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算的愈精,考的愈好

47299228_608015912950071_2249318503704166400_n.jpg

上榜心法-算的愈精,考的愈好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
而考場如戰場,會算的考生當然比不會算的
考生更俱優勢。
因此身為一個國考生,就要去大致估算自己
在不同難易度考試的上榜機率,才能擬訂出
最適合的準備攻略,而算的愈精,就會準備
的愈好,而且可以做出最適當的停損與停利
指標,讓自己在最適當的時間點考上。
一般來說,如果以高考做為計算標準,要考
上高考約需要1萬個小時的準備時間,這是
很合理的評估,因為要掌握一門專業也確實
差不多需要1萬個小時的努力。

一萬個小時除以24小時則約需要417天
,但一個考生不可能每天都讀24小時的書
,因此合理的準備時間其實是每天8小時,
有的全職考生可以一天讀12小時以上,但
是我們還要扣掉分心與沒有集中注意力的時
間,因此一天能確實的讀上8小時,就己經
是非常認真的了。
因此10000個小時除以8小時=1250
天,然後1250除以365天=3.424
年,所以考上高考的合理準備時間便是3.4
24年,因此國考界才會有一個說法,全職考
生考上高考的時間平均為3年,當然實際上會
因為個別考生的實力與先備基礎而有所縮短與
延長,例如本科生或本來就比較會讀書的高材
生,就可以縮短準備的時間,而以一個智商1
10,在學校成績中等的考生而言,三年是一
個合理的數字。

如果是普考則約可以再減少一年至半年的準
備時間。因為普考比高考少考很多科,申論
題的題目也比較少,確實比較容易準備,但
很多考生發現,有時錄取高考反而普考沒有
錄取,因為當大家都預設普考比較好考時,
就會拉高報名數量,而依常態分配,一旦考
生數量多,高手也就多,於是反而造成經濟
學的理性預期效應,加上普考的學歷要求低
,也是報考人數較高考多的原因,僧多粥少
就勢必造成上榜率變低,因此主觀上容易度
與客觀上的上榜率是兩回事,大家要計算清
楚。
因此版主其實會建議,一旦要參加高普考試
就是高普考與初等考、地方特考都要報名,
如果追加一科就能再報名其他特種考試就更
好,因為高手出沒的地方非常隨機,要拉高
上榜率就是要預設每場賽局自己都有獲勝的
機會,哪怕你準備不完全,一樣有可能在高
手從缺的考試中金榜題名。
這也是為什麼,歷年各種考試都有考生覺得
很奇怪,為什麼自己考不好的考試上榜了,
覺得有準備也考的不錯的考試卻落榜,正是
這個原因。
考生最佳解是第一年就考上,但實際上真正
要考上高考卻要準備三年,如果你是一個只
準備一年的考生,你就要計算怎麼準備有機
會在第一年矇上,這也是為什麼同心圓準備
法是國考中最有效率的準備法。
因為每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我們不可能比
別人聰明多少,也不可能比別人笨多少,因
此讀第一年大約可以準備到什麼程度也是可
以評估出來的。
以上圖的漫畫為例:
第一年的實力就是差不多只能掌握基本關鍵
字與關鍵概念,但是很零散,還無法整合融
匯貫通。
第二年可以掌握關鍵概念彼此之間的關係,
因此可以寫出有道理有邏輯的段落,但比
較複雜的綜合性分析還做不到。
第三年可以寫出完整架構且邏輯重點都俱
備的全篇文章,但遇到冷偏新難的題目會
不知道如何變通。
第四年則是精熟到倒背如流,遇到冷偏新
難的題目也完全可以處理,就像是一個熟
悉九九乘法表的人,遇到加減法不管如何
變化,都覺得很簡單易如反掌。

而我們一旦知道了第一年到第四年的考生
平均水準到哪裡,就能計算出怎麼讀怎麼
練習比較有更高的機率考上,因為我們可
以透過偷吃步捷足先登。
這也是為什麼一本書主義與考古題策略是
準備考試最有用的策略,因為百分之八十
的重點在百分之二十的內容中,只要針對
百分之二十的內容不斷精熟複習,就有百
分之五十的機率可以在第一年考上。

而重點精讀,非重點的地方則是略讀速讀
有印象,就能大致彌補只練習考古題或精
讀一本書的缺漏。
而這就是最基本的心法,雖然看起來很粗
糙,但心法本來就不宜太具體,才能有足
夠的靈活度來應對臨時的各種變化。
而一旦算的愈好愈精,準備起來就愈有信
心且愈能堅持到最後,充份條件與必要條
件是互相支持的,實力、心態與信心也是
互相加分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考生能不能考上,在
考試之前就能心裡有數的原因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