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由筆者幫忙讀,口訣由筆者來編,讀者們只要背熟口訣(並皆附mp3錄音檔),便可有效面對考試。 聯絡方式: listenmusic4@gmail.com 目前編好的口訣合計有: ①行政法②行政學③民法總則④刑法總則⑤公共管理 ⑥政治學⑦常考大法官解釋字號⑧憲法與憲法增條條文 ⑨公文⑩鐵路法⑪-公共政策⑫土地登記法 與族繁不及 備載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上榜策略》 《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國考的題目與答案,背後都有人性的公式》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國家將興,必有幀祥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起蓍龜,動
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
知之。故至誠如神 。
以上的名句來自於四書中的《中庸》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內心清明,俱備定靜安慮得
的內在修養功夫,就可以提前知道事情的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俱備了對一件事情的「預知」能
力,並能事先做好準備,對於「子不語怪力亂神」
的儒家而言,會出現這種「神秘如宗教」般的觀念
也讓一些不相信有超感官力量的人頗為驚訝。
不過實際上儒家本身其實是相當有宗教底蘊的一
種思想流派,而且儒家雖然號稱不語怪力亂神,但
實際上卻是相信有鬼神世界的,所以留下的很多文
章中都暗示著一個有靈魂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
儒家很重視祭典,強調要慎終追遠,且把祭祀與戰
爭列為國家最重要的二件事,試想,如果一個人發
自內心不相信世上有鬼神,那麼會花重金與大量精
力來做祭祀的行為,那不是很白痴嗎?
所以其實很多人認為,儒家思想其實與佛家思想
是一致的,雖然相信有鬼神,但卻認為鬼神是有
「個人情緒」的,因此祭祀祂們某種程度是為了
鎮魂與帶來庇祐,但實際上還是覺得如果要達到
成功的目標,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鬼神只能算
是一種輔助的角色,儘量降低鬼神的干擾,增加
鬼神(包括祖先)對自己的助力。
而 《中庸》 一直強調的「定靜安慮得」根
本也可以說就是佛教修行禪定的翻版,這也
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儒家道家佛家其實是一體
三面,等於是一個人三種人格的表現,儒家
代表平常正經理性的人格,道家的率性無為
則讓這個正經理性的人可以不那麼緊蹦,有
助於身心的平衡,而佛家則更深入到靈的層
次,讓一個人能出生也能入死,因此有人分
析認為,年輕人的生理條件較好要多做事,
因此最好有儒家思想,有一種積極改革世界
的信念,而到了中年發現世界上很多事情不
是想衝就衝的好,改革這件事也不是年輕人
想的那麼單純,於是就會比較沒那麼執拗,
而到了老年看盡世態人心,就會發現根本世
界國家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出自於自己內心細
微的「雜念」「欲望」「意識種子」。
因此佛家才會有一句話:「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意思是說,只要一個
人內心嗜殺以暴力對待其他生命的意識不改
變淨化,那麼這個世界的戰爭就是無法避免
的,而儒家也說過類似的名言:「國者人之
積,人者心之器」,關鍵都在於人心最初始
的意識與念頭是否清明純淨。
因此素食的觀念嚴格來說最早反而是來自於
儒家,而孔子被稱之為素王,對於祭祀前的
飲食沐浴都有講究,雖然在祭神的禮節上有
三牲五禮,但自己與弟子卻不主張大魚大肉
,而是要齋戒沐浴,才能與神靈感應交流。
而這裡有趣的點是,儒家一方面不語怪力亂
神,聲稱不知生何知死,一方面卻又很重視
鬼神與祖先的祭祀行為,一方面在祭祀鬼神
時會使用牲禮,但另一方面自己的飲食習慣
卻接近素食,且認為素食比較能接近神靈的
思維層次,這也讓人不禁揣測,其實佛家與
儒家背後的宗教思想架構其實很像,也就是
說,他們把鬼神世界似乎分為許多層次,一
種層次的鬼神是比較有脾氣的,因此儘量不
要得罪祂們,同時要取悅祂們,而另一種層
次的鬼神(接近佛與菩蕯的等級)則需要內
心清明才能跟他們溝通,所以儒家才會呈現
一種既相信誠心就能預知的能力,一方面又
不鼓勵人們去親近鬼神,而這種有分裂人格
般的意識型態剛好與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可
以無縫接軌,於是也就成為了華人的集體潛
意識,而事實上華人的生命觀也是很人格分
裂的,平常不一定相信世上有鬼神靈魂這件
事,但一旦面臨重大危難,就又會去乞求這
方面力量的協助,於是表現在面對生老病死
的態度上,也就出現表裡不一致的行為舉動
,某種程度來說,大家都不敢確定,到底鬼
神的世界是有還是沒有,因為說有好像找不
到很明確具體的證明,但說沒有好像也不太
合邏輯,人類對於正義公平等各種基礎重要
的信念,其實是建立在對靈魂存在的前提之
上,否則正義若只對活人有意義,那麼其實
骨子裡相信的不是徹底的正義,而是弱肉強
食適者生存的現實思想。
而人的思想會這麼的複雜也表現在對待政治
的態度上,因此才會有這麼一句話
「三十歲前不是左派,代表這個人沒有理想
三十歲後還是左派,代表這個人沒有智商」
而為什麼一個人年紀愈大,態度就會變得愈
來愈保守,愈來愈相信有另外一個世界,愈
來愈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年輕時想得那麼簡單
,便是因為經驗與閱歷夠多,開始發現事情
的本質,這才產生不一樣的思想行為。
而以上筆者講的這些看起來好像有點離題,
但其實與國家考試密切相關,國考很多題目
正是表現在年輕人、中年人與老年人三種不
同意識型態的基礎上。
年輕人重視改革與實踐,所以會偏向左派
中年人發現改革沒那麼簡單,太激進反而
會害死大家,就像激進的共產主義害許多
人家破人亡一樣,因此會比較保守,而老
年人就更保守了,因為老年人發現,就算
改革也只不過是換不同的人來吃香喝辣,
換不同的執政黨來享受而己,根本的本質
沒什麼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年輕的政治人
物比較信仰儒家,而中年與老年的政治人
物開始會傾向信仰道家與佛家。
從民法、刑法與行政法其實都能看到這種
人類隨著年紀而出現不同意識型態鬥爭的
痕跡。
例如人類在封建時期比較相信應報刑,也
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殺人償命」
,但經過科學研究分析後,應報刑可以報
復是很爽沒錯,但如果犯罪真正的原因沒有
去解決,那麼嚴刑峻罰好像也沒有辦法真正
解決犯罪的問題,於是也才會出現另一派別
的思想,也就是「教育刑」,認為教育比懲
罰更重要,也對後人更有意義。
而在這裡就開始出現公平與正義的矛盾了,
而這也是左派與右派思想不斷撕殺的源頭,
因為公平正義看起來是同義詞,有公平才會
有正義,但仔細想一想不對,有公平就沒有
正義,有正義就沒有公平,國家考試的重點
在於申論,為什麼需要申論就是因為沒有標
準答案,為什麼沒有標準答案是因為這些重
要的爭點都是人類社會重視但是一直沒有得
到好好解決的爭議,所以第一年考國考的人
常常會覺得很奇怪,怎麼考古題的解答好像
還是寫得很不具體明確,怎麼法科與行政類
科的解法看起來都沒有標準答案,不像數理
科一加一就很明確是二,而這也是為什麼考
試會考申論的原因,因為真正解決了的問題
就不再成為問題,就像是手機一樣,一台真
正好的手機反而會讓一間公司破產,因為這
代表這台手機己經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又不容
易壞,那請問大家還會再買手機嗎?
而考生有了對國家考試本質的了解,才能從
閱卷委員的角度來思考,為什麼現在的考題
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自古就有一句話被稱
之為政治學的黃金定律:「不患貧,在患不均
」意思是說,要治理國家最該耽心的不是貧窮
,而是分配不平均,而這一句話就把左派與右
派數千年的爭議給一言蔽之,因為貧富背後代
表著結果的正義,而不均背後代表的是機會的
公平。
如果一個人重視正義,那麼做比較多事比較辛
苦的人就應該有比較多的收入,於是就會有人
比較富有有人比較貧窮,於是就開始有人會覺
得不公平,而如果為了追求公平讓所有的人收
入都一樣,那多做事的人就會覺得這世上沒有
正義,這也是經濟學中左派與右派最粗淺的分
類,右派代表的是重商主義,因為看重的是正
義,讓有能力的人多賺一些錢才是讓商業經濟
可以發展的正確思想,因此主張小政府,國家
不要去管商人怎麼賺錢,只要合法就應該讓商
人自由發揮自己的創意,而左派則不這麼想,
左派認為公平更重要,財富的相對不平均是社
會動亂的源頭,因此主張大政府,政府應該什
麼事都管都插手,來阻止惡意商人與資本家對
廣大勞動弱勢階級的剶削。共產主義便是一種
經典的左派思維,但奇怪的是,共產主義的中
共政府現在卻變得有點像重商主義的右派政府。
而這就是人性二律背反與物極必反的表現。
而不論是從法律、政治與經濟層面,各種考題
與爭議都是「公平」與「正義」這兩種價值在
不同領域中的變型,民法重視「貿易自由」與
「交易安全」,所以一個人賣一個東西給另一
個人,政府要保障這個買的人的權利,就算買
的人買到的是贓物,東西被偷的人不能直接叫
買的人把東西還給他,而是要去找這個賣贓物
的人索賠,而同樣的觀念又演變出衍生的「買
賣不破租賃」、「地上權不及於地下權」、「
物權與債權分離主義」,因此我們會覺得民法
比較保障「程序」正義,而非「實質」正義,
,也就是說更看重過程的公平性而非結果的公
平性,所以很多學生在讀民法時都不太能接受
物權與債權分離的概念,會覺得民法把問題搞
得很複雜,而通常右派意識型態強的人都很不
能接受為了「機會與程序上的公平」而犧牲
「實質結果上的公平」,而前者常常被人們
認知為「公平」而後者則被認知為「正義」。
在政治學、管理學、行政學也都是一樣,政
治學有左派與右派,管理學也有左派與右派
,也就是y理論與x理論,行政學也有威權
行政與服務式領導,而到了現代,左派與右
派的爭議開始往中間靠攏,因此比較新的理
論在政治學裡出現「新中間路線」,在管理
學出現「權變管理」,在行政學出現「公
共服務主義」,而公共服務主義正是鑑於左
派的公共行政與右派的公共管理的問題而出
現的協調平衡折衷版,於是有人認為新的理
論可以解決左右偏向的問題,但又人覺得根
本只是換了一個新的名詞與標箋,時間久了
,問題還是會恢復原狀。
其實大家看這二十年台灣政治發展就會知道
,一開始大家都很有熱情也很有理想,於是
反威權反霸權宰制要改革要進步,但後來發
現政黨輪替後只是變成不同人在報復一開始
的既得利益者,然後新上台的人又成為下一
個既得利益者,採取另一種方式來霸淩本來
霸淩別人的人,而名詞與理論一個比一個新
,但本質依然沒有改變。
於是年紀最大也看過最多政局變化的老人最
後都會沒有政治熱情,開始出現「佛系政治」
思想,因為發現人性根本沒變嘛,只是享受
權利的人換邊而己,而這就是老子在二千五
百年前就講過的道理「治大國如烹小鮮」,
也就是「治國要像煎魚,要常常翻面」,
政黨輪替也就是這個翻面,讓被欺壓的人有
機會翻面,然後四年後再翻回去一次。
而這樣的制度使得人民的內心有一種公平
的感覺,但每四年就改變的政策也使得國
家的施政沒有持續與長期性,於是又造成
另一種不正義。
刑法中的「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也
出現同樣的拮抗現像,因此考生如果能了
解這種出自於人性本質中對於「公平」「
正義」的不同想像與詮釋,就能打通國家
考試的任督二脈,理解這一大堆社會政治
經濟法律理論,也就變得比較容易,因為
等同於拿到了理解的公式,也知道了最底
層的邏輯分析結構,此時讀起書就容易多
了,因為需要記的東西變少,只要懂得依
邏輯架構來處理不同情境的分化與變型,
自然對新的題目新的題型可以應變自如了。
而這個對人性本質的了解與領悟,就是所謂
的「後設常識」,以後設常識為基礎來推論
各種新奇古怪的理論通常都能找到演變的原
因與理由,而且可以達到哲學中「自洽與自我
融貫」要求,而國考的題目與答案之間,自洽
前後融貫是非常關鍵的指標,掌握了這層心法
,面對各種冷偏新難的題型,也就能百毒不侵
見招拆招、迎刃而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