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

《上榜心法》新瓶裝舊酒,本質還是舊,弱者看冷新偏難,強者看輕鬆簡單。

 

今年初等考行政學大意出了一個題目:

根據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下列國稅
及地方稅何者非屬於「共分稅」的性質?
(A)遺產及贈與稅
(B)菸酒稅
(C)證券交易稅
(D)房屋稅


很多同學看到這一都矇了,因為行政學好像

以前沒有考財政收支劃分法這麼細的東西,有

的同學說不定還是因為這一題才知道世界上有

財政收支劃分法這個東西。


針對這一題,有的同學認為很難,因為根本

看以前行政學的考古題根本沒有出過這種題

目。


但有同學則認為其實這題根本不難,因為在

地方制度法與憲法中,都對中央政府與地方

政府的稅收項目有所規定,所以如果基本功

紮實,可能無法完全看懂題目,但還是可以

憑感覺猜出答案是第三個選項「證券交易稅」


為什麼這一題靠感覺可以猜出來,至少從基

本思考邏輯來看,一般人或社會上比較會接

觸到的稅,遺產稅、贈與稅、菸酒稅、還有

房屋稅都是較普遍的稅,因為大多數的人都

會有遺產贈與問題、房屋問題還有喝個啤酒

或透過米酒煮食食物等可能性,但一般人會

使用到證券交易稅的機率就很小了,畢竟投

資股票或買基金的人畢竟比例有限,從常理

來推論,自然這個證券交易稅就與其他三種

稅有明顯的差異,而且證券交易稅也不太可

能是地方稅,也因此依題意,也就不太可能

是由中央與地方共享的稅。


畢竟大家都只聽過中央證券交易所,沒有聽

過每一縣市有自己的證券交易所這種事。


也因此,雖然大部份的考生可能從來沒看過

「共分稅」這個專有名詞,所以一時會不知

所措,會覺得這題目在問什麼鬼,但仔細冷

靜一思索推理,就自然會找出一個邏輯,而

且是可以與整個學體系架構可以「契合」

且彼此有「脈絡」與「邏輯因果」關係的

線索,而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讀了政治學

,對於行政學有幫助,對於行政法、憲法也

都有幫助,因為這些考科彼此都是互相支持

且互通款曲的。


而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上榜的考生很

難跟還沒考上的考生說明自己到底是怎麼

把書讀通的,因為剛開始看這些考科的書是

感覺是讀好幾本,但愈讀愈熟且邏輯愈融貫

通透後,就會覺得不管看哪一本,其實都是

同一本,本來覺得難的東西己經變成簡單的

東西,然後簡單的東西內化成不言自明的直

覺,而且大腦還會對所有己經知道的事物做

濃縮精簡的動作,把這些龐雜的內容公式化

、格式化與規則化,於是到了最後,這個人

也自然的忘記自己怎麼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因為當一個人認識到終極且合理的邏輯體

系,就很難讓自己逆轉回原來錯誤且偏執

的思考體系了。


而一葉知秋,很多菜鳥或實力弱考生眼中

的難題,在高手與強者的眼中,都覺得明

明很簡單,怎麼在弱者眼中會是那麼難,

而這往往就是腦袋沒有轉過來,沒有把考

試的本質與原理想通的關係。


筆者記得自己在考上那一年,有一種奇怪

的感覺,那就是從當下的實力看出去的題

目,不管是看過的或沒看過的歷屆考題,

都覺得是「舊」考題,例如我可能練習過

95年、97年與99年的題目,從來沒看過

98年、93年、86年的題目,而不同年的

出題委員其實都曾經努力的推陳出新,

或是以當時的新聞時事或修法來出題,

但在我當下的角度,怎麼看都是「舊」的

題目,而且都有一種簡單到靠北的感覺。


那時我就發現一件事,那就是一方面一個

考生自己的實力與分數到哪裡,是可以自

我測試出來的,而且也有一套嚴謹的模型

可以套用,另一方面則是當年度能不能考

上,也是可以預知的,不過有人可能會覺

得不合理,因為新一年度出的題目以前沒

出過,怎麼可能透過測試舊題目的精熟度

來知道新題目可能的分數呢?


而這有二種情況,一是如果是真正的新題

目,那麼大家都不會寫,因為大家都沒有

看過,所以大家也都只能以自己的實力與

觀念來猜,那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實力

強且觀念累積正確穩定的人來說,拿高分

的機率比較大。而就算高手也不會這題,

那麼弱者更不會,所以這一題新題目的影

響其實還是很小。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新瓶裝舊酒,也就是表

面上看起來是新題目,實際推敲與分析後

就會發現其實還是舊的東西,那麼實力強

的考生當然面對這種舊到不行滾瓜爛熟的

題目,也自然能拿到比較高的分數。


不過這幾年也確實會有新的老師開始引進

新的觀念與新的專有名詞,或是拿別科的

內容來考這一科,而這就告訴我們,一方

面要記得去圖書館找該考科的期刑來研究

這一考科有什麼最新的學術熱門議題,一

方面也不要讓自己受限於這一科的名字中

,而是要能在不同科目中看到彼此在對方

體系架構中的角色,而這樣才叫做有把書

讀通。


練習題庫與考古題其實核心精神很像是

股票技術分析軟體,也就是先把歷史資

料放進電腦中分析,一開始沒有人知道

規則與邏輯,只能用開放式的大腦來一

個一個找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相關,例如

有人發現每年二月的股市都會漲居多,

好像是因為春節喜氣揚揚或拿到紅包

與年終就更願意投資,有的人則認為

臺灣的股市與美國股市有更大的連動

關係,所以跟外商比較有關,而不同

的判斷相關邏輯就會產生不同的投資

策略,也就會出現不同的預測模型,

同樣的,國考每一考科也有同樣的情

況,民法老是出某一種題型,刑法也

老是出正當防衛,行政法老是出國家

賠償與行政處分相關的題型,這都己

經形成了一種歷史慣例與路徑依賴,

也因此精熟考古題的考生往往就能

因此建立一種「直覺」與「慣性」

讓他們就算看到沒看過的題目,也能

「感覺」出題目要問的是什麼,分數

要從哪裡來爭取。


就類神經演算法的角度,可分為指導

性的類神經演算法與非指導式類神經

演算法,這兩種都很重要但本質完全

不同,指導式是指內心己經對於預測

的方向有定見,例如練習題目愈久是

不是分數就愈高就是一種指導式的類

神經演算,當事者己有明確的判斷指

標,也因此會有預設立場,但指導式

類神經演算法會有盲點,而且會有倒

果為因的謬誤,因為如果一開始的前

提就錯誤,推論出來的結果也會是錯

的,但兩者之間卻看起來有很強的相

關性。例如地上溼可能是下雨也可能

是有灑水車或尿尿,而有定見的人永

遠只會想到下雨,然後這個人再以下

雨與地上溼做相關的假設,那這個研

究會變成不管怎麼做,好像都與下雨

有關,而這也是為什麼有時股市明明

就是隨機漫步,但總是有人可以找到

自己認定的某種必勝邏輯,尤其賭徒

總是相信有這樣的邏輯與秘密,但其

實很可能一切都是養套殺,連邏輯也

是被大戶製造出來的假相。


而非指導式類神經演算就是一種沒

有預設立場的演算法,它因為沒有立

場,所以會讓各種模型公平的賽跑,

他只要找出更多的模型與各種不同

的相關組合,然後讓這些選手自己為

自己說話,而這樣的開放式演算,會

出現一些有趣的相關,例如賽馬大師

後來發現選胃與身體比例比較起來最

大的賽馬,就會最有冠軍相,而事

後也發現真的是這樣,可是職業的

訓馬師並不知道,只以為是血統或

基因造成的,但卻疏忽了胃的比例

這個獨特要素。


考生面對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也

一樣是鬥力鬥智的過程,而且有時

就連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自己也不

知道自己被一套潛規則所制約,他

們改著改著,就莫明其妙的依照歷

年來的慣例給出了分數,沒有人知

道為什麼,也找不出什麼明確與合

理的邏輯,但就是有某一種規律,

練習題目練到精熟,同時去參照不

同考科並建立體系架構,就是在抓

這種感覺與規律,有時只可意會不

可言傳,但有努力到那個境界與程

度的人,都很清楚彼此在說什麼。


而就題目設計的角度,考卷有所謂的

折半信度,也就是說假設有一百題題

目測出來的分數有一定的鑑別力,那

麼把這一百題照難易度平均分配成二

張考卷,考出來的結果也應該是一樣

的,而既然考卷設計的精神與公式是

這樣,舊的題型自然也可以測出新的

實力,因為重點在於歷史資料之間的

內部相關性與內在一致性,表面上舊

題目與新題目不相關,例如2與3是

舊,而6是新,但本質上6就是2乘

以3的結果,也因此徹底理解了2與

3的本質與關係,自然也就能處理

6的問題,而且連12、15與18,都可

以找出解題方案。


一理通,萬理徹


「萬變不離其中

愈變愈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