名的科普Youtuber《老高與小茉》還特別

針對《孫子兵法》特別推出一個解說專題,而孫

子兵法應用在考場上也是超級有效的,筆者會在

之後的文章中為同學特別解析(我也在挖坑給自己

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vVL-rSX8E

以下針對國考的選擇與申論解題技巧重點羅列如

下:



考生切記,因為現在的國考設計愈來愈嚴謹而

科學,因此題目的設計思路對背後的出題思維

也會愈來愈有跡可尋,因此愈多人考的考試會

愈科學嚴謹且公平,也愈有公式與邏輯可以套

用,而少人考的考試與題目就會比較人治且獨

裁,也就相對不公平,因此如果你參加的考試

人類愈多,那麼你就應該採取比較符合最大公

因數的準備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基本面」

準備法,而如果你參加的考試人數較少,例

如比較冷門的考科,那麼出現獨門暗器的機

率就高,被特定大老或意識型態制約的情況

就比較大,這時就要採取「消息面」的準備

法,當然這裡也要特別說明,所謂的基本面

與消息面是相對的,不是說消息面準備法就

完全放棄基本面的分數,而是在基本的實力

有了之後,針對可以通過錄取門檻的加分項

有著不同程度與比例的側重。合先敘明。


首先是選擇題



關於選擇題四個選項的出題心理

根據統計,我國歷屆選擇題中正確答案出現

最高的機率是C,而美國教授統計則是B,為

什麼最高數量的選項是中間兩個選項,背後

有出題老師的出題心理,大家不要把出題老

師想的很厲害,因為如果出題老師的思考模

式與一般人相差太多,那麼出的題目是沒有

鑑別力的,因為大家都不會,因此.正常人

該怎麼想也會是出題老師著重思考的點,也

因此在這個角度,每個考生最好一開始就要

預設自己會,自己就是專家。而所謂的準備

考試,只是一種複習自己在生命中本來就懂

的道理,只是使用的專有名詞與術語要特別

去記去使用罷了。


出題者一般都會有種心理,那就是答案不

會放在第一個也不會放在最後一個,而是

以放在中間最俱有安全性與混淆性,而這

種心理就造成了BC選項成為最大猜中可能

性的基礎。


但大家也別把出題委員想的太簡單,出題

委員也知道大家會這麼想,所以會透過電

腦將題目選項做亂數的分配,不過簡單題

目可以這麼做但比較難的題目很難直接以

亂數選項來處理,例如我們常看到的答案

選項

○A甲

○B乙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或是

○A以上皆是

○B甲

○C乙

○D以上皆非

這種題目就註定沒辦法以亂數來打亂選

項順序,尤其是問到比較深入像簡答題

的選擇題,前後順序一改變,誘答力也

會著改變,於是乎選擇題有部份天生就

會有人擇現像而無法透過隨機亂數來解

決這個問題。


而以上皆是與以上皆非這種題目往往

更好解,高比例的答案不是以上皆是

就是以上皆非,邏輯選項的互斥導致

答案很難設計出中間項,因此有這種

以上皆…的選項非常像送分題。


而排除了電腦亂數的題目後,正確選

項會有向BC收斂的現像,因為這樣設

計出來的題目會比較有邏輯性與鑑別

度,刻意反向操作反而會欲蓋彌章。


●如何面對複選倒扣題

如果一題四分,答錯一個選項倒扣

二分,那麼我們就要以期望值的角

度來思考怎麼做對我們最有利。


例如如果四個選項中有二個選項

我們確定會,剩下二個我們不確

定,那麼這一題就應該賭,因為

寫對的話有四分,寫錯的話也只

有二分之一的機率被扣二分,那

這題當然要回答,而如果不會的

選項超過二個,那麼這一題就不

要答比較好,雖然沒有分數,但

至少不會被倒扣。


●如何面對閱讀測驗的選擇題型

不管是國文還是英文閱讀測驗,心法都

是直接看題目在問什麼再回來看文章,

因為帶有問題意識來找答案會比較快,

這可以省略看不需要看的癈話,比較

簡單的選項也可以先選,不太確定的

部份才有時間慢慢推敲。


●如何快速縮短解題時間

而從哲學的角度,「全稱論述」的選項

可以最先排除,例如「都…」「一定

」「絕對」「必然」就是全稱論述,

一個有基本邏輯與科學概念的教授與

學者,不論是說話或寫作,都不會有

全稱論述的說話習慣,因為這種說法

太武斷與自滿,很容易找到邏輯上的

漏洞。

答案比較可能的選項往往是單稱論述

,例如「其中之一」「得」「可能是」

「不一定」


●歸納英文文法出題公式

不論是中文或英文,重要的選項往往都

集中在「數字」「名人」「名言」「動

詞」「名詞」上,因此務必找出這些關

鍵特性的選項再一一排除,速度就會很

快。

而如果是文法的部份,則最常考詞性

,例如形容詞與副詞、時態、動名詞

、假設語句等,高普考中普考的英文

比較簡單,準備的投資報酬率比較高

,而且考的單字也比較好準備,高考

的英文單字很難,因此英文這一科在

普考中比較有準備效益。


●從其他題目找答案

有時候不懂文法或忘記文法,就看題

目或閱讀測驗怎麼使用文法,就像是

法科的申論題不會寫的話,就回頭去

看選擇題的題目有什麼法律術語可以

用,這時就會發現還頗有參考價值

,當然這樣做的前題是,同一張考

卷有選擇也有申論題型。


另外一個原因是,選擇題會有電腦隨

機打散題目與選項的順序,因此反向

推論,如果你的答案在某個選項偏高

而不夠平均,那麼你有必要去加總統

計四個答案選項的數目,然後針對你

比較不會的那一題做「校正回歸」。


●先代入就對了

不論是計算式或克漏字式的選擇題,

一律先把選項一一代入題目就對了

,不要浪費時間在那邊算,因為代入

比較最能快速過濾,而減少某一題思

考的時間就是增加其他題目思考的時

間。






申論題的部份

● 寫作時預留空間

為什麼要分段分行、綱舉目張除了

可以給閱卷委員一種專業感以外,還

可以預留空間,例如寫到一半發現寫

錯了,因為有常常分段分行,所以考

卷的右半邊往往會空出一段篇幅,這

時就可以在空出來的右半邊做補救與

補充,因為我們寫申論往往會面臨兩

難,那就是擬稿太久會寫不完,但不想

就寫會寫錯,因此折衷的最好方法就是

一開始預留寫錯或寫不完整時的補充空

間。而文言文是需要急轉彎時的好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大法官解釋,常

常出現多重否定的句型,而且看起來又

模糊得好像很有道理,那就是因為大法

官太懂得「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的心法了。



●一定要符合申論架構與各項平衡指標

姑且不論內容正確與否,光是格式對就可

以拿到基本分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閱卷委

員就一定專業且認真,有的委員真的是來

濫竽充數或吃便當的,而且有的委員就算

不是混但宅心仁厚,只要看起來好像對就

給分,那麼,表面都不做的考生,宅心仁

厚的閱卷委員想給分也給不出去啊。



●出題委員的預設立場

其實出題委員在不同科目都有預設的心

證,例如刑法委員的心證就是「罪刑

法定」,民法委員的心證就是「請求權

基礎」,而這種有預設心證的考科,當

然一開始準備的方法與寫作策略,都要

針對他們預設的心證來下手,才不會寫

錯考點。很多考生自做聰明,以為考試

是古代的策論,是皇帝不知道怎麼解決

而來向考生諮詢解決方案,於是以為自

已特定獨行的思維模式可以得到閱卷委

員的驚為天人,但國家考試其實都是有

標準答案與預設方向的考試,考生千萬

不要自做聰明。


●簡中難三種題目背後的應對策略

因為愈多人考的考試愈有標準的閱卷給

分模型,因此考生的策略應該是先攻

下簡單且配分高的題目,再攻簡單配分

低的題目,然後是難但配分高的題目,

最後才是難又配分低的題目,因為如

果題目簡單,背後代表的是委員給分時

也給的又快又高,分數很好改且好給,

而難的題目容易見仁見智,閱卷委員

搞不好不同學派也沒有很認同出題委

員的擬答,加上文人相輕還有教授的

自尊心,都讓難題的分數給的很不穩

定,在這種情況下,對考生最有保障

的策略當然是考古題與基本分要先拿

下。


●套用英文寫作策略

申論其實沒有那麼難,就套用版型、邏輯

合理,架構完整、綱舉目張,然後確定該

有的關鍵字都有出現即可,而申論文是論

說法,不需要像抒情文或小說寫得龍飛鳳

舞與盪氣迴腸,只要平舖直述就可,也因

此,一般華人寫英文文章時的公式直接套

用就好,例如起始句,補語、主要論述句

、連接詞、結語句等基本句型架構找出來

,然後按表填空把關鍵字填到標準結構中

就好了,不需要想太多形容詞與副詞等癈

話,又可以讓文章簡單易懂,此中精華筆

者會在即將出版的國考申論寫作實戰教室

為大家一一解說。


●伏筆、舖陳、詰問與證據鏈的閉合

這一點其實與上一點是彼此呼應的,為

什麼論說文有基本的版型與架構,就是

為了讓起承轉合有合理的舖陳空間,而

伏筆是建立在起點上,舖陳則是建立在

承的基礎上,詰問建立在轉的基礎上,

證據鏈的閉合就像是柯南,真相只有一

個,前面的伏筆、舖陳與詰問,都是

為了讓最後的結論符合推理的結構,

也因此每一段要寫什麼都有公式,也都

有明確的位置,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其

實申論文並不像是文章,比較像是數學

公式。


●現像即本質,表面效度就是實體效度

就哲學的角度,文章其實無法表徵真理,

因為這世界的真相是二律背反的悖論不

斷正反合的螺旋動態,也因此申論的本質

應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為了考試,還是要硬

寫出一種「態度」「方向」與「二見併陳」來

表示考生有對這個主題下過功夫,也因此考生

切忌有一種一定要找出絕對標準答案的心態,

因為這樣不只自己很累,委員也不見得認同你

認為的「標準答案」,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會想

,奇怪筆者剛剛不是說國考申論都有標準答案

嗎,怎麼現在又說沒有標準答案,因此這裡要

特別說明,有些題型是考記憶,因此有標準答

案,這種題通常是基本題,而有些題型是考推

理與組織能力,這種題型就沒有一定的標準答

案,而愈抽象的法理層次是愈沒有標準答案的

,這也是為什麼法科要記理論與實務還有一堆

甲說乙說,就是因為這種題目委員要看的是你

的論述過程還有對各種正反不同意見的處理組

織能力。


●申論寫作的政治正確

以最新的新冠肺炎處治方式為例,中共的嚴刑

峻法與比較不「人權」的堅壁清野封城方式其

實很有效,但是因為台灣是「民主」國家,而

且主流意識型態與參考書都是西方人寫的,因

此,就算你心中明明就認為必要的時候就應亂

治以重典、要嚴刑峻法才有效,但你寫考卷時

千萬不能把心裡真正的想法寫出來,而是要配

合主流意識型態與政治正確,要強調「民主」

「人權」「溝通」「協議」「諮商」「法治」

,「公開」,「透明」。委員才會給你分數。


別忘了你是在考試,不是在當總統


這種感覺就像是理論上治國要以「法」,但現實

中卻是「術」與「勢」也一樣重要,只靠「司

法」,而沒有「政治」與「態勢」「民心」的

支持,司法是不能自己執行的,這也是為什麼

總統在剛選上還是蜜月期時要趕快把難題先解

決,否則到了任期的尾端,通常民意不滿居多

數時,要實行任何政策都會很困難,也就是所

謂的跛鴨,而考試是一種很「政治正確」的行

為,此時做「表面」比較重要,實際的黑暗運

作就不要寫出來了,因為就算是正確有效的,

委員也不會給考生高分的。


而這種政治正確尤其表現在國文作文的申論上

,考生不只引用的名人要道德性高,名言也一

定要正能量,最後的結語也一定要有正向光明

的期望,否則如果一個考生在國家考試寫

出:這個國家人民很好騙,政治人物都在賭,已

經沒救了的結論,你認為閱卷委員會給這考

生高分嗎?


委員就算內心超認同,想要給高分,也會顧忌同

一份考卷要給其他委員改,政治不正確會被砍

頭的,下次就不能當委員了,當然也就不敢給高

分。


科學家的政治正確也是一樣的,就是千萬不能聲

稱自己支持有神有鬼,只能說「不可知」「不排

除這個可能」,就像這個科學家明明私底下就是

宗教上師,在科學論文上還是要說自己沒有特定立場,

筆者認為這就是一種世界言論市場的必然平衡結構

,宗教、科學、哲學、政治,背後都有屬於自己

的潛規則與政治正確,讓其各安其位互相制衡互

相補充,某種程度對這個世界是比較好的。


所以


我就算明明己經是超凡入聖的上師,我也不會說出來

,因為自己說出來就不像了,要讓弟子或大眾來捕風

抓影與造神,反而感覺比較像


詳細選擇題與申論攻略在「露西來了,打造國家考試

超級記憶腦」中亦有說明,亦請大家酌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1140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上榜心法》新瓶裝舊酒,本質還是舊,弱者看冷新偏難,強者看輕鬆簡單。

 

今年初等考行政學大意出了一個題目:

根據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下列國稅
及地方稅何者非屬於「共分稅」的性質?
(A)遺產及贈與稅
(B)菸酒稅
(C)證券交易稅
(D)房屋稅


很多同學看到這一都矇了,因為行政學好像

以前沒有考財政收支劃分法這麼細的東西,有

的同學說不定還是因為這一題才知道世界上有

財政收支劃分法這個東西。


針對這一題,有的同學認為很難,因為根本

看以前行政學的考古題根本沒有出過這種題

目。


但有同學則認為其實這題根本不難,因為在

地方制度法與憲法中,都對中央政府與地方

政府的稅收項目有所規定,所以如果基本功

紮實,可能無法完全看懂題目,但還是可以

憑感覺猜出答案是第三個選項「證券交易稅」


為什麼這一題靠感覺可以猜出來,至少從基

本思考邏輯來看,一般人或社會上比較會接

觸到的稅,遺產稅、贈與稅、菸酒稅、還有

房屋稅都是較普遍的稅,因為大多數的人都

會有遺產贈與問題、房屋問題還有喝個啤酒

或透過米酒煮食食物等可能性,但一般人會

使用到證券交易稅的機率就很小了,畢竟投

資股票或買基金的人畢竟比例有限,從常理

來推論,自然這個證券交易稅就與其他三種

稅有明顯的差異,而且證券交易稅也不太可

能是地方稅,也因此依題意,也就不太可能

是由中央與地方共享的稅。


畢竟大家都只聽過中央證券交易所,沒有聽

過每一縣市有自己的證券交易所這種事。


也因此,雖然大部份的考生可能從來沒看過

「共分稅」這個專有名詞,所以一時會不知

所措,會覺得這題目在問什麼鬼,但仔細冷

靜一思索推理,就自然會找出一個邏輯,而

且是可以與整個學體系架構可以「契合」

且彼此有「脈絡」與「邏輯因果」關係的

線索,而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讀了政治學

,對於行政學有幫助,對於行政法、憲法也

都有幫助,因為這些考科彼此都是互相支持

且互通款曲的。


而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上榜的考生很

難跟還沒考上的考生說明自己到底是怎麼

把書讀通的,因為剛開始看這些考科的書是

感覺是讀好幾本,但愈讀愈熟且邏輯愈融貫

通透後,就會覺得不管看哪一本,其實都是

同一本,本來覺得難的東西己經變成簡單的

東西,然後簡單的東西內化成不言自明的直

覺,而且大腦還會對所有己經知道的事物做

濃縮精簡的動作,把這些龐雜的內容公式化

、格式化與規則化,於是到了最後,這個人

也自然的忘記自己怎麼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因為當一個人認識到終極且合理的邏輯體

系,就很難讓自己逆轉回原來錯誤且偏執

的思考體系了。


而一葉知秋,很多菜鳥或實力弱考生眼中

的難題,在高手與強者的眼中,都覺得明

明很簡單,怎麼在弱者眼中會是那麼難,

而這往往就是腦袋沒有轉過來,沒有把考

試的本質與原理想通的關係。


筆者記得自己在考上那一年,有一種奇怪

的感覺,那就是從當下的實力看出去的題

目,不管是看過的或沒看過的歷屆考題,

都覺得是「舊」考題,例如我可能練習過

95年、97年與99年的題目,從來沒看過

98年、93年、86年的題目,而不同年的

出題委員其實都曾經努力的推陳出新,

或是以當時的新聞時事或修法來出題,

但在我當下的角度,怎麼看都是「舊」的

題目,而且都有一種簡單到靠北的感覺。


那時我就發現一件事,那就是一方面一個

考生自己的實力與分數到哪裡,是可以自

我測試出來的,而且也有一套嚴謹的模型

可以套用,另一方面則是當年度能不能考

上,也是可以預知的,不過有人可能會覺

得不合理,因為新一年度出的題目以前沒

出過,怎麼可能透過測試舊題目的精熟度

來知道新題目可能的分數呢?


而這有二種情況,一是如果是真正的新題

目,那麼大家都不會寫,因為大家都沒有

看過,所以大家也都只能以自己的實力與

觀念來猜,那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實力

強且觀念累積正確穩定的人來說,拿高分

的機率比較大。而就算高手也不會這題,

那麼弱者更不會,所以這一題新題目的影

響其實還是很小。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新瓶裝舊酒,也就是表

面上看起來是新題目,實際推敲與分析後

就會發現其實還是舊的東西,那麼實力強

的考生當然面對這種舊到不行滾瓜爛熟的

題目,也自然能拿到比較高的分數。


不過這幾年也確實會有新的老師開始引進

新的觀念與新的專有名詞,或是拿別科的

內容來考這一科,而這就告訴我們,一方

面要記得去圖書館找該考科的期刑來研究

這一考科有什麼最新的學術熱門議題,一

方面也不要讓自己受限於這一科的名字中

,而是要能在不同科目中看到彼此在對方

體系架構中的角色,而這樣才叫做有把書

讀通。


練習題庫與考古題其實核心精神很像是

股票技術分析軟體,也就是先把歷史資

料放進電腦中分析,一開始沒有人知道

規則與邏輯,只能用開放式的大腦來一

個一個找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相關,例如

有人發現每年二月的股市都會漲居多,

好像是因為春節喜氣揚揚或拿到紅包

與年終就更願意投資,有的人則認為

臺灣的股市與美國股市有更大的連動

關係,所以跟外商比較有關,而不同

的判斷相關邏輯就會產生不同的投資

策略,也就會出現不同的預測模型,

同樣的,國考每一考科也有同樣的情

況,民法老是出某一種題型,刑法也

老是出正當防衛,行政法老是出國家

賠償與行政處分相關的題型,這都己

經形成了一種歷史慣例與路徑依賴,

也因此精熟考古題的考生往往就能

因此建立一種「直覺」與「慣性」

讓他們就算看到沒看過的題目,也能

「感覺」出題目要問的是什麼,分數

要從哪裡來爭取。


就類神經演算法的角度,可分為指導

性的類神經演算法與非指導式類神經

演算法,這兩種都很重要但本質完全

不同,指導式是指內心己經對於預測

的方向有定見,例如練習題目愈久是

不是分數就愈高就是一種指導式的類

神經演算,當事者己有明確的判斷指

標,也因此會有預設立場,但指導式

類神經演算法會有盲點,而且會有倒

果為因的謬誤,因為如果一開始的前

提就錯誤,推論出來的結果也會是錯

的,但兩者之間卻看起來有很強的相

關性。例如地上溼可能是下雨也可能

是有灑水車或尿尿,而有定見的人永

遠只會想到下雨,然後這個人再以下

雨與地上溼做相關的假設,那這個研

究會變成不管怎麼做,好像都與下雨

有關,而這也是為什麼有時股市明明

就是隨機漫步,但總是有人可以找到

自己認定的某種必勝邏輯,尤其賭徒

總是相信有這樣的邏輯與秘密,但其

實很可能一切都是養套殺,連邏輯也

是被大戶製造出來的假相。


而非指導式類神經演算就是一種沒

有預設立場的演算法,它因為沒有立

場,所以會讓各種模型公平的賽跑,

他只要找出更多的模型與各種不同

的相關組合,然後讓這些選手自己為

自己說話,而這樣的開放式演算,會

出現一些有趣的相關,例如賽馬大師

後來發現選胃與身體比例比較起來最

大的賽馬,就會最有冠軍相,而事

後也發現真的是這樣,可是職業的

訓馬師並不知道,只以為是血統或

基因造成的,但卻疏忽了胃的比例

這個獨特要素。


考生面對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也

一樣是鬥力鬥智的過程,而且有時

就連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自己也不

知道自己被一套潛規則所制約,他

們改著改著,就莫明其妙的依照歷

年來的慣例給出了分數,沒有人知

道為什麼,也找不出什麼明確與合

理的邏輯,但就是有某一種規律,

練習題目練到精熟,同時去參照不

同考科並建立體系架構,就是在抓

這種感覺與規律,有時只可意會不

可言傳,但有努力到那個境界與程

度的人,都很清楚彼此在說什麼。


而就題目設計的角度,考卷有所謂的

折半信度,也就是說假設有一百題題

目測出來的分數有一定的鑑別力,那

麼把這一百題照難易度平均分配成二

張考卷,考出來的結果也應該是一樣

的,而既然考卷設計的精神與公式是

這樣,舊的題型自然也可以測出新的

實力,因為重點在於歷史資料之間的

內部相關性與內在一致性,表面上舊

題目與新題目不相關,例如2與3是

舊,而6是新,但本質上6就是2乘

以3的結果,也因此徹底理解了2與

3的本質與關係,自然也就能處理

6的問題,而且連12、15與18,都可

以找出解題方案。


一理通,萬理徹


「萬變不離其中

愈變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