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申論寫作》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為什麼也會有分數--談申論寫作的表面效度

 有時候我們看電視上的名嘴在政治談論

節目上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就會想,

奇怪明明講的跟現實不符而且還刻意

誇張化,為什麼還是有不錯的收視率?


進而會引發我們聯想的是,考生如果

在申論寫作上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是

不是也能拿到不錯的分數。


這個問題如果仔細的探討,會發現

「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還真的是一門

學問與藝術,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還確實

有其效果。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就來好好的探討分析一下:


電視名嘴與訪談來賓有些是本身學

識廣博,因此作為月旦從外天空到

內子宮的各種議題是駕輕就熟,但

是我們也會明顯的發現,有些來賓

根本是前一天才知道第二天要討論

什麼,然後搞不好晚上的節目在當

天早上才開始惡補。


不過從電視機前面的觀眾角度,其

實看不太出太大的破綻。

原因有下:

●首先大家本來看這些節目的本質

很可能就是為了休閒與發洩,因此

講的真不真實正不正確不是那麼重

要,重要的是有趣或可以引發我們

的情感。


●電視台為了要讓普羅大眾都能接

受與喜歡,因此程度也不敢拉太高

,反正什麼鍋配什麼蓋,有什麼樣

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節目,因此也

沒有必要把政論節目做得像科普節

目那麼科學嚴謹。


●從平民的角度,討論的議題也確

實與生活比較相關,也因此搞不好

這種節目設計的走向才是對的,因為

沒有人看的節目就沒有影響力,而時

時針對民眾的興趣與喜好還有變化

的步調來調整正是重視「民意」的展

現。


●訪談來賓只要看起來人模人樣,說話

的方式與討論的內容,都依照節目設定

的步調與流程來跑,一臉正經的胡說八

道,似乎就成功的勝任了他的工作,我

們當然有時會問,是不是應該要像日本

人那樣做什麼事都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

,而邏輯上有做準備的效果與品質當然

是比較好,但是日本職場文化最被垢病

的也是這樣,因為就是喜歡做出看起來

大量準備的樣子,反而品質比較差,這

是因為有的工作重視快速反應,慢慢來

的細心準備反而效果不好,就像在戰場

上敵人都要打過來了,還在研究晚上便

當要怎麼做才營養。


尤其新聞節目重視時效性,不允許慢慢

準備,尤其電視台對於民眾的喜好必需

非常敏感,也因此隨時因應情況而調整

節目內容也是一種敬業的表現。


也因此大家會發現,很多事乍看之下有

標準,深入探討之下發現沒什麼標準,

也就自然形成許多重要議題都是見仁

見智的常態分佈。


而我們回到申論寫作的技巧上來探

討,其實很多考生正是因為很細心

也做了準備,而且腳踏實地 ,反而

導致這樣的考生往往擅長初等考與

普考,對高考的測驗方式很不習慣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高考的申論

就像是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一方

面是要準備的內容多廣且雜,有些

議題的深度也深,往往看到題目就

只能儘量唬爛。


不過我們再從政論節目的角度來

看,一臉正經的胡說八道還真的有

機會矇到不少分數。


為什麼呢? 原因如下:

首先一臉正經至少完成了表面效度,

看起來是正式嚴謹的樣子,那麼就

會有基本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胡說八道為什麼還是有機會拿高

分呢?因為申論寫作想要測試出來

的答案本身,就有一種預設模板

的味道,也就是說胡說八道的套路

很可能與正確表達的套路是一樣的

,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意識

型態的差異下造成的學說差異其實

大同小異。


例如民法,行政學,刑法,行政法

,經濟學等科目,背後基本上就是左派

與右派意識型態的學者專家,不斷互相

辯論爭執且見仁見智的過程。


而社會科學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

是人為的,主觀的,相對的,會隨時

間變化而改變標準的、是不能有定論

反而才能創造溝通空間的。


這樣一來,重點就不是答案,而是詮釋

,也就是話術,還有怎麼表達話術的過

程,也因此只要政治人物一直口口聲聲

公益、民主、公正,透明、依法行政,

我們就會覺得好像這政治人物做得還

有模有樣的,而很可能政治人物亂花

人民的錢,但以凱因斯擴大內需的經

濟學理論來包裝,於是人民都感覺生

活好像變好了,不會注意到政治人物

透過利益交換或合法的洗錢方式拿到

更多利益,反正債是子孫在揹,而現

在少子高齡化,子孫還沒生出來,不

還錢老實說還真的沒什麼關係,除非

大家都覺得政府快要倒了然後紛紛去

銀行提領現金才能把這泡泡刺破。


但問題是,也沒有人想把這泡泡刺破

,除非刺破泡泡這件事對敵人產生更

大的傷害。


也因此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財富的本質

其實是信用,不是黃金、不是現金、也

不是美金,更不是比特幣,而是人們認為

持有此標的物能有多少信心保障可以換

得多少回饋的一種感覺。


而正因為社會科學的各種指標建立在

浮動的「信任感」、「社會資本」、「

當下的正義感」、「當下的公平感」

之上,也因此允許各種見仁見智的學說

與詮釋不斷產生。


而最後這種見仁見智的學說、詮釋與

話術形成一套有系統的學問,以專有名詞

、關鍵字、高深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術語來

包裝、然後有一群在電視上一臉正經胡說

八道的經濟學家與政治名嘴來強化這是一

個嚴謹學術系統的感覺,例如鼓吹三歲前

的黃金學習期的教育學者,其實是想開

幼兒補習班賺錢,於是開發出一套幼兒

教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再找幾個好朋

友配合寫出證明幼兒教育愈早愈好的

論文,於是某種一臉正經胡說八道的

學術系統就這樣產生了。


就跟現在的經濟學一樣,沒有人知道

為什麼現在的世界經濟會變成現在這

個樣子,而一百個經濟學家有一百種

說法,更糗的是,經濟學家自己上場

玩股票,也沒有賺的比較多。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告訴大家我們正在

學習一套唬爛系統,而是說申論題的

背後,有一些共同的表面效度原則、

不論是格式、架構、論述流程與辨證

結構,包括作結論與提建議、舉例的

樣子,都有一個大致上被公認的模板

與套路,只要掌握這個模板與套路,

就能寫出精彩的申論。


而反過來看,形式可以表彰本質

,一旦熟悉這個套路的模版與系統

邏輯架構,再回頭以系統架構的分類

方法來理解這門學問真正的核心且正

確的內涵,其實是最快的捷徑。


因此,就讓我們好好的來學習

如何在 申論題上,一臉正經的

胡說八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