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申論技巧》如何抓最新考題方向與申論寫法

67444484_1559989404138369_5357776761784369152_n.jpg
一個人要怎麼做事情事半功倍呢?
當然就是吸收經驗然後歸納原則,接著建構
公式然後按表操課,這樣的做事方針才會是
科學又有效且針對自身特性而因地制宜。

而今天口訣王筆者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關於抓
考題方向的心法與申論寫法,請注意聽來,而
大家在閱讀我寫的文章的過程中其實也應該俱
備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不要我寫什麼你都認
為是對的,而是將我的說法拿去與其他專家或
大師的說法比對,或是與你的經驗法則比對,
能夠相容或能彼此呼應的才是有說服力且能真
心相信的,否則讀者自己沒有經過一個思辯的
過程來聽某一種說法,其實自己的潛意識也不
相信,長久下來等於是沒有任何作用實際在心
裡發生。

口訣王作者群從歷屆考古題的分析與歸納發現
,題目的方向有以下趨勢,而這裡要特別提醒
大家的是,不同科目的題目背後有其特定歷史
演變的脈絡,不是每一科都有同樣的發展趨勢
,合先敘明。


①該科的題目會與最新的時事與議題結合
以刑法來說,這幾年出了很多正當防衛的考題
,而大家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題目的情境大
部份就是當年度發生的刑案,例如有海軍陸戰
隊出身的先生與有身孕的老婆回家遇到小偷,
先生怕小偷攻擊老婆,於是將小偷勒住,最後
不小心把小偷勒死了。這個新聞就成了當年度
最好也最適合發展爭點的刑法題目,而我們從
這個題目也可以分析出為什麼這樣的新聞容易
成為當年的題目
●因為從新聞出,大家會覺得出題老師跟得上
時代,而不是照本宣科老套重彈。
其實現在的出題老師都有一種困擾,那就是覺
得題目愈來愈難出,他們一方面害怕出考古題
會被說不用心,一方面也害怕題目出的太新太
偏會被訐譙,也讓改的人很難改,因為新的題
目通常沒有一個共同沒有爭議的答案與標準,
如果不是大老,恐怕出一些又新又冷的題目會
造成閱卷委員之間也產生內閧。(當然,有內
閧或見解歧異或亂改也不會跟考生承認的,
所以考生永遠只能查說分數有沒有加錯,沒
辦法查說到底自己的考卷是不是被亂改。)


②同樣的考古題重點,以不同的事件來考驗
  考生的精熟程度。
例如公共政策很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所謂的
治理、審議、民主行政、公私協力等等,而
怎麼測驗出考生對以上重點概念的理解與掌
握呢?就會從新聞中找出可以測驗出這些考
古題重點的事件上出,於是大家會發現,奇
怪怎麼關於核四或公投的題目怎麼常常出啊
,而且出的問法會針對重點的不同而跟著變
化,而核四與公投這種題目與各種公共政策
的執行困難與核心原則幾乎都涉及到,因此
可以說是一種萬用考古題,反過來看,如果
考生能掌握這種萬用考古題各種角度配合各
種重點的解釋,幾乎可以說只要懂得解這一
題,其他題目都同樣可以找出解題的脈絡,
例如核四議題可以拿來說明鄰避議題的處理
原則與方針,也可以拿來說明公投的目的與
宗旨,也可以拿來作為「治理」的試金石,
也可以作為「跨域治理」的對像,也可以從
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政策執行風格來一一檢驗
是否可以套用在這種高度見仁見智的議題上。


③有爭議,見仁見智的題目
民法、刑法等法科的題目最喜歡出爭點多且
見仁見智的題目,以先生勒死小偷的刑事案
件為例,就非常符合「見仁見智」這個標準
,因為從見仁的角度來看,先生勒死小偷似
乎是防衛過當,違反比例原則而不夠仁慈,
而從見智的角度則認為先生不能冒孕婦被
害的危險而預先防衛,就算是防衛過當也
應該減刑或免刑。而不管是見仁或見智,
考生都要援引法條與實務判例來為自己的
見解作出說明,而儘管如此,並不是說見
仁見智的題目就沒有標準答案,其實還是
有標準答案的,不是說因為見仁見智考生
就可以照自己認為的亂寫,這其實也是一
個陷阱,題目讓考生覺得有見仁見智的空
間,但其實還是想要看標準答案,這時候
考生就需要非常好的申論與語言學潤飾技
巧,讓委員覺得你有寫到標準答案,但其
實你並沒有定見。於是這裡又出現一個標
準的申論結構式寫法,那就是不管遇到什
麼題目,都要舉出兩種以上相反的立場來
做正反合的辨證,通常看起來會是各打五
十大板後整合出圓融方案的寫法,寫出甲
說乙說可以讓委員覺得你很了解各種見解
歧異的觀點,這樣不管你最後選擇哪一說
,考官都會認為你還是有點程度,而當然
最好的寫法是寫出標準答案,但一般考生
通常不具備寫出標準完整答案的能力,只
能透過修詞學還有大量舉例關鍵字來做關
鍵字量化的彌補加分。

這幾年從政治學,行政學或其他社會科學
都出現一種共同的趨勢與現像,也就是所謂
的「第三條路線」。

在政治學中,有左派與右派的見仁見智,因
此答案往往是非左也非右的新左派或新右派
論述,或者是新中間主義這種看起來好像很
新但其實換湯不換藥的論述。

在管理學中也一樣有見仁見智的x理論與
y理論,然後題目通常是用來套出考生寫
出x理論與Y理論都不行的新中間主義,而
這個新的理論在這幾年也都長得很像,例如
前些年講權變主義,後來講生態主義,最近
這幾年講民主管理、轉換式領導、都是一種
給人既不威權但也不給部屬過度自由的所
謂「民主」「溝通」「協商」風格。

在公共政策中則是有第一代的由上而下管理
到第二代的由下而上管理再到第三代的由中
而上下管理,跟其他科一樣,都在玩見仁見
智的老把戲,考生有時看到這種題目會有一
種事先就看到劇情結果的感覺,其實考的上
的考生看到題目就是這種感覺,因為題目看
到爛了就會發現怎麼考就是這樣,萬變不離
其宗,愈變愈相同。


④社會科學的題目往往會跟著最新研究方法
的方向走

考生必需有一個認知,那就是改你考卷的人主
要來自各大學的教授,而且通常是大老級的教
授,不過這幾年閱卷委員換成新教授比較多,
因為改考卷很累錢又賺不多,大老們也不再稀
罕透過出題目來建立自己的學術勢力,於是年
輕教授出題與閱卷的機率變高了,大家也就發
現這幾年的題目愈來愈活而且很跟得上時代,
而也因此,研究方法論的題目非常容易成為新
的考題,例如政治學有好幾年都出民意調查的
題目,因為那幾年量化研究與民意調查的新方
法不斷推陳出新,例如滾動式民調、出口民調
等等,於是題目也就會朝向可以問出考生研究
方法程度的題目來邁進了。

其實筆者也建議各位考生平常沒事多讀一些關
於研究方法的書或背一些關於研究方法的專有
名詞,因為這可以製造出好像自己很懂很專業
的表面效度,再搭配文言文模擬兩可的特性,
往往可以唬過閱卷委員,因為委員改題目的時
間很短,他其實沒有時間慢慢分析你的考卷的
行文邏輯與細節,很可能他根本看不懂你在寫
什麼碗羔,但因為你寫出了很有包容性與多重
解釋性的專有名詞,例如「依法行政」或「
多重變異數分析」他就很容易以為你懂,只是
你時間不夠寫不完整,此外多寫一些研究方法
論的專有名詞還有一種好處,那就是增加你
與教授之間的親密感,大家要知道,教授平
常在學校就是要指導研究生作研究,因此
對於研究方法論非常熟悉且重視,今天雖
然考生不是他的學生,但卻能寫出比他的
研究生看起來還厲害的研究方法論觀點,
那他不給你加分要給誰加分,而且研究方
法論通常是該考科學術基礎的前提,有了
研究方法論背書的理論,當然很有說服力


而近年來,研究方法論有從量化研究轉
向質化研究的趨勢,所以大家也會發現
,行政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
,都開始走向後實證主義路線,簡單來
說就是量化研究往質化研究的轉向,因
此社會學科的題目會開始大量出現田
野調查、民意調查、問卷調查,電話
訪談、德懷術、質性研究、審議式民
調等等質性研究方向的專有名詞,因
為量化的題目出到厭了,而且沒辦法
製造出新的話題與關注度,自然就將
焦點轉向質化研究或質化與量化的綜
合研究了。

此外有些大學教授不只會在高普考
出題目,也會在研究所考試出題目,
許多考生就會去研究各大學的研究
所題目來猜當年度的高普考題目,
往往也有不錯的命中率,因為當
你知道研究所的題目後你可以猜
的方向變得很集中,要嘛是猜跟
研究所考試一樣性質的題目,要
嘛就是剛好相反的題目,有的教
授害怕自己出在研究所的題目被
考生拿來猜題而刻意反向操作,
這時考生也反向操作的話就有機
會剛好負負得正猜到這個教授的
考古題題目。


⑤真正把書讀通的考生,其實也不用猜題
其實要透過猜題才能考生的考生,通常實
力都不怎麼樣,因為真正有實力的考生遇
到什麼題目都能馬上寫出完整且舉一反三
的申論,而且還能保證關鍵字數量的飽滿
與充實,主要是因為如果透過猜題來準備
往往會見樹不見林,表示沒有把科目中各
種重點之間的協調關係搞清楚,申論題往
往出的題目有個特性叫做一葉知秋,出題
委員可以從一個題目測出不同實力考生的
程度就是因為不同程度的考生遇到同樣的
題目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與寫法,而能夠讓
不同程度考生寫出不同程度申論的題目就
是好的題目,也因此申論題目的背後有
種後設的架構,大部份都是一種開放性強
且需要許多關鍵專有名詞才能解釋得完整
清楚且充實的題目,而考生有了這樣的先
備認知之後,就要懂得一看到題目就有能
唬爛的綱舉目張的結構心理準備,反過來
的解釋就是說,一個只能問出一種重點的
題目通常不會是好題目,而能問出多重原
理原則精神重點的題目往往答案也跟著呼
之欲出,就口訣王筆者多年的經驗發現,
往往題目背後都有建立從簡答到深答的
層次架構,也因此答案的預設框架也往
往有著從原理原則到具體實務解決法條
與方法工具的佈置公式。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準備了很多種武器
與子彈,而你不曉得會碰上什麼樣的戰
爭型態,但往往閱卷委員就是要你把你
身上所有的武器在這場戰役中都使用出
來,於是也就預設了戰役的格局與架構
了,話說回來,有時還真的有白目的出
題委員出一些根本沒人看得懂的題目,
這時候最安全的作法就是先找出該科
的原理原則,然後再從字面上去推敲
出可能的猜題方向,就算沒有寫到精
準,也能矇到邊,因為,原理原則就
是一種散彈槍,亂槍打鳥的命中率比
手槍高太多了,而反正這種題目其他
人也不會寫,你就大膽的從原理原則
的方向來綱舉目張唬爛,往往可以拿
到不錯的筆墨分數。

⑥沒怎麼準備也要有上場賭注猜題的自信

對了,還有一點考生很容易犯的錯誤
要特別注意,那就是看到題目不管是
難的題目與簡單的題目,都要把自己
知道的所有的從簡單到難的關鍵字都
寫出來,有的考生只寫難的關鍵字,
以為委員會看得懂,然後以為這樣高
來高去的可以得到委員的青睞而拿高
分,但這種寫法會造成基本分沒拿到
而只拿高等分,考生千萬不能以為自
己沒寫的委員會舉重以明輕,以為寫
出難的就代表委員一定知道你簡單的
也會,沒有這種事,你簡單的到難的
都要寫,委員才好改,因為他們也有
一個改題目的公式與標準,而只看高
深題目卻不重視簡單考古題的考生,
就會因此聰明反被聰明誤,然後被
一般程度的考生穩穩拿基本分而反
超,這就是得不償失。

而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如果有的
內容對你實在太難,你乾脆就把
時間完全花在簡單且分數分佈平
均的重點上,為了一兩個難度高
的重點而花多倍的時間在上面,
其實投資報酬率是非常低的。

而這其實也是告訴我們,不管
準備到什麼程度其實都可以去
參加考試,因為如果考試其實
很大成份要靠猜題還有閱卷委
員的主觀閱卷來決定最後結果
的話,那我們可以參加樂透來
賭這份幸運又有何不好呢?

沒怎麼準備卻靠猜題與唬爛技
巧而考上的考生,某種程度來
說,才是這場考試中,最大的
贏家,萬年考生最怕菜鳥考生
的強運猜題能力,而這種你怕
我也怕的技巧,當然是要賭大
家一起來賭啊。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筆記技巧好書介紹》一定做得到!超強藍筆記憶法

hhkjvzq_460x580.jpg

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是這本針對國考
筆記技巧與考試特性而出的一本書:
一定做得到,超強藍筆記憶法。」

為什麼筆者會注意到這本書呢?因為這本
書是日本人為了幫助日本的國考生寫的一
本書,也是日本國考常勝軍補習班推薦的
方法,那為什麼筆者又特別會注意外國人考
試的工具書呢?

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更重要的是,
別國的考試方法與筆記技巧,對我國的考
生往往會有突破盲點的啟發。尤其針對萬
年考生往往自我反省也找不出自己還需要
特別加強的點在哪裡的時候,來自異國不
同觀點的切入角度,往往可以讓萬年考生
打通任督二脈。

而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香港
的考生特質,考題題型、重點取向都與我
國非常雷同,筆者曾經到中國大陸的大書
局研究他們的公務員國家考試到底都在考
些什麼內容,發現除了政治思想相關教材
與台灣不太一樣以外,其他行政類的考試
內容與重點幾乎一模一樣,例如他們也有
類似一般行政的考科,名字也叫做行政學
、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而他們的民法與
刑法很多內容還會援用台灣知名教授的觀
點,例如王澤鑑老師的民法在對岸就有很
多書藉都有提到,因此我們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一本書的內
容的重點會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考試重
點,其實在東亞國家都差不多,有了這個
認知就會發現,其實東亞國家的讀書與考
試方法都對我們有用,因為大家抓重點的
思維都是一樣的。

不夠如果是歐美國家的話,他們的考題
通常比較活,他們更重視思維邏輯的過
程而不重死背,因此歐美國家的重要國
考題目往往題目很活但答案較沒有限制
,但也因為不考八股文也不要求死背,
於是閱卷委員的改法更自由心證了,這
樣推論下來其實可能更不公平,因此東
亞國家的國考雖然被認為是填鴨式的教
育,考試也非常重視死背一些關鍵字與
專有名詞,但是老實說這樣才會是比較
公平的考試,嚴謹度與鑑別度也會高一
些,畢竟國家要找的公務員基礎特質就
是老實、耐操耐煩,思想太奔放太天馬
行空的人,恐怕也不太適合公務員平實
而枯燥的人生。

以下我們來說明這本書的重點並做書評,
期望給各位考生讀者有意義且重大的啟發。

藍筆記憶法背後是有關於考試特性的心理
學基礎的,作者是日本有名的早稻田補習
班負責人 相川秀希Hideki Aikawa

他在輔導很多同學考上東京大學與日本司法特
考的經驗後發現,寫,瘋狂的寫,才是考上重
要考試最重要的環節。

當然這個觀點還有待我們去審視,不過他也
確實點出許多國考生一直忽略的盲點,也是
口訣王筆者群一直不斷提醒考生要注意的地
方,那就是,在國家考試中,「輸出比輸入
至少同樣重要,而且可能還更加重要」

而藍筆記憶法背後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圍繞著
這一個核心重點所放射出來的整體邏輯。

首先作者提出做國考筆記時,不同顏色的原
子筆的使用方法。

紅色筆=針對重點
綠色筆=針對容易忘記的地方
藍色筆=針對所有認為該筆記的地方

而為什麼沒有黑色筆與黃色筆或其他顏色的筆
呢,因為作者認為,黑色筆與原來書中的文字
沒有區隔性,所以不採用,黃色字又太淡會看
不清楚,加上太多顏色的筆會讓考生為了換筆
寫字而浪費太多時間,最後就只留下紅藍綠這
三種顏色,而且還是以藍色為主。

而以藍色為主且瘋狂寫大量寫認為該寫就全部
都寫,不是很重要也寫,與一般國考輔考書藉
講的就不太一樣了,而為什麼同樣是準備國家
考試,準備的方法與核心精神卻不同,這裡有
必要為各位考生特別說明一下。

在口訣王筆者所出的「露西來了,超強國考記
憶法」一書中,非常強調就是選對書,讀重點
,記重點,寫重點與練習重點」因為這是針對
大部份考生最有用的準備方法,也是最符合八
十二十法則且最科學的準備方法,大部份的國
考生其實要在二年的時間內記下通常要準備三
到五年的考試資料才能考上的考試,最有效且
科學的方法當然是從考古題來推論考試重點方
向且針對重點來準備,不過這種方法比較接
近行政學中的「滿意決策理論」與「大部掃描
與細部精研的混合理論」

而想要保證百分百一定考上且萬無一失的方法
,則是「理性廣博決策」。但由於理性廣博決
策需要讀的書太多,要精熟的重點也太雜太密
,這其實不是一般智商的考生可以應付的,畢
竟我們一般國考生只是想要考上,並不想花十
年的時間準備然後考狀元或成為這個領域的大
師,因此採取理性廣博準備策略的考試是有限
定的,例如醫學院考試、甲等特考,司法官特
考等萬中選一且對手強大的考試,採取理性廣
博決策才會是比較明智的方法。

不過,人是一種很賤的動物,當我們跟考生說
只要讀重點且精熟重點,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機
率可以考上,而且不會落入見樹不見林,為了
超難重點分而放棄平實重點分這種中肯的建議
時,考生往往最後的行動就變成隨便讀就好,
只讀重點就好,能偷懶就偷懶,最後還真的
給我只讀重點,然後把凡是認為不是重點的就
完全放棄了,也不去思考可能還有什麼重點是
自己該注意沒注意、以前沒有出但這次考試會
出的方向。

於是本來可以考上的建議變成讓這個考生考不
上的建議。

藍筆記憶法其實就是針對這點來給大家做個警醒。

它的核心概念如下:

① 不針對各科區分筆記,而是不管什麼時
間讀什麼科,全部都使用藍筆在同一本筆
記上書寫,寫完一本就換下一本,各科混
雜在一起也沒有關係。

這個觀點與一般國考生筆記的方法其實是違
背的,通常我們準備國考會針對不同科各做
一本筆記,這樣才方便各科重點的整理且不
會搞混,此外也可以針對考試當天的考試順
序來做為複習的周期,但藍筆記憶法的作者
卻認為,不應該分科而是針對時間序來筆記,
例如早上十點看刑法,就在筆記上寫下日期與
時間,當然還有該科的標題,因為作者認為,
人類在考試時回想筆記內容時,是針對筆記時
當下的時間與環境而同步記憶的,而如果分科
來做筆記時,就沒有辨法依照時間的順序來分
別出詳細的時間流程,這種感覺很像是編年史
與斷代史的差別,編年史不管朝代也不管
各地政權是否分立,而斷代史則會針對某政權
與某王朝來特別記錄該政權的歷史事件,但就
會容易忽略在同一個時間點,其他政權或國家
同時在發生的歷史效應。

藍筆記憶法是更傾向於編年史的概念,並認為考生
在考場上比較容易回憶起來的方式,就是記起當初
自己做筆記時的時間與地點,還有特定的段落,這
其實也是一種五感記憶法的換句話說,認為透過回
歸原初情境的記憶會比透過分科邏輯的記憶更有效


②另一個核心重點就是,寫,拼命寫。

筆者記得我每次準備國家考試到最後階段,尤
其是沒考上的那些年,在離考試剩下一個月時
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太晚練習寫考古題了」。

也就是說,看到題目都有概念,也大概知道要
寫什麼,但一旦真的要詳細回答題目時,就發
現有一半的重點忘記了,此外忘記一半重點就
算了,剩下一半的重點還不太會組織。

考典的作者一直很強調練習每個章節的考題至
少一百題以上,便是他也發現這個考生的重大
盲點。

也就是書其實讀的都差不多,但卻在最後關頭
沒有能力把己經讀進去的重點,以合乎實力的
方式表現出來,對於閱卷委員而言,他永遠
只能看到考生「輸出」且「寫在」考卷上的
內容,他們看不到這名考生其實很有實力也
認真準備超久,但卻寫不出來的內心之聲


藍筆記憶法就是針對這個考生最後的關卡來
矯枉過正的方法,在《露西來了》一書中,筆
者認為考生花在輸出(練習怎麼寫)的時間比例
上,與輸入(閱讀與背誦)的比例,至少要有四
六比的比例,就是因為人類的大腦
「要在說完話的同時,才知道自己明白了什麼
。」

用比較具體的方式來說就是,讀進去的書根本就
不算是真正的理解與記憶,而是寫出來與說出來
的時候,考生才真正的「理解」與「記憶」了。

大部份的人其實都很不懂得大腦真正的特質
與使用方式,我們讀進大腦的東西,其實比
較像是一團泥巴,就是大致有一個形狀也有
一定邏輯的產物,而很多考生就把這團好像
隱約有點形狀的泥巴作為應付考試的準備,
當然最後會是慘敗收場。

輸入到大腦的東西為什麼平常會是這種模
糊不清的爛泥樣呢?因為大腦其實還是對輸
入的東西有保留的,比如說你聽了股市分析
師的說法說哪一個股票會漲,真正要下單時
其實你不敢買,因為你會懷疑股市分析師是
不是在騙你,或是他沒有騙你但你懷疑此時
非彼時,同樣的建議不是每次都有用,我們
大腦天生有一個多疑的機制,它要你這個使
用人,一定要確認多次且曾經付出行動驗
證之後,才會「真正」的「記憶」「定型」
且行動。

而一般考生就是單純的以為只要讀了背了
就叫做記住,考試自然就寫得出來,其實
是太小看了大腦多疑的務實特性了。

為什麼艾賓豪斯的記憶周期理論不斷強調複習
的重要,且複習還要在一定的周期內,就是因
大腦會針對人類的各種記憶做排序與優先權
的設定,愈常複習的資料,大腦才會認為這是
重要的資料,才會幫你記住,而你自已認為重
要但卻不去複習的資料,其實大腦才不鳥你
,你自己認為重要是你自己認為的,你要讓
你的大腦認為重要它才記得住,這就是為什
麼複習是記憶的不二法門,當然如果你的邏
輯很明確且整個融貫到生命的思想脈絡中就
不需要太過刻意的複習,但在還沒真正精熟
一門學問之前,複習這種基本功一定要按表
施工才能成功,此外複習最好是進一退二,
例如看第三章前就要同時複習第一章與第
二章的內容,藍筆記憶法的精神其實也是
一樣,在書寫新的筆記時,就要先複習之
前寫下的筆記至少二個章節,而因為沒有
分科做筆記,進一退二的複習保証複習到
的就是最近二個時序的內容。

③書寫時的大腦與閱讀背誦的大腦,其實是
不一樣的大腦。

為什麼藍筆記憶法鼓勵考生拼命寫瘋狂寫,
除了重點部份要書寫筆記外,不是重點的部
份也要寫呢,因為有以下的原因。

①在書寫的同時,也模仿了作者的筆觸與行文
規則,否則只寫重點,考試的時候不知道要怎
麼將文章組織成看起來與聖經本教科書一樣的
內容,而不斷寫瘋狂寫背後也是在訓練身體的
記憶,要讓身體整個都記住怎麼申論怎麼把重
點詳實明確有邏輯書寫出來的感覺,而不是只
靠認知系統,人的認知系統會受到人格與時空
環境影響而產生很大的浮動,考試的時候不允
許考生受到認知浮動的影響而失常,因此最保
險的方法就是讓身體可以對題目產生直覺式的
膝反射反應,輸出申論時更是如此。

②真正不透過抄寫而能書寫完整且正確,才算
是真的有將考試內容吸收,才算是真正有練習
到,簡單來說就是,最後能靠自己憑空回憶且
寫出來的東西,才算是真正對考試的分數有幫
助的東西,自以為懂,自以為在大腦跑過一次
就算懂,都不過是個人太過自信的臆測與妄想
罷了,而要確保自己最後真的可以輸出大腦中
辛苦讀進去的東西,唯有不斷的寫才能真正練
習並驗證自己「了解」的程度。

而腦袋中的那坨爛泥,才可以因為「寫」的
「輸出」行動,來得到驗證、過濾與考驗,
最後通過這個流程所遺留下來還沒有忘記的
東西,才是真正有進入到腦袋且「成型」的
東西。


萬年考生往往就是差在這最後的一哩路,
尤其該特別注意。

而其實我們如果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就會明
白,金榜題名的考生都一定是經過萬全準備且
練習充份的,而且還是練習到「熟到不行
」的「直覺反射」程度,此外,準備的關
鍵字重點量會是一般考生的二倍至三倍,
因為考場的變數太多,要有實際上考場看
到考題時有忘掉大半或發現記的東西沒辦
法直接使用的心理準備,因此忘了一半還
有一半可用才是一種正確的考試保險心態。

而要知道自己這
一次考試能不能考上,通常在看到考卷的
二分鐘內,審視自己是否可以直覺反射式
的輸出整個邏輯架構與申論細節,就立即
心知肚明了。

各國的考生都是這樣的,這種準備到可以
金榜題目的練習程度與感覺,也都是可以
互相默契且意會的。

希望各位同學也能趕快抓到這種感覺。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關於考生如何自我反省與自我澄清的技巧。

51637204_1431551196982191_814754333978525696_n.jpg
筆者在《打造國考超級記憶腦-露西來了》一
書中,不斷強調靜心反省與考後檢討的重要性
,何以故,因為人自己的盲點自己最看不清楚
,必需要非常徹底的自我檢討且反省方法正確
,才能找出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對症下藥。


靜心靜坐一直被古今中外的大師們所推祟,尤
其是靈修的派系,一神教與多神教或無神教,
其實都有自己獨特的通靈派系,尤其在馬丁路
德的基督新教宗教改革後,更是肯定每個人都
有獨自與神溝通的能力與管道。



那身為一個考生,到底要怎麼自我反省與檢討
對於金榜題名會有幫助呢?


筆者以下為大家一一說明:
① 首先針對分數最差的考科開始檢討
一般來說,國考競爭激烈,對手都不是省油的
燈,通常總分差一分就代表差了將近八十名,
而也因為競爭激烈,當所有的參賽選手都無所
不用其極之下,考試就不太允許各科之間有太
大的高低分落差,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會的
你必需要會,大家不會的,你也要會,尤其是
大家不會的,你更是分數要拿的高,才是考取
的保證。



有的考生會認為英文與國文這種科目因為佔分
比例不高,因此就覺得放棄也沒有關係,但是
考取與否的一分差野,往往就決定在於這科可
能被放棄的科目中,因此我們會建議一句話,
「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放棄共同
科目的前提是專業科目沒有讀完,最能拿分的
科目沒有先把保險分拿下來,那麼才能說先救
專業科目而放棄共同科目,而如果大家的專業
科目水準都準備的差不多,反而共同科目就變
成決定上榜與否的關鍵了,身為考生,自己就
要拿捏與取捨,而不是人云亦云,採取因他人
條件而設定的他人標準與他人策略。


②寫錯的題目要特別加強

筆者發現,不同的考生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罩
門,有國立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學生很不會背書
的,也有理工科畢業的考生很不會計算的,而
這些某方面是弱項卻去聽一般人的意見,然後
去加強自己根本不需加強而忽略自己的弱項所
在,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而不管是申論題或選擇題,同一個人總是會在
同一性質的題目下不斷犯錯,因此錯題筆記是
對重考生而言非常重要的策略,因為從錯題筆
記中才能歸納出自己的弱項以及最需要補強同
時也是自己最不想補強或最難以理解的地方。



③重複死讀書而造成的麻木與厭倦

重考生很容易陷入所謂的死亡螺旋,也就是說
因為認真準備卻一直考不好而對自己沒有信心
,沒有信心就容易討厭這門科目,而愈討厭這
門科目就愈不想準備,最後又回頭証明了自己
能力不夠與沒有信心是應該的。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考生就要重新買一本不同作
者寫的參考書,重新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原先
的科目,才比較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發現
以往自己沒看到的盲點,而新書因為是新觀點
,且是不同的作者,讀起來也比較不會厭倦而
愈讀愈麻木,同時也因為不同作者取向的重點
有出入,可以補強舊作者沒講到或沒有補充到
的重點。


④更換更有把握的考科或多投考不同的投考
組合

在現在這個全民公務員時代,先考上比較重
要,不要特別想說要選什麼自己喜歡的職系
與職組,因為首先對於一個沒有公職經驗的
考生,現在所認為的喜歡往往與到時考上時
的喜歡有非常重大的落差,有的考生以為做
行政工作很簡單,實際做的時候就會發現不
管任何性質的工作,都有它的優勢與劣勢,
因此不如先考上進單位,再從自己實際工作
後的經驗中來決定是要內昇還是外考。

而先進單位有個好處,那就是對於佔所謂的
好缺有捷足先登的機會,公務員的工作是一
個頻繁變動職位與工作場所的工作,除非當
事人想定下來不想走。而會開缺讓考生來考
的工作首先大部份都不會是太好的缺,否則
早就被老鳥佔走了,而就算是好缺通常也不
是自己可以選擇的,而且做一年的公務員與
做好幾年的公務員常常想要的還不一樣,筆
者就發現有人喜歡周休二日有人就剛好相反
,有人喜歡文書工作有人反而覺得技術類的
工作才有特定專業而可以不被上司干涉與詰
難,例如台灣一審到三審的法官總數約1500
位,卻要負責一年250萬件左右的訴訟量,
大部份的法官其實都操到不成人形,但很少
補習班會跟考生說,這行不是人幹的,想清
楚你再來,法官待遇雖然不錯,但賺的錢真
的有命花或有時間享受嗎?恐怕要好好的想
一想。而也因為司法界像血汗工廠,考法警
的人比考書記官的人還多,因為法警看起來
與嫌犯坐在下面很小咖,書記官看起來坐在
上面很威風,但業務量與下班後的業務壓力
可是差得多了,很多公職都有這種昇得愈高
做得愈累且暴累加三級的現像,但不是內行
人不會知道。



⑤每天都要做反省自我讀書效能的簡短日記

時間管理的第一原則是「把自己當作第三者
不要做任何事,好好觀察自己一天到底都把
時間浪費在哪裡,久而久之,自然就掌握了
時間管理的奧義。」


其實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是這樣,不要
去特別思考要怎麼解決問題,而只是冷靜下
來,靜下心來,觀察自己身上到底都發生了
些什麼事,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的
出爾反爾與前後矛盾,就會自然發現自己的
問題出在哪裡,也就自然的去解決了,而且
這種解決的途徑還不是有壓力或刻意的,而
是在冷靜下來之後發現有些地方就是怪怪的
,怪到不處理渾身不對勁,於是問題自然就
去解決了。


但一般人其實很難客觀的觀察自己,尤其考
生也很少針對自己的讀書效能與習慣作檢討
,在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 ZERO, 
的程式設定中,自我深度學習是它橫掃千軍
所向無敵的絕技,而自我深度學習背後,就
是一個不斷與自己賽跑,不斷比對自己的走
法且不斷更新精進走棋策略與棋譜的大師。

人其實是一種多重次人格的建構而成的合成
意識,因此在深度靜心的層次下,尤其是腦
波在阿法波以下的貝達波或咖瑪波情況下,
自我多人格比對與宏觀全局的思辨檢討能力
會變得超強,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或冏
境,會在大疑必有大悟的情境下「啊哈!!
」就得到了原來早知道這樣做超有效能的洞
見與領悟。


說起來人腦本身就是整個宇宙的投射,因為
人類只能透過神經元來了解世界,而神經元
之間的堆疊組合與變化可以創造出比現實世
界還多元且奧妙的「幻境」,而所謂的幻境
其實也沒有比較不「真實」,因為這個所謂
被認知為「真實」的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
來也是由神經元所建構出來的「騙局。」

正如同量子力學看起來跟怪力亂神的玄學
根本一模一樣,但卻証明了較傳統直觀上
認為沒有問題的牛頓力學更能解釋世界上
更多的現像。



每個人都有一顆地球上最強的生物電腦,
但大部份的人都不曉得它的正確用法,靜
心反省與內在多人格自我比對,將是激發
這顆最強生物電腦的關鍵開關,一個人只
要持之以衡每天在睡前至少靜坐二個小時
,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的大腦有脫胎換
骨的感覺,同時會開始看到內在那個有熱
情有行動力,善良且充滿生命意義感的自
己,而這樣的自己做任何事都會成功,因
為就算一開始很困難,正確的人格特質也
會克服這個困難,然後去達到自己認知下
健康且俱備永續性質的成功。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讀書方法》讓考生的讀書進度可以一日千里的「複腦讀書法」

4.png
會讀書的人,懂得使用更高明的讀書方法
,而複腦式讀書法就是聰明人會使用且善
用的讀書法。

為什麼叫做複腦呢?我們如果有跟蒼蠅打
交道的經驗就知道,打蚊子很容易,但打
蒼蠅卻很難,因為蒼蠅有所謂的複眼,所
以牠們可以多重角度且有高廣度的視野,
讓牠們隨時可以察覺威脅的來源而靈活躲
避。
Cg-4jlLFWnuIbK_zAAMAou0Ve5EAABRsgMtjBcAAwC6083.jpg

而複腦其實也是同樣的意思,我們人類一
樣可以同時使用多顆腦袋,只是因為沒有
特別意識到要去使用,於是這種同步多工
多執行緒的大腦演算功能,一直沒有得到
訓練與發揮,現在做為一個要挑戰國考龐
大且艱深資料的考生,當然要做複腦的訓
練與實作練習,把本來沒有實力金榜題名
的人格特質與思維模式,做一個革命性的
進化。

●多工多執行緒的運作
為什麼我們明明可以多工來做事,卻總是
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呢,在以前知識貧乏
的時代,專心做一件事對於人類而言會是
比較有競爭力的行為,但在這個知識爆炸
的時候,將自己的大腦格式化且重新配置
作業系統與記憶體,才能確保一個人在現
代社會有競爭力,因此人類其實要反過來
學習電腦配置記憶體資源與使用處理器的
特質,來讓自己的大腦昇級,電腦的多工
背後,是多核心多執行緒的程式運作與邏
輯處理,因此同一個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我們讀書也要像現在的電腦與手機一樣,
一次讀書就要有多個面向的收獲。

●盈科而後進
讀國考的書為什麼會出現一本書主義的
建議,因為一本書多讀幾次就會出現盈
科而後進的現像,古文是為「盈科而後
進,不捨晝夜」意思是君子學習新知與
進德修業,要照程序來,只要依照該有
的程序,就會像水淹沒坑洞一樣,先填
滿前面的洞後,才能擴散到之後的洞,
其實也就是蓄洪池的概念。
而考生讀聖經版教科書第一遍時只能得
到皮,只有基本概念。

讀第二次可以到得肉,慢慢知道重點在
哪裡,也知道大方向,但細節回想不起來

讀三次可以得到骨,知道重點在哪,也知
道更具體的細節。

讀第四次可以得到髓,不只清楚明白所有
細節重點,還能知道每一章節細節與重點
彼此之間的有機聯結,因此書讀的愈多次
,照顧的層面愈多,連這本書與其他國考
科目的書之間的互相補充關係,也能因此
一理通萬理徹。

而這本來就與記憶原理是互相配合的,人
腦一開始只能學習一個單字,然後學習一
個詞,而名詞很熟了才能造句,句子很熟
才能寫段落的散文,段落散文熟了才能寫
一篇文章,短文熟了才能寫長篇小說。
而人腦的設定就是會歸納公式與邏輯,而
且把很熟的東西公式化自動化,因此一開
始第一次看覺得不懂的東西是沒辦法自動
化高速化的,要在讀了很多次以後大腦就
會自動把專有名詞等關鍵字重點做意元集
組的自動批次化處理,於是我們得意而忘
言,因為當知識成為一種直覺,我們就不
用花心力在本來就已經很精熟的地方了,
這也是為什麼上榜的考生在給還沒上榜
考生建議的時候,往往講不出什麼具體從
不懂到懂的細節與邏輯,因為他們太懂了
懂到覺得順理成章習慣成自然時,反而很
難去說明一個很自然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刻
意去理解。

所以對於一個門外漢,有必要在剛開始
學習的時候多帶幾顆複腦,來幫自已除
了更懂以外,還要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
從不懂到懂的,這其實也是一種雙圈學
習的概念,也就是不只知道要怎麼學習
還要知道怎麼學習如何學習。
●溫故而知新
盈科後進的原理與溫故知新的原理是互
相呼應的,為什麼溫故會知新,其實就
是因為一開始讀書的時候,讀書的這個
人根本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所以跟不上
作者的境界與視野,要在看過好幾遍之
後,才會慢慢體會到書中更深一層的伏
筆舖陳與境界。
而這當然也就是一本書主義在應付國考
時特別有效的原因,畢竟讀第一遍時要
記住關鍵字重點就己經很困難了,何況
考試時要把重點都寫出來並且還要符合
問題的脈絡與邏輯。

●多重問題意識與屬己化
很多考生之所以讀書沒辦法專心,其實
就是因為認為事不關己,沒有把書中的
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結,就像是看
小說要把自己當作是書中主角的處境一
樣,這樣看小說才會盡興有樂趣,而不
是當個旁觀者去冷眼旁觀主角的愛恨情
仇,而做為一個考生,看政治學要覺得
自己是被壓榨己久的弱勢,看刑法要想
像自己是受害者當事人,看民法要想像
自己正在打官司爭財產,這樣讀書才會
讀得深入且記憶深刻。
而其實複腦同時使用愈多顆愈好,例
如一顆用來了解書中內容並精進細節
,一顆用來觀察作者的行文風格與行
文邏輯,一顆用來思考如果自己是出
題老師會在哪裡出考試重點,一顆用
來感同身受去想像自己置身於歷史與
法律事件的現場,更高明更後設的複
腦則是站在上位高位,來看從讀者到
作者,從個人到集體,從考試到取才
的政府政策思維邏輯,再來一顆複腦
就是要思考怎麼把這一科的重點智慧
應用在別科或其他的生活領域中

如經濟學原理應用在感情世界的經營
其實是很有用的,很多宅男去讀把妹
的書還不如把經濟學看懂,因為經濟
學講供需平衡還有邊際效用遞減,感
情與喜好的變化其實一樣符合經濟學
原理,長得不帥就拿錢或體貼去換,
沒有錢就勤勞一點,身體不好就讓自
己人品高尚一點,量化的標準達不到
我們就提高質化的品質,而把這點想
通了會發現原來經濟學也是一本愛情
聖經。
複腦讀書換句話說就是在閱讀時就同
時產生全方位式的問題意識,不同的
問題意識代表看書時是從不同的角度
切入,此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
者與智者看同一本書往往出現南轅北
轍的見解,便是因為一開始問題意識
一旦不同,就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有的人看書是帶著信達雅三種問題意
識,一開始重視的是信,也就是真實
,接著重視的是達,也就是說明徹底
而詳盡,最後是雅,也就是文章的格
式還有文字句型段落舖陳營造的文化
美學。

從閱卷委員的角度,當然是同時滿足
信達雅的考卷,分數就給得愈高囉。
不過複腦讀書法因為是多重執行緒同
步多工的運作,也相對的比較消耗腦
力,因此在啟動這種讀書法的時候,
最好是做一下大腦熱身,同時確保身
心是在相對較佳的狀態下,以筆者個
人經驗來說,早上起床大腦重開機或
是靜心進入大腦特殊的腦波狀態時,
效果會是最好,這個時候的讀書一小
時很可能抵得過不在狀態中的二十小
時。
而靜心靜坐時因為腦波的頻率特性不
同,使用複腦學習與反省的同步多工
效果又更好,因此吾日三省吾身的自
我比對複腦檢討反省技術,將能使一
個人發現內在本有的神性與佛性。
也就最有機會激發自身全部大腦的潛能囉。
話說回來,個人生命經驗中,大腦真正
全力運作的時刻分別是瀕死經驗與參加
秘魯死藤水儀式的時候,當時有一種高
峰神秘經驗,而且心思清明無比,感官
敏感度無以復加,或許,這兩種時刻才
算是真正的活著。

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很可能一個人在死亡的當天,才真正知
道什麼是真正的活著,才真正發現大腦
與世界的秘密。

有學者認為瀕死時大腦屬於缺氧狀態,
而大腦也知道自己陷入危機,於是把一
生中所有的腦內啡存量全部釋放,因此
才會有我說的這種感覺,不過到底真相
是否如此,其實也只有真正死過的人才
會知道,不過因為死掉的人沒辦法回來
告訴我們,我們只好暫時相信一些比較
有立場與沒有特定信仰與意識型態的瀕
死經驗體驗者所說的話。

這幾年陸續有一些學者發表自己的瀕死
經驗,比較有名的是日本的木內鶴彥與
美國杜克大學知名的腦神經醫學專家亞
歷山大教授的證言。

其實大家可以做一下比對研究,找出他
們之間彼此歧異與彼此有共通點的地方
,就會慢慢引導出對自己最有啟發的洞
見。

人巧妙的讓自己不聰明,有時候是要去
實現內在高我的意志,因此反面思考,
要讓自己變得聰明,就要去撤銷高我
阻止自己聰明的理由,而這理由,透
過靜心靜坐把事情想清楚,就慢慢會
看到且發現了。

故子曰: 「定,靜,安,慮,得」
這五字真言是極有道理的。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申論技巧》如何判斷申論題的出題趨勢並提高申論寫作的表面效度

1470326772-59549348_n.jpg


大家都知道,其實目前高普考試的
閱卷委員主要都是大學教授,而大
學教授平常都在幹什麼呢,通常都
需要指導研究生寫論文,也因此,
有頗多上榜的考生就建議,考高普
考時其實可以連相關科目的研究所
也可以同時考,一方面可以增加自
己的學歷,一方面也可以練筆.

例如許多考一般行政的高普考生,
就會選擇同時報考三月份的公共行
政研究所,可以收到一魚二吃的效
果,而有研究所的學歷在部份公職
是可以加薪的,例如老師如果取得
研究所學歷,通常可以加薪三千到
五千不等,因此這也造成了我國的
國中小教授踴躍報考研究所的原因。


一樣是公共行政,研究所的題目與高
普考試有什麼不同呢?有的同學就害怕
說,研究所考試的題目如果與高普考差
太多,這樣同時準備就會顯得比較困難
,但也有同學認為,其實研究所考試只
是相對於高普考而較為學術化,也不見
得比高普考難考,因此也有很多同學是
高普考沒考上,研究所反而考上了,之
所以造成這個現像,我們就有必要分析
一下,也讓各位考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因為就算高普考沒有考上,至少先到研
究所讀書,好處是到時候考上國考時可
以申請留職停薪,另一方面在研究所也
可以精熟較為學術性的相關議題。

研究所的題目與高普考題目之所以會有
落差,主要原因在於受眾並不相同,研
究所要招收的人才主要是大學本科畢業
且對於深入公共行政領域有研究興趣的
同學,因此題目自然會比較深,同時性
質也比較學術化,研究化,而高普考試
的受眾主要是招收基層公職人員,因此
對實務法規與行政現場的了解,有較大
的需求,因此高普考試的考科多,也有
比較多的實務題,畢竟招收公務員就是
要讓公務員上班執法,太深入學術研究
細節反而對於機關沒有幫助。

從機關用人的角度,機關希望公務員一
進單位,就能搞清楚狀況,至少基本實
務上的錯誤不要犯,因此行政法的題目
有非常高比例的實務題,例如替人民申
辨事務的行政程序是什麼,期限是幾天
,如果與人民打訴願與行政訴訟的官司
,有什麼地方要特別注意,國賠與國家
機密法的細節程序是什麼,大家會發現
,行政法是實務應用性非常高的一門科
目,為什麼題目有高比例出在實務性高
的地方,就是主管機關希望新進的公務
人員可以馬上派上用場,不要連最基本
與民眾互動與攻防的實務法規都不清楚


提早接觸研究所的考題有一個好處,那
就是有考前猜題的預測效果,我們知道
出題的閱卷委員主要是大學教授,因此
他們每年在出題目的時候通常就會出二
種考題,一種是基本送分題,這部份會
從考古題來出,或是從考古題中換個角
度來出,另一種則會出新題目,也就是
考古題中沒有出過的題目,因此研究所
最新的學術趨勢,就會是這類新題目的
最佳來源。

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補習班老師會建
議考生去研究國內主要公共行政研究所
的期中期未考與研究所考試題目,因為
這些出題委員出沒的大學,往往就是最
新學術趨勢發聲之地。

而大家也不要把教授想的太厲害,教授
其實有許多出題的方向與取分重點會被
主流的意識型態所影響。

例如目前科學研究的主流是邏輯實證論
,那麼量化研究就是比較沒有爭議的方
向,因此行政學,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
往往會出與統計問卷相關的題目,政治
學也會出民意調查這方面的題目,就是
為了要測試考生有沒有基本的研究素養

也因此,對於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有
基礎的考生就會因此佔優勢。

而其實論文重視的細節,也就是申論
題重視的細節,因為本質其實是一樣
的,就是以大量合邏輯且嚴謹的論述
與數據、資料說服別人。

反向推論,我們看一本國考教科書的
時候,就自然要知道,哪裡是重點,
哪裡不是重點,論文的重點通常會很
在意格式與資料來源,還有研究方法
與統計數據,而申論題重點的點,也
就是論文重點的點。

因此為什麼歷年來的上榜考生尤其是
榜首們,會不斷強調要綱舉目張寫重
點,重視格式背後表現出來的學術嚴
謹性。

因此,為什麼引用學者的名稱最好是
原文,而且能寫出與題目有相關的權
威著作或論文會拿高分,因為這些都
是說服他人我們所言是有所本的資料

而有數字的地方也都是重點,這也是
為何口訣王作者群不斷開發數字類口
訣的原因,因為數據類的重點在整個
國考系統中往往佔了將近三分之一,
例如行政機關處理公文的期限是幾天
,申訴與訴願的期限、立法委員的任
期為何,順手拈來,都是重點,就算
不是直接問數據,只要與數據沾到邊
的,也往往就是重點。

而最新的國考重點與趨勢往往又與研
究領域的最新發展有聯結,例如出了
好幾年的核四與公投等問題,或是地
方治理、全球治理與全球化,轉換式
領導與民主治理,都與質性研究最新
的研究方法有關,於是相對應的德懷
術、審議式民調、協議式民主背後的
研究與調查方法,也都成為國考常考
的題型了。

而由於公共行政這門科目是社會科學,
與管理學一樣其實也很重視質性研究,
因此對於沒有數字的研究,考生也有
必要了解一二,這對申論題考試也有
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質性與量化的研
究術語,用來擴張表面效度是非常好
的利器,今天如果每個考生都看不懂
題目在問什麼,那麼會唬爛會旁徵博
引會抓學術關鍵字的考生就佔了非常
大的優勢,而研究術語寫得愈多,就
愈能給教授一種專業深入的感覺。

閱卷委員會覺得你是內行人,因為一堆
學術研究的行話你都懂,而這也是為什
麼我們要記學者的英文名字,還有許多
專業關鍵字的英文,都是要暗示閱卷委
員,我是內行人,所以會一直寫出內行
人的專業術語,而哲學家常用的術語,
也是這種增加表面效度的好用語

例如: 自洽、邏輯、否證、科學典範
、辨證、內在一致性、前後一致性、
涵攝、前提、假設,謬論、盲點、
有效論證等等。

大家可能會想,這些哲學邏輯常用術語
好像與考試的科目沒有直接關係,但是
從閱卷委員的角度來看,他們會發現這
考生居然會懂教授們現在也正在研究探
索的研究理論,就會對考生刮目相看,
因為委員會覺得,如果考生更深的都懂
,那麼淺的應該是也都知道,但很可能
考生其實淺的不會寫,只是因為要轉移
注意力與調虎離山而大量寫出高深度的
學術邏輯性作文。

而這當然就是一種表面效度,也是考試
時需要準備的修詞學技巧。

因為如果大家都看不懂題目,也都不會
寫,那自然就是會猜會判斷會唬爛的考
生拿分數了。


同理可證,數字與著作也是申論題重點
關鍵字所在,愈多數字與著作的引用,
愈能讓閱卷委員感受到你的專業與學術
研究素養。

而也因此,有許多專業學術研究關鍵字
考生都應該背起來,遇到看不懂的題目
或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 ,就要把這些術
語塞到文章裡,營造出專業深入的效果。



首先我們要打安全牌,因此與一般原理原
則x有關的專業術語與政治正確關鍵字要先
秀出來,沒把握的要放到最後才寫,因為
我們要了解閱卷委員的心理,當一個閱卷
委員開始看一篇文章,發現前半段都是對
的,他看到後半段發現有出入時,會傾向
也給分,這其實也是一種月暈效應,反過
來看,如果申論一開始寫的東西就是錯的
,那麼就算結論是對的,或者中後段引用
的資料是對的,委員比較可能少給分,而
這就是心理學的尖角效應,換句話說也可
以說是一種刻板印象,簡言之,文章一開
始就要開始給閱卷委員建立好的「刻板印
象」,所以開頭務必要寫得好寫得正確,
因此政治正確的官方說法就很有必要先派
上用場,大法官們也最喜歡這種高來高去
的抽象原理原則,關鍵字如下:

法治國原則,依法行政,公共利益,比例原
則,信賴保護,不溯既往,誠信原則,裁量
原則,明確性原則,有利不利一體注意原則
,而大家其實也會發現,考試的重點往往都
是先從原則出發,再落實到實務具體的法條
,這對考生歸納考試重點也非常有幫助。

這些常用的關鍵字在《打造你的超級國考記
憶腦-露西來了》一書中亦有詳細列舉,申論
開頭、內容段、結語段怎麼舖陳,也有公式
般的說明。


而其實我們早就知道閱卷委員就是要聽我們
是否對基本法理原則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
也是初步改考卷給基本分數的指標。

所以拿基本分通常先掌握原理原則,再來再引
用具體的法條,順序是大法官解釋,憲法,該
科法條,然後是實務判例,最後在說明最新爭
點與結論時再引用不同的學說來向委員暗示自
己不只目前公認確定的主流學說與實務你懂,
連還沒有定論的學說你也懂。


而研究性的關鍵字主要就是放在後段作為加分
用的,例如嚴謹,量化,質性,不可證偽,
信賴區間,信度,效度,而質性研究的專業
術語則有田野調查,質性訪談,問卷調查,
研究方法,參考文獻,可信度,真實度與
正確度。

而現今社會科學的主流意識型態就是溝通
,而且是花非常多時間來跟民眾作質性訪
談與溝通,於是我們會發現公共政策,政
治學,管理學,行政學或各種法科,都會
問許多暗示你要選擇與民眾溝通的題目「

例如第三代的公共政策執行方法,暗示你
要同時與上下溝通,審議式民調暗示你要
與民眾溝通不要霸王硬上弓,政治學的全
民公投也是暗示你要讓全民都有意見表達
的機會,而不再是透過菁英就想代表全民
的意見,於是我們也會發現,不論是所謂
的協議式民主,地方治理或全球治理,背
後都有一個偏左的意識型態,也就是要花
很多時間很認真很努力很有誠意的與所有
的民眾溝通,例如公共政策中的憐避議題
,解決的方法就是提早與s當地可能受影響
的民眾溝通,在管理學中也一樣會出現民主
行政與轉換式領導的題目,都是在暗示你
,要寫出與部屬溝通,與民眾溝通,重視民
意的主流意識型態寫法。


當然你心中可能是不同意的,因為明明有
時候愈溝通愈浪費時間,而且鯛民愈得寸
進尺,就像是釘子戶一樣,當你愈有誠意
去溝通,他們就愈獅子大開口,搞得都市
更新都很難進行,不過這就是民主國家的
意識型態與政治正確,為了考上,你還是
要忍住自己發表自己主張與想法的衝動,
寫出你不一定認同的標準政治正確答案。

換個角度來看,也不是叫你寫假話,而
是說國家考試申論寫法背後有一種雙重
否定與各打五十大板的中庸保守(講好聽
一點叫嚴謹審慎)意識型態,例如題目一
開始會提出一個右派的觀點來暗示考生
要以左派觀點來對治,但引用左派觀點
時又要小心左派觀點的缺點與限制,於是
最後的結論往往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後
提出最新的折衷式見解,表示考生很了解
為什麼現在這個問題有爭議不好解決,而
你還是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這
個核心原則抓住了,寫出來的東西都會有
基本的分數,不會太難看。
 
而這也是為什麼國考的考題會出現許多甲
說乙說學者說實務說的原因唷,考生會發
現閱卷委員設的陷阱都有一定的格式,也
在暗示你要怎麼回答,因此我們在練習考
古題時就要特別去後設觀察這些出題委員
背後的出題心理與陷井模式,也就能兵來
將擋水來土掩了。
 
(※注意,各科的出題慣例與陷井模式有
自己的歷史路徑效應,因此要視狀況作
微調,不能把國文作文的寫法也套用在
法科或行政類科的寫法唷)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上榜心法》考生可以用來改變自身命運的十大指標

69012591_1582532078550768_1988222249164865536_n.jpg

筆者曾經遇過非常高明的占卜師,預言
能力非常神準,他首先請我去買一副全
新的樸克牌,然後請我洗牌,而重點來
了,在還沒洗還沒抽牌之前,他就先告
訴我,不管我怎麼抽牌,都只會抽到其
中的三張牌,但占卜前一定要問一個問
題,而預言的結果也只能是是非題,也
即是說,如果你問的是這件事會怎麼發
展,會不會成功,那麼只會有三種結果
,一是成功,二是失敗,三是其他,例
如不成也不敗(可能是指最後的成本與報
酬是抵銷的狀況),而這位占卜師非常有
名,是連讓柯文哲都嘖嘖稱奇的占卜師
,我研究過他的書與他的人生發展過程
,發現也確實是奇人一枚,他本身己經
非常有錢,因此作假詐騙的動機可以說
不太存在,加上有許多學者與名人也為
他背書,更增加了他的可信度,不過我
們聽傳聞通常都會有媒體誇大的效應,
只有自己親身見證,才能真正的心悅
誠服,而重點來了,他在我洗完牌後
抽牌前,就預先告訴我,只會抽到其
中三張牌,意思是說,我不管怎麼抽,
就只是會抽到代表成功,失敗與其他
的各別三張牌。

其實我一開始是不信邪的,因為我覺
得牌是我自己帶的,也是我自己洗的
,而且為了不落了魔術師強迫選擇的
各種手法,我還使用了非常複雜的洗
牌方式來反制其作幣的可能性,尤其
在洗完他請我抽牌的時候,我還刻意
選擇了一個正常人絕對不太可能會抽
的牌,例如一般人通常會抽前後與中
間位置附近的牌,不太會特別想說因
為今天星期六,然後現場三個人,所
以要抽由上數來的第十八張牌,因為
(六乘三等於十八),而這種內心自由
意志演算的牌,就不可能透過魔術手
法來強迫暗示與引導。

結果我經過重重演算後就抽了牌
,結果竟然就是他事先就告訴我
會出現的三張牌其中之一,而且正是
象徵會成功的牌,至於我問了什麼問
題,就在此保留,但結果不變的是,我
被當場震憾的說不出話來,因為就我研
究過的各種魔術手法,都沒辨法做到同
樣的程度,而看一件事也要注意孤證不
舉,我們來觀察說到底這位占卜師準不準
,不只要觀察自己感覺的,也要觀察別人
發生過的,而整個邏輯脈絡推論下來,我
只能說,還真的有這麼一回事,這世上預
言占卜的能力與現像確實是存在的。

不過預言與占卜背後其實還隱含著一個
基礎,那就是命數,也就是說,每個來
參與預言與占卜的人,背後曾經有的命運
與因緣果報,都在占卜與預言的大數據參
數之中,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說,占卜師與
預言家或厲害的會通靈的算命師,便是透
過去擷取來自於集體無意識的大數據資料
庫,進而推演出預言與占卜的結果,而且
這些預言都不是事後諸葛亮或模擬兩可的
差不多話術,而是事後驗證精準到誤差在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分之一的範圍。

而為什麼還是有誤差,合理的推論是平行宇
宙的世界時間線出現分歧,畢竟人還是有自
由意志,還是有影響集體結果的力量的。

不過我們這時候就要反過來問,如果命數不
可改,那我們還努力幹嘛。
因此真正合理的解釋是,命數還是可以改變
的,但是集體的共業是長期累積的過程,因
此不易改變,但個人的別業是個人自由意志
可以影響的,因此還是可以改變。

而我們在這裡要講的就是,改變命運的十種
方法。

考生想要金榜題名,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人努
力增加實力就會考上,但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會有十種因素在影響一個人到底要不要
努力,想不想努力以及努力後能不能得到想要
的結果與效果。

因此各位考生注意了,也請把以下這首詩背下來

「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
   六親七友八賢妻
   九靠努力十拜拜」

命是其中最難改變的,因此可以說是定數,但
要注意,這裡的定數是相對的,只是說比較難
改而不是說不能改,這種情況很像是慢性病是
一種長期累積的結果,因此除非經過長時間生
活與運動習慣的改變,否則慢性病很難透過短
期治標的特效藥就治癒一樣。

而運就比命好改的多,因此時勢可以造英雄
,孔子也才會說,君子待時,對於考生而言
,每一年的錄取率與對手的實力都不一樣,
因此努力不一定考上,因為還要確定對手的
實力比經過努力的你還弱才行。

風水的效果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一
種空間對身心靈潛在發生的作用,例如好的
讀書環境確實能讓一個人讀的比較好,空氣
新鮮可以活神醒腦提高工作效能,而在看不
到的靈的層次,好的風水寶地還能直接開智
慧,尤其在靜心禪定下深入大腦深層意識的
心智清明效果,將能使考生的讀書效能提昇
數十倍計。

而四積陰德則是透過平常行善與同情心同理
心的發揮,刺激我們內在的鏡像神經元,我
們的各方面能力也會跟著同步提昇,不過積
陰德是比較隱性不容易觀察的指標,例如一
個人因為幫助別人而覺得自己活得有意義有
價值,這種心態會幫助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比
較有活力積極還有更有自信,很多道德敗壞
的人很容易讓自己陷入無能的心態裡,正是
因為這些人的自我認知已經否定自己了,例
如我們看到一些外遇的作家或名人,在外遇
被揭露之後寫出來的作品或人氣就有非常大
的下降落差,一方面是因為作家自己也知道
自己錯了,所以寫不出真正感動人心的作品
了,因為當這個作家要以同理心同情心為訴
求來想要影響大眾說,他自己就知道自己根
本在自打嘴巴。而閱聽人也會因為作家或名
人的道德評價來決定要不要閱聽這個人的作
品,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沒有道德的人寫出來
的東西就不是好東西,世上很多才華洋溢
作品的背後也有失德的作者,但就當事人而
言,真理是自洽的,失德的結果最後往往會
反撲回自己的身上,因此就算真的靠好的作
品成名了,自己能不能讓自己保持心安理得
的快樂,恐怕還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五讀書,讀書可以改變視野,格局還有氣質
,因此長期有讀書習慣且有開放心胸的人,
也能改變命運,而改變命運的幅度與程度決
定在於閱讀的深度與廣度,還有閱讀完後知
行合一的行動力,會讀書的人都是狠角色,
因為世界都是這些會讀書的人在設計遊戲規
則,而人生幸福與否的話語詮釋權,也是這些
讀書人在定義並催眠大眾來信服的。

否則為什麼美金可以跟黃金脫勾呢,貨幣的價
值來自於人的信心,而信心來自於說服的能力
與效果,而我們對於貨幣的信心,來自於知識
份子的教育與詮釋,還有集體知識建構的暗示。

六親七友八賢妻,這方面就是在談人和了,而且
還涉及到前世今生,對於考生而言,有什麼樣的
家庭往往背後就代表了有什麼樣的成績,公職
世家很容易考上公職,因為家庭的集體催眠感
染力太強,而就算不是公職世家,父母兄弟姐
妹的知識水準也會無形中影響一個考生的認知
模式與記憶緩衝區的大小,醫生家族的小孩與
勞工家族的小孩,在還沒開始上學前就已經有
很多先驗基礎認知能力的差異了,上學後只是
更拉開這樣的差別,當然將相本無種,男兒當
自強,問題是一個人如果在非常不適合刺激出
自強的環境,這個男兒根本一開始就不想自強

九靠努力十拜拜
這裡非常有趣的一點是,沒想到努力居然被擺
在第九的位置,不過我們其實可以反過來詮釋
,也就是說,最後面的指標是一個人最能自己
決定的指標,而拜拜我認為背後代表的其實是
信心,也就是說,一切都要先以信心作為開始
,然後相信才會看見,看見了才會有努力的動
機,考生的信心會決定到底要不要報名,報名
了想不想讀,讀了能不能堅持,堅持了能不能
有效果,有效果也不一定有結果,因為實力很
強的考生害怕遇到實力更強的考生。

而信心與努力是一個人可以自由意志選擇的開
始,所以擺在定期的最後面,變數的最前面是
非常合理的,不過變數最前面代表的是如果這
個短期變數無法維持習慣到成為長期的定數,
那麼努力並沒有我們一般人所想得那麼的事在
人為,有志盡成。

大家活到現在那麼久,都聽過了太多了八股文
,例如天道酬勤,努力的人一定會有好結果,
善有善報等等,但實際上你如果觀察你自己與
你週遭的人,你會發現努力其實也不是自己的
自由意志可以決定的,否則減肥的早就瘦身成
功了,抽煙的早就戒煙了,這些很明顯該做的
努力大部份的人都達不到,這其實也就暗示著
靠意志力來努力的效果其實非常小。

這也是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想告訴
大家,只有努力是不夠的,努力也不是以往我
們所認為的努力,而是這十項指標裡面,每一
個指標都是會互相影響與制約的,你說讀書就
能改變命運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想讀書,
因為有人的命格確實一開始就有排斥討厭讀書
的業力與潛意識厭惡在影響著,而改變自己同
時也要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否則當你一個人在
努力辛苦的時候,身邊的朋友都叫你不要假了
,說讀書沒用,公職沒自由,家人整天擺爛不
工作,卻叫你考公職賺錢讓他們花,你書還讀
得下去嗎?

所以這也回到一個人怎麼靜心與自我反省的技
巧與心法,你不能只反省自己,當然反求諸己
還是最有效直接的,但你同時也要反省並改革
你身邊所有的指標,因此你除了要有信心,要
努力,你還要改變影響你的家人朋友與愛人,
也要多讀書多積陰德以真正的改變自己內在的
內心結構與氣質,最後長期累積的結果就能去
改變你的運與命,了凡四訓的袁了凡一開始也
不相信命數,但他也是遇到神準的命理師算準
他連續幾年考取的名次後發現,幹,真的有冥
冥中的命運之手,他才開始透過靜心與做善事
積功德的方式來改變命運,命理師一開始說他
雖然會考上貢生,但是短命且命中無子,他
就決定要改變這樣的命數。

後來他用量化的方式來做功過表,告訴自己
一天至少日行一善,然後至少要積滿三千功
德,然後每天透過表格來做量化的紀錄,
有趣的是,他發現有些功德無法量化,做功德
也有不同的擴張效應與cp值。

寫到這裡我以前覺得奇怪功德難道背後有人
在天上計算嗎,這樣怎麼感覺很搞笑,而且
刻意做功德有時候不是會好心做壞事嗎,就
像達摩祖師說梁武帝有功德相所以無功德
,不過實際上梁武帝其實還是有功德的,只
是如果能夠無相佈施,那麼功德會更大,
不過我在猜測,真正的功德值其實是每個
人內在深層的意識在計算的,而且這個功德
大數據庫還同時與其他人的個人主機連線
,因此刑法裡面的有心傷人卻幫到人,無心
殺人卻害死人的各種參數,都會在各有與共
有的資料庫有紀錄。

其實現在很多專家學者都陸續在發現他們
對那個世界的研究與發現,前台大校長李
教授的撓場研究還有手指識字,天眼通研
究等等也都在在的證實了有一個諸神的網
站。

考生在明白了以上十個指標都會影響自己
能否考上之後,就要去反省與省思,為什
麼自己有時候決定一件事居然又會變掛
,例如報名了卻不想認真準備,為什麼有
時想讀書有時卻又不想,為什麼心情會突
然變得煩燥,表面上當然都有看起來表面
合邏輯的理由,但實際上在看不到的這十
種層面,都在暗中影響與作用著。

而這也是筆者不斷強調一個人要懂得靜心
的原因,因為在靜心下各種思緒都沉寂下
來的時刻,你才有機會看到以上各種因素
在你內心底層深處交互影響且發生作用的
前因後果,而一個人真的把事情想清楚之
後,才叫做真正的自由意志。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但其實他並不明白,我思有好幾種層次
在真正靜心搞清楚狀況下的思,才真的
我在,而這樣的我在,有另外一個名字

就叫做

「如來」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記憶技巧》從勞動基準法口訣來論口訣編輯與快速記憶

69244488_1572802846190358_7016858878029594624_n.jpg
坊間有所謂快速記憶的教學補習班,
而且也提供了很多快速記憶的方法,
例如羅馬房法、身體掛勾法、心智圖
法等等,而諧音口訣法,用來記憶與
數字類相關的內容很有用,但是同一
種方法使用久了就會出現邊際效用遞
減的問題,而且還會有因為索引密碼
重覆使用而出現印象重疊與混淆的副
作用,國家考試要記憶的資料與內容
太多了,因此如果不能避免印象重疊
與混淆的問題,那麼這些一開始看起
來很好用的快速記憶方法,是禁不起
國家考試的實戰考驗的。

而口訣王作者群們因為有多年豐富的
考場失利經驗,也有最後終於金榜題
名的成功經驗,因此可以從一個搞不
清楚狀況的考生角度,來一一剖析從
考不上到考上之間,到底需要照顧哪
些環節,也因此才會出了這樣一本書
《打造超強國考記憶腦-露西來了》
而書中就大量介紹了現今世界記憶比
賽冠軍也都在使用的記憶方法。
而有鑑於不同的記憶法在不同的場合
有不同的功能與限制,因此有必要讓
同學明白為什麼同一種記憶法無法應
用在所有場合的原因,還有不同記憶
法之間的搭配組合,為什麼可以幫助
考生記憶大量重複又沒有意義的資料
之背後原理。
而坊間的記憶術往往老師現場表演示範
時效果很好,但回家時自己使用卻發
現沒那麼好用,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就連記憶術也有分短期表演型的記
憶術與長期錨定型的記憶術,對
於考生而言,能保持至少一年以上的
長期錨定記憶,才是真正派得上用場
的記憶術。
此外分散式學習與大量複習的學習方
法,與記憶術互相搭配才能科學有效
的完全發揮出應該有的記憶效能。



諧音口訣法一直是非常好用的口訣法
,因為它俱備靈活多變的特性,以往
的口訣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數字口
訣會把某個數字與某個名詞做聯結,
例如23就是和尚54就是武士,因此
要記法條23條的內容例如刑法23條是
正當防衛,口訣就會編成和尚是正人
君子,但因為個性和平主義就會被欺
侮,此時和尚就要學會正當防衛,這
樣的口訣好處是可以把數字的諧音變
成一個口訣,同時還能把條號與法條
的內容串聯起來。

不過這種方法還是會遇到瓶頸,因為
總不能每種法條的二十三條都叫這名
和尚出面吧,例如民法二十 三條或
刑事訴訟法二十三條,就不太可能每
次都呼叫和尚出面。

質此之故,設計數字的口訣就需要有
多重的變化,而且要引進密碼學的觀
念,並且要引進不同的變化解碼公式,
就會讓口訣的變化更多,同時也更
合理,而也因為口訣與條號內容有高
度的邏輯相關,就會讓考生發現更好
記也更不容易忘記。

以最新的大法官釋字780號為例,就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下圖為例,
代表氣笛,代表叭,0代表鈴,而
氣叭鈴與釋字這條的意旨就有高度的
相關,因為這個釋字就是在講汽車穿
越馬路平交道的罰則是否過高而有違
反比例原則之可能。

67444484_1559989404138369_5357776761784369152_n.jpg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實務判例的情況
下,例如現在很多實務判例都是101年
台上第000號判例,或是100年台上第000
號判例,100與101常常出現的結果,就
必需以另外一種代碼來取代100或101這
個數字,此時我們就可以以0與1直接取
代100或101這個更長的數字,例如零代
表母的一代表公的,因此100台上2154
判例就可以編成母的惡衣武士做了什麼
事情,而若101台上4423判例,就要編
成公的失勢和尚做了什麼事,然後再與
判例的內容做邏輯上的整合
,這樣考生
就可以透過故事與口訣,把條號與條號
或判例的內容做有效的記憶聯結,以後
一看到數字或看到內容,都可以反推回
去相對應的內容與條號。

口訣王作者群最近完成勞動基準法的口
訣編輯,便是以這樣的精神來有效提高
法條重點內容與口訣本身的對應性,例
如以勞動基準法為例

●派遣事業單位積欠派遣勞工工資,經主管機
關處罰或依第二十七條規定限 期令其給付
而屆期未給付者,派遣勞工得請求要派單位

給付。要派單位應自派遣勞工請求之日
十日
內給付之。

要派單位依前項規定給付者,得向派遣事業單
位求償或扣抵要派契約之應付費用。

★口訣:三十日內要給付工資,否則勞工會沒錢
繳下個月的房租(月租=三十天)

●雇主依第十一條或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終止勞
動契約者,其預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一、繼續工作個月以上年未滿者,於
前預告之。

二、繼續工作年以上年未滿者,於二十
前預告之。
三、繼續工作
年以上者,於三十日前預告之。
★口訣 :預告就像在玩一二三木頭人,當鬼的
人要抓人前都要先預告「一二三木頭人」讓
對方有反應的時間。

(也就是依序記三個月後滿一
年至三年分別是(一二三)十日)

※記憶一個重要的原理便是以一個人原
有的記憶來串聯還不熟的記憶,因此以
「一二三木頭人」做為「預告」終止契
的「口訣」,便是合理有效的邏輯記
憶方法。



三十這個數字來說,在勞動基準法中就
會大量出現,因此必需給每一次出現的
十日都賦與合理的口訣意義,才不會因為
大量資料的重複性而導致記憶癱瘓

●勞動基準法第三十八條 
※本法條主要在規定特休的要件,因此
可以先把條號與法條內容做故事的聯結
,「一個很三八的女子會成為惡妻,因
此要設定「妻」要件。」以這樣
的故事將勞動基準法三十八條與一年
以上未滿年者特休日,以及特別
休假等三個要素做串聯,將來只要回
憶起其中一個環節,就會連帶想起其
他要素。

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
期間者,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一、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三日。

月以上年內天= 六一三=
★口訣 :留意衫=613
※妻子懷疑先生外遇,就會留意先生
的衣衫有沒有粉味。
二、年以上年未滿者,日。
一年以上二年未滿=特休七天
★口訣: 一二七=一惡妻
※又三八又疑神疑鬼的妻子是一惡妻
三、年以上年未滿者,日。

★口訣 :二三十=惡喪屍
※惡妻會變成惡形惡狀的喪屍,在家裡
什麼事都不做變成行屍走肉。
四、年以上年未滿者,每年十四日。
★口訣 :年內十四日=傷無意思=三五一四
※喪屍已經沒有意識了,所以是無意識
=514
五、年以上年未滿者,每年十五日。
★口訣 :五以上十年內=十五日=無食食物
五十十五=喪屍不需要吃食物,但會
吃人肉=無食食物

六、年以上者,每一年給一日,加至
三十日為止。
★口訣 :十年以上每年加一日,加至三十日,
喪屍十年以上,金剛不壞,每一年累加
特休一日,直到成為喪屍ˇ(三十)界的霸
主。

※口訣絕句
留意衫,一惡妻,
無意識,無食食物,
死(十)後加至喪屍。

這就是一個恐怖老婆最後成為喪屍在家裡
坐吃山空的故事
(疑? 好恐怖)



目前口訣王作者群已經編輯出多科國考
口訣,有興趣的網友歡迎洽詢,唯需要說
明的是,人要付出代價才會真正重視,因
此欲索取口訣還是需付出一定的工本費唷。
不過口訣因為是以量制價,且以電子檔不
另外付出運送成本,因此費用相對低廉,
是考生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一定的代價也能激勵創作者不斷創造出
更有效更合理的口訣,以照顧廣大記不起
大量國考資訊的考生。

意者歡迎來信listenmusic4@gmail.com,
有詳細說明。另外口訣王的口訣均附有mp3
聲音檔,方便讀者在各種場合複習,上班
坐車時,作家事時,運動時,也都能透過
聲音檔的耳讀法,讓自己有效活用時間分
散式學習,更有效率的記住大量但死板不
易記的國考重點資料。










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可強化國考生準備動機與執行力的心理動力學》

07fe104p.jpg


就筆者研究各種考不上國考的原因,
其中佔最大比例的關鍵因素即是--準
備國考的動機不夠,而為什麼明明知
道該準備且準備充份才有勝算,為什
麼這些考生還是選擇半調子,好像備
考的目的是為了考不上似的。

從命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確實也有所
謂的公務員命格,一般來說是紫微斗
數中的「機月同梁」命格,有這四種
命格的比例高(將近五分之一),所以
公務員的人數自然也不少,但為什麼
說這四種命格的人容易考上公務員呢
?因為這些命格中的人格特質與準備
國考的人格特質有高度相關。
例如:保守、謹慎、耐心、毅力、順
從,人格穩定。
而如果是經商性格濃厚或自主意識
強烈的人,通常無法承受長期準備
國考的煎熬以及不一定考得上的投
資不確定性,而對這些人而言,考
不上也可能是比較好的,因為就算
考上了可能也做不久。

不過這個說法在以往階級流動有限
的傳統社會比較可以應證,但在這
個多元專業分工的時代,己經不太
準確,儘管如此,公務員背後所謂
的公務員性格與特質還是存在的。

為什麼銀行通常願意給公務員很好
的貸款條件,因為公務員長期穩定
的人格特質,在歷史資料統計的長
期追蹤來看,債信違約的紀錄低,
還款信用也良好,而這也反過來成
為公務員的福利與優勢之一,也就
是一旦考上了,銀行授信憑等都會
昇級,房屋貸款與信用貸款也都因
此擁有較諸一般人更優厚的條件。

但筆者在這裡要特別強調,並沒有
所謂一定要是公務員性格才考得上
國考,因為自古「將相本無種,男
兒當自強」,而是要向各位說明,
人格模式是可以為了達到某種特定
目的而做靈活調整的,換句話說,
想要考上某種程度就是要讓自己成
為「準公務員人格」並有著與這種
人一樣的「強烈考上動機」

而這就要探討到所謂的心理動力學
了。

心理動力學,也叫動力心理學,從廣
泛的意義上來講,是一種強調系統研
究塑造人類行為的心理力量的心理學
方法。包括研究行為、感受、情感及
彼此和早期經歷的聯繫。它特別對意
識、動機和潛意識動機感興趣。
動力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通
常指R.S.伍德沃思的心理學,他於19
18年出版了《動力心理學》一書。
心理動力的術語也被用於特別指代某
些弗洛伊德(1856-1939)發展的精
神分析手段。弗洛伊德被熱動力學的
理論啟發而發明了心理動力學來描述
意識流中的精神能量(力比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佛洛伊德發現,原欲(也就是力比多)
是驅動人類心理與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欲望愈強烈,當然行動力就
愈強,但我們的欲望不像我們自己想
的那麼簡單,在哈佛大學教授從三萬
份問卷的調查研究分析發現,人類有
16種主要的欲望,而這十六種欲望有
一半以上是互相拮抗與抑制的。

例如人有追求歸屬的欲望,也有獨立
自主的欲望。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社會與國家問題,
其實本質的原因都在於我們自己欲望
的衝突。

知道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你可能在
人生中總是進一步退兩步,就像你現
在明明知道考上很好要認真準備,但
你就是半調子,沒有實踐的執行力,
也沒有持久準備的意志,而根源就回
到了你的潛意識,其實說穿了就是你
沒有那麼想要考上,只是你選擇自欺
欺人,不願意去面對這個其實沒有很
想考上的自己。

人類的欲望背後其實是二元對立的
,而這二元對立也是人格動力的發
動來源,輪迴的基礎其實也來自於
這種二元動力的欲望剖面。

佛洛伊德發現,人有求生的本能,
也有求死的欲望,大家會發現他在
生命後期的理論比較玄秘不那麼的
性取向,也是因為受到榮格的刺激
,讓他明白他的性欲動力學其實是
有動大理論漏洞的,不過一個學說
成為當時主流理論的學者,不會承
認自己的學說有問題,所以他與榮
格之所以反目成仇,某種程度也是
因為他意識到,榮格可能才是對的

以十六種欲望剖面來說,人類相
反的欲望就有
追求平靜 vs 追求復仇的欲望
(所以六道輪迴中有平靜的天道
 也有追求「正義感」的阿修羅
 道,通常追求正義感的人都易
 怒,而阿修羅是戰力與天道齊
 平的有力鬼神,我們或許可以
 解讀成這些鬼神是政治意識型
 態比較強烈的屬性,所以動不
 動就要開戰,但本質上還是一
 個好人,所以才擁有與天道不
 相上下的神通力)

追求家庭歸屬的欲望 vs
追求自由的欲望
(這往往是結婚後男女戰起來
的主因,男女生都覺得為了家
庭要犧牲自己的自由,然後得
到的與犧牲的不成正比,而男
生缺乏同情心,女生缺乏同理
心,都讓此情況更形嚴重。)

追求族群歸屬的欲望 vs
追求獨立的欲望
(看現在台灣的統獨戰的多激
烈就知道了,從家庭革命、家
族革命到國家革命,背後都有
這兩種二元對立的欲望在擺弄
著你)

所以叔本華才說,當人很可憐
,首先欲望不是自己選的,然
後欲望就算選了也很難滿足,
而滿足了還有邊際效用遞減的
問題,而這種人性的兩難也構
成了為什麼無欲則剛,節欲的
人反而比較快樂的原因。

好,那我們現在把問題的本質
點出來之後,怎麼去處理與改
善我們的欲望分佈,然後讓我
們在該做的事上有強烈欲望進
而使我們心想事成呢?

版主曾經上過價值數萬元的心
靈成長課程與團體動力課程,
當然還有在激勵上效果絕佳的
NLP神經語言學課程,這些課
程背後都有很多的哲學與心理
學理論基礎,而課程貴的原因
在於,老師自己是過來人,例
如曾經離婚破產或身家上億,
因此非常明白心理動力與灰心
喪志在心中怎麼演變與發展的
過程。

這部份比較進階的心靈成長
與潛能開發細節,未來再分
享給大家,今天我們首要關
心的還是,為什麼大部份的
國考生,準備國考準備的那
麼有心無力或意興闌珊,也
或是自認有心但準備起來就
是沒有效能,這背後都有很
微妙的心理機轉,能夠看清
楚自己內在這個逃避的心靈
,對於準備國考會有非常強
大的心理支持。

其實這裡也順便回覆《露
西來了》一書中讀者的一些
疑問,而這又與為何靜心與
開發間腦(松果體)的必要性
息息相關。
某種程度來說,肉眼看出去
的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因此
有黑有白,有善有惡,有左
有右,有長有短,但要整合
二元對立的矛盾,唯有我們
的第三隻眼,也就是智慧之
眼松果體的力量。

考生動機不足有以下幾大項
①信心
一開始就不相信自己能考上
的考生,在準備考試的過程
中會漸漸放棄,然後散漫的
行為又反過來加強自己的沒
有信心,所以行為與動機是
會互相影響的。


②方法
有的人相信自己經過努力可
以考的上,但卻沒有找到正
確的準備方法與策略,表面
上是笨,實際上還是沒有心
,一個真正想考上的考生,
不會讓自己陷入情報與資訊
不對稱的失誤當中,所以表
面上看起來是省錢才不補習
,不去請教別人怎麼考上,
實際上是自己就是沒那麼想
考上,真正想考上的人,一
定會願意付出代價來換到自
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如果
對於付出代價還有質疑,那
不用講了,就是沒有心。


③基礎本職學能條件
叫一個大學剛畢業的電子科
學生去考律師,再怎麼有信
心,方法再正確,都很難一
二年內就考上,因此我們也
不能無視科學上的基礎本職
學能的落差,一昧的專注在
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國內高普考試統計下來,確
實國立大學畢業的考生錄取
率相對高許多,而這就是基
礎條件上的落差,因此對於
一個國考考生,在選擇考試
科目時就不能無視這種基礎
條件的差距,而去選擇一個
競爭對手強大,自己基礎能
力又不足的考科。


而條件這個因素是一種長期
身心理習慣領域造成的落差
,因此如果考生要挑戰競爭
性更強的考科,所需要的心
理動力就要更強烈,而愈強
烈的考生準備的時間會很短
,因為唸的東西如果是自己
喜歡的,為達目的一定要唸
的,就算不喜歡也要讓自己
學著去喜歡的,就能突破條
件上的限制。


④智商
這又是更長期影響的身心因素
了,因為確實也有所謂的考試
智商在影響著各位,尤其是寫
作與答題的技巧,背後也往往
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不過
智商這個標箋,現在其實也開
始受到許多學者的質疑,例如
會寫程式的人與會畫動畫的人
都被認為電腦很強,但到底電
腦強是什麼意思沒有人說得清
楚,因為有的人是硬體裝修強
,有的人是軟體設計強,有的
人則是軟體應用強,這三者都
叫電腦強的話,那實際上就是
沒有所謂「電腦很強」這件事


智商這個觀念也出現同樣的情


大學教授被詐騙集團騙錢的例
子很多

秀才遇到兵被兵打,到底是兵
的智商高還是秀才的智商高?

教育心理學家發現人有所謂的
八大智力領域,連體能也是其
中一種,所以一個體能超強在
森林野戰求生能力超強的特種
兵,只因為不會英文不會寫申
論題,我們就會說這個人智商
低嗎?

而且還有一些學者發現,智商
這個概念是一群學者有意與無
意間炒作出來的概念,這好處
太多了,在教育上可以作為賣
小孩子父母高級昂貴教材的理
由,在社會上可以唬過一般人
,讓一般人誤以為智商高就是
做什麼都優秀,但實際上就是
高級知識份子的自利與自我說
服催眠的一套故事。

所以我在這裡勸各位,不要相
信有所謂的智商這回事,因為
智商其實背後有可變性、適應
性還有人格轉換性等各種因素
在制約著,不是我們以前所一
直以為的那種智商。

而這也是為什麼靜心有成的人
通常能將各種不同領域的智力
潛能一併開發,因為真正影響
智能可否發揮的,還是在於觸
發「生命本能本性超我」的深
層心理動機。

在宗教裡就是找出業力的根源
,因此有的人透過前世催眠因
而解決這輩子許多病痛與無明
許多高僧因為禪定悟道而讓絕
症痊瘉且可以自主生死,決定
死亡日期。

而和尚這個職業,是日本統計
壽命最長的職業,反而體育人
士壽命最短,讓一般人覺得相
當驚訝。

而許多考生覺得自己某方面的
智商不足其實是誤會,因為這
個考生目前是工讀生,需要的
是工讀生的智商而不是教授的
智商,等到這個考生成為教授
,才會出現所謂教授的智商。
(意思是,所謂的專業智商,
需要的時候訓練就有)

我們回歸主題

一個考生要增強自己的備考心
理動力,就要做到以下的指標

①喜歡自己正在讀的東西,一開始
不喜歡也要催眠自己喜歡。

②要想著成為公務員後就是人生勝
利組,不要去想公務員的任何缺點
,就算是真的,不去想就不是真的
,而且世上其實也沒有所謂「真」
的這回事,只有「相信」與否。


③要享受準備國考的過程與細節
這涉到了整個人生價值觀的轉向
,你是要成為一個為達目的不擇
手段的人還是要成為一個追求結
果的量也追求過程的質的全人,
就在你的一念之間,很多人把人
生賭在國考上,這樣的心理動力
是強的,但往往有很多後遺症,
例如太辛苦考上國考的人,貪污
或偷懶的機率常常更大,因為他
會想,我好不容易才當上公務員
不多撈一些怎麼行。
而這樣的心態與設國考停損點也
是息息相關,有時候考生會發現
自己真的實力與別人相差太多,
就要去考慮停損,而停損不是一
種失敗,反而是另一種更大成功
的開始,長期價值投資的人,不
會為短期的投資失敗而喪志。

④搞清楚你的欲望配置
由於大腦建構在二元對立的本質
上,所以才會出現正反合的邏輯
辨證結構,申論題也才會長得像
今天這個樣子,而當你的欲望本
身就互相矛盾,你怎麼會期待你
的行動力與意志可以一致呢?

比如說為了父母期待而考的人
通常就是考不上的這種人,因
為如果人生不是自己在過,考
試不是為了自己而考,那動力
就會差非常多,這裡當然不是
叫大家不孝或是不要順從父母
期待,而是被動的讀書考試往
往是一種負向的自我催眠,否
則如果備考是一種享受是一種
實現自我人生幸福意志的無上
命令,那怎麼還需要因為別人
的期待才去讀呢?


而筆者在這裡也不是叫大家
不要有欲望,而是欲望的配
置在不同時期要能靈活,一
個在準備高普考的考生,如
果打電動的欲望與上臉書的
欲望強於讀書的欲望,當然
就會考不上,因此怎麼催眠
自己讓自己強化就是喜歡讀
書思考國家社會政策方向的
欲望更強化,就是考生應該
思考的智慧所在。


人生是痛苦的,但有的人就是
能把苦難的人生過得快樂,就
是因為他們有把痛苦轉換為快
樂的能力,而快樂本來也就是
透過痛苦來突顯的。

因此,如果痛快,痛到深處
發現快樂與它是相反相生,
就等於找到了心理動力的終
極樞紐,而這樣的能力,透
過長期的靜心可以達到,短
期中,則是一連串的自我神
經語言暗示。

「當下是威力之點」
「我的人生,操之在我」
你必需透過正向語言重新建構
你所看出去的世界,而這就是
你的

一念天堂與一念地獄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速讀技巧》這樣讀書最有效--提昇讀書速度二十倍以上的讀書方法

這樣讀書最有效.jpg

筆者很喜歡大量閱讀,因此到目前為止
如果不將漫畫與小說計算在內,閱讀過
的各類書藉,己有萬本之上,而我也發
現,當書讀得愈多,確實就會讀得愈快
,同時也更了解讀書的要領,不過這種
讀書技巧往往是無形中鍛鍊出來的,自
己也不知道其背後的理論,而當我們再
去相關速讀的書藉時,就會發現原來這
些實務技巧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理論在
支持,而當實務與理論得到愈來愈多的
互相驗證,也代表著這些方法是殊途而
同歸,是大家都可以學得會也很好用的
方法。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這本書《這樣讀書
最有效》對於國考生而言,則是要問,
到底怎麼讀書對考上最有效,筆者就以
這個角度來為各位考生作深度剖析。

一、速讀的理論
作者在開始教讀者速讀前,有先提供速
讀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有部份是我覺
得對考生非常重要的,例如:
① 首先眼睛與書最好離30公分左右
為什麼呢,因為離太遠看不清楚會影響
考生的專注程度,而離太近會導致考生
沒辦法一次看到太多字,因為同樣是讀
書,甲一次看一個字,乙一次看十個字
,則乙的讀書效率會是甲的十倍,但有
人會說,甲看得慢但看得仔細啊,不過
讀書有時候反而是看得快才看得懂,看
慢反而就看不懂了,原因會在後面解釋。

②讀者要有一次看到15個字以上的眼界
很多讀者不曉得自己讀書無形中養成了
很多壞習慣,例如一邊讀書一邊唸出聲
音,或是在心裡面跟著唸出聲,這無形
中會拖慢閱讀的速度,一個出聲讀書的
人可能一分鐘才讀300個字,但一個不
出聲的人可以在一分鐘讀1500個字以
上,而合理的速度應該是一小時看一
萬八千個字,這還是正常人的速度,
對於速讀高手,一小時看完二到三
本書會是比較合理的速度。

不過也在此聲明,不同性質的書看
的速度會不一樣,例如數學公式類
的書就不可能一目十行,需要深度
理解定義且解釋的書,也需要比較
長的時間,小說漫畫類的書則可以
讀得很快,不過讀小說漫畫的本質
是娛樂,其實是沒有必要一定要用
速讀來抹殺這份樂趣啦,笑。

③速讀的眼界非常重要
以橫書的書為例,讀者應該要有一
次看一列的能力,也就是大約15個
字的能力,等於是一瞬間就要能掌
握一眼15個字的重點,一般來說相
當於一個逗點作為分界。

其實這也告訴我們為什麼寫考卷一
定要綱舉目張,加逗點,因為從閱
卷委員的角度,也是以速讀的方式
在改考卷的。
而我們認為重點的部分幫委員找出
來並突顯,委員才會注意到我們有
寫到重點,否則很可能你真的寫到
了關鍵字卻埋在一大坨密密麻麻又
臭又長沒有分段的文章裡,委員很
容易因此沒有看到你寫的重點,自
然分數也給不出去。

作者提供了以下六種速讀方法,
在此為大家一一說明:

① 焦點閱讀法

焦點閱讀法是比較基礎的速讀法
,可以提昇讀書的速度約三倍,
它的關鍵在於找出一個句字的重
點,首先找出主詞與受詞,然後
是動詞,再來則是專有名詞與數
詞,其他的什麼副詞、形容詞
,連接詞則儘量省略不看。

這對考生有意義的地方在於,
這五個詞類其實就是考試會
考的重點關鍵字所在,例如學者
名稱,理論名稱,實驗結果等等
通常都是名詞,而主詞也通常是
名詞,某學者在西元幾年發表了
某份著作,這份著作說明了重要
的科學數據。

一般來說,申論的本質就是透過
論說來為自己的說法找出依據,
而以上五種詞類便是申論文的
加分重點所在,首先學者一定
是名詞,而學者寫了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受詞,學者什麼時
候寫的,在什麼地方寫的,這
些往往就是數詞,而專有名詞
例如「罪刑法定」「法治國原則」
都是考試時讓委員眼睛一亮的內
行人通關密語,當然是優先要去
注意。

焦點閱讀法說穿了就是找出一個
句字重要的部份,同時懂得去割
捨不必要讀的部份,才能有效節
省讀書的時間。

②聚合閱讀法

這個方法又比焦點閱讀法快五倍
,因為這是從文章段落中找重點
來讀的方法,而策略是一眼抓住
15個字,2眼30個字,3眼45個
字,三秒內掌握一個段落的基本
重點,然後以焦點閱讀法再把每
一基本重點的關鍵字作邏輯上的
串聯,而為什麼叫聚合呢,是因
為同時要能有聚的尋找焦點技巧
,同時又要能快速整合各個焦點
的合併理解能力。

此時在考生的內心中其實是要有
問題意識的,也就是在讀每一段
的時候就要在腦海裡作好心理準
備,例如,這段的重點在哪裡,
考試的時候會怎麼考,為什麼這
段的某個部份是重點,這段與我
原來想的哪裡不一樣,問題意識
就像是一種過濾器,會幫考生去
掃瞄還有校正書中的重點所在,
因此在看書之前最好是先翻過
考古題與解答題庫,因為考古題
與題庫可以先幫考生找出重點的
特性還有模型框架,考生在實際
閱讀聖經版教科書時就會馬上能
抓到重點所在而不浪費時間去看
不會考的地方。

③概要閱讀法
這裡指的是看一篇文章時,如何
去抓重點概要的技巧,簡單來說
一篇文章通常概要的關鍵在於前
言與本文的前十行,因此看一篇
文章的重點其實只要看前言與本
文段前十行就夠了,當然這裡不
是說本文十行後面的就不用看,
而是說先抓原則再抓例外,這相
當於行政學中的掃瞄理論,先以
掃瞄的方式找出關鍵段落,才以
專注力去集中理解關鍵段落的細
部內容。而這樣的讀書方法可以
使得讀書速度提昇到一般人的二
十倍。

④文脈閱讀法
文脈閱讀法屬於進階的速讀法,
因為可以提昇速讀的能力到一般
人的五十倍以上,而這其實也是
國考生不斷複習後應該要達到的
效果,以艾賓豪斯遺忘曲線的理
論來說,複習第二次應該要比第
一次閱讀時節省一半的時間,第
三次則是第二次一半的時間,而
通常考上的考生大約會把每本聖
經版教科書複習七遍以上,但這
裡值得注意的是,第七遍所需要
的時間只是第一次讀的2的6次
方之一,也就是一二八分之一
的時間,而這就是複習的威力,
因為只要複習的次數夠多,往往
連背誦都不用,自然就記起來了。

而文脈閱讀法的關鍵也在這裡,
這代表的是,讀者本人是帶著早就
知道部份原理的理解脈絡來看同一
本書,第一次看一本書完全不知在
說什麼自然會讀的慢,第二次是已經
有了理解脈絡才來讀,自然會快很多
,不過文脈閱讀法也還是可以應用在
第一次讀的書上,為什麼呢,因為世
界上書的寫法往往差不多,例如小說
的寫法舖陳架構其實都大同小異,什
麼時候要下伏筆什麼時候主角要面對
壞人其實都有一定的架構,而學術類
的書藉也都要依照一定的格式結構 
文脈閱讀法的關鍵就是先去從目次
與索引中找出一本書的格式與結構
,再以公式化快速比對策略來理解
一本書,而這種歸納式的讀書法等
於是一個人自己已經先在腦海裡看
過一邊自己寫的,然後再從這本第
一次看的書去比對自己與作者的觀
點差異。

人腦的記憶在比對的速度效率上特
別強大,因此人往往不知道什麼好,
但知道什麼比較好,尤其是兩者一
對一比較的時候。

這也是為什麼人的再認記憶相對
於一般的述事記憶還好的原因。

文脈閱讀法可以讓一個人的讀書速
度提昇到一般人的五十倍。

④選讀閱讀法
我寫到這裡時突然發現,這種方法與
我之前在部落格中就提過的跳讀法,考
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這種方法就
是在教考生怎麼判斷什麼該讀什麼不該
讀的策略,也是八十二十法則的另外一
種表現,我們都知道,一本書百分之八十
會考的重點就在百分之二十的範圍中,但
問題是我們往往不知道怎麼去找這百分之
二十,而選讀法就是去解決這個問題,因
此作者告訴我們,看到一本書再也不要有
一種一定要從第一頁開始從頭看到尾的壞
習慣,而是應該有魄力有勇氣的選擇重點
章節就好,而也因此,第一步拿到一本書
就是先看目錄與索引,然後直接選擇自己
覺得比較重要的章節作細讀,而在讀了這
些重點章節後,再回頭快速掃瞄比較不是
重點的章節,這樣做的原因很多人無法理
解,一般人會想,如果第一章不看先看第
五章,邏輯串不起來不是看不懂嗎,而且
跳來跳去不是會讓作者原先設計的邏輯架
構變得混亂嗎?

而作者認為,首先看不懂的東西往往再看
幾次也是看不懂的,因此先去看重要的且
看得懂的部份比較重要,而看不懂的部份
往往在看過了重要的且看得懂的部份之後
,就會慢慢看得懂了,就算還是看不懂,
只要多看幾次,分散式複習,也自然會懂
,說起來就是歸納出一個字,那就是天下
武功,唯快不破,只要看得夠快,次數夠
多,大腦就會進化並腦補其中的邏輯與細
節,而且人會因為每次看書時的狀態與人
格不同,產生不同角度的理解,是故從任
何角度來看,分散式的速讀都能幫助一個
人精熟一本書,就算怎麼看都看不懂某部
份好了,考生其實也不用耽心,因為這往
往代表其他人也不懂,而國考考的是普遍
的重點有沒有大量掌握,而不是某部份很
難的重點是不是了解的很徹底,因為你只
是要考上,沒有要成為大師,適當的捨棄
佔分數比例不高的重點來集中火力精熟佔
分比例高且不難的重點,才是國考生聰明
之舉。

⑥一行閱讀法
這個方法就很變態了,意思是說,一本
書只要讀一行就夠了。

但這一行必需是最精華最關鍵的一行

照這個說法,看一本書只要五秒鐘,那
這樣速讀的速度根本就是一般人的二百
倍也不止了。

當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不過作者說為
什麼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這一行就是
這一本書最重要的重點問題意識之所在
,好萊塢在評選劇本時有一個很關鍵的
評鑑標準,就是---作者能不能以一句話
把整部電影劇本的精神表現出來,而且
要夠吸引人。

其實這是很不容易的,如同大家去電影
院看電影,電影的片名怎麼寫往往就決
定了你要不要花錢看這部電影的關鍵,
比如說「在黑暗中說鬼故事」這個片名
,一聽就很耐人尋味,想知道為什麼鬼
故事要在黑暗中說,其背後的用意與隱
諭是什麼,而抓住核心重點精神的一句
話,會影響一個人怎麼看一本書理解一
本書的心向,而當心向不一樣,整個理
解一本書的脈絡就不同了,而這其實也
是很多萬年考生考不上國考的盲點所在
,以行政法為例,很多考生把行政法當
成一本書在讀,但其實行政法比較像是
拼裝車,也像是雜菜麵,行政法比較是
往一個基層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去探討
當這個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可能遇到
民眾的反應,公文與行政程序處理的流
程,還有如果事情不如公務員原先所想
的那樣,怎麼做國賠並作訴願與行政訴
訟的重點。

可是一個菜鳥考生如果搞不清楚狀況
,把行政法當成一本政府用來對付民
眾的官司執行指南來讀,就會在遇到
實際的考題時發現,奇怪,怎麼好像
是我要幫人民去跟政府提訴願與行政
訴訟,而這種一開始在意識型態與考
試重點預設心證就偏掉的考生,往往
讀書時會把一本書的重點看偏掉,就
像戴了一個有色眼鏡,自己認同的觀
點都看得到,不認同的都沒有看到。

這提醒了我們,每次看書都從不同角
度切入閱讀的重要性。

而以在下筆者多年來豐富的讀書經
驗,我也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十年前
看過的書十年後再看一次,卻已經像
是一本不一樣的書了,重點是書沒有
變,但我變了,而這個己經變了的我
,很可能才真正追上作者的層次與境
界,才真正看懂了當年其實他早就有
說,但我一直沒有看到或以我當年境
界所無法理解的一些內容。

寫到這裡,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
讀者就應該要知道,讀書也是一種很
科學的行為,掌握了公式定義與架構
,知道了劇本結構的原則與例外,就
可以快速複製一份複本並與正本比對
,然後其實讀每一本書時同時也在讀
你自己曾經讀過的每一本書,因為一
個新的觀點都要與曾經有的眾多舊觀
點做比較與審視,這己經是一種量子
層次的閱讀,而最高的境界則是腦讀,這時
候連書都不需要了,如同人工智慧的深度
學習一樣,只要透過不斷比對曾經在大
腦裡出現過的所有資訊,自然就知道
真理的核心所在,而這就是所謂的
見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打造你的超級國
考記憶腦---露西來了》一
書中,不斷提醒反省與靜心之重要性的
原因所在。

而這種高層次抽象的東西不好說
明,因此才要分好幾次文章慢慢
的說,而關於在下的死藤水體驗
,也有許多想與各位分享,但由
於訊息太豐富,多重細膩的神秘
經驗與幸福高峰經驗難以文字形容,
才會一直沒有動筆,而不能輕
易動筆的原因如同哲學家維根
斯坦所說,

「一個人往往在說出口的時候,
才知道自己知道了什麼」

二元的線性語言邏輯,要形容三次元
以上高維度的事物要非常小心,因為
就像是量子塌陷一樣,一旦你以某種
線性邏輯來解構分析某種更完整更立
體更豐富的整體,這個整體就會因此
塌陷成為「部份」,於是某個部份讓
你輕易的「理解」了,但另一部份也
從此跟你說再見了。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聖經中的神
,不希望人類去吃知識樹上果
實之原因所在,因為事物的完
整真相被知識的邏輯所切割與
分析,就會自動的變得支離破
碎。

說白話一點,可以用第三隻眼看
的事物,不要用肉眼看,因為肉
眼雖然號稱眼見為憑,實際上是
創造並建構了更深一層的幻象。

榮格的心理學之所以重要也在這
裡,因為他發現人類往往把自己
潛意識不想理解的事物,劃歸在
怪力亂神的領域,實際上不是他
聰明到無法相信,而是他害怕自
己聰明到要面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