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今天在下的分析之前,先看一下這篇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8%83%8C70%E5%80%8B%E9%84%89%E9%8E%AE%E6%A9%9F%E9%97%9C%E6%89%8D%E8%83%BD%E7%95%B6%E5%85%AC%E5%8B%99%E5%93%A1%EF%BC%81%E5%9C%8B%E8%80%83%E5%88%B6%E5%BA%A6%E8%B6%85%E8%8D%92%E8%AC%AC-041011283.html
以下引用原文:
「目前的國家考試,只是製造一群『考試機器』。」曾任考試委員
與人事行政局副局長的歐育誠嚴厲抨擊。
眾多產官學界專家均異口同聲,攸關政府人才與競爭力的國家考試
「荒謬又離譜」,而一連串的荒謬現象,可以從填鴨式的考題開始
看起。
「背多分」八股考題綁架思考
2013年高考客家事務行政類科中,「客家歷史與文化」科目,出
現了這樣一則考題。寫出桃園縣、雲林縣、高雄市、台東縣等之
客家文化重點發展的鄉(鎮、市、區)名稱。要在這題拿到分數
,必須完整寫出70個鄉鎮市區的機關名稱:中壢市公所、龍潭鄉
公所、竹東鎮公所、香山區公所……,「除了死背,我想不出還
有第二個方法。」曾參加公職考試的《農訓》雜誌特約記者黃重
豪說。
據統計,2016年將近有50萬大軍參加考試院舉辦的各種國家考
試,平均每位考生需考2.8次才能金榜題名,換言之,平均每位
考生為國考準備的時間,平均長達近3年。但,考試院真的能為
政府找到最合適的人才?考生犧牲三年寶貴光陰,究竟是否獲
得成為公務員的技能?
「以專門職業考試為例,目前部分考題並不符合此一考試測驗
其專業能力之目的。」曾擔任典試委員、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
所前所長薛明玲直言不諱。
「目前考試太理論化,與實務脫節。」考選部前部長董保城坦
言。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更批評:「台灣國考效度是世界
最落後的。」
反觀最早實行現代化公務員考試制度的英國,設計考題的邏輯
完全不同:「小鎮旁邊有條河流,洪水問題日益嚴重,規畫與
公共工程部門指定該地為防洪方案優先區域。該部門預算為75
萬英鎊……,蓋水壩、設防洪警報系統、建防洪牆、建立新的
排洪道,以上四方案,請向部長提出建議。」
其中,每項政策方案都有詳細描述,考生不必死背,更沒標準
答案,而是必須透過思考,分析、論證何種方案是最適合該小
鎮的政策。
會計師要懂之乎者也
該考的不考 不該考的通通考
該考的不考 不該考的通通考
除了考試題目僵化死板外,更荒謬的是,在不少專家學者眼中
,國家考試甚至「考錯科目」。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施
能傑舉例,「人事行政領域最重要的專業知識就是人力資源管
理,但是在公務人員考試的人事行政類科裡,竟然沒有人力資
源管理科目。」此外,土木類科公務人員的工作常涉及採購、
發包等業務,但目前,土木工程類科的公職考試卻不重視
《政府採購法》。
此外,除了「該考的科目不考」,還有「不該考的卻必考」
的荒謬現象。一位會計師證照的應考者,即使專業科目全部
獲取高分,但只要他不熟悉「之乎者也」、不懂四書五經,
仍可能因為無法通過國文科的考試,不能取得會計師執照。
胡亂塞人!盲選盲用 拖累國家競爭力
讓國家徵才更雪上加霜的,是所謂的「盲選」,也就是未經
面試,僅靠筆試「一試定終身」。根據彭錦鵬的研究,初任
公務員報考人數中需要口試者,比率不到一成。
「筆試只能測量對專業知識的了解, 並不代表他能不能做事
,也不能代表他的特質。」施能傑解釋。也就是說,只靠筆試
定江山,用人機關在人員報到前,可說完全不清楚「來者何人」
,更無從得知他的實作能力與人格特質。
反過來講,公職新鮮人到分發以前,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工
作機關和職務,究竟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與志趣。對此,政大公
共行政系副教授蘇偉業就形容,攸關國家競爭力的國家徵才,竟
然像是 「雙盲」。
一場國家考試,從荒謬的考題、科目,到「筆試定江山」及「雙
盲選才」,其結果,往往就是「會考的不會做」,「有能力、有
熱情的考不上」。
千年科舉考試最大的貽害是扼殺思考與創意,如今,無意義、欠缺
篩選人才效能的考科、考題,長期盤踞在國考領域,而廣大考生的
生命、熱情與職涯,政府的競爭力,則像是錯誤制度下的犧牲品。
考試院,真的不改不行。
-------------------------------------------------------------------------------------
以下針對這篇新聞我來發表在下的拙見,也考驗各位獨立思考的能力。
①全考筆試真的是沒有效度嗎 ? 死背書的意義何在?
記者的觀點不能說是錯,但老實說這記者並不了解真正的狀況,因為大家都
知道,雖然筆試不是最完美的考試取才方式,但卻是最公平的取才方式,而
國家考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平,大家想想,如果今天國家考試有50%的分數
取決於口試或資料審查,會有多少人因為認識機關首長或口試委員或長得好看
就輕鬆錄取,這對長得不討喜或沒有「背景」的考生將是情何以堪,根據在下
多次口試的經驗,每次感覺都很差,因為有時明明筆試分數高於平均分數很多
,卻在口試後硬生生被刷下來,請問10分鐘到15分鐘的口試可以測試出什麼真
相呢?
人的本質有時連相處數十年的家人都無法了解了,更何況15分鐘的口試。
●工作態度嗎? 哪一個考生不會說自己將來一定努力工作,為國家鞠躬盡粹
死而後己,難道考生還會跟口試委員說「其實我很懶,常常不想做事嗎?」。
●實務能力嗎?除了可以確定不是肢障或腦殘以外,15分鐘的口試可以測出
什麼實務能力? 如果是上機考試就還沒有話說,但前提是由機器來判定是
否通過,例如程式有寫出來可以run,就代表合格錄取。
● 應對進退嗎? 沒錯口試可以看出一個人應對進退的能力,但看不出這個人
會不會偷懶,也看不出這個人是不是潛在的精神異常份子。而且會去參加口
試的人一定也有練習過到時候委員問要怎麼回答,在這種情況之下,口試到
底可以測出什麼東西?,還不如請命理師當場分析面相還可能比較準確。
國家考試不是企業徵才,效率與實用不應該是取才的重點,而且堅持效率
或實用主義某種程度是一種右派意識型態的思考模式,很可能會成為貪污
或近親繁殖的溫床,今天如果我是高官或考試委員,我要聘請的人會跟我
的同質性很高,因為我們臭氣相投,然後也因為這樣,取才就容易陷入盲
點,台大的欣賞台大的,成大的欣賞成大的,口試之後永遠會是這些頂級
大學的畢業生錄取,那請問其他次等大學的畢業生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而且如新聞所說的讀四書五經有什麼用?這一點也分析的不夠公允,畢竟國文
的分數只佔國家考試很少的佔分比例,而基本的作文能力與文字掌握度決定了
公文表達的準確度,不考國文才奇怪,此外國文通常背後有一種道德正確的催
眠意識型態,這對公務員是很好的洗腦教育,雖然說不會因此就不貪污,但至
少比較不會那麼想貪污。
此外八股考試雖然有效度與實用上的問題,但本質上可以測驗出以下的特質
①至少願意花時間讀很多書背很多書的耐性與意志力(這一點就很重要了)
②記憶力好的人,通常辦事能力不會太差
③能花很多時間讀看起來沒什麼營養的書的人,本身性格會是比較穩定且
保守安份的,所以命理學中機月同梁命格的人,適合當公務員,大家想想,
果一個人能力又強創意又高,會來考公務員嗎? 公務體系本身就是一種一
元化的官僚系統,很重視上令下達的執行性,就算是錯誤的決策也要執行
,一個又有能力又創意無限的人能長期在這種體制下生存嗎?當然我不是說
公務員都沒有創意也沒有能力,而是公務員很重視聽話與面對奧客與鯛民還
有白痴長官的穩定性服從性與忍耐力,而能讀無聊書還能考上的人,會比較
適合當公務員,也才能做比較久。
④老子曾經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在今天看來還是歷久靡新,因為人性
萬變不離其中,愈變愈相同,為什麼川普這麼偏激的人也會當選,因為美國
人民覺得民主黨已經執政八年該換黨做做看了,美國總統選舉有八年換黨做
的傳統,與總統本人的特質比較無關,而是對大政府小政府還有左派與右
派意識型態的相互平衡有關,這也是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原因,執
政之道無它,如同煎魚要常常翻面。
⑤每次總統選舉都會聽到「要改變,要改革」,人類社會己經這樣改革數千年
了,為什麼還「一直在改革」 ? 人類社會有一種奇怪的現像,那就是改革派
到後來也總是會成為另一個既得利益者,然後等待下一次的被改革,而改革
不一定會愈改愈好,也可能愈改愈差,以公務員的服務態度為例,大家都知
道公務員是公僕,服務人民的態度應該好一點,但是很多人民會得寸進尺,
會把公務員多做的當做應該的,最後公務員發現人民不可以寵,而且人民還
會吃人夠夠,於是慢慢就發展出「不稀罕主義」、「選好做的做」、「麻煩
的業務能推就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工作態度,因為如果不這樣,
會把自己累死,還會做到流汗然後讓人民嫌到沒有一塊好。
⑥其實人民的態度也是首鼠兩端,還不是公務員的時候就會大力批判公務員
一旦自己考上公務員時,嘴臉就變了,而所謂改革就是不斷的打壓一邊好
讓另一邊感到平衡,自古資源不患多寡在患不均,這道理總是千古不變。
前陣子有一個網友問版主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公務員年金己經要改革
,還值得考公務員嗎?
我的答覆是: 還是值得考的,只是不要期望會領到退休金,在目前經濟如此
不景氣且通貨緊縮的情況下,能夠好好的把在職時的薪水領到就阿彌陀佛了
,公務員穩定的薪水與千篇一律的工作內容,對於貸款利率與累積第一桶金
的效用比一般行業高,不用太花腦袋的工作內容也有助於另外投資或賺第二
份收入,因此相對於其他工作,公職還是很值得考取的。
不過講到這裡我覺得獨立思考在這裡更是要強調,獨立思考也可以說是
一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能力,不管在考試上或人生的其他面向上
都是如此,在手相學中,事業線要深長且直,做事業可以大成功,不知道
是不是個性造成內分泌的變化,一個很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且無論如何都要
達成某件事的人,那這件事就會成功,可是一般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
自己要什麼,也沒有為了達到目的不計一切代價努力的能力,如果你發現
你的事業線不深或是分成兩段,往往代表你可能會轉職或是不太確定自己
要的是什麼,而一個不確定要不要的人跟一個一定要做到的人,潛意識發
展出來的意志力與執行力就會不一樣,久而久之也會看出兩者命運的差別
,說到這裡,版主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那就是:
如果一個人什麼時間點會有什麼想法與造成什麼行動也在命運之神的掌控中,我們可
以選擇透過改變個性來改變命運。但因為命運之神其實就是過去的你,所以你很難看
見自己個性上的盲點。
所以為什麼靜坐或靜心可以開智慧,就是因為靜心時人比較能夠去回顧自己一生到現
在的各種遭遇與自己思想行為的關係,然後發現原來自己有哪裡沒有想清楚或是人格
上的矛盾而導致現在是這樣。
川普為什麼會成功選上美國總統我覺得背後有以下的原因:
①成功的人通常有很強的偏執,那是一種雖然不合理但因為堅持相信就是這樣所以大家
就會慢慢順成他的特質。當然只有偏執是不行的,偏執是必要條件但也要其他條件來支
持,偏執才會有用,這也是為何會有一句名言:「有偏才有見」
②有主見勝過沒有意見,這一點又支持了前一點的論述,其實人類對世界的真相根本是
無法掌握的,因為部份是了解整體的基礎,而整體是了解部份的可能,人類不知道整
體也不知道部份,所以人類如果捫心自問,都會覺得自己其實什麼都不知道,我們的
知識其實偷來的,都是參考別人的論點或研究得來的,於是每個人的內心都不是很相
信自己,而今天有一個人很篤定的相信某個觀念就是對的而且不計一切代價的支持這
個觀念,大眾就會覺得靠這個人說的可能是真的哦,不然他怎麼這麼篤定,但其實這個
人很可能只是一個有偏執狂的神經病,而且是邏輯論述看起來很嚴謹的神經病,於是我
們會發現神經病往往可以成為大師或專家或意見領袖,當然我這個論調是有點誇張,
不過「我知道你不知道,而你卻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的這個能力,某種程度意見領袖
最擅長的能力。
③寧願自大也不要自卑,川普有個特色就是死不認錯且堅持自己就是對的,當然這
是一種雙面刃,如果你是媒體寵兒大家會說你這個人有自信有個性,但一旦你下台
或落魄時,就會變成大家眼中自大又驕傲的爛人,但依照經濟學供需法則與人性,人
寧願當自大狂而自我感覺良好也不願自卑而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不過我說到這裡,一
定也會有人說,那為什麼大部份的人自卑比自大還多呢? 因為,自大的人要承擔被說
話被攻詰的風險,而自卑不敢強出頭的人則是可以不用負責任還能獲得謙虛的美名。
所以從這點來看,自大也是一種能力與魄力,如何說服別人讓別人覺得我們的自大是
一種自信,就要靠說話的藝術與高深的內在涵養,以及金錢與實力。
④川普看起來偏執,但背後很可能是高明的算計,因為他的每個言論背後,很可能
都預期到了可能的媒體效應,川普能夠成為資產數十億美金的大亨一定有自己的
一把刷子,他知道要如何炒作媒體,知道如何虛張聲勢,知道要先表現強勢再退
縮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讓步,也就是進1000步再退200步的概念,也像是浪子回頭
居然給眾人的印象好過於數十年好好先生的概念。(人的潛意識就是這麼賤,要懂得
去看到內在的這種惡根性)
仔細一想
每個人的意志都很堅強
正如有的人寧願萎糜不振
也不願脫離苦海
正如有的人寧願萎糜不振
也不願脫離苦海
因此性格軟弱不敢下決定也是一種可怕的
意志力
大家看我寫了那麼多,會覺得奇怪這跟考試還有考公職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可大
了,因為一個很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人,潛意識才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幫助自己,而
目標確立了,方法自然就來了,也就知道要怎麼找到最好的方法,而意志愈專注目
標愈明確的人,就算用的方法不是很正確,往往也能取得比一般人更好的結果。
這也是為何「世上有最強的武者,沒有最強的武術」之因。
不過說到國家考試的改革,確實某部份需要改進,例如考科內容最好是與工作內容
有直接相關,我國行政法的考題現在基本上都反應了第一線行政人員需要知道的基本實務
知識,例如訴願的期限是幾天,辦公文的期限是幾天,因此把行政法當作公務員的
工作手冊來讀,就會比較知道行政法的考試重點在哪裡,而這也是為何行政處分是
條王,而且日期與時間有關的考點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新聞雜誌有一個特色就是,那就是舊題新炒,其實國家考試的改革好幾年前這些高層
文官都知道,但為什麼還是改革緩慢,如果行政學有讀通的就知道,改革最好是漸進式的
如此的改革成功機率最大也最不會有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大家想想如果考試內容一大幅變動,
補習班是不是教材要改?重考生是不是會覺得很幹很不公平?然後學術界的大師們是不是
還要重新排資論輩,於是搞到後來大家會覺得還是不要隨便亂動對大家都好,人有一種
特性,就是得到了覺得是應該的,失去了卻會跟你拼命,這也是為何年金改革很難推的
原因,也很像當兵時的任何改革措施,到最後大家都覺得是只創造出一種新折磨大家的
方法。
現在的業界也是一直在說學校生產出來的學生很難用,可是一旦真的照業界的要求去做了
政府會被批評說,為什麼要把學校淪落為企業的實習訓練中心,國考的考試內容也是一樣
,現在考的行政學、政治學、法學緒論都屬於一種通識教育,而如果全部的考科都改成實
務性高的內容,就會有另一群人覺得怎麼題目變難了,而且如果實務性高的考試內容可以
考的過,那何不直接去業界上班領更多的薪水,何必待在公家領死薪水咧。
業界要的實務能力瞬息萬變,恐怕不是一句「學用落差」就能改善,而如果學用
可以沒有落差,那這個人恐怕也不會想考公職,因為想考公職的人某方面就是不
想要一直學日新月異的東西搞到自己腦袋很痛苦呀。
於是針對改革,國家表面上還是要給人民一個理由一個交待
「大家的意見我們都聽到了,我們會在日後研議出更好的辦法」
真的要改革下去,確實要有玉石俱焚與不計毀譽的覺悟哩。
正如公共政策專家索若夫的名言:
「公共利益是一個「有效的政治迷思」(potent political myth ),
它的價值就在於意義的無法明確界定。」
不過儘管我以上的論述似乎看起來是保守派,但其實我更重視的是嚴謹有效
無太大後挫力的改革,為什麼小英政府的年金改革最好要在一年內通過,因為
政治人物知道,如果不趁總統大選完還有高度政治聲望時改革,一年後民調變
超低後就很難改革了,歷史告訴我們,改革一定要趁領導者還有聲望時改革才不會
被反撲,但年金改革本身由於牽涉到信賴保護等重要憲法基礎,恐怕是不能倉促執
行,可以預見年金改革會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消耗戰,也是某種利益重分配的賭注,
政治人物應該會裡外不是人,而民主社會的人民胃口會愈來愈大,直到下一個專制
獨裁制度的優點剛好可以處理民主制度的缺點為止。
這似乎就是人性的輪迴
希望你我早日超脫這個輪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