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申論寫作》國考各考科的理論基礎都是從哲學開始的

 

getImage.jpg

在筆者的拙著《露西來了-打造國考超級記

憶腦》中,有歸納了申論文常見的正反合

論說文結構,而正反合說穿了就是一個不

斷論證再統合的過程,也是哲學家黑格爾

認為追求真理的歸納途徑。


不過之所以申論文會演變成這樣,與人腦

的語言只能表達線性思維有很大的關係,

就像是盲人摸象,不是盲人也有盲點一樣

,我們終究沒有上帝視野,無法從全方位

的角度看到一個事物所有的角度,因此我

們只能一次看一個角度,然後表現出來的

語言也只能一次一個角度,就算我們360

度都看過一遍,我們也只能說出一次一個

雙眼視野的解釋,而也因此,這顆應該是

很有智慧的頭腦似乎是被封印了一般,變

得不那麼好用,而且因為大腦有人格輪值

的現像,不同人格輪值時,所看到的世界

還不太一樣,講好聽一點這個叫做生態多

樣性,有助於生存與提供更多的應變方案

,講難聽一點就是人格分裂,連自己也很

不確定自己到底要幹嘛。


「這是哪裡?我是誰?」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一開始都是這種

白痴樣。


就一個考生而言,最好是確定一個方向後

就不要改了,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需

要我們繼續維持危機處理人格變化模式,

也就是說,以前為了生存的需要需準備多

種人格面具,現在不需要了,現在要一門

深入,最好先求深再求廣,當某一個領域

深入到專業的程度,再做學習遷移到其他

領域就可以了。


不過準備國考則要先求廣再求深,因為

社會與行政類考科的國考核心都是考古

題,而考古題考的以廣度為主,雖然有

的題目也考深度、但因為廣度的題目好

改,分類容易給,深度高的題目連閱卷

委員自己都意見不統一,因此分數給的

很浮動,也因此先拿基本與中等難度的

分數比較有勝算,而且如果基礎分拿得

紮實,其實盈科而後進,也自然而然的

比較能處理難度高的題目。


如同一個考生在記憶、理解與比較這

三個層次都能掌握,自然更難的應用

、分析與評鑑、創新就比其他考生強


例如先深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再把

成為這個領域專家過程中的學習方法,

套用到其他領域,這樣會是最有效率的

.重點是也比較有經濟學的相對利益,

比較能賺到錢。


而這也是這個世紀的人所需要的能力,

習怎麼學習的能力、以及可以把技能帶得

走的能力。


向各位讀者推薦一本好書,也就是本文封

面上的這本《叛逆就是哲學的開始》

作者是《史上最強哲學》系列書籍的作者

飲茶,他厲害的地方是可以把複雜難懂的

哲學以簡單易懂且戲劇化的說明讓讀者一

點就通,可以讀的很深卻又能講的很淺,

而且好笑又實際。

然後又能融匯貫通不同領域的邏輯,很不

簡單,而一本好書可抵過百本同性質但寫

得不好的書,因此能透過介紹而知道好書

在哪裡且有機會讀到,其實都要很感謝介

紹好書的人,因為讀書的時間也是機會成

本,讀到一本好書不只幫我們精簡了讀書

的時間,也讓我們以更好的理解架構來理

解這本書,替我們省下了更多的時間,而

時間就是金錢,一個善知識的推薦,不知

為我們省下了多少錢。

(所以買好書的錢不要省,因為這是天底

下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


讀哲學的書對於寫申論是有幫助的,因為

申論的結構就是邏輯辨證的結構,不論是

什麼考科,開章明義都會介紹這門學問的

哲學起源,故說「哲學是萬學之母」,因

為所有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學問,都是哲學

的範籌之中。


對考生而言,了解哲學從古到今不斷解構

又建構的過程,會發現人類不論是思考或

是寫作,都有共同的架構與套路,也就是

所謂的版型,而當我們抓到這個共同的規

則,要理解各科的奧義就很容易了,因為

等同於以身使臂、以臂使指,可以以簡馭

繁,也能抓到不同考科為什麼探討的重點

會不一樣的原因。


例如法科講法學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

涵攝。這與邏輯三段論是一模一樣的。


行政法講實務題比較多,這就是偏向哲學

中的經驗主義。


行政學講理論比較多,這是偏向哲學中的

理性主義。


經驗主義像是實用主義,比較偏經濟學中

的右派,也比較偏管理學派。偏性惡論。


而理性主義比較重視理論基礎,像是數學

,比較理想主義,像是左派,偏性善論。


當然以上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做的粗淺畫分

,因為再深入探討下去,左派裡有右派,

右派裡也有左派,就像太極生兩儀、兩儀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著陰陽莫測的變

化,或許應該說,人類只能以二元對立的

方式來思考,所以導致也只能以正反合的

方式來理解與說明事物。


而此時一定有人不滿意二元對立的二種解

釋而提出第三種解釋,就像是管理學中不

滿意性惡的x理論也不滿意性善的Y理論就

會出Z理論一樣,而這個Z理論就像是X與Y

的折衷版,也像是兩者雜交後生出來的小

孩,同時也有著兩者的特性,在太極圖裡

就像是老陰老陽與少陰少陽,而這還只是

一個意識型態範疇中的變化,也就是說,

除了善與惡有二元,前後、左右、上下

、高低、過去與未來、黑暗與光明、快

與慢,都有二元的對立,然後只要有二

元的對立就有爭議與爭執,此時就會出

現見仁與見智的問題,申論題會問的東

西本質上都是見仁見智,很明確有答案

的問題很少會出現在申論考題中,例如

一加一等於二這種常識,而會考且分數高

的考題,往往都是見仁見智不容易馬上

做出判斷的題目。





當然考題本身會考的層次也很多元,基本

上有七個層次,也就是①記憶②理解③比

較④應用⑤分析⑥評鑑⑦創新等七個層次

,而這七個層次愈後段愈需要前段內容做

為基礎,這便是為什麼申論題的第一題常

常考的就是解釋名詞,一方面要考驗考生

的記憶,一方面也做為正反合辨證的基礎


而哲學的二元對立辯證非常的精彩,不斷的

反轉我們的大腦,而且每一派別的說法聽起

來都很有道理。


最早的學派是經驗主義,就像哲學家洛克

講的,人一出生就像是白板,遇到什麼才

會學到什麼,不認為有什麼先天設定的智

能,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有收獲,這一派的

人很重視教育與環境,心理學的行為學派

就是以這一派的哲學來做為理論基礎。

因此以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做為改造一個人

行為與思維的最佳方法。


可是理性學派的人就提出反駁了,哲學

家康德就提出了所謂的「先驗論」,他

說如果說每個人一出生就是一塊白板,

那為什麼人學習語言很快就上手且運用

的很好,猴子卻不行,而且不同的人學

習不同的技能很明顯就有天份上的差異

,因此這一派的學者就認為,一定有什

麼先天的設定在每個人的大腦中,可能

是命運的安排,可能是隨機的亂數分配

,可能是因果業力的作用,但不管怎麼

說,都不是完全空白可以任意填空與改

造的。


大家可以從這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就能

演繹出國考考科中大部份的學派爭議,

例如刑法的應報刑與教育刑,主張應報

刑的人認為犯錯就是要受到懲罰,這才

有正義與公平,而主張教育刑的人則認

為我們把犯人殺了或關起來沒有意義,

應該要教育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而大家會發現這兩者說的都有道理,但

問題是我們不確定當事人到底適合哪一

種,因為可能猜錯,例如讓那種不知悔

改的人假釋,結果他又跑出去殺人,或

是讓會改過向上的人處以極刑,也就浪

費了一個補償的機會。


所以大家會發現,申論題這種見仁見智

題型的答案其實也是沒有結論的,因為

大家都不知道也很難預測,到底當事人

在想什麼,也沒人可以預言敵對國家

會有什麼反應,最後就變成賽局理論

,但賽局理論其實本身也有把前提當

結論的邏輯謬誤,因為按照賽局理論

的邏輯,每個國家都會先下手為強或

是先保護自己,那對方看到我們先防

他,他就也會防我們,搞到後來就是

自己去觸發對方覺得我們是敵人的理由

,於是相互保證對方是壞人,然後

相互毀滅,所以其實就連許多國考會

考的理論,也都可能是錯誤與歪掉的

理論,或是情境設定不完備的理論,

但因為這些理論在某些情境下有用或

被相信有用,才變成我們今天考生要

死背的東西。


(考生可以覺得很幹,覺得說為什麼要

讀這些不一定對的理論,但也可以反過

來想,當我們去學了各種他人可能以為

對的理論,我們才能去說服與改變不同

的人)


所以法科或社會科學相關的考科,結論

往往都是二見併陳,或是提出各種學說

來補邏輯上的漏洞,而考生知道了這個

原則就可以知道要怎麼掰,感覺起來就

像是經過嚴謹審慎的推論過程。


數學等理工科就沒有以上社會學科的問

題,因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哲學家針對這世上五花八門的爭議都

有自己一套說法與解釋,有的是堂堂正

正的真理對決,有的是透過話術與詭辯

來轉移焦點,有的是以高明的修詞學與

政治正確來壓迫反對意見,這些哲學家

的口才會讓一般人覺得明明好像哪裡不

對勁,但又提不出可以反駁之處。


而也因此,面對申論題時來套用哲學家

各種分析辯駁的手法,就很有參考價值

囉,辯論中常有的專有名詞,例如:

①全稱論述與單稱論述

②以偏概全

③刻板印象

④滑坡謬誤

⑤紮稻草人

⑥丐題

⑦巡環論證

⑧舉證案例過少

⑨舉證類比錯誤

⑩張冠李戴

等等等等謬誤,其實也都是考試的考

點,像「以上皆是」與「以上皆非」

這種題目常在選擇題出來,「應」

與「得」這種一字之差的考點,也

是百考不厭,而考生其實也有必要

去了解辯論常用的專有名詞,因為

這些常見的辯論謬誤,也是考試上

常見的考點,而且反過來還可以利

用這些手法與謬誤,在看到不會寫

的題目時,營造出好像會寫而且很

專業的表面效度。


文筆好的考生有一種能力,就是明

明看不懂題目也能寫出一篇架構嚴

謹、綱舉目張、列點列項、條理井

然的論述結構,搭配各種訴諸道德

原理原則還有論證結構公式,可以

營造出一種權威感與專業感,而這

種共同的版型與套路一方面容易讓

考生「猜對」題目與方向,一方面

也容易讓閱卷委員「以為考生懂」

或是「不確定考生會不會,但看

起來應該是會所以寫出這樣的東西」

,因此就偏向認為這考生會的結論。


而這種萬用的申論框架,就在哲學

家什麼題目都能聊且什麼題目都能

掰出一套解釋邏輯的大腦中。

 

寫到這裡,我有一些話想對各位考

生說,那就是其實大部份的考生之

所以考不上主要都不是讀書、寫作

技巧或記憶力的問題 ,而是不知為

何要考且動機不夠的問題。


如果一個考生有一定要考上的動機

,早就千方百計的向己經考上的考

生問到各種讀書與準備的方法與訣

竅了,那為什麼每年還是有那麼多

萬年考生一直「認真」讀又一直考

不上。

 

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其實也

沒有很想考上,或是說想考上但動

機與熱情不足,沒有那種置之死地

而後生的覺悟與意志。

 

那我們又要問,為什麼有人有這種

強大動機,有的人又沒有呢?

 

這與一個人的生命觀、價值觀與世

界觀又有關,而哲學家往往可以提

供不同世界觀與價值觀的人,一個

更深入思索的方向。

 

很多考生其實內在的叛逆性是很強

的,因為內心有一部份想考上,想

滿足家人或他人的期待。但一方面

又不想考上,因為當公務員好像不

是什麼可以實現理想或個人願景的

工作,公務員好像是機器人一樣 ,

每天例行公事的做著瑣碎的雜務,

但自己又沒有能力創造出自己可

以賺錢又能滿足興趣的專業,有時

又覺得自己活著好像都在配合別人

的期待,大家賺錢就跟著賺錢,大家

考公職就跟著考公職,大家結婚生小

孩就跟著結婚生小孩,然後都是別人

的想法與意見,都沒有自己真正的想

法與意見。

 

這種內心的大哉問,問哲學家就對了

,但前提是要遇到好的哲學家,而

是我認為的一個好哲學家,他的書

值得大家好好品味。

 

而當好的哲學幫我們打通思維架構的

任督二脈, 備考技巧這種旁枝未節

的事務就自然變得更容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