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考前需知》先確定這份公職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準備時才會認真確實且堅持


針對國家考試各種公職體系的「勞役」程
度一直有很多說法。

但很多考生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說
法,於是常常把別種考試的準備法套用到
自己的考試,導致考的像是男生在小便斗
小便---「總是對不準」

為了防止這種漏尿,呃,不是,為了防止
這種沒有對症下藥的行為,我們就有必要
了解不同考試的考法與為什麼會這樣考背
後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點是很多考生最常忽略的一點
,那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考的這門
公職,平常到底在幹嘛。」

這樣的考生很可能考上後才發現自己辛苦
考上的公職,工作性質與工作量與原先想
像的差異極大,根本是血汗工作需要常常
加班還沒辦法領加班費,只能拿到一張國
民旅遊卡,還被規定要跟長官一起出去玩
才能報銷,於是才發現自己誤上賊船。

因此考試情報往往會出現所謂資訊不對稱
的情況:

我們面對報章雜誌上的考試情報,最好有
以下的認識:

①總體性資訊與個體性資訊是不一樣的:
例如一樣都是公務員,如高普考體系的公
務員與軍警,工作性質與勞動量是天差地遠。

最明顯的分類是行政業務職與技術職,而
許多會考國考的考生常常是認為自己專業技
術不足,因此才會來報考「以為只要做做行
政業務打報告擬稿送公文」的「簡單不用
動腦的庶務性工作」。

但其實真正不用動腦的,在公家中反而是
「技術職」的工作,因為公家的技術職通
常專業度比不上民間企業,因此只要略懂
就能勝任,而長官因為自己也不懂技術,
其實很難給這些技術職的員工很大的管
理壓力。

②各種不同的公職系統例如軍、警、海巡
、鐵路、高普初、海關,都有自己的「文
化」與「潛規則」,因此我們要小心自己
被新聞給騙了,當新聞說某種工作特別血
汗時,考生就可能會迴避不選這種考試,
但很可能這種被新聞認定為「血汗」的工
作,反而是最不累且高薪cp值高的工作。

大家用最普通的常識來推論就可以了

①首先所有的公職從事人員,沒有人會說
自己的工作輕鬆,只要自己那份工作上了
新聞,一定都會說很血汗,這樣才能向上
級要求更多的人員與福利。如果說自己的
工作不血汗很好做,明年這個單位就會被
裁掉了…

②一個公家機關固定會有的工作就是那些
,因此不同公職的行政人員,做的行政業
務是大同小異,而這種大同小異的工作很
容易被取代與監督,因此也容易成為最血
汗的工作種類。反而技術職類的冷門科別
,很難被監督與定義,這種工作的勞累度
與工作品質都是「自己人」定義的,因此
這種單位很難被取代也不容易被整併或改
組,因此這種工作才會是真正穩定又「涼」
的「鐵飯碗」。

③為什麼不同的公職體系常常會出現「近
親繁殖」現像,例如警察世家、鐵路世家
、海巡世家、公職世界等等,因為只有真
正從事相關工作的人才知道這門工作真正
的快樂與哀愁,如果某個工作的實際內容
是真的「錢多事少離家近」,這個單位的
人絕對不會向外透露,而就算會說也一定
是跟自己的親朋好友說,「呷好倒相報」
「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考生真正要做
的情報工作就是向這些不同公職中的各行
各業實際工作人員私下請教,才能得到真
正的內幕資訊,在這樣的基礎下投入考試
,才不會造成以最辛苦的方式參加考試,
以最低的錄取率錄取,卻是工作條件最差
的工作。

例如法院書記官就是這種公認「名實不符
」的職務,表面上頭銜是書記「官」很好
聽,但實際上的工作就是替法官或檢察官
打字,還有幫忙看且整理好多好多好多「
疊」的「卷宗。」

稱為「書僕」與「書僮」還比較名實相符

現在法院工作的業務很繁重,人民也愈來
愈喜歡打官司,一葉知秋,書記官這份工
作可以說不是人幹的。

不相信的人請去查詢臉書「靠北書記官」
,而其實現在法院相關的工作都不能說是
好做,「靠北檢察官」「靠北執達員」
「靠北法官」這些臉書也都值得參考。

與新聞男主播一樣,是公認外表光鮮亮麗高知
名度,但實際薪水卻不高的工作。(女主播有比
較大的機會接業配,男主播就比較慘)


身為考生,要有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資訊素
養,就像是投資股票一樣,當你一看到新聞報
導的那一剎那,通常就己經是二手消息了,因
此永遠比人家慢一步,相信的人剛好去接人家想
要賣掉會跌的股票。

考生必需明白一點

新聞的本質是「新聞性」與「戲劇性」「爭議性」
而不是「真實性」

因為「真實」的事物,往往沒有爭議
沒有爭議的東西沒有人關心也沒有人看

馬桶裡裝屎這種新聞沒有人看,因為
這是事實也沒有爭議。

但「某個政治人物腦袋裝屎」就會有很多人
看也很多人討論,因為它難以判定是否真實
故有爭議。

「公職人口市場」也是一樣,當新聞報說某個
工作很好是當紅炸子雞的時候,再去報名反而
剛好去接屎缺。

許多考生會從去年的錄取率來決定今年報考的
科目,而依經濟學的理性預期理論,你會這麼
想的時候別人也會這麼想,於是錄取率往往第
一年很高第二年變很低,然後第三年又變高的
詭異現像。

因此真正合理的預測策略是抓最近五年的錄取
率求平均數,才不致於誤判。

此外,還有每個人對工作的勞逸度定義是很不
一樣的,有人喜歡輪班制的工作,認為輪班自
由加班費又多,而且出去玩不用跟別人擠,有
人則喜歡作息正常,錢少一點沒關係,因此考
生務必先了解自己再來做選擇,才不容易感到
後悔。

而完全沒做過公職的人,其實筆者會建議先考
上再說,而且先從錄取率高的著手,因為公職
體系的工作有以下的特殊現像:

①愈多人考錄取率愈低但工作不一定比較好
   ,因為資訊不對稱且職場內幕不易傳揚出
    去,就算傳出去了也會出現時間延遲效應。

②大家都公認的「好工作」也必定被人「捷足
     先登」,因此錄取率愈低的工作往往也是
     「屎缺」,因為這份工作中比較簡單好作的
     職務一定會被原單位的人先佔走,不好做的
    職務才會「出缺」。

③每個職務都有固定比例的內昇與外昇考試缺額
    ,若是好的內昇缺,當然會先由內部的老人先
    佔走,若是因原職退休而出現的「好的外部
    考試缺」,那麼考生最強的競爭者往往也是同
    職系內部的人,因為他們最清楚明白這份外部
    缺的工作性質,也因此多是有備而來,於是這
    種外部缺一樣變得很難考。

④而「聽起來」「看起來」很辛苦、但「缺額」
    很多的工作,最有可能成為工作相對輕鬆的工
    作,為什麼呢,因為缺額多的工作例如警察,
    累積的「會員」就愈多人,而愈多人就愈容易
    形成一個有制度的「利益團體」,於是在爭
    取福利方面就不會輸給別人,在政治上的影響
    力也會比較大,此外也因為缺額多,代表從業
    人數多,管理上也就容易產生漏洞,於是也
   就相對的成為「其實很好作但可以裝作看起來
   很難作」的工作。

   從這個角度合理推論,「部份」警察的工作可
能比「大部份」書記官輕鬆很多,雖然表面上警察
的工作是12小時,名目上的「勤務」也很多,但實
務上反而因為勤務名目多難以管理,質性的服務也無
法量化考核,基層的人員多造成勢力龐大,於是上級
也變得難以管理,於是乎打混摸魚的人很容易寄居在
一個龐大難管理的體系下,明明很混但又找不到其混
的數據與證據,還可以在龐大基層勢力的外表下宣稱
自己的工作很辛苦。 

⑤隔行如隔山,不同職系尤其是技術職的工作
性質差異極大,但都以一個「公務員」的名字
來做為集體的包裝,於是搞不清楚狀況或沒做
好情報工作的考生,就會發現自己明明想擺脫
「錢少事多離家遠」的血汗生 活,這才選擇參
加國考,結果被新聞與他人不負責意見影響,
反而在辛苦準備的情況下考上一個更血汗的
工作,然後又因為機會成本與沉沒成本的關係
,明明又累事情又多且容易有官司,還因為年
資與退休金的顧慮而不敢離職。

綜上所述,公職體系中最可能「涼」的工作有
以下特色



①表面上看起來很辛苦,因此說話容易
大聲的職務 (通常辛苦是一開始,但經過
改善後,原工作愈來愈不辛苦,但「辛苦
」的名聲可以一直用來作為掩護)

②技術冷門且專業,上級與外人很難監督
與管理的職務

③人員出缺多,基層勢力龐大,上級忌諱
管理的職務

④需求人員多,容易打混不容易被獨立審
查管理的職務


最近的新聞在吵網紅陳沂批評國軍大部份
志願役都是廢物,為什麼這樣的新聞容易
出現,就是因為國軍這個體系有以上因素
不容易科學量化評估管理的原因,因為國
軍正好符合以上歸納的要素:

(在此聲明強調,筆者不是說國軍志願役大
部份都是癈物,而是說「國軍不容易證明
大部份志願役不是癈物,只因為軍隊的本質
很難證明工作品質與實際積效的相關」,例
如國軍很辛苦的作戰訓演練,但沒辨法在這
個沒有戰爭的年代表現出減少多少軍民死傷
的量化績效,也沒辦法證明國防的價值怎麼
平均分配給每個國民。

反而愈認真嚴格演練要求愈容易因為嚴格操
練而出現死傷(因為沒有演練的部隊怎麼會出
現死傷呢 ?)而一旦因部隊演訓而出現基層小
兵的傷亡,嗜死的新聞媒體一定不會放過大
幅報導的機會,於是軍隊中自然造成苦幹實
幹,撤職查辨,久而久之,大家當然只能
盡量做表面功夫,救災打掃做假資料反而形
成真正的工作了。)



其實有怎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公務員與
軍隊,因此批評的人其實都是在批評自己。

身為勞工的父母會一直訐譙軍公教說他們是
米蟲,然後轉過頭來叫小孩要好好讀書以後
當個公務員。



從自私的角度來看,辛苦考公職不就是希望
福利與待遇比民間企業好嗎,當然不能從人
民的角度來看這份工作。

因為人民一定是希望公職與民間企業一樣「
平等」「沒有套利與模糊空間」「績效管理
」,但問題是考生就是因為民間企業老闆的
「績效管理」「精打細算」才不想做去考公
職的啊。

如果公職與民間企業也搞同一套標準,那又
幹嘛考公職呢?

而從公益的角度來看,公職是可以做的讓人
民滿意、自己生活品質高且錢多事少離家近
的,只要這個公務員做事有效能有方法且懂
得「說服」人民「覺得」自己「做得很多」
就「可以」了。而這就要提高公務員
的演技水準與表面效度,跟考試一樣,一個
人真正的實力是「主觀評鑑」不出來的,只
能「客觀表現」出來,因此讀多少不重要,
能寫出多少才重要,也因此「表面功夫」是
多少就代表「實力」有多少。現實就是這
麼殘酷。

實務上公務員很容易做的愈多被嫌的愈多,
因為現代人民的胃口被養得愈來愈高,容易
「軟土深掘」,公僕一旦多做一些,許多民
眾會把方便當隨便,把多做的當成應該的,
久而久之,公務員就沒有人想多做一些,只
求不犯錯且盡好自己的本份就好,是故一個
好的公務員可能就真的要抱持著一種身在公
門好修行的修養,多做多抱怨同時也不要讓
自己的心情受影響即可。





部份國軍的特性與比較「涼」的公職缺很像:

①人很多、缺額多,冷門技術多

②基層人數多就容易魚目混珠難以核實,而
硬是將每個人分開核實管理沒有經濟效益。

③技術冷門專業複雜,外人不易評量

④績效難以評估,民眾只能看到戰車表面是
不是「有保養」看不到戰車能走多遠走多久
,保養是否確實,也看不到
    「無形」的「國防價值」。

⑤管理與監督的人都是「內部的人」,外部的
人看不懂,而且最好也不能讓「外部」的人看
得懂,否則國防實力與佈局虛實很容易被推算
出來。

⑥為了管理與監督一個懂冷門軍隊技術的人,
要再派一個內行的人來監督管理很沒有經濟效益。

⑦曾經有人認為應該要派一個外部管理組織來檢
核軍隊,例如iso9000這種國際化的評量系統,但
軍隊的機密背景不允許公開透明讓外界審視,於是
軍隊也就不得不黑箱,而一旦黑箱也就自然容易受
到誤會。


義務役退伍的軍人常常批評志願役是癈物,說他們
是米蟲,但叫他們簽下去通常又沒有人願意,因為
軍隊是一個很封閉很獨裁很專制的組織,而戰爭時
最獨裁最專制最命令一元化的組織往往才能合理勝
任戰時任務,想想看,如果作戰時需要派一支敢死
隊,然後將軍指定一部份體能條件最好的人充當敢
死隊員,於是被指定的人卻要求民主公平投票與公
開透明的選任機制,否則不願意送死,那麼恐怕當
敢死隊員選出來的時候,戰爭己經結束了。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上榜心法》想要考上之前,要先能讓潛意識理解並接受為何要考上

靜坐冥想對於提昇考生大腦效能有全面性
的效果 。

因此各國科學家對於靜坐對大腦的影響有
極多研究,結果也證明如此。
美國 維克-
佛立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
versity School)醫學院的即丹(Fadel Zeid
an)在2018年四月份的《意識和認知 》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靜坐對於情緒、
記憶、視覺注意力、大腦機敏性都有很大的
改善作用。

而美國麻省理工科學家,精神科神經影像
學醫生莎拉‧拉扎(Sara Lazar)作的研究
發現,海馬迴(hippocampus)的灰質
密度因為靜坐而增加。

海馬迴已知是主管學習和記憶的重要部位,
與人的自我意識、同情心和反省意識相關的
大腦結構。

灰質是一種神經細胞,決定於大腦各部位
的密度與品質。
此外研究也發現,實驗者經過靜坐後,杏仁
核的灰質也減少。而杏仁核是大腦中專門產生
焦慮和壓力的部位



此篇研究論文發表在2011年1月30日
發行的精神病學研究:神經影像(Psych
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期刊

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在此只是列舉一二

而對於考生而言,這些研究對自己有什麼
意義呢,這就是我們現在要探討的問題。

考生對於大腦要有一種認識,那就是大
腦雖然是你所擁有,但卻不是你可以任
意操縱與控制的。
如果捫心自問,應會知道此
言非虛

例如:

●我們連下一分鐘的心情都無法控制
●我們無法控制大腦什麼該記住,什麼
   該忘記。
●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身上的不隨意肌
●身體裡有些優先機制會強制中斷我們
的思維,例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睡覺
時不要呼吸,也無法控制神經反射
反應。
所以大腦很像自己養的一條狗,考生
必需給牠訓練,教牠功課,而且還要
定期且穩定,牠才會聽話並忠誠實踐
自己的天份與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
●考試讀書與考古題練習都要分散時間
慢慢累積實力,不能以為臨時抱佛腳一
次大量閱讀就能考的好。
●記憶與情緒、注意力、專注性、多重
感官聯結有關,最重要的是,考生的動
機與決定才是決定大腦智能與記憶力是
否能發揮的最關鍵因素。
簡單來說就是
如果讀書讀到煩,不想讀,也就代表了
考上的決心與動機並不如自己想的那麼
強烈,自欺欺人是不行的。
而這也反面表示出,一個真正有決心
想完成一件事的人,就會無所不用其
極找出最好的工具與方法。

不過這裡有一個盲點
那就是有的考生是真的很想考上,
也為考試付出大量的時間、金錢
與代價,曾有考生因考了十數年
沒考上而踩在自己堆積如山的參
考書上上吊自殺,因此這某種程
度也代表動機與決心是必要因素
但還需要其他充份因素。

我認為,很認真卻又一直沒有考
上的考生,需要的除了正確方法
以外,還有「智慧」

智慧這個名詞很抽象,但不抽象又
無法表達這個名詞的彈性與神通廣大。
而靜坐與智慧常常是同義詞
為什麼呢?
因為靜坐是一種「後設認知」的「最佳化」

也是一種無限內在「自我學習」與「磁碟重組」
教育心理學大師葛德納曾提出人有
八大智能,而最重要的是---
「了解自己」
的這個智能。

而根據「鏡像神經元」的研究,一個人
如果「真正」了解自己,其實也會了
解別人。
因為大腦內建模仿別人且與別人感同身
受的能力,而一個了解自己的人除了知道
自己「目前」的長處與限制外,也會敏感
的覺察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
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
一個考生如果認真的想考
上除了知道自己在考科上的長處與短處外
也就會認真去了解

○考選部在想什麼
○競爭對手的優勢與限制
○出題委員在想什麼
○閱卷委員在想什麼

最新的人工智慧 Alphago已經能
打敗人類世界圍棋冠軍。
而且還是秒勝與狂勝,要知道圍棋是世界
上最難的棋類比賽,要計算每一步後續的
算法與雙方結果是天文數字,是2的19
1次方。
就算超級電腦也要算很久
那為什麼alpha go還會獲勝
而且是狂勝呢。
因為它俱備了「自我學習」的能力
,一開始它是向人類的高手學習,因
此電腦專家會不斷餵它歷史名局與棋
譜,訓練它對致勝棋局的特徵判斷力
,讓它以後一旦遇到「類似」的佈局
就知道要採取歷史中會獲勝之「對應」
「下法」。

但是這種方法有個問題,因為對手是
活的不是死的,如果人類對手的下法
與歷史資料不完全一致,到底人工智
慧要怎麼判斷呢。
令人驚訝的是,電腦專家用的蒙地卡
羅演算法克服了這個問題。
這種演算法的精神就是,電腦科學家
讓alpho go變出自己的分身
與自己對奕,然後再從不斷的自我對
奕中找到最好的下法,並精準的判斷
出每一步的獲勝機率讓計算中心有個
評估依據。
於是本來它只是一名高手,但
後來它自己變身成「無數」高手並自我挑
戰,最後找出一個最強的自己,再來與
人類對手決戰。
結果現在人類對手被人工智慧打的潰不成

最新一代的Alpha zero
更是把這種「自我學習」的能力發
揮到極致,它可以走出人類歷史高手
完全沒走過的佈局,還能痛宰人類。

而人工智慧這種「自我學習」的能力,人類
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

其實是可以的,
沒錯,就是靠靜坐冥想
人工智慧能夠威力如此強大,其實也只
是科學家把人腦的思想與記憶結構,複製
在機器上面而已,電腦的中央處理器,暫
存記憶體,硬碟,唯讀記憶體、緩衝記憶
體、顯示卡,揚聲器、等等,就相當於人
類的額葉、海馬迴,顳葉、皮帶扣、右腦
、嘴巴。
因此電腦其實也就是一種仿生系統,只是
因為電腦沒有人類大腦會產生的焦慮、壓
力、情緒、老化問題,才慢慢的透過記憶
體與演算力晶片的優化而漸漸超過人類。
科學家發現,生物結構是大自然最省力最
有效能的結構,直接模仿大自然的生物,
機器才能夠發揮有效且持久的效能,也最
沒有副作用。

而人工智慧模仿人類的腦神經運作
,因此出現了所謂的類神經演算法

類神經演算法
有兩大流派
一派是指導式的類神經演算法
一派則是非指導式的類神經演算法

指導式的類神經演算法是一開始就設
定某些權值與某些目標,讓電腦為了實
現這個目標來計算,簡單來說就是
「 do thing right」
,也就是把事情做對,人類給電腦一個很
明確的指令,讓電腦去做。

但非指導式類神經演算法則更開放,
它不只要解決問題,還要解決問題
的根源,因此它是一種
「do right thing」
的演算法。
非指導式類神經演算可
以避免統計謬誤或是被歷史數據誤導,它
能夠找出各種數字之間的「相關性」,但
卻不限於人類指定給它的「相關性」,而
這種能力應用在股票投資上就能避免
技術分析派的「騙線」問題,可以比
「聰明」還「聰明」

但一般人其實不知道怎麼靜坐冥想,因此
最後就會變成放空與發呆,就算
我在這裡把靜坐說的如此厲害,還是會讓
人懷疑,為什麼發呆會有這麼大的效
果,為什麼可以讓人產生智慧。
對於考生而言:,指導式的演算法就是
「如何考上」
但非指導式的演算法則是會問
「為什麼我要考上?考上對我有什
麼好處?」
大家可能會說,那不是癈話嗎,我考上有好處,能
錢多事少離家近,還問我為什麼要考
上,那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在潛意識中,大部份考生其實
都沒有「真的想考上」。於是表現
出考不上的精神,發揮出考不上的
思維模式,再認真執行考不
上的行動,最後得到果然考不上的結果。

而為什麼潛意識要讓自己考不上呢
因為考
不上對「祂」是有好處的

●考不上才能繼續有理由不去工作
●考不上才能製造能力不足而需要他
 人
幫助的需要,在因果輪迴的角度上,一個
人要失能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也才有機會
「被還債」,如果大家都一樣聰明,很
多故事就無法展開。

●考不上才能去實現自己真正想完
 成的夢想,例如成為創業者。

●考不上才能不被公務員這個工作
 一生綁死。

●考不上才能避免日後當公務員犯法被
判的更重。
(例如潛意識已經察覺到自已
考上日後會犯法,所以一開始就不讓自己
考上)
潛意識是一種很笨又很聰明的「存在」

說它笨是指它似乎沒辦法自己去找
到最佳解,不能想幹嘛就幹嘛,說它聰
明是指它似乎很明白當事人的需要,因
此為了配合當事人的需要,在該笨的時
候笨,在該聰明的時候才聰明。
人如果處在一個不自由
的環境,被他人所宰制或限制,則太聰明
會非常痛苦,因為這樣的人想要過的快樂
,就不能太敏感,不能意識到自己鶴立雞
群,槍打出頭鳥,意識到想做什麼
卻實際上不能做什麼,那還不如不
要意識到比較好。
人的內心在無欲無求中可得自由
而有了欲望後就從「本體」淪落
為「應用」,於是反而不自由。

而這種意識到意識的背後意識在無
限擴張與收斂下,就會出現「好是
最好的敵人」「笨是聰明還要聰明
」這種
詭異的結果

而人的一生中,就是在不斷在「笨」與
「聰明」中輪迴,在「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自以為聰明。
而靜坐為什麼可以有效的一一超克這種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二律背反呢?
因為祂因此俱備一種無限後退的自
我觀察反省頓悟能力。
一個天天辛苦工作的勞工,如果不能
客觀的觀察自己與環境
他就不會發現,靠時間與勞力換取固定金
錢是不聰明的。

因此他會後設,我可不可以用相同
的時間賺更多的錢。
然後他就會想到要當一名技術專家或
公務員,這樣他才能用較少的時間,
較不辛苦的方式賺更多的錢。
但這個人如果
再更後設一點,他會發現不對呀,
我用一生來賭公務員的薪水與退
休金,最後退休金還可能被政府砍掉
,那我還要當公務員嗎?
因此第二層的後設會是第一層後設
的敵人
於是這個人可能會開始寫程式或寫書
,利用網路大量傳播或出書賺版稅的方
式,讓自己發一份時間就賺數千萬份之
金錢。於是這個人又不想考公職了。

第三層的後設會想,其實也不用為
公務員這個工作下定論,因為至少
公務員可以先賺第一筒金,之後只
要投資得力,那麼日後靠著投資的
被動收入來獲得時間與財務
自由,也是合理可行之處。
而第四層的後設可能更強大,這個
人不只不需要錢,還可能成為流浪
漢或出家人,因為這個人不把錢當
錢,也不把所謂的財務自由當作絕
對的自由,因為若為了賺錢或為了
財務自由而讓自己覺得不自由,反
而才是一種不自由。
因此當一個有錢人在誇耀說這裡方圓
五百公尺是我的豪宅時,這個流浪漢
反而會說,整個宇宙都是我的,而地
球是我的內褲,請不要在我的內褲裡
打擾我睡覺。
而靜坐,就是一種不斷「後設」的
「自我學習」,是一種不斷探索內
在宇宙的
「銀河視野」,祂會去探索自己欲望的
本質,正如同哲學家叔本華所說,人的
可悲在於,只有滿足欲望與否的自由,
卻沒有選擇欲望的自由。
而靜坐為什麼會能讓「大腦」「頓
悟」與「發現自己最需要做什麼」
就是因為祂可以去追根究柢,看到
自己到底為什麼沒有「無法選擇欲
望」的自由。
也因為如此,一個人可以透過靜坐
找到真正的自由。

而一個真正懂自
由的境界,也不會因此就不考國考
或考國考,而是不管這個人考不
考國考,祂都能自由釋放出大腦要不
要考上的自由意志,而大腦也知道
祂知道大腦要的是什麼,也能得到
安全感,因此不論什麼處境,都能
完全釋放大腦所有的資源與潛能。

這就是為什麼
古代靜坐有成的大師

有的開悟
有的成聖成賢
有的從此過
目不忘,文思泉湧
有的開始出現神
通異能

這也是我很鼓勵考生每晚或
清晨靜坐
的原因

心智清明,無事不辨。
而詳細的靜坐心法與具體實作程序
,會在日後一一跟各位說明。
不過
在此先提出一個關鍵靜坐心要,那
就是透過靜心時迴光返照自己走人
生的走馬燈,回顧自己一生從小到
大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找出自己
情緒發動的根源與不快樂的扳機。
很有機會發現

原來都是自己一直在
騙自己
一直把自己的雙手綁住
讓自己變智障
只因為相信一個
變智障才誤以為自己會快
樂與自由的故事與執著。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上榜心法》買書或口訣投資自己,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行為

下載 (1).jpg


版主很推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可以讓考生更
俱備系統思維的能力,知道現在的這個自己
為什麼要做現在該做的事,是在為未來的什
麼在做累積,這樣的思考模式不只對考公職
有幫助,其他不論是未來打算創業或在民間
企業上班,需要的後設認知與後設思維都可
以在這本書中得到具決定性的啟發。

後設認知是人類最重要的能力,因為這種認
知可以讓一個人不斷的從客觀的角度來掃描
與檢討自己為什麼今天是這個樣子,然後可
以從什麼方向來努力而使自己不用這麼重覆
做一些不能產生複利的行為。

說的現實一點就是
真正懂後設認知的人,可以在時間與財務上
都自由。因為這樣的人會不斷的發現自己做
人做事沒有效能的地方,而且不斷從自己的
主觀認知中後退又後退,看到擺佈自己命運
的基礎結構,他因此俱備重歷往事並找出問
題點的能力,這樣的人也就能真正的改造自
己的命運與處境。

通往財富自由這本書簡介如下:
其實我有點不太願意分享這本書,因為如果大家
都知道這個心法,將來很可能成為我的競爭對手
,但是我後來再更後設的想了一下,發現最後有
最大成就的人,就是那個願意分享好東西給人的
人,因此我還是分享了。

(某種程度如果不這樣講,人就會覺得不重視啊)

以下為書中重點摘要與網頁出處: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5411


立志走向財富自由之路,你要學會優化自己的「商業
模式」:

  所謂「個人商業模式」,就是一個人出售自

己時間的方式。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前,所有的人
都在出售自己的時間。不管是零售(打工)還是
批發(上班),都是「一份時間出售一次」;另
一些人,可以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但創業和投資,就是「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你應該優化這幾種模式並熟練地組合運用。

  即使是上班族領死薪水,也要想盡辦法優化:

  你是在「給老闆打工」還是在「給自己打工

」?從即刻開始,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
工。當你還未創業之前,你能最大程度優化自己
的個人商業模式,就是你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
售兩次: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老闆,換取了薪水
;另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自己,換取了成長。

  你從來都沒有把「注意力」當成自己的財富品

項之一

  在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若

可以用時間去減少注意力的消耗,那我一定不會
去節省那個時間。我的手機永遠設置為靜音,關
掉所有的推送通知。在我專注做事的時候不接受
任何打擾。等我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可以順手處
理那些未讀短信和未接來電。這樣,我的注意力
才有更多持續的機會和更多產出的能量。

  人生的複利魔術:只有知識的累積,才能讓你

利上滾利!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知之

者賺,不知之者被賺!」萬幸且公平的是,在
智力上、知識上、經驗上,複利效應對每個人
來說都是存在的──這是多麼令人喜出望外的事
實啊!只要是能積累的東西,大都會產生複利
效應。如果沒有資產可繼承,那就持續積累知
識吧。

  求助是一種交易,而且是一種隱蔽卻意義巨

大的交易:

  貴人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

(儘管並不確定)你的價值。所有的聰明人都會為
自己做兩件事:儲備人際價值;聚集到人際價值高
的地方──這些是每個人的本能。從這個角度來看,
求助根本不是「討好」的藝術,而是「正確展示
自我價值」的藝術。所以,你該想想如何把自己
變成一個能夠吸引貴人的個體?


而現在公務員普考一個月薪水是三萬五左右,
十二個月再加二個月年終與考績等於 三十五萬
加七萬 則一年有四十二萬的收入。

然後從現在30歲至少做到60歲再退休,則是42萬
乘30=1260萬

而且別忘了,還有退休的年金哦,雖然經過年金改
革後所得替代率差不多是7成

而退休前後十年的薪水差不多有7萬

所以每個月的年金大約可以領5萬塊

目前的人都活很久,因此以女性平均壽命81歲
男生76歲為例

女生還可以領5萬乘以12個月再乘21年=1210萬

男生則是60乘16=960萬  
而且別忘了現職的部份是以第一年來算,實際上
每年調薪後,平均下來一個月差不多也至少是5萬
。如果你有做到退休,且薪點己經到頂的話。

所以總共金額約是  5乘於14乘30=2100萬
再加上退休年金1100萬   總共是3200萬

而國考要記的資料我們算1萬筆好了,
平均一筆資料可以帶給考生3200元,

每記一個數字一個名字就賺3200元

而如果考上後第一年就開始複利滾存,那麼
最後總所得還可能到達5000萬。




也因此買國考的參考書或口訣千萬不要省,因
為投資報酬率太高了,考生光是考上第一個月
的薪水,就可以買參考書買至少300本,以一
本參考書平均450元來算的話。

而如果是3300元的國考套書,3300元可以為考生
換來日後將近3300萬的薪水,這是1比10000的投
資報酬率,白痴也知道一定要投資啊。

因為你就算買錯書,只比人家多會二題,還
是很合算。

不過通常會考公務員的人都節儉與吝成性,
連補習費與教材費都不願意出,其實一開始
不願意付出的人,也很難得到收獲,無形中
會出現一種因果法則,願意花錢花時間代表
這個人有一定的企圖心與期待,這樣的人才
能考上。

如果再計算公務員的隱藏福利,但如子女教育輔助


私立大學四年的學費是50萬的話,就可以省下
至少25萬

這還只是一個小孩子的算法

加上高中,研究所,而且不只一個小朋友的話,
又省了好幾百萬。
----------------------------------------------------------------
投資知識,投資國考,投資參考書,報酬率都狂
勝樂勝現在市場上你所有可以看到的基金、股票
保險。

只有搞不清楚狀況的人,才會不認真讀書,不認真
投資知識與自己,國考參考書的內容都是知識中的
精華,是知識裡的貴族與菁英,所以才會有大量學
者認為可以把這些內容放到國家考試上,做為國考
的題目,就算不是為了考試,也是閱卷有益,聰明
的人能看出好東西之所以珍貴之處,會讀書的人才
是狠角色,因為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就是讀書人
在定義的。因此,趕快去讀書吧,同時還要以快樂
積極自我充實的心態讀書,你就能比別人更快享受
時間與財務上的自由。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國家考試的出題與閱卷過程就是國考參考書內容本身的示範與實現》













    國家考試的取才方式從挑選出題委員、題
目的審核,閱卷委員的選擇與閱卷流程等一
連串過程的背後,其實也正好示現了行政學
中政策方案的決策途徑理論,而考生在研讀
這些國考知識時,同時也就知道如何針對國
考的特性來對症下藥,這是一種舉一反三的
實務應用,也是一種將所學理論遷移到實際
生活的最好練習。

我們以政策方案的六大決策途徑理論為例,
正好能理解為什麼考古題會在國考領域中如
此重要卻佔分比例高的原因,而了解了來龍
去脈可以讓考生讀書時安心放心且更認真準
備,因為相信自己讀的東西真的會考,大腦
才會願意認真去記憶它


由政策途徑理論分析為何考古題佔分比例高之原因
理性廣博
途徑
若從理性廣博角度,國家選才
不只要適才適能,還要求公務
員品德、能力、操守各方面全
方位的均衡,因此國考若從最
嚴謹的角度來取才,不只要
身家調查、資格審查、最好還
要口試、筆試,且考試的時間
愈長愈好,題目愈多元化、題
目數量本身也要夠多,題目也
要愈新愈好,方能符合時代趨
勢,閱卷委員與口試委員也最
能夠有五個以上來自不同領
域的專家來評估,要經歷各方
面質化與量化的檢驗分析,方
能確保考進來的公務人員是對
國家最有幫助且最優秀的。

■實務上理性廣博模式在現實
生活中會產生以下的問題
①口試容易因口試委員的刻板
印象或偏見而出現同溫層效應
,博士畢業的委員可能永遠只
會挑選學歷高但實務辦事能力
不高的考生。
②題目新、或出現獨門暗器:
    反而會造成從聯考制度模式
轉變到現今多元教育模式出現的
問題,意即考試的本質本來是檢
驗考生,到現在反而是檢驗考生
家長的財力與資源,從前的學生
可以透過精熟一本書並掌握書中
精義便能錄取,現在的學生要花
更多的錢搜集更多的資料、學習
更多的才藝才能脫穎而出,反而
造成社會階層無法流動,更是一
種不公平,因此題目出的愈活愈
新,反而對貧困但上進的學生不
公平。
③題目數量變多,考試時間變長:
  例如選擇題從50題變成200題,
考考試時間從三天變成六天,
理論上題目愈多考試時間愈長愈
能精準測試出考生的實力,也最
俱備考試鑑別度,但實務上考生
的體力以及許多考生除了假日外
還要工作或在學校學習,不允
一次請這麼多天假,對於閱卷委
員也是一大負擔,容易因為閱卷
數量過於龐大而出現閱卷品質低
落之情況,因此實務上並不可行。

滿意決策途徑有鑑於理性廣博途徑在實務上不
可行,因此只好採取滿意就好的
決策途徑,意思是要求不要那麼
高,只要差不多滿意即可,有一
定滿意的公平性沒有必要做到完
美無瑕,有一定的鑑別度不要做到
堅壁清野,滿意決策途徑可以保持
彈性,隨時可以依照當前社會的趨
勢與氛圍來做靈活的調整(可以觀察
風向再決定,比較不會引起較大
的爭議)
綜合掃描
決策途徑
有鑑於廣博決策完美但難以執
行,而較不嚴謹的滿意或垃圾
桶隨機模式又太隨性,因此採
取鳥瞰模式以大致滿意的方
抓出重點,再針對這些重點部
份做理性廣博模式的實踐即可
(其實這也是人類大腦最常應用
的分析與問題解決模式)
垃圾桶決策途徑審題委員與出題委員就是這些
人,沒辦法有太多美國時間每
年一一去驗證與過濾不適任的
人選,而這些委員會提出什
麼隨機的意見也很難掌控,因
此決策的依據很像是大家拼命
往垃圾桶擲出自己想要的意見
,最後再從垃圾桶中挑出可
以執行的意見,整個過程是隨
機、看風向、看背後政治勢力
的。垃圾桶決策模式看起來很
隨機很不公平,但可以因應
當前最新的潮流與風向,並搭
配政治窗的開啟可以最無阻力
的推動政策。
漸進決策
途徑
漸進決策途徑正是考古題為什
麼會歷久彌新且佔分比例高的
最大原因,因為漸進途徑最符
合國家施政的執行運作模式,也
最不容易引起爭議與人民的抗爭。
①漸進式不一次做大幅度的改變:
考生準備考試才可以有跡可尋,
不用耽心今年讀的書明年就沒有
用了,對於審題委員、出題委員
、閱卷委員也比較沒有壓力,因
為可比照往年慣例來工作,
可以駕輕就熟也比較制度化。
②漸進模式最符合民主政治的常軌:
  因為漸進才能有較多討論與協商
的空間,一旦作出改變也比較不會
讓參與協商者出現太大的不滿,例
如如果每年都出新的題目,學界大
(也就是出題委員)之間產生爭執
的機率就會變很大,因為理
論上今年要輪到我出題,而這個教
授當然會以其平日熱心宣揚的學派
理論作為出題的基礎,為什麼突然
要改變考試方法,為什麼要出之前
沒有的題型,激進的改變很容易爆
發學者與學者之間的衝突,從審題
委員會到出題者,從閱卷者到考生
,都很難接受激進的改變。
政治決策
途徑
為什麼國考有時會出現某個學術
界大老的獨門暗器,為什麼可能
連續幾年都由某個學派的老師來
出題,為什麼這明明不太公平但
為什麼在國考實務上還是不斷發
生,那就是因為國家政策本身就有
很強的政治性,而國考領域當然也
就無法避免,當主政者有意植入自
己的傾向與意識型態,在課綱上或
命題大綱上就會偏坦與自己意識型
態一致的題型與題目,在出題委員
與閱卷委員的選擇上也如是,而這
種意識型態的偏坦是表面上很難去
察覺的,也是考試不論如何都很
難做到絕對公平的原因。
從以上政策決策模式的綜合比較與評估,
就能說明為什麼考古題歷久靡新且佔分比
例至少有50分以上的原因,而這也是為什
麼同心圓準備法最能精準應對國考的原因,
因為百分之六十的圓心是考古題,剩下百分
之四十才是最新的時事、新聞相關議題、最
新修法,某教授的獨門暗器、新進教授提出
的新學說理論、最新時代的行政管理發展學
說,最近一年的期刊內容,新時代的民主政
治趨勢與專有名詞等等。
因為這樣才是最符合理論與實務的合理配分
比例,而且大家別忘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一些新的名詞往往只是新瓶裝舊酒,只是以
新的名詞重新包裝或組合原來的東西再拿出來
賣,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學說理論的基本分類、
歸納、演繹的邏輯與規則,遇到什麼題目都不
用害怕,因為只要掌握核心重點準則,那就是
「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啊。

此外這也告訴大家一點,其實國考參考書
的內容都是寶物,都是知識的精華,才會讓
那麼多學者肯定並支持把這些內容放到國考
教科書中,這些知識都是可以實際用來分析
現實生活的思想工具,也經過重重實務上的
考驗,而考生的大腦意識到這些東西對自
己的人生真的有用,就會記得比較深刻,

用進廢退」是大腦記憶的不二法則,
請各位考生謹記在心。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編輯文章《上榜心法》你不用急著謙虛,因為你沒有那麼偉大

下載.jpg

其實準備國家考試很像是執行企業專案計劃
,因為為期時間很類似,都大約為一年至三
年,而一個長期專案俱備的要素,國家考試
也都俱備了。


那如果今天一個人透過準備國考時精熟且訓
練自己更能處理整個流程,以後不論有沒有
考上,在企業職場或創業,其實也都可以發
揮到當初在準備國考這段期間所學習與訓練
到的東西。

例如時間管理、記憶法、讀書術、辯證能力
、決策能力,判斷力、情報搜集能力,在備
考期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

而只要想到現在學的東西都對以後有用,大
腦就有動機與熱情去精熟與記憶現在學習的
國考內容。

因為大腦是很現實的,它要意識到這東西是
有用的,才願意為你保留記憶到長期記憶區
之中。

而實際上現在在讀的各種國考資訊也確實有
用,因為會成為國考測驗內容的知識,都是
知識中的菁英,是資料中的霸主,如果能舉
一反三掌握其背後的核心原理原則,那麼做
任何事其實都會很順利,因為你己經掌握解
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了。


民法可以幫助我們打官司賺錢
刑法可以幫助我們不受人欺侮
行政學幫助我們學會如何管理眾人事物
政治學幫助我們領導與管理眾人
英文幫助我們跟外國人溝通,吸收網頁中外
國的第一手資訊
國文讓我們的表達可以更清楚,而且文雅

理解與記憶的過程就讓我們變聰明
而且還能防止阿茲海默症

考上了就有鐵飯碗
從此不愁吃穿
還可以得到親朋好友與眾人佩服的眼光
雖然實際上公務員也不見得就是優秀的人
但至少儒家社會的集體潛意識就是這麼認為
就像讀到碩士與博士這樣的高學歷
會發現其實自己也沒有因此變聰明或高明多
少,但重點是其他人沒有讀過,於是產生一
種因為不知道不曉得的神秘感,讓一個平凡
的人瞬間水漲船高,成為一個好像很厲害的
人。

每個厲害的人在晚上捫心自問,都有一種好
像也沒什麼的感覺

但其他旁觀者,卻都又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
厲害。

而知道如何讓別人以為自己很厲害而願意與
自已交換資源的人,就又是更厲害的人,雖
然本質上這世界根本沒有所謂更厲害的人。

你不用急著謙虛,因為你還沒有那麼偉大
而其實你很難證明別人比你更優秀


抱持著一種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心
然後在本質上相信世界上沒有人比自己
更特別更優秀。


其實現在也有很多科學家開始懷疑智商
這個概念是不是一種意識型態

每個人是如此的獨特
而因為基因的隨機分配導致這個人在某
方面的表現特別好

就像有人特別會踢足球
但其實踢足球這種技能與天份根本是可
遇不可求

而每個人都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超級天賦
只是可能有人比較幸運
是特別會踢足球

而有人比較悲慘
特別會放屁

但如果有一天
某個工程需要這個人釋放瓦斯以引爆炸
藥時

這個人就會成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了
當然這個例子是比較極端
但經濟學有所謂的相對利益法則
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一點點
然後極大量化這一點讓所有比你
弱一點的人都知道

你就是大企業家
也可能瞬間變成大明星

因為其實你也知道了吧
現在的明星也紅的沒有什麼理由

於是你發現根本到處都是機會與契機
因為到處都是相對利益可以展現威力
的地方

於是
你基本上己經處於不敗之地。

有這種絕對自信
世界就是你的
不需要去向別人證明
你自己相信就可以了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透過你主觀上所選擇與
相信的信念,自已建構起來的。


sg_0IJwXxfgA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