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數字與聯想字的配對組合

①象形法

8 =花生  9 =酒  58=我爸   58=網吧   58=王八 
9=球      00=眼鏡  

②聯想法
52=陳金鋒  23=邁可僑單 38=婦女  97=香港  731細菌部隊  

③無蝦米母音法
1= e      1的發音像是E      因此所有e開頭的單字都可以用,例如 象/電梯
2=r       2看起來像反過來的r      可以用的單字room
3=s       3的發音=sam                 例如學校:school
4=f       4=four                              例如花: flower
5=w     wu=發音像5                    例如木頭 : wood
6=l       lio=發音像6                    例如 左邊  left
7=c      7聲音聽起來像c             例如  貓=cat  
8=b      ba發音就是8                    例如 book 書
9=k      999k黃金                           例如國王 king
10=j    因為j 長得像10                  例如 傑克  jack

一般來說,以常用的母音或子音做為數字碼的組合為佳,因為這代表可以使用
來聯想的名詞較多,也比較不會因為數字掛鉤重覆使用的名詞太多,而變得容
易搞混與弄錯。

外國人在編輯數字口訣時,則以常用子音較多

公式如下:

1=d、T
2=n
3=m
4=z / S /zh / ch /sh
5=f
6=l
7=g / k /h
8=b
9=j / q /x 
0=r / y

外國人這樣編是很聰明的,因為基本上把所有常用的字母子音都派上用場了
而且同一個數字套用多個配對字母,可以擴大聯想的單字組合,使得口訣在
編輯時可以更合理合適,而不會為了遷就記憶字根而編出記的很勉強的口訣。

③手機記憶法

0938974522=你就三八,就去死,我餓餓
093387561=你就閃,三八雞,無藥醫


④數字中文發音近似法
    (儘量用具體化的名詞,而非形容詞或動詞 ,因為人類記憶的特性中,具體名詞
比較好做想像畫面的聯結,抽象名詞比較難聯想,例如和平或仇恨,腦袋不容易想
像出具體的畫面)

1=衣 /醫 / 魚/ 玉 /愚 /鋁
2=兒 /餌 /鱷 /惡 /鵝 
3=山/ 杉 /傷 /酸 /上 /爽 /想 / 香
4=式 / 死 / 尺 / 痣 / 吱
5=舞 /武 /霧 / 物 /污 /無 /誤 / 烏 / 鋤 /豬
6=瘤 /榴 /路 /陸 /爐 /魯 / 蛇 / 落 /拉 /樓
7= 機 /雞 /吉 / 西/吸 / 禮 /力/ 氣 /契 / 企
8= 法 /罰 /髮ˋ /發 /話 / 哈 /花 /華 
9=酒 /舊 / 咒 / 猴 / 左 /做 / 桌 / 醜
0= 蛋 /零 /令 /你 /泥 /屎 /拾 / 淋 / 圈 

以上的組合雖然有的口訣字根是動詞,但在透過故事記憶法時,以動詞做為主詞
與受詞的中介詞,反而會是容易記憶的。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如何背誦法條或判例的條號? 使用數字諧音聯想法就對了


面對法科,最困擾的就是常常要背法條或判例的條號,而由於法條繁多,因此記憶法條相關的數字一直是考生的惡夢。

筆者觀察與使用過後的感覺,覺得最好用的方法還是數字諧音聯想法,也就是建立數字諧音
的資料庫後,以後遇到一長串的數字,就可以透過相同發音的國字,配合聯想方式來記憶,
,以上圖為例88年台非21判例是想像競合犯的實務判例,我們可以利用記憶心理學的一些原則,來創造好記的聯想口訣:

一般來說,一個判例背後就是一個故事,而故事因為有趣,可以幫助人們記憶時感到不那麼痛苦,而故事有以下要素:

①有主詞---也即是登場的人物
②有動詞--也即是這個人幹了什麼
③有受詞--這個人對什麼東西做了什麼事

因此我們在想像競合犯的口訣就可以編成 88爸爸  +台非(飛上台)+非惡意21+去見想像中的偶,在這裡我們把「想像競合犯」這關鍵字與88上台的故事做個合理聯結,以建立我們心中
的聯想記憶邏輯,也因此熟悉了這個故事,我們以後遇到想像競合犯就可以直覺聯想到88年台非字第21號這個判例了。


而平常我們也要有建立聯想數字諧音的習慣,以使得我們在面對不同情節或邏輯的法條或判例時可以靈活多元的配對,否則同一個諧音名詞使用太多次,也容易造成記憶的重疊與混淆。

現在一些比較經典的數字諧音名詞配對列舉如下:


70=麒麟 、 73=旗桿、 35=上路或山虎、 47=司機  、97=香港

一般來說2字碼的數字都建議以實際可以想像得到畫面的名司做為記憶句,因為人類對於具體
的事物印象比較深刻,抽象的事物例如和平、博愛等則不容易記憶,知道這一點很重要,才不會編了太多自己也記不住的口訣。

舉例而言,黃河的長度是5464千米,要記這個數字通常硬背很容易忘記,此時我們就可以
5464分成2個名詞,例如武士與螺絲, 此時我們就可以想像一個日本武士,為了侵掠中國渡過黃河,因此要透過絲來強化保養船隻。



另外在記憶鐵路標準軌道尺寸1.435公尺時,考生記到後來很容易記成1.345公尺,此時透過
諧音名詞聯想法來記憶,就不容易搞混了

因為1435可以拆成14與35,而14可以聯想成儀式35可以聯想成上路,如此一來,邏輯就非常好理解--「軌道就是一種既定儀式的上路」,以後我們回想時就再也不會忘記,因為上「軌道」就是要「上路」,如果這樣還能記錯,那恐怕需要提早「上路了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公職考試心法-面對考試的態度,就是你面對人生的態度!!



我發現很多重考多年的考生心裡都很苦悶,因此我要以這篇文章獻給各位奮戰
多年還能堅持不懈的精神勇者,而如果日後各位如願考上,也期望能把這種精
神再堅持、傳承下去。 

 不瞞各位,雖然我自己也還沒考上,但我卻從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得到許多,
某種程度上,可能沒考上比考上了得到的更多,謹以以下心得與各位奮戰多
時的考生分享。

說起來參加國家考試,某種程度也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特別清楚的人生方向,
因為如果你有某方面非常明確的熱情,除了從事公職為民服務這種熱心以外
,一般人不太可能以選擇當公務員作為自己的天命指向,畢竟想要改變國家
可能去從政當官比較快,而考公職當事務官再有理想也只能聽從政務官的話
 ,不太能有自己太大的自主空間,於是公職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穩定工作的
 代名詞,既無法賺大錢也餓不死,不怕被裁員而有一種安定感,最大的好處
 是可以在下班之後有充裕經營下班生活的時間與收入。

老實說我一開始面臨這種到底是要選擇穩定還是選擇創業的人生分歧路感到
盲然,我一方面覺得人生要精采就應該創業,確保自己的每時每刻,熱情與
心力都應用在自己真正想投入的事業上,但一方面我又發現自己沒辦法一直
保有熱情,商業頭腦或創作才能目前也無法與市面上有的競爭對手相抗衡
,此外創業要面臨的磨難實在太多,人生並沒有這麼多時間與機會讓一個人
 去作這種類似賭博的冒險,此外我又發現自己不擅長作生意,也沒有領導統
 馭的能力(應該說不喜歡勉強別人),幾番思量的結果,讓我覺得好像考公職
 也是不錯的方向。

因為我喜歡創作,公職讓我有穩定的收入與工作環境之後,我就能更專心
的投入創作了,我不知道大家是為何也想考公職,但我發現人生似乎就是
這樣,永遠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有一好就有一壞,任何選擇都有其劣勢
與優勢,人必需先了解自己,然後再來衡量這些優劣勢對自己的意義,
這樣一來,選擇之後就比較不會有悔恨的可能了。

國考達人賴世昌考上11次國家考試,他離職了好幾次又重新考上公職,有一
陣子還去開了國考補習班,他其實跟我一樣心中都有一種矛盾,一方面覺得
公職工作穩定,一方面又覺得公職好像不能實現自己的熱情,於是他就去作
補習班的生意,剛開始生意很好,幫他賺了好多錢,結果時代的演變使得
補習班的競爭態勢愈強烈,他開始要面臨競爭對手造謠、黑道恐嚇,政府考
試方針改變等一連串變數,結果他最後把賺到的錢燒光了,此時他才發現
,原來他還是適合當公務員,自己真不是當老闆的料。

其實我們很難說賴世昌中途跑去當補習班老闆這件事是對是錯,有可能他最
後補習班做到發大財,有可能他雖然回來當公務員但還是覺得當初去作生意
這事讓他人生再也沒有遺憾,也有可能他現在心裡想著早知道不要去作生意
了,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結果來評斷當初的抉擇,而是可以提前思考這件事,
我們到底是不是了解自己,是不是能承受與喜歡自己選擇後的結果。

於是我後來發現,準備考試時可以讓一個人更了解自己,而且還是全方位的

◎要考就要選擇重要的考試、難考的考試

我們這一生有許多時間都在考試,從國中月考高中聯考到研究所一路考上來,
有許多考試考的很好,事後來看卻沒有太大意義,就像是公司只會看你最後一
個學歷一樣,因此既然要考就要選擇重要的考試、難考的考試,這樣對我們
才真的有意義,考上了才會爽快,我一開始覺得準備難的科目是自我虐待,
但到了後來卻愈準備愈開心,考試是少數可以讓人立即翻身的途徑,也是
一種與他人在總體精神體力智慧公平對決的平台,正因為難考所以有價值
 ,而不是有價值所以難考。

大家想想看,如果有一天醫師考試變得很容易,大家隨便考都能當醫師,你
覺得當醫師還會備受尊崇嗎? 手術費用還能收得比便當費還高嗎?

◎考試是一場很好的修行工具

我常常在讀書讀到煩的時候心想,我怎麼覺得自己看書就像是在看佛經,
明明看不懂的東西為什麼我要這樣一直唸下去呢?這些考試的理論既抽象
又沒有實用價值,背理論的演變到底要幹嘛?背學說的作者到底要幹嘛?
,背法條的數字到底要幹嘛?背理論演變的時期到底要幹嘛?感覺自己為
 了考上讓自己陷入一場無意義的背書活動中,如果這樣就算了,準備考試
 的內容如果會出的話也還讓人勉強可接受,結果就連考題也出得很機車,
 更有許多僥倖空間,你辛苦的準備多年可能比不上很多剛好矇中的人,這
 樣的話,長年準備考試的過程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第一年準備考試時就是如上所述這麼想的,但到了第二年,我卻發現原
來人生許多沒有意義的事,才反而構成了人生的意義,考試跟人生很像,有實
力成份也有運氣成份,如果埋怨別人是靠運氣,為什麼你就要相信自己沒有
運氣?(難道你作惡多端?可是一堆考上的人還不是努力貪污,難道這些人品
性有比你優異,值得比你有更多考上的運氣?)

 有很多人不敢考公職,因為他認為每年公職的重考生太多了
自已絕對考不過這些已經背了不知多少遍法條的老油條,但他卻沒有想過,這
些重考生也很怕新考生,重考生也在想說,靠我背了這麼多年都沒考上是
不是我準備方向錯誤啊?新考生讀書最有熱情了,是不是會比我先考上啊,
 新
考生第一年最有衝勁了,而且讀的都是最新的資料,是不是我反而會輸
 啊
?新考生很多都是台清交成畢業的,這些人也是考試妖怪啊,新考生許
 多
都是全職考生,不像我們這些重考生可能還要工作,我真的重考就能上嗎?
,我讀的這些書會不會一開始就讀錯本了啊?可是讀錯本要重新砍掉讀新的
感覺代價更高啊。

最後新考生會發現,你很怕重考生,而重考生也很怕你。

而這樣的過程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自信,而且堅定自己的步伐,不隨便受別人
影響,另外我也發現讀法條與唸佛經有同樣的心神鍛鍊效果,我們不斷將心
志灌注在我們其實也不太知道其意義的句子上,你會有一種心神開始澄明的
感受,人往往是在做很多一開始自己也不知為何這樣做的事後,才慢慢享受
到這種一開始不知情帶給自己的驚喜,背法條也是一樣,雖然不懂但就這樣
 用力的給它背下去,久而久之居然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我其實蠻相信,用正
 確的心念來背法條,也能讓一個人修行有成,因為佛經的精華其實也不是在
 這些表面的字義解釋,而在於怎麼透過某種方法來攝心一處,背法條可以攝
 心是我覺得很棒的一種發現。

◎考試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內心的矛盾與怯弱

我發現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心裡是千迴百轉,而每次的迴轉,都更讓我
重新看見了自己。

1、不敢上考場是不是代表自己對自已還沒有自信?缺乏正面對決的鬥志。
 
2、決定要準備考試了還不認真讀書是不是反應了自己的意志不堅定,心口不一
     沒有實踐自己夢想與意志的決心?是否總是違背對自已的承諾而成了習慣,
     自已的心志是不是還像長不大的小孩,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認真決定?
 
3、讀書讀到煩到底是煩在哪裡,煩這種東西是不是可以靠某種東西轉化掉,為
     什麼我們以往活在失敗的人生卻不感到煩?反而在這種可以一舉翻身的時候感
      到煩?
 
4、為什麼一邊準備考試時一邊耽心別人會考的更好,為什麼相信別人的學歷與
      聰明樣就覺得自已技不如人?為什麼大家一樣都有運氣我卻不相信自己也會
      受運氣之神的眷顧?
 
5、為什麼有時候自己又不是想真的考上,是不是因為自己害怕失敗就假裝自己
      不喜歡,好讓自己可以承受萬一失敗時的打擊,然後宣稱自己只是不屑??
      但我們因為這樣就一開始保留實力,以後是不是永遠沒有機會發揮實力了,
      無聊的自尊是不是可以在這 場考試裡擺脫?

6、工作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我考上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大家都說好的工作就是好
     工作嗎?父母叫你去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嗎?我為了公職這個工作這麼拼命,
     是不是在為著以後工作可以打混摸魚在做心理準備呢?

7、要讀的科目很多,於是建立一個整體的讀書準備方案與時間管理就變得很重
      要,以前曾經執行過這種重大的專案嗎?準備這場考試不是剛好可以訓練自己
      執行重大專案的全方位能力嗎?就算沒有考上,但這種整體規劃然後按步調進
      行的精神不是可以應用在所有的人生面向嗎? 你以為你在讀無意義的書但其實
      你是在鍛鍊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正確人生態度啊。

8、正因為考科的內容讓人乍看之下沒有意義,所以才有讀的價值,這句話聽起來
      很奇怪,但你
如果仔細回顧你的一生,你會慢慢發現此言不虛,想想,通常大
      家都覺得有意義的事一定一堆人去做,搞到後來這個領域必定變成殺戮戰場,
      所有人都佔不了便宜,但今天你去做了另一件所有人感覺沒有意義的事,反
      而形成你獨特的個人特色,最後在風水輪流轉之下,冷門無意義的進路就會
      瞬間翻身,此時你才突然明白,有意義的人生果然要靠無意義來舖陳啊。

    
9 、正因為難考所有才有考的價值,正因為看不懂卻能堅持下去才証明你的決心
      正因為考試無意義才能看出考生堅持的意志,正因為考試有運氣成份才能磨
      練一個人面對變數的成熟心智,正因為對手都很強所以你獲勝才有價值,正
      因為考科既多且難才夠格成為值得挑戰的重大任務,正因為考上的報酬很高
      才可以照射出你不敢與成功正面對決的怯弱心智。
 

10、人生就是要從痛苦中提煉出快樂,否則你永遠都不會快樂,我準備考試到後
       來,慢慢覺得準備考試是一種很開心的事,因為我慢慢發現,人是可以很聰
      明的騙自已去開心且成功的,我心想,正因為這些考試內容夠無聊,才讓一堆
      人進不了這個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捷徑,背書背到天昏地暗時,我突然感到
      一種快感,原來為了自己的人生去承受痛苦也是人生另一種美麗的表現,法條
      那麼無聊我居然可以把它編成故事,証明了我自得其樂的能耐,理論那麼抽象
      我居然可以把它畫成漫畫,証明我不受限制的創作心靈,痛苦的事都因為我們
      的領悟與努力而化成了愉悅,這不就是我們所面對的這個悲慘憂苦世界,所應
      該表現的態度嗎?

      煩惱即菩提,樂向苦中求。這確實是人生至理

11、考不上我們就要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我們不要想說僥倖靠秘笈或猜題考上,
       也不要想說只要這次考上就好,我們如果一直想著旁門左道的技倆而這些技
       倆還真的讓你成功的話,你會從此失去正面對決的能力,因此難背的法條就
       是踏實的去背,畢竟這題如果對你來說真的難,別人一定也都不會,你要相
       信自己是堂堂正正的衛冕軍,無所畏懼的以心理素質來面對考試的緊張,千
       萬要記住,如果考試還會緊張就代表你心裡有鬼,而某種程度來說,我們一
       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任務就是,驅除你心裡的那一隻鬼。

12、其實很多人的內在潛意識根本是不想考上的,只是他表層意識並不明白,
        這種人可能是被時勢所迫,也可能是一時被公職生活的外表給矇騙,也
        可能是一直沒有搞清楚自已的人生天命,雖然說天命這種東西也不用急
        在一時就得知,但目標先確立方法才會來這事是絕對不變的,我從來沒
        有看過一個並不是「真心」想考上的人而「真正」考上的,我以上說了
        那麼多,最關鍵的還是這一句 「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考上,你有表現出
        真的想考上的態度嗎?」
 

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準備國家考試有效的9種讀書方法


由於筆者也是國考多年才錄取,因此非常了解考生的心路歷程,某種程度上,多年重考生比一年就考上的考生更懂得失敗的原因所在,也更能察覺準備考試會出現的盲點,因此也比較可以給出中肯的建議,有時表現很好的球員常常不能成為一名很好的教練,因為他們只了解自己,不了解別人,更可能的是,他們其實也不了解自己,連怎麼考上的,自已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合理系統理論。

例如有的上榜同學宣稱自己只準備三個月就考上國家考試,而且是全職考生平均準備三年才考上的死亡之組,乍看之下會覺得這同學怎麼這麼厲害,但如果實際去調查,這種號稱三個
月就考上的同學,通常在學校成績就很好,或者本來就是本科畢業,例如法律系同學準備國考根本將近有一半的學科是讀過的東西,或者公共行政系畢業的同學,國家考試對他們而言,簡直跟期中考差不了多少。

也因此,如果實際去研究,會發現這些人在宣稱準備三個月這段期間以前,早就累積了很多
相關知識與優勢,而且人都有一種特性,如果考不上就會跟家人說考試很難考,所以準備一二年考不上是合理的,而如果考上了就會換成另一種嘴臉,突然之間變成考試權威,會宣稱自己沒怎麼讀就考上了,然後自己再發展出某種簡單準備就能考上的謬論,說不定這些人考上的真相是因為閱卷委員改累了給錯高分,還以為自己是天縱英才英明神武哩。

因此我們如果要深入研究考生考上的真相,我覺得都不能脫離常理太遠,所謂天道酬勤,有多讀書多努力就會多理解,這基本上是不變的真理,此時只要排除各種人為的干擾變數,依照公車理論,這班上榜的公車,實際上是早晚一定會搭上的。

話說在準備國考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自己到底是怎麼讀書的,我的腦袋到底在什麼情況下吸收考試資料吸收的最好,過程中是不是保持一定的週期頻率?為什麼這一周覺得這樣的方法好用,但下一週卻又發現效果不好了?人在腦波的什麼狀態下適合讀什麼樣的書,法科記憶類與理解類的科目應該怎麼讀? 我發現自己好像進入了修行人的腦袋後設監控模式,開始
觀察並紀錄自己的每個念頭,一邊在讀書的過程中,一邊在觀察到底腦袋在這段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事。

這在佛法中是很重要的修行功夫,又稱之為四念住,也就是「觀心無常,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法無我」,而在具體實驗這四種自我監控觀察的情況下,我似乎發現了關於讀書的一
些秘密。

我實際上也透過書藉、雜誌、上網調查過各種上榜考生的經驗談,我發現每個上榜考生的成功模式可說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似乎各種姿勢各種方法都有人考上,這似乎讓我們發現,「沒有最強的武術,只有最強的武者」這句話是真的,所謂「不怕千招懂,只怕一招通」,
半步崩拳打天下,任何方法只要貫徹,成功的機率都很大,當然這句話也是有盲點,畢竟錯誤的方法一直堅持還是會失敗的,關鍵時刻的權變素養還是應該要俱備的。

許多考生讀久了會覺得很煩,有一種讀不下書的煩燥感,我後來發現其實讀書可以有上百種讀法,只要輪流靈活轉換這些方法,可以克服讀書讀不下去的感覺,同時也能針對不同考科的特性,發揮出最好的讀書效果,因此向大家分別說明如下,請大家酌參:

①法科記憶類的讀法:法科最大的困擾就是法條背了又忘,再背再忘,而且還有一大堆長 得很像又會搞混的條號,此時能克服搞混條號的讀書方法就是連續關鍵字法,像背五言絕句般來掌握法條順序重點,就不會將民法的32條記成刑法的32條。

 此外平常就要養成在心理複誦與練習的習慣,例如等公車時看到來往的公車號碼,就要
 訓練自己看到公車路線數字馬上聯想出相關法條的能力,還可以與戰友一起作挑戰遊戲
 ,比賽誰能看到公車就馬上講出法條內容,久而久之,就可將法條內容內化到自已的內
 心中。

 一般來說,如果以半年為期,法科記憶類的考科通常建議偏重在考試前三個月階段再大
 量重點準備,其理論依據是人類的長期記憶基本上還是離考試愈近記得愈清楚,如果
 前半年準備記憶類,後半年準備理解類,那麼考試的時候前半年的記憶通常會變得比
 較模糊,而理解類的科目根本沒有記憶時效問題,因為理解了基本上就不容易忘記了
 也因此,考試前期應該是多將重心放在理解類,後期重心放在記憶類,尤其是考前三
 天的背誦效果最好,很多考生就是考前一周衝刺期的背誦產生效果才驚險考上,這種
 考生算是最幸運的考生,因為他們一方面剛好讀到有考的內容,一方面也在背誦最佳
 的黃金期剛好準備到記憶類內容,於是就超車考上,而有些人宣稱自己沒怎麼準備就
 考上,也蠻多剛好是屬於我講的這種狀況。

②理解類的讀法:
 像數學理工類的考科不理解基本上根本沒辦法上考場,不過考生有時會陷入一種不上
 不下的狀況,尤其是似懂非懂的時候,有的聰明的考生可以在不理解內容的情況下拿
 到不錯的分數,這種技巧可以分成下列四種
 1、雖然不理解,但是很會猜閱卷委員的心理狀態與政治立場,懂得寫出
   「委員想同情你」的內容。
 2、雖然不理解,但是會猜題,例如選擇題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
 3、雖然不理解,但是會唬爛,這是建立在平常就很會講八股道德文的作文基礎上,
   國內曾經考上11次高普考的賴世昌就說,他的作文能力與行文風格,讓他在各
   種考試幾乎所向披靡,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表面效度」,可以寫出委員看不懂
   但又高深莫測到好像比委員還懂的感覺與氣勢,而寫字很工整漂亮又綱舉目張的
   人更有優勢,因為委員看到這麼井井有條的考卷,就會忍不住判他得分。
 4、很會避實擊虛,不會寫的地方不寫,會寫的地方拼命寫,再讓委員覺得是因為會
   寫的地方太會寫而來不及寫不會寫的地方,而誤以為這個考生其實都會寫,當然
   我這裡指的是社會科等較主觀詮釋的考科,數學這種答案很篤定的科目,就沒辨
   法這麼做。

然後我後來還發現,在不同的腦波狀態下,有不同適合的讀法,例如:

1、秒讀:這種讀法很神奇,而且在讀書進度緩慢時增進信心很有用,而且讀的愈快
 愈好,其實這種方法就是擷取了速讀術的最大優點,人在被要求短時間看完一本
 書的情況時,會在短期中發揮出最大的集中力與爆發力,因此平常就練習翻五分
 鐘看完一本書的能力,會在無形中建構對考科的潛意識理解,而這種理解的效果
 會在某一天發酵,因此這種無意識的讀法很適合讀書讀到煩認為快趕不上進度的
 同學,而且這種讀法是潛意識的,大腦會自動將不理解的部份做腦補動作,另外
 這種不求嚴謹的讀書法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會看到照順序來讀時看不到的東
 西(當然不是指看到鬼),而是我們的腦袋有時很偏執,而在這種很另類的讀書
 法下,有機會看到「正常速度」讀法時看不出來的關鍵領悟。

2、問讀:也就是帶著問題意識來讀,人帶著好奇心讀書時,會有一種追根究柢的
  動力,而且不同的問法會讀出不同的理解,考生應該要學會每次從不同的角度
  來切入一本書,有時候一本書透過不同的問題角度切入,可以看出不同的結論
  與理解層次,而看出愈多層次的人基本上就是最看得懂這本書的人。一本書主
  義為什麼是很多上榜考生的絕技,就是他們真的把書「讀通了」

3、夢讀:根據外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閱讀後去睡覺的同學與閱讀後沒有睡覺的
  同學,前者的考試成績比較好,為什麼呢,因為人睡覺基本上就會作夢,而作
  夢相當於電腦的記憶體重組功能,此時大腦會將未知與己知作聯結,於是本來
  讀書時無法理解的內容,在作夢時卻「懂」了,我們說為什麼以前的將軍在作
  戰前都要靜坐沉思一下,就是借重這種「感應」或「已知聯結未知」的能力,
  極大化智商的理解能力。也因此有的人採取少量多餐式的睡眠策略,一天睡五
  次,一次睡一個半小時,然後每次睡前都強迫自已讀書,看不懂也沒關係,久
  而久之,潛意識會幫你做很多事哦~~

4、分心讀:這招我後來常常用,因為我發現我是分心高手,我常常在讀書時想別
  的事情,然後去玩的時候想讀書的事情,因為我長期養成了一種一心多用的習
  慣,造成我注意力不集中,而考生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一種大忌,於是我乾脆
  反向操作,一邊拼命看日劇韓劇一邊看考試科目(此時大量做選擇考古題效果
  最好,再來是快速復習聖經版教科書效果也不錯),而為什麼這樣讀書效果也
  會不錯呢,原因有下
  ①讀書讀到煩,做點快樂的事會增加學習興趣
  ②一邊看電影一邊讀書會有罪惡感,而這種罪惡感會逼自已看書看的更專心
  ③人其實就算一直在看書也是會分心,而這種分心常常自己也沒有察覺,有
   的人一天在圖書館讀書十小時,實際上只讀了三小時的內容,因為他根本
   沒有專心讀,腦袋一直在開運動會,還騙自己說自已很認真,接著又因為
   相信自己已經認真讀的假相而不去看更需要專心的部份,最後一直「很努
   力」然後也一直考不上。
  ④人的念頭據說一秒有八萬四千個念頭,而心力愈集中的人定力愈強,我認
   的天才或狀元最大的特定就是可以非常的專注,分心讀的方法某種程度也
   是在訓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不過這裡是指短期集中力,而且這種讀書法
   很爽快,明明每天都在看韓劇還能考上高普考,會讓準備考試的過程很開
   心,不過這種讀書法的副作用也請小心,那就是上癮之後,可能會只採用
   這種方法,這對整個考試大戰略可能不利。

5、跳讀:有些考生為什麼可以短期考上很難考的考試,那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重
  點在哪裡,而且只看重點,依照高考約62分錄取與普考約80分錄取的標
  準,考生可以透過80/20理論,也就是利用百分之二十的時間重點鎖住
  百分之80的考試重點內容,反而比從頭到尾慢慢看的考生還容易考上,這
  是一種下駟對上駟的戰略,我們只是要上榜,沒有要考狀元,上榜的第一名
  與最後一名的薪水還不是一樣,因此不重要的章節根本可以一開始就跳過,
  有的考生就只準備考古題,考的還是比讀過全套還補習的人還好,就是採取
  這種不對稱的策略,也是兵法家兵行險著克敵致勝的經典示範。這種方法適
  合短期衝刺型與兼職考生,而全職考生在後期可以這麼做,但如果時間夠當
  然是準備愈充份愈好。

6、考讀:我問過蠻多考上的同學,他們有很大一部份都是針對考古題來準備,
  為什麼這種準備法很有效呢,我分析原因如下:
  ①先看考古題再看書,會比較知道重點在哪,而不把時間浪費在不會考的地
   方
  ②一開始就完全以模擬考的臨戰模式在讀書,因此考試時完全可以發揮申論
   技巧與版型模式,而不會出現有讀書但寫不出來的冏境,這一點又與我前
   面的唬爛寫題法互相呼應,也就是說這種練習題目讀書法可以訓練出一種
   好像我會寫,好像我專業的專業文氣,而閱卷委員會被這股氣給震懾到,
   不由自主的在考卷上給出高分。
  ③這幾年民主意識盛行(也可以解讀成民粹,看大家怎麼理解),因此出題
   委員有出安全牌的趨勢,不太敢出有爭議的獨門暗器或冷門題目了(比例
   上),也因此只準備考古題的命中機率又增加了,因此這也是最有cp值
   的讀書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準備好科目,還能同時訓練答題技巧。

7、口訣閱讀法:這也是我著墨很深的讀書方法,因為口訣是一種壓縮記憶體很
  好的工具,而壓縮的愈好一方面可以更促進理解,一方面也可以記憶更多的
  內容,而口訣讀書法衍生的技能就是速記,也就是把一段文章或一句話快速
  濃縮成關鍵句與關鍵字的能力,這種能力其實不只考試時可以用,演講,面
  試或面臨各種突發狀況也都可以派得上用場,這也是一種不要死讀書的靈活
  應用策略。

8、催眠閱讀法:透過將文字轉換成聲音,然後將檔案放在隨身聽中,每天不管
  是睡前、工作、運動、散步、等公車都不斷播放自我催眠,也是在潛意識中
  幫助自己潛移默化考科內容的良好閱讀法。

9、神讀:這種讀書方法非常高段與深奧,而且某種程度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也就是說,先預設自己是這門領域的權威與專家學者,然後再讓專家學者「附
  身」在自已身上進而寫出超專業文章的能力,當然這不是說叫大家在考試的時
  候起乩或觀落陰,而是說人在無意識中其實有很強大的潛能,而這種潛能的召
  喚基礎是「自信、道德與愛」,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是專家,你
  就會做出專家的判斷、專家的語氣並散發專家的架勢,而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是
  好人,你很有大愛,那麼就會營造出一種大家會自然想聽你的話的氛圍,這種
  境界我有點難以說明,不過古今中外有很多大修行人或大哲學家,都是領悟了
  這個道理而開悟或自我啟蒙,也是為什麼我說「好人比較會考上的原因」,一
  個常常做好事的人會在潛意識告訴自已說自已是一個值得人家敬重的人,自已
  是值得考上的人,自己是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而這種「相信」會啟動「大腦」
  對人類智商的「解封印」機制,有點像是神給好人的一種特殊技能,也可以理
  成「母體」為了不讓子體「叛變」與「作亂」,而給「聽話」「忠誠」「道德」
  的子體一種特許權的能力,我這個說法或許大家覺得有點玄,但我的立論基礎
  與研究方法論一直是以多種現像都支持這種假說且多種學門的理論都同時可證
  成此立論的基礎上而立言,是自洽同時也圓融的。
  

其實讀書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今天我寫到累了,所以先寫到這裡,聰明的一點就通

也祝各位同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一張圖搞定心理學整體架構

口訣透過語言邏輯來化繁為簡,並處理微觀處該注意之細節
心智圖則可借重右腦宏觀調控,快速建立整體架構
mp3錄音檔透過聽覺迴路,無時不刻,聞聲救苦
考生若能將三者配合無間,靈活應用,便能天下無敵,金榜題名

然後淡定的說:

「就算這題不會,我一樣還是榜首」



2015年9月6日 星期日

考科內容口訣化為何在國家考試可以 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


在此也向大家說明口訣的優勢與特性所在,以及把所有考科內容口訣化為何在國家考試可以
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


①我們以前都聽過,考上的考生筆記有在販賣,為什麼呢,因為考上的人把精華濃縮成筆記
    然後考前一個月左右專心看筆記的內容以及練習考古題,比較容易上榜,因為筆記的內容
    相對於教科書少很多,於是不斷精熟與複習的結果就是--法條記得比較牢,也比較寫得完
     整,而一般人沒有這麼做在看到題目時才回想,往往回想的不完整,於是分數的落差就
     出來了。


②我們也常聽考上的同學說「一本書主義」,雖然也是有少數比例的同學認為只讀一本書
    是不夠的,不過「一本書主義」為什麼上榜的機率比較高,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人類背
    東西有所謂的「位置效應」也就是說我們看到題目回想答案時,會依當初看書時的記憶
    來回想,對一本書主義的人而言,因為一直看的重點在同一本,所以回想時回憶重點的
    位置也就在同一本書的同一頁的相同地方,而看多本書的人則因為看過的重點分散在不
    同書中,於是記憶會顯得分散而模糊,所謂「不怕千招熟,只怕一招通」,不同老師的
     書往往內容的重點是一樣的,但詮釋的角度不同,因此針對聖經版教科書與補習用書有
     必要「全力以赴精熟其中一本(教科書與補習整理書/題庫/各精熟一本),覺得有時間再順
     便看一下別的老師的書以防止獨門暗器的偷襲即可。(不過獨門暗器在近年的高普考試出
     現的比較少,所佔分數亦不高)綜上所述,做好基礎功夫才是王道。


③口訣某種程度而言,就是在幫考生整理與濃縮記憶,然後考試的時候照格式解壓縮還原
    ,還原的好,申論題將非常容易發揮,例如看到題目的一瞬間------
     1、先把法條條號寫在題目卷上(趁短期記憶還存在時快寫出來,法條通常前二天背的印
         象反而最熟,因為背的科目其實要放在考試後期來背,理解的科目則是愈早準備愈
          好,因此拿到考卷的策略是先寫出法條條號與關鍵字。

     2、把口訣的關鍵字寫在各題題目之下(為求時效,一行重點一個關鍵字就好)-這段的重點
           主要是答案的主文所在。(通常口訣的內容也是用在主文較多)

     3、最後再來想怎麼寫前言、結語,還有相關的人物,書名及名言

     4、舉例:舉例用來充字數是最好用的,尤其公共政策這科,大量的現實案例會讓委員覺
           得你很了解狀況。

④國家考試的閱卷委員如何做到公平呢,其實我們從委員的角度反推來想,當不同老師的觀點可能不一樣時,最公平的方式其實就是量化統計的方式,而且現在的閱卷方式通常是二閱,也就是一份考卷會有二位老師閱卷,如果二位老師前後改的分數差太多,會由第三位老師再看一次然後統合一個比較平均的分數,我們從閱卷實務的角度來看可以得知,重點不要寫得太偏門確實比較安全,而關鍵字與關鍵句正是閱卷委員打分數的最好依據,通常一題申論題會出現的關鍵字大約會有10到15個,例如一題刑法總則的題目,假設是考正當防衛,那麼理想滿分的關鍵字應該會出現「構成要件-①防衛行為②防衛情狀③防衛意識④現在不法侵害」接著會討論阻卻違法,於是考生應該要寫出正當防衛可阻卻違法的各種學說⑤正對不正⑥誤想防衛⑦防衛過當等專業關鍵字,最後再各別寫出⑧實務判例與最後阻卻責任⑨期待可能性原則 ⑩信賴保護原則的部份,有時間的話再寫出⑪科刑名義 ⑫宣告刑/執行刑等等。

    對於委員而言,委員配分時只要看考生有沒有把關鍵字寫出來,寫出一個就加2點5分或2分,這樣的方式最科學量化也最沒有爭議,我想出題委員之間會先開會討論出每題關鍵字的內容是大約有哪十個,然後再讓各委員依自己的專業觀點來另行鑑察考生的行文流暢度、文字的美觀度,格式的正確度、舉例的適切度、回答題目的答案效度等等再分別酌量加減分數。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掌握關鍵字的話,字數不用多一樣拿高分,因此近年來有頗多考上的同學認為,不要想說一定要寫滿八頁,因為很多考生為了寫滿八頁反而浪費時間寫很多不重要的內容而忘記寫關鍵字,導致考卷雖然寫滿卻考不上,對於委員而言,他們也喜歡短卻有講到重點的考卷勝過又臭又長卻沒重點的考卷,我們必需思考,一個委員要改數千份考卷,當然是喜歡短又有力而勝過長而無當的考卷。

⑤其實口訣還有許多不為考生所知的優點,首先我們觀察考上考生的筆記,我們會發現他們的筆記寫到後來,幾乎快只有自己才看得懂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一邊讀書時,一邊就要壓縮記憶體,這樣才能記得更多,更緊密有條理,因此他們的筆記會是這樣的
    行政機關=他們只會寫「機」
    正當防衛=「正防」
    緊急避難=「急避」
    刑法總則=「刑總」 公共政策=「公策」或「策」
    大法官釋字553=釋553或§553
    最高法院92台上176 判例= 92/176   =因為最高法院與台上幾乎是判例必出,沒必要寫出來
    然後判例通常是五碼,因此92176的口訣最好可以一起編,例如(作惡一起溜),這樣的簡寫筆記可以幫助考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抄寫上面,然後還能有效濃縮,人會因為記的字少而記得內容愈多,然後又因為記得字少,大腦在處理思考時也因為負擔減少而提高運算效能,因此表面上看起來口訣只是濃縮重點,但長期來看口訣可以幫我們更容易理解內容,有點像是加法濃縮之後是乘法的口訣,而乘法濃縮之後是微分的口訣,我們每提高一個理解的階層,前一階段的內容就變成了「基本要件」,這也是為什麼東亞國家的小學生數學比西方小朋友好的原因,因為九九乘法的口訣化,大量簡化了頭腦處理數字的流程。

⑥最後我來說明一下為什麼我另外把口訣mp3化,原因有下
  1有時候人們記不住口訣,因為不理解口訣的意思,或是口訣編的比較拗口,但申論題
   的答案有一定的格式與順序,沒辦法編出更好的口訣時,不斷重覆與默唸可以調動潛
   意識來幫助記憶,此時mp3就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2其實考生一直在分心但自己卻不曉得,因此mp3一方面可以使考生不要整天盯著書
   本以保護視力,一方面考生可以利用運動、等公車,吃飯等零碎時間也能背東西,這
   樣累積起來的時間非常可觀,而且少量多餐的讀書方式效率最高,因為人類只要一連
   續讀同一科目的書超過二小時,就會開始精神渙散,表面上讀了五小時實際上可能只
   記住2小時的內容,與其如此還不如中場休息一下再戰。
  3聽覺的記憶與視覺的記憶是不同迴路,因此利用聽覺的輔助可以強化記憶效果。

⑦ 國家考試的準備方法基本上是同心圓的準備法,也就是說
  1最核心的百分之60是歷屆必考重點,因此也是最需要口訣化的部份
          (例如犯罪構成要件,三階段,總論等)

  2第二層則是學說與判例,約佔百分之25(在公共管理上面則是專家名字與書名還有所提觀點)

  3最外一層則是舉例/獨門暗器/最新考點/最新法條/解釋名詞 (約佔百分之15)因此對於考生而言,在普考要拿80分,高考要拿62分左右才能考上的角度來分析的話最核心的部份是一定要拿到八成五,然後第二層至少拿到一半,第三層則是抱持著如果拿的到也好,拿不到也不要太緊張的心情(因為太在意第三層會造成本未倒置,導致把精熟第一層的時間拿來讀不一定會考的第三層,於是花一樣的時間卻拿不到該有的分數,會是最大的悲劇)

  所以準備考試的時間分配比例也應該是這樣

       ①核心層百分之60 ②第二層百分之25 ③第三層百分之15 
  有空的話或上廁所的時間抽空背單字看公文與國文作文,然後解釋名詞與最新法條看一
        下下就可以了

⑧其實我的口訣也是針對以上的精神來編製的,因此只看口訣當然是還不能考上,(除非委員全出口訣的內容,不過這還是要看運氣)


⑨依大腦處理記憶的原理,其實大腦可以記住很多東西,但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準備國考時一背就忘,再背再忘呢,沒錯,那就是因為沒有替大腦做好目錄索引檔的關係,口訣化的好處是可以像心智圖般,替大腦做好互相鏈結的索引檔,於是我們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大腦記的東西愈多,反而記得愈牢,只要讀書的人有把不同的記憶檔案做好互相鏈結的機制,口訣化把許多重點透過故事的方式串連起來,考生以後只要想到其中一點,就可以順勢帶出其他重點(而且最厲害的口訣是同時佈下多條線索,以防止其中一條線索不起作用時,可雙重保障之,舉例來說,危機的五個特性是「不時雙階威」,也即是
 ①不固定性②時效性③雙面性④階段性⑤威脅性,此時以一個記憶模組來串聯五個觀念就大量壓縮了記憶負荷,然後我們還要將危機的處理四階段整合起來,例如「舒備回原」也即是①抒發期②準備期③回復期④復原期 然後我們編個故事,例如舒貝是一個人,他要回平原,結果遇到了雙壞人,不時對他造成不同階
段的威脅,如此一來,一個故事串起了所有關鍵字,我們也就把危機處理的重點全部掌握了。

 關鍵其實就是,我們其實都有記住,只是不知道怎麼把它想起來,口訣就是最好的勾子,可以勾出我們
 曾經讀過的記憶。


這幾年研究口訣時,問過許多法律人,他們說法條最好是一整組一整組的背,因此連字訣的背法會比較實用,而且透過


鏈結的特性比較不容易忘記,例如民法71條到80條直接用十個關鍵字

強風法暴神代純獨契催」來背,會比較好記也不會記錯條號。

而且還能編成故事有一個神叫強風法暴神,他帶著純毒氣來吹原因有下①有故事性人比較記得住(強風,加上法急可以想像法律暴力急得像是強風一樣)②有具體畫面人比較記得住(你聽到強風在吹了嗎?)③有趣而且容易聯想的記得住因此強風法暴分別就是  違反強行禁止、違反公序與善良風俗、法律禁止、暴利行為不過口訣難編的地方也在於,不是每種法條都像71到80條這麼容易聯想成十種東西於是有些口訣會編得比較勉強,只好透過mp3的不斷洗腦與催眠來輔助記憶,因此搭配mp3來背效果比較好正是因為如此,話說如果口訣這麼好編的話,大家都隨便考上了,也不會有人讀的痛不欲生,因此能編出好口訣老實說需要多年的經驗與對記憶心理學的深厚理論基礎素養,而個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好幾年了)話說回來,口訣有時有一種別人編的比較好記的錯覺,所以比較少人自己編,這也是有趣的地方。如果套用成話來形容的話,就是所謂「近廟欺神」以及「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我們常常不相信自己,所以需要外在的別人來肯定,才能夠勇敢的向前一步,而我們那個所認為超級厲害的神人,其實也需要我們來肯定,說到最後,知道自己最深層的渴望,了解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就會有了決心與鬥志,而目標確立了,方法自然來,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於是


-----------在邁向人生偉大的航道上,我們終將所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