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讀書方法》讓考生的讀書進度可以一日千里的「複腦讀書法」

4.png
會讀書的人,懂得使用更高明的讀書方法
,而複腦式讀書法就是聰明人會使用且善
用的讀書法。

為什麼叫做複腦呢?我們如果有跟蒼蠅打
交道的經驗就知道,打蚊子很容易,但打
蒼蠅卻很難,因為蒼蠅有所謂的複眼,所
以牠們可以多重角度且有高廣度的視野,
讓牠們隨時可以察覺威脅的來源而靈活躲
避。
Cg-4jlLFWnuIbK_zAAMAou0Ve5EAABRsgMtjBcAAwC6083.jpg

而複腦其實也是同樣的意思,我們人類一
樣可以同時使用多顆腦袋,只是因為沒有
特別意識到要去使用,於是這種同步多工
多執行緒的大腦演算功能,一直沒有得到
訓練與發揮,現在做為一個要挑戰國考龐
大且艱深資料的考生,當然要做複腦的訓
練與實作練習,把本來沒有實力金榜題名
的人格特質與思維模式,做一個革命性的
進化。

●多工多執行緒的運作
為什麼我們明明可以多工來做事,卻總是
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呢,在以前知識貧乏
的時代,專心做一件事對於人類而言會是
比較有競爭力的行為,但在這個知識爆炸
的時候,將自己的大腦格式化且重新配置
作業系統與記憶體,才能確保一個人在現
代社會有競爭力,因此人類其實要反過來
學習電腦配置記憶體資源與使用處理器的
特質,來讓自己的大腦昇級,電腦的多工
背後,是多核心多執行緒的程式運作與邏
輯處理,因此同一個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我們讀書也要像現在的電腦與手機一樣,
一次讀書就要有多個面向的收獲。

●盈科而後進
讀國考的書為什麼會出現一本書主義的
建議,因為一本書多讀幾次就會出現盈
科而後進的現像,古文是為「盈科而後
進,不捨晝夜」意思是君子學習新知與
進德修業,要照程序來,只要依照該有
的程序,就會像水淹沒坑洞一樣,先填
滿前面的洞後,才能擴散到之後的洞,
其實也就是蓄洪池的概念。
而考生讀聖經版教科書第一遍時只能得
到皮,只有基本概念。

讀第二次可以到得肉,慢慢知道重點在
哪裡,也知道大方向,但細節回想不起來

讀三次可以得到骨,知道重點在哪,也知
道更具體的細節。

讀第四次可以得到髓,不只清楚明白所有
細節重點,還能知道每一章節細節與重點
彼此之間的有機聯結,因此書讀的愈多次
,照顧的層面愈多,連這本書與其他國考
科目的書之間的互相補充關係,也能因此
一理通萬理徹。

而這本來就與記憶原理是互相配合的,人
腦一開始只能學習一個單字,然後學習一
個詞,而名詞很熟了才能造句,句子很熟
才能寫段落的散文,段落散文熟了才能寫
一篇文章,短文熟了才能寫長篇小說。
而人腦的設定就是會歸納公式與邏輯,而
且把很熟的東西公式化自動化,因此一開
始第一次看覺得不懂的東西是沒辦法自動
化高速化的,要在讀了很多次以後大腦就
會自動把專有名詞等關鍵字重點做意元集
組的自動批次化處理,於是我們得意而忘
言,因為當知識成為一種直覺,我們就不
用花心力在本來就已經很精熟的地方了,
這也是為什麼上榜的考生在給還沒上榜
考生建議的時候,往往講不出什麼具體從
不懂到懂的細節與邏輯,因為他們太懂了
懂到覺得順理成章習慣成自然時,反而很
難去說明一個很自然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刻
意去理解。

所以對於一個門外漢,有必要在剛開始
學習的時候多帶幾顆複腦,來幫自已除
了更懂以外,還要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
從不懂到懂的,這其實也是一種雙圈學
習的概念,也就是不只知道要怎麼學習
還要知道怎麼學習如何學習。
●溫故而知新
盈科後進的原理與溫故知新的原理是互
相呼應的,為什麼溫故會知新,其實就
是因為一開始讀書的時候,讀書的這個
人根本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所以跟不上
作者的境界與視野,要在看過好幾遍之
後,才會慢慢體會到書中更深一層的伏
筆舖陳與境界。
而這當然也就是一本書主義在應付國考
時特別有效的原因,畢竟讀第一遍時要
記住關鍵字重點就己經很困難了,何況
考試時要把重點都寫出來並且還要符合
問題的脈絡與邏輯。

●多重問題意識與屬己化
很多考生之所以讀書沒辦法專心,其實
就是因為認為事不關己,沒有把書中的
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產生聯結,就像是看
小說要把自己當作是書中主角的處境一
樣,這樣看小說才會盡興有樂趣,而不
是當個旁觀者去冷眼旁觀主角的愛恨情
仇,而做為一個考生,看政治學要覺得
自己是被壓榨己久的弱勢,看刑法要想
像自己是受害者當事人,看民法要想像
自己正在打官司爭財產,這樣讀書才會
讀得深入且記憶深刻。
而其實複腦同時使用愈多顆愈好,例
如一顆用來了解書中內容並精進細節
,一顆用來觀察作者的行文風格與行
文邏輯,一顆用來思考如果自己是出
題老師會在哪裡出考試重點,一顆用
來感同身受去想像自己置身於歷史與
法律事件的現場,更高明更後設的複
腦則是站在上位高位,來看從讀者到
作者,從個人到集體,從考試到取才
的政府政策思維邏輯,再來一顆複腦
就是要思考怎麼把這一科的重點智慧
應用在別科或其他的生活領域中

如經濟學原理應用在感情世界的經營
其實是很有用的,很多宅男去讀把妹
的書還不如把經濟學看懂,因為經濟
學講供需平衡還有邊際效用遞減,感
情與喜好的變化其實一樣符合經濟學
原理,長得不帥就拿錢或體貼去換,
沒有錢就勤勞一點,身體不好就讓自
己人品高尚一點,量化的標準達不到
我們就提高質化的品質,而把這點想
通了會發現原來經濟學也是一本愛情
聖經。
複腦讀書換句話說就是在閱讀時就同
時產生全方位式的問題意識,不同的
問題意識代表看書時是從不同的角度
切入,此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
者與智者看同一本書往往出現南轅北
轍的見解,便是因為一開始問題意識
一旦不同,就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有的人看書是帶著信達雅三種問題意
識,一開始重視的是信,也就是真實
,接著重視的是達,也就是說明徹底
而詳盡,最後是雅,也就是文章的格
式還有文字句型段落舖陳營造的文化
美學。

從閱卷委員的角度,當然是同時滿足
信達雅的考卷,分數就給得愈高囉。
不過複腦讀書法因為是多重執行緒同
步多工的運作,也相對的比較消耗腦
力,因此在啟動這種讀書法的時候,
最好是做一下大腦熱身,同時確保身
心是在相對較佳的狀態下,以筆者個
人經驗來說,早上起床大腦重開機或
是靜心進入大腦特殊的腦波狀態時,
效果會是最好,這個時候的讀書一小
時很可能抵得過不在狀態中的二十小
時。
而靜心靜坐時因為腦波的頻率特性不
同,使用複腦學習與反省的同步多工
效果又更好,因此吾日三省吾身的自
我比對複腦檢討反省技術,將能使一
個人發現內在本有的神性與佛性。
也就最有機會激發自身全部大腦的潛能囉。
話說回來,個人生命經驗中,大腦真正
全力運作的時刻分別是瀕死經驗與參加
秘魯死藤水儀式的時候,當時有一種高
峰神秘經驗,而且心思清明無比,感官
敏感度無以復加,或許,這兩種時刻才
算是真正的活著。

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很可能一個人在死亡的當天,才真正知
道什麼是真正的活著,才真正發現大腦
與世界的秘密。

有學者認為瀕死時大腦屬於缺氧狀態,
而大腦也知道自己陷入危機,於是把一
生中所有的腦內啡存量全部釋放,因此
才會有我說的這種感覺,不過到底真相
是否如此,其實也只有真正死過的人才
會知道,不過因為死掉的人沒辦法回來
告訴我們,我們只好暫時相信一些比較
有立場與沒有特定信仰與意識型態的瀕
死經驗體驗者所說的話。

這幾年陸續有一些學者發表自己的瀕死
經驗,比較有名的是日本的木內鶴彥與
美國杜克大學知名的腦神經醫學專家亞
歷山大教授的證言。

其實大家可以做一下比對研究,找出他
們之間彼此歧異與彼此有共通點的地方
,就會慢慢引導出對自己最有啟發的洞
見。

人巧妙的讓自己不聰明,有時候是要去
實現內在高我的意志,因此反面思考,
要讓自己變得聰明,就要去撤銷高我
阻止自己聰明的理由,而這理由,透
過靜心靜坐把事情想清楚,就慢慢會
看到且發現了。

故子曰: 「定,靜,安,慮,得」
這五字真言是極有道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