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是這個樣子,既不能太有信心,也
不能太沒有信心。
而準備國考的話,更是要去計算各種應考
策略的合理性與實效性。
而對於沒有參加過國考的人,往往都有一
種心理預設,覺得每年考試的人那麼多,
競爭那麼激烈,書讀完都不一定考的上了
,更何況只準備到一半,這種考生很容易
自我放棄,稍微落後進度一點就覺得自己
今年考不上了,但其實讀到一半就可以
去考,而且反而是這名考生最有希望考上
的時間,反而準備的更多這名考生更考不
上。
大家會覺得奇怪,怎麼準備更多反而考不
上呢,因為這名考生如果是短期記憶習慣
模式的人,在讀任何東西讀到一定的程度
,就會把舊的資料自動刪除,於是永遠只
保留比較新的那段記憶。
而考試考的是重點,不會管新的與舊的
分析,便能分曉。
●首先把書讀完是不可能的事,而讀書讀懂
了與考試寫出來是兩回事。
筆者問過許多上榜的考生,有八成以上都
說自己讀到一半就去參加考試了,當然其
中一定也有考生很謙虛或是故意顯得自己
輕鬆準備,明明都準備完全卻說自己沒有
怎麼準備,不過經過我多重角度的審問後
,發現除了少數會隱瞞實力的考生外,大
部份確實都沒有讀完,只是堅持自己的腳
步盡人事聽天命,不管準備多少都去參加
考試。
這樣的心態其實是很高明的,因為這樣有
三個好處:
①首先不會患得患失
因為預設自己準備不完全,所以參加考試
不會過度緊張,也不會看到題目就太興奮
而看錯考點,或是自以為發揮良好卻將重
點寫得分佈不均。
②因為只讀一半,所以那一半會記得比較
熟,也就是一種八十二十法則的另類應用
國家考試需要做「取捨」,也就是說不能
想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記熟,因為全都記就
是全不熟,所以怎麼抓重點而捨棄不太可
能考的內容是很重要的技術,那知道哪一
半會考哪一半不會考而專心準備會考那一
半的人,當然會比樣樣通樣樣鬆的人考的
更好。
③因為根本不在乎書有沒有讀完,才會完
全將心力放在練習題目與自我模擬測試上
其實讀書不一定看得懂,看懂不一定記得
住,住得住不一定寫得出,寫得出不一定
寫得好,自已覺得寫得好不一定閱卷委員
喜歡,也因為讀書讀完了這件事其實離考
上隔了太多層,因此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
抱著要把書讀完的心態,反而應該反向操
作,那就是先練習題目再回頭查書找邏輯
才是最有效的準備方法,因為先看考古題
可以確保看的一定是重點,而做考古題測
試練習則是可以將時間都花在拿分數最有
正相關的行為。
也因此最好是別的考生都把書讀完且浪費
他們許多時間,讓他們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而我們則是真正有練習到題目也打磨到
了抓重點、記重點、寫重點的能力,對我
們才是最有利的。
●每個人有自己獨特考上的方式,有自己的
獨特強項也有獨特短板。
因為對於研究國考考上的本質有強烈的好
奇心,所以我調查過很多上榜的考生,發
現這些人的思考模式與抓重點的思路邏輯
都不一樣,而且根本準備的方法與策略都
南轅北轍,但他們都考上了,我就在想,
為什麼這些人在不是當初讀書是學霸的情
況下,使用各種不一樣的備考策略,為什
麼還是都可以考上呢?
例如有的人記細節的能力很強,但很不會
唬爛,這種人考初等考試超厲害,但就是
沒辦法寫申論,因為他太嚴謹了,不允許
自己寫出自己內心覺得沒把握的東西,他
潛意識覺得申論是在騙人。
另一種則是大而化之,不拘小節,而這種
人的強項是雖然細節的分數拿不太到,但
重要且多分的題目往往都能抓到重點。
他們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莫明其妙
就養成了截然不同的學習知識特性。
另外筆者也發現一個很關鍵的特點,那
就是有的人的記憶就是短期記憶模型,
也就是這種人隨堂測驗可以考很好,但
面對大考例如期中考、期未考、聯考或
國家考試時卻都考不好,因為短期記憶
模式與長期記憶模式的習慣與優勢是會
互斥的,也就是說有人的特色是快記快
忘,有人的特色是記得慢忘的也慢,例
如超商的店員需要快記快忘的能力,才
能趕快處理下一筆資料同時不受上一筆
資料的干擾。
而寫程式或當醫生,就比較需要記得慢
也忘得慢的記憶模式,因為他們要應付
的是系統性複雜的問題,需要的相關知
識與處理流程比較複雜,且不允許出錯
,畢竟醫生急救流程只要有一個步驟搞
錯都可能會死人,也因此他們養成的時
間慢,但養成出來的記憶模組會很精準
另外國家考試的測驗類型表面上看是申
論與選擇,但其實仔細分析下來,考的
有①記憶②比較③分析④組織⑤評量
⑥創意⑦解決問題⑧評鑑⑨邏輯辨證
⑩文筆表現技巧等等各種多元的能力。
而短文,克漏字,閱讀測驗、公文、
法科寫作,其實又都是不同形式的
測驗,也因此為什麼說讀書讀得懂
沒鳥用,因為書讀懂了但面對各式各
樣的考試與格式的限制,如果沒有事
先練習過,根本沒辦法把讀進去的東
西寫出來。
而我們從機率來推論到底考上的都是什麼
人。
國立大學本科高材生或智商高的學霸會先預
定了國考中大約三成的名額。這些人因為基礎
好或大學本科,或是本來就是長期記憶模型
,因此一般人可以說註定不會考的比他們好。
而剩下的三成則是給準備很久的考生留的名
額,這些考生因為準備太久了已經對國考
的內容精熟到不行,除非這名考生讀歪了
或是從來都沒讀到重點,否則依公車理
論總有一天會坐到上榜的公車。
剩下的四成名額,就是給準備時間不夠,
但會抓重點來練習,然後不去在乎自己
有沒有讀完的考生所留的。一方面這四
成的考生因為大部份都是短期記憶模型
習慣的人,很難在一兩年內就訓練習系
統與長期的國考組織記憶能力,而反過
來看,在明知自己是短期記憶模型的情
況下,就採取短期記憶模型的備考策略
才是最高明也最實用的。
因為這樣的考生最能有效應用到八十
二十法則,也就是行政學的滿意決策
模型。
而短期準備就能考上,其實才是國考
真正的勝利者。因為付出的成本最少
,得到的報酬最高,畢竟我們只是要
考上,沒有要成為公共行政大師,
而且
考第一名的薪水沒有比較高。
因此對於準備國考第一年的考生,我其實
會建議專心練習考古題就好了,而且一定
要落實每周的抽題模擬考練習。
因此第一步要把歷屆考古題與擬答題庫本
都搜集完整,然後依進度與周期來分章節
,例如第一周都考各科的第一章,而且每
周的自我模擬考測驗都要完全仿照實際上
考場的時間、科目與流程。
然後找誰來改考卷呢,其實找家人、朋友
與讀書會的同學都可以,改分的依據就是
直接比對題庫本的擬答就可以了,不用很
專業,因為其實很多閱卷委員改考卷其實
也主觀意識很強,也改的不公平,尤其專
家常常不是正常人,思維模式常常很怪異
,那我們找一個普通正常人來改分,很可
能才是最好的對像。
畢竟每個人都是批評專家,幾乎每個人都
不會當導演,但每個觀眾與讀者審閱電影
與小說的能力卻是超強。
所以簡而言之,言而總之。
連看書這個部份其實可以根本完全省略
,全力進攻考古題且做每周做全真模擬
測驗就對了。
然後大家如果真的依照我說的這個方
法去執行,就會有一個最大的發現。
那就是光是練習題目與自我模擬測試
與改進的時間就不夠了。
哪有時間把所有科目的書都看完啊。
讀書與考試是兩回事,因此要做最大邊
際效用的事,而抓二兔不得一兔,全力
攻擊得分點才最有效率,切記切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